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X区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要点(完整文档) .b1white-space-collapsing:preserve;.b2margin: 0.39375in 0.39375in 0.39375in 0.39375in;.s1font-weight:bold;color:#282828;.s2color:black;.s3font-weight:bold;color:black;.s4color:#282828;.s5color:#282828;vertical-align:super;font-size:smaller;.p1text-indent:0.33472222in;text-align:j
2、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p2text-indent:0.33333334in;text-align:justify;hyphenate:auto;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仔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加“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新进展理念,效劳构建新进展格局,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教研科研效劳于学
3、校教学教研、效劳于教师专业进展、效劳于学生全面进展、效劳于教育治理决策的理念,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进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成功召开。 二、工作目标: 2023年,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三项重点任务,二十个工作要点推动全区教科研工作。 一个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进展。 三项重点任务:落实“五育”并举,深化课程改革; 贯彻“双减”举措,构建良好生态;聚焦“普惠”行动,促进优质均衡。 三、工作要点: (一)落实“五育”并举,深化课程改革。 1.提炼德育课程育人阅历。 完善三级德育课程体系。用好各类国家统编德育教材,强化国家德育
4、课程核心育人地位。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发觉培育基于国家课程要求的学校德育活动实践案例,进一步落实好“实践育人”“活动育人”要求。深化学科德育讨论工作,开展“学科德育渗透”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和2023年“学科德育渗透”微课评比。 2.推动思政课堂教学改革。 聚焦思政课教学讨论,加强思政课教学研训活动,通过主题报告、专家讲座、教学探讨等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授课力量。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三、五、八年级)进教材、进课堂的教学讨论,做好教师培训,提升教学吸引力,增加育人效力,积极探究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立的X阅历。 3.探究五育融合实践路径。 落实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课
5、程的标准开设。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质量观,坚持五育并举,指导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养教育。讨论学校五育并举的实践特征,以推动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为载体,探究五育融合实践路径,培育与推广核心素养导向的五育融合实践学校样本。 4.确保课程标准稳妥落地。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于2023年完成全面修订。2023年,发挥教研专业支撑力气,开展各学科专题培训。以专题讨论为载体,以联盟讨论为形式,落实教学根本要求,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确保新方案新课标稳妥落地。 (二)贯彻“双减”举措,构建良好生态。 5.改良学校质量治理样态。 加强学校教学治理,依据教学常规“五项流程治理”,结合2
6、023-2023学年度各中小学评估状况,总结教学治理阅历,召开改良学校教学治理论坛。指导学校摒弃强化横向比拟、以考施压的不当做法,建立正确的质量治理机制。讨论过程性质量评价方法,改良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创新教学视导组织形式,对教育集团、薄弱学校等开展“强化治理 提升质量”视导调研,组织开展中小学毕业班教学视导、全员问诊式视导和学科专项视导调研等。 6.改善课堂教学变革视角。 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持续推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讨论:转变教育观念,凸显课程育人价值; 科学组织实施,进展学生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组织教师创新设计课堂学习方案,讨论以学
7、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构造,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依托“基于增效减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教研活动,探究实证讨论范式,指导教师从课堂特征、学情诊断、标准评估和课堂镜像等多个角度开展教学反思,改良课堂教学。 7.深入作业设计实践讨论。 仔细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作业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作业标准要求,芜湖市义务教育学校“悦成长”作业设计实施方案,中小学各学科连续开展“控量重优化,提质促教学学生作业专题研讨活动”。以“管、教、研、评”四方面为驱动,实现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讨论。 “管”,依据当前作业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一三四”高质量作业治理体系:作业治
8、理“一个导向”:控量、提质、优化; 作业设计“三个维度”:激发兴趣有温度(关注兴趣,突出素养),敬重差异有梯度(以生为本,突出分层),贴近生活有力度(类型丰富,突出实践);作业批改、反应“四个有”:有评价,有订正,有沟通,有二次批改。 “教”,将作业设计纳入到备课环节中。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气,细心备课,精选作业,细心设计作业,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作业的有机结合。做到局部课外作业课内化,让教师能准时得到反应,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研”,针对区、市、省级的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开展优秀作品展现和沟通活动,提高教师作业设计力量,实现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
9、担。借力资源平台单元作业设计,开展校本作业研制,从学生和课堂实际动身,实现课外作业的控量提质。 “评”,到校调研中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进展抽查督导,将作业治理水平和效果纳入到对学校的教学常规考核评价中。 8.深化学科命题改革讨论。 以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标准义务教育学校考试治理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指导学校标准考试评价行为,探究小学一、二年级非纸笔测评,中小学过程性、即时性评价的探究。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工作。 开展统一命题调研活动,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讨论,连续关注学科命题质量,开展参加式命题研修。加快推动实践性评价,探究学生在分析问题、学问应用、问题解决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层次力
