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研究与个人实践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叙事研究与个人实践知识.ppt(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叙事研究与个人教育叙事研究与个人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一、什么是教育叙事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教育育叙叙事事研研究究是是研研究究者者以以叙叙事事、讲讲故故事事的的方方式式表表达达对对教教育育的的理理解解和和解解释释。它它不不直直接接定定义义教教育育是是什什么么,也也不不直直接接规规定定教教育育应应该该怎怎么么做做,它它只只是是给给读读者者讲讲一一个个或或多多个个教教育育故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叙事研究就是研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所遭遇、所经叙事研究就是研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所遭遇、所经历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不是转瞬即逝
2、的、不是淡无痕历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不是转瞬即逝的、不是淡无痕迹的、不是无足轻重的、不是若有若无的,它长久地影迹的、不是无足轻重的、不是若有若无的,它长久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师、影响着课堂、影响着生活。响着学生、影响着教师、影响着课堂、影响着生活。叙事:让人们不断地讲述和复述他们的生活叙事:让人们不断地讲述和复述他们的生活故事,既描绘过去,又创设未来的目的,故事,既描绘过去,又创设未来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来研究如何使经验更有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来研究如何使经验更有意义。关注经验关注经验“故事故事”是表达经验的最佳方式是表达经验的最佳方式挖掘挖掘“故事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背后的教育意义教育实践鲜
3、活案例的魅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动不居的校园生活真实感人的教师故事“能够激发阅读兴趣的毋宁说是那些按照从下到上的视角写出来的中国教育论文”。“教师的爱”能打几分批改一则学生日记,发现了这样一段话:清晨,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眼睛含笑 +2分晨会表扬同学时诚恳真挚 +2分课堂上耐心启发后进生 +3分课余关心某某同学(他父母离异)+3分午睡时为同学们关好门窗 +2分讲试题时发火一次 -3分走廊内同学问好时老师神情冷漠 -3分同学们反映作业太多时老师不予理睬 -2分加加减减,老师今天爱我们 得4分二、叙事研究与个人实践知识二、叙事研究与个人实践知识1.个人实践知识是教师主体价值附载的个人个人实践知识是教
4、师主体价值附载的个人化体验。化体验。2.2.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境性、动态性、不确定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境性、动态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教师的个人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是一种在特定情境的教育现场形实践理论是一种在特定情境的教育现场形成的情境性知识。成的情境性知识。3.3.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是服务于实践的理论。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是服务于实践的理论。个人实践知识的基本特征个人实践知识的基本特征经验性经验性与理论知识与理论知识实践性实践性个人性个人性与公共知识与公共知识缄默性缄默性情感性情感性与客观性与客观性情景性情景性理解个人化实践知识理解个人化实践知识比喻(隐喻):有
5、深刻的情感与道德维度比喻(隐喻):有深刻的情感与道德维度规则:我总是规则:我总是我从不我从不“我总是尽量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给他们作出解释并且鼓励他们自己去解释。”实践原则:教师意图的清楚而明白的表达,在规则实践原则:教师意图的清楚而明白的表达,在规则中是比较内隐而较少外显。中是比较内隐而较少外显。“无论我要求学生做什么,我必须首先做到。”“尝试让学生愉快地走进课堂。”个人哲学:信念、价值观个人哲学:信念、价值观李琳关于教学过程的一个比喻是“播下小小的种子,看看孩子们对它是否感兴趣”。实践原则:即允许学生选择他们自己的活动(她说:“我不担心让他们自由活动,因为我相信他们能够以一种更有趣的方式学
6、习。”)规则:“我只是提出他们不知道的事物,然后让他们尝试去把它们弄明白”。或者“在他们的大脑总播下种子,但不要让他们感觉到非做不可”。对教育的个人理解对教学的追求学生观教师职业的意义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文化师生关系德育课程开发三、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特征1.小叙事关注细节,注重小事它从细节入手,进行微观层面的解释,尤为关注教师生活的故事,倾听教师内心的声音,探询教师存在的意义。铺桌布一个初中语文女教师的教育信条 星期一早上7:35,李群照例到乙班监督早读,同时检查一下布置铺桌布的情况(她是乙班的班主任)。这一类工作在李群的班上有细致严格的规程安排。让李群感到满意的是今天每个同学的桌布都带来铺上了,
