《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会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会知识点归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会知识点归纳课堂上,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更强调主动的参与。不少同学在初中已经养成了记课堂笔记的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会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
2、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沁园春长沙;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又叫长短句,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
3、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作品雨巷。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艾青,原名蒋海澄,
4、浙江金华人。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二单元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
5、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第三单元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6、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不朽杰作。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集野草。本文选自华盖集续编。(注意所学鲁迅的出处)2、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散文旅途随想录等。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3、梁实秋(1903-1987),现代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
7、典。第四单元1、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和地方风情等。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
8、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2、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后赴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1927年“
9、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会知识点归纳2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
10、分之一。今义:数词。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一词多义1.乃以其乃华
11、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有碑仆道(路,道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何可胜道也哉(说,讲)策之不以其道()3.盖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
12、密(纹)属予以记之(文章)文过饰非(掩饰)5.然至于_,理固宜然(如此,这样)吴广以为然(对,正确)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始舍
13、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代慧空禅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代华山洞)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
14、洞,译作“那”)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那些,代游客)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名词作动词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
15、词作动词,说明白。(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往往有得。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2.形容词作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3.形容词的使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
16、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四)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特殊句式(一)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此余之所得也(此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语后置有穴窈然。(三)省略句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有志与力,而又不随
17、(之)以怠。(省宾语)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有碑仆(于)道(省介词)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会知识点归纳3简介:这是篇典型的赋。赋是一种文体,讲究铺张叙事,重视辞藻押韵,本文体现了赋的特点。比如发端之辞“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仅有气势,而且含义尤丰,写尽秦王朝暴兴速灭的历史,其中“毕”、“一”、“兀”、“出”锤炼极佳。“毕”、“一”概括了六国互丧、天下为秦的史实,而“兀”、“出”,则形象说明“阿房出”是由“蜀山兀”换来的。作者以夸张的艺术
18、手法,不仅写出了阿房宫规模宏大,而且生动地揭露了秦始皇的腐败、荒淫。这些无不反映赋的艺术特点。背景: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字词:特殊句式1、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明
19、星荧荧,开妆镜也2、被动句1)输来其间2)函谷举3、倒装句1)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2)定语后置(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2)钉头磷磷(3)瓦缝参差(4)管弦呕哑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4、省略句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摽掠其人3)可怜焦土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古今异义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
20、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燕赵之,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直走咸阳(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行)一词多义一: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4、而或长烟一空(全都。)5、用心一也(专一。)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8、一肌一容(每一)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一样)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4
21、、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取: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4、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4、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家族)焉: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2、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3、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4、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
22、呢?怎么。疑问副词。)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3、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夫: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