10、量、综合性品质的命题策略。连续组织中考试卷质量评价,讨论推广基于数据实证指导命题改良的技术。 做好对学校命题的指导和讨论评估,开展中小学命题培训、评比活动,切实提高以校为本的命题质量。指导教师命题注意考察根底学问、根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状况; 注意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表达素养教育导向;注意增加试题情境的真实性、适切性、多样性、思想性,杜绝政治性和科学错误性。 9.做好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依据市教研室工作安排,组织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监测实行分学科抽样方式进展,避开给学生造成过多压力和负担。监测结果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指导教师运用好监测结果,对教学质量作出
11、科学推断,精准分析学情教情,切实改良课堂教学,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安康成长。 10.完善学校评价改良工程。 上学期期末,中小学提交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手册及评价工作的小结。初步构建了以“五育融合”为评价导向,促进学生身心安康、全面进展,关注各年级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参加的多元评价体系。本学期,区教研室有针对性地进展指导,开展研讨活动,供学校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以进一步完善各校“五育融合”“以校为本”的中小学生特色评价建立。 (三)聚焦“普惠”行动,促进优质均衡。 11.围绕问题开展课题讨论。 以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组织申报2023年国家
12、、省、市级教育规划课题,鼓舞和指导学校开展校本小课题讨论。加强科研课题过程治理,有序开展中期汇报、课题结题和成果展现活动。不断提升教育科研成果层次,汇合和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 12.建立区域常态教研体式。 建立“1+N+”区域常态教研体式。“1”指的是由区教研室为主体组织的各类主题式、工程式、品牌式教研活动,“N”为各个学科为主体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为指数级增长的层级复制,既可以是校本教研活动,也可以是校际之间或集团化学校之间的教研联动。 13.主题教研聚力专业进展。 各学科教研活动坚持以生为本、科学育人、才智教学。聚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聚焦进展学生核心素养、聚焦改良课堂教学、聚焦增负
13、减效,举办系列化主题教研活动,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力量。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教研沟通。 14.教学竞赛促进教师成长。 依据省、市文件要求,组织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要求学校有重点、有目标,早预备、早谋划。课堂教学提倡关注学习者所习得的有效学问,关注学习者的自我进展与成长,关注学习者的生命意义。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内涵在于以学生实际进展为主旨,通过师生、生生对话进而实现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开展区级各学科“青年教师教学根本功”系列评比活动。要求全部评比活动,学科培训先行,学校搭建平台、全员参加竞赛、团队助力成长,树立“竞赛即学习,过程即培训,参加即成长”的理念。 15.区外联动对口
14、精准扶贫。 落实脱贫攻坚专项任务。积极探究与望江县的教育对口扶贫工作,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提高教育精准帮扶水平。依据望江县的教学、教研、培训需求,开展区“名师工作室”走进望江的活动,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望江师生。 16.荆方活动助推优质均衡。 开展“荆方”活动,引导教师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要处理好学科目标与综合素养、学问教学与力量培育、探究体验与承受理解、自主学习与同伴合作等方面的关系,努力探究和拓展教学新思路。可以开展对口帮扶、送教到校活动,也可以开展互动沟通、专项研讨活动等。 17.学段连接践行科学讨论。 中小、小幼连接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连接,是一个基于治理
15、、基于课堂、基于课程的立体式的连接。应当有教学治理的一贯性、教学目标的一贯性、教学课程的一贯性。坚持双向连接,立足课堂开展中小、小幼连接活动,指向“学力”提升,通过科学、细致、全面分析研讨课堂,有效实现初中与小学学段、小学与幼儿学段的“学力”融通,减轻处于连接阶段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个学科选择连接点,有针对性地承办或组织开展中小、小幼连接专题研讨活动。 18.统整资源助力队伍建立。 统整各项资源,助力各个梯队教师专业进展。发挥“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促进他们向更高层次进展。支持并参加市、区级“名师工作室”活动,带动一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群体研修,形
16、成学习共同体。逐步培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构造合理、布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实施以初职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胜任力提升为目标的“标准培训”“新教师上岗课”等活动。以学科优秀青年教师为主体,以课堂实践力量提升为目标的“专题培训”“优秀青年教师展现课”等活动。通过教研训活动,进一步拓展和延长初职教师的根底培育,探究和优化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19.驻校教研支撑学校进展。 各学科教研员“驻校教研”试验点将连续上学期所在学校,连续开展研修活动。教研员将聚焦常态课堂、聚焦青年教师、聚焦学生学习,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以校为本、以生为本,和基层学校的教师共同讨论课堂教学、课程实践中的新问题,
17、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薄弱学校改造、优质学校打造、校本课程建立、师资队伍建立、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供应量身定制的教科研支撑。各学科开展驻校教研试验点学校展现活动。 20.持续推行语言文字教育。 根据上级语委的部署,筹备并迎接省语言文字标准化示范学校创立工作。仔细组织开展其次十五届推普周活动、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展评活动、“经典诵写讲”活动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守文化认同感,铸就和培育文化自信。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全面实施芜湖市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实施方案,3-6年级开设书法课,书法教学进课表、进课堂,在现有教师中培育书法学科专、兼职教师,有条件的学校配置书法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