7、看上去清一色的浅兰。说实在的,李群强调桌布的事情是因为喜欢在她的管理下一切有序、有规矩,更重要的是,哪个班挨批评不就等于批评班主任吗,她很在乎。2.个别化关注“个案”,注重“特殊”它是个别化的研究,不追求推广普及,而是从特殊入手,描述教师个人的生活故事,这些故事对于教师个人有着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它是不可重复的,具有唯一性。如何公布学生的成绩?上课前,我拿着试卷来到教室门前,一位女生怯生生来到我面前,小声问道:“老师,等一下公布成绩吗?”我说:“公布”。“能否不公布我的成绩?”她用有点近似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这时,我才明白过来,她是这次考得最不好的那位女生。我看了看她,点点头说:“可以”。在公布
8、学生成绩时,我公布了考得好的学生的成绩,其他的就不公布了。公布完成绩后,我看了看刚才那位女生,她也正看着我,那眼神是感激还是,我说不清楚。3.现场感关注背景资料,注重场景描述 叙事所“叙”,其实是“事”,叙事即故事,而故事所讲述的正是人、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故事。它离不开背景与场景。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它要为读者提供一种“在场”的感受。上课仪式教室里的小广播在教唱歌曲。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董老师在课间就已进了教室,她刚让学生发了批改好的作业本,“练习本先叠起来,放桌上。”她一边吩咐,一边督促着学生好好学歌,小广播的教唱歌曲结束了,教师快速走向了讲台。董:上课!班长:起立!全部学生都站起身来,稍离座
9、位站在行间董:动作不太整齐,手不要扶桌面,再来一次。上课!班长:起立!所有学生又站起来,动作已明显整齐了,小手都放腿侧董:同学们好!老师向学生一鞠躬SS:老师好!学生还礼董:请坐!开始上课了,刚刚看到最有礼貌的同学向老师鞠躬问好,老师特别高兴!4.主体间性关注共情,注重理解 它是由解说者描述的,解说者其实就是研究者,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因而,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有了共情才会有理解,有了理解才会有解读。正是研究者的解读使教师的故事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旁观课堂的沉思我这个小组中有一小男孩,是用左手写字,一会儿班主任老师走了过来,很“自然”地从学生左手上拿过铅笔,放到学生的右
10、手上,并且站在原地看着学生写字。这时,学生头也不敢抬,很别扭地画了一个(教材只要求在空格里画或),老师看着学生用右手写字后,就退回到自己听课的位置上去了。这位小男生用眼角悄悄扫了一眼老师的背影后,很小心地把笔从右手换到了左手,之后,时不时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过一小会就回头去看看班主任是否注意自己。学生的眼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脑中。课后我与班主任教师进行了交谈。我:班上有位小朋友用左手写字,是吗?师:是啊,全靠我发现得早,不然,晚了很难纠正的。我:就让他用左手不好吗?师:(非常惊讶地)这怎么行?用左手怎么能写好字。我:左手为什么不能写好字?用习惯了哪只手都一样。师:中国汉字的书写特点是“从左往右”
11、,用左手是不方便写字的。我:你说的有一点道理,但如果这个学生改不过来怎么办?师:不会的,过去也有一个学生是用左手写字,后来被我纠正过来了,现在不是一直用右手写字了。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专家们提出的一句口号:保卫童年。心的相通钟建华教学风格的个案研究 为了多层面地认识和了解她,我们与她的领导、同事、老师、朋友、家人等进行了十多次的访谈,在与她交往的日子里,在一次次用心倾听的过程中,我们的心不可抑制地、一次次地被触动。特别是在最后一天晚上,我们裹着棉被,在寂静的夜色中听她娓娓讲述着自己的生命历程时,我们更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震荡。随着我们交谈的深入,她不自觉地给我们说起了她和她的学生们的故事,当她如泉而
12、涌的泪水使得我们与她相伴而泣的那一刹那,我们与她的心真正相融、相通,也仿佛就是在那一瞬间,我们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样的爱叫做师爱。四、叙事研究的方法:反思(一)自我反思1.记日记2.传记3.档案分析我应该用什么记?我应该记什么?(尽可能多的东西。特别是当它们在你脑海里浮现时,会引起你情感和道德上的反应。)我应该多久记一次?经常记。我要回头重新读它吗?能否找出一些线索、主题或者重复发生的事情。比如“控制”、“责任”或者“时间”等。“理论备忘录”(二)与他人合作反思1.讲故事2.写信:同行对话3.教师访谈4.参与式观察我有怎样的学生观、教材观和教学观?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如何看待教育的情景?个人化的
13、问题:自从我从教以来,我的教学有哪些变化?我的纪律观是什么?行动前的反思:期望性行动中的反思:主动的、交互性的反思,即时决策行动后的反思:追溯性五、叙事研究的基本程序1.“转向一个深深吸引我们并使我们与世界相联系的现象的关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现象,以课堂实录方式记录。2.“调查我们真实经历过的经验而不是我们所抽象的经验”回忆和总结自己过去与之相联系的教学经验。3.“反思揭示现象特点的根本主题”进行问题分析,发现和揭示课堂实录中蕴含的课例问题。三种揭示现象主题的方法,包括:整体概括法;整体概括法;选择强调法;选择强调法;细节详述法。细节详述法。主题:是创造、发现和揭示意义的过程主题:是创造、发现
14、和揭示意义的过程1近来我常常在想,我是不是对儿子的期望过高了。2他的家庭作业做得一塌糊涂,总是无精打采,思路不清。当他本应像班里其他孩子一样在家娱乐、玩耍时,他总是在一项极其简单明确的作业上花费好几个小时;他弄错了老师的要求不得不将整个作业重新做过;对一篇关于大猩猩的报告他又上千个主意,但他似乎连开头的句子也写不出。3所以,昨天我到学校看到他的成绩档案时,我感到非常内疚。4虽然那些分数对一个人而言不能说明多少问题。5我对他的爱与希望当然是无条件的,这并不取决于他的成绩和智商。6但这些分数应该是要告诉我该做些什么7是应该拿他的家庭作业来嘲笑、刺激还是鼓励他?(1 1)整体概括法)整体概括法在孩子
15、最感兴趣的问题上,父母需要知道如何通过机智灵活的方在孩子最感兴趣的问题上,父母需要知道如何通过机智灵活的方式作出恰当的反应。式作出恰当的反应。(2)选择强调法)选择强调法“我怀疑自己是否对儿子期望过高我怀疑自己是否对儿子期望过高”。父母需要辨别哪些对孩子有利、不利父母需要辨别哪些对孩子有利、不利“我对他的爱与希望当然是无条件的我对他的爱与希望当然是无条件的”。为人父母最根本的体验就是希望。为人父母最根本的体验就是希望。“这些分数应该是要告诉我该做些什么这些分数应该是要告诉我该做些什么”。父母通常需要知道应该做什么。父母通常需要知道应该做什么。(3)细节详述法)细节详述法哪些句子或句群揭示了养育
16、的特点?哪些句子或句群揭示了养育的特点?11表明了家长如何对孩子抱有期望及期望的困扰。表明了家长如何对孩子抱有期望及期望的困扰。22表明特定的情形、事件、场合如何赋予我们的期望以意表明特定的情形、事件、场合如何赋予我们的期望以意义。义。33、44表明我们如何通过不同方式看待儿童以审查我们的表明我们如何通过不同方式看待儿童以审查我们的期望。期望。55表明我们在珍视特殊期望之下,可能充满了更为根本的表明我们在珍视特殊期望之下,可能充满了更为根本的希望。希望。66表明我们想了解一个儿童,因为我们想知道如何与儿童表明我们想了解一个儿童,因为我们想知道如何与儿童相处。相处。77表明我们的理解是如何通过机
17、智灵活的行为指向儿童的。表明我们的理解是如何通过机智灵活的行为指向儿童的。4.“通过写作和改写的艺术方式来描述这一现象”围绕问题进行裁减和缩写,包括对课堂实录的剪裁和改写;也包括对教学设计方案中与问题相关部分的剪裁和改写,提示引起问题发生的可能的因果关系。5.“保持与这一现象的强烈而有目的的教育学关系”进行理论思考和学习,链接新课程理念。6.“通过考虑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来协调整个研究”通过教学反思,把问题、经验和理论结合起来,把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矛盾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思考,重点反思应该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我或其他人有何意义。这种反思实际上是“在服务于他人时而对自身的一种反思
18、。”我们通常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就要对孩子充满期望、抱有希望。但“希望”仅仅是一个词,是一个承载多种意义的词。在人们的反复运用当中,它的意义很快就被磨损,并附加上太多的意义,从而忘却了它与我们基本生活经验的最原始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探究欲孩子相处的生活经验,这样我们才恩能够体验到“希望”,“对孩子抱有希望”。希望或对孩子抱有希望的行为,不仅是一种活动方式,更是一种生存方式。希望对家长或老师来说,就是一种生存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抱有很多具体的期盼和渴望:“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得很好”,“我希望他能完成家庭作业”这些都是随着时间流逝而转瞬即逝的希望,然而只有孩子才使得父母有可能超越自我而
19、说:“我希望我怀着希望生活,我的生活方式就是将孩子的成长体验化为希望。”这种希望的体验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与没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区别开来。同时它也清楚地表明,我们一般对我们真正喜爱的儿童寄予希望,这不是一种浪漫的不切实际的爱,而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爱。希望是指我们在儿童无限发展的潜能上表现出的耐心、宽容和信念。六、叙事研究的基本格式(一)叙事 叙事的写法是将调查研究中所获得的材料整理成一份有情节、有内在线索的故事,将相关的教育理论隐藏在故事的深处。可以将这种写法称为“情境式”研究报告,也可以称为“叙事研究”式的研究报告。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将教育道理比较巧妙地隐含在有情节的故事中,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
20、过程中发生某种“隐性学习”的效应。它的缺憾在于:教育道理一旦隐藏在故事中,道理就可能被故事淹没而化为无形。教育道理是否能够被领会,不仅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质量,还取决于读者的理解水平。(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写法就是将调查研究中所获得的材料分门别类,每一个类别实际上就是一个相关的教育主题或教育道理。分类之后,再用相应的材料或故事来为这些教育主题或教育道理提供“证词”。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主题”清晰,直接将相关的教育道理告诉读者,不用读者自己去猜想和琢磨。不过,它的优点也正是它的缺憾:它可能过于直接地将相关的教育道理强硬地公布出来,没有给读者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而且,这类报告很可能因缺乏内在的情节与线索而降低读者的阅读兴趣。(三)先叙事,后解释“先叙事,后解释”是前两者的综合:在整体上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性,但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相应的教育主题或教育道理。而且,各个教育主题和教育道理之间有某种内在的连接。具体的“写法”要么显示为“夹叙夹议”,要么显示为“先叙后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