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苏教高中必修5《报任安书(节选)》阎德军教案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苏教高中必修5《报任安书(节选)》阎德军教案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报任安书节选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丁沟中学 闫德军【教学目标】通过细读文本,体验司马迁遭辱之痛,探究他忍辱苟活之因, 从而丰富心灵体验,增进自身文化底蕴,提升审美力气,为进一步鉴赏研读其他文学作品奠定根底。【教学重点】通过细读文本,体验司马迁受刑之痛,探究他忍辱苟活之因, 从而丰富心灵体验。【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刑不上大夫”“太上不辱先”等疑难语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课:前两课时我们从文言层面对报仁安书节选作了学习, 积存了确定的文言学问,大致了解了文章内容。下面先复习 一下以下句子的翻译 PPT: 1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2)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恨私心有所 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3)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这节课,我们从内容层面对此文作深入学习。 二、生死选择, 探讨文本:假设说第一次课是上阶,其次次是登堂,那么今日的第三次 课就是入室了。美需要觉察需要开掘。赏美是自由的,是个 性化的。所以,我期望本次课能成为大家呈现才华的平台, 搏击才智的殿堂,驰骋精神的疆场,共享成果的盛宴。 过渡:有关此信的内容,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有一个精辟的概 括,他认为: “整个报任安书就写了一个字,耻辱的辱。这一个辱字贯穿全文,作者着重写了三点。第一是受辱之因,就是为什么受到宫刑。其次是遭辱之痛,就 是受了这场奇耻大
3、辱之后,内心苦痛。第三是忍辱之由,就 是为什么受了这么个奇耻大辱,自己能够忍下来,坚持活下 来,为什么?”据“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绝笔之作”整理 此文选入教材,节选的是后两局部内容,将第一局部内容“受 辱之因”删去了。所以,这节课我们重点要体验司马迁“遭 辱之痛”,探究司马迁“忍辱之由”。一受辱之因李陵之祸: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天汉二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和李陵去攻打凶奴,在矢尽粮绝、寡不敌众的状况下, 投降了凶奴,汉武帝因此大发雷霆,司马迁认为李陵的行为确实“不当”,但他不满朝廷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对李陵落井下石的态度,于是就向汉武帝赞扬李陵独挡匈奴之功, 没想到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这是
4、在为李陵辩护,因此司马迁被 判入狱,惨遭宫刑。二遭辱之痛1、“遭辱之痛”到底有多痛? |2点拨:这“辱”有很多种,“宫刑之辱”在众多“辱”中处于怎样的位置?他给人造成的“痛”又到达什么程度呢?从 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明确:由课文第三段“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 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 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 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可 知:这里有“四不辱”和“六受辱”,其受辱程度关系依次是和。司马迁所 患病的宫刑,即腐刑,是最下等的刑罚,是极致的刑罚;宫 刑是辱先,是最大程度的羞辱。尤其是“太上”“最下”“极矣”这些
5、词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极度苦痛。如何写“愁苦”?从第七段“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假设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 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等内容可以看出,“宫刑”给他带来的苦痛无以复加,简直是生不如死。2、“遭辱之痛”为何有这么痛?点拨:宫刑,即阉割生殖器。司马迁为什么就这么苦痛呢? 这与什么有关?司马迁那个时代及其那之前的人一般是如何对待受过宫刑的人的?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课文思考争论。太上不辱先古人眼中的孝: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6、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经五刑章第十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 争论后明确:人是社会的人,患病宫刑感受如何与当时社会的“荣辱观”亲热相关。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宫刑,肉体上创伤,是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宫刑,生理上不育,是大不孝。“夫孝,德之本也”,不孝则无德;“孝悌 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不孝则不仁。不孝不仁无德者,自然为世人所不齿。所以,课文第七段作者自己说“重为乡党所笑”,一般人对 待受“宫刑”之人,只有赞扬,没有怜悯。因此,宫刑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创伤,更是精神上的摧残甚
7、至 消灭。一个人,一旦与阉割这种事沾上边,也就进入了万劫不复的 境地,不仅本人甚至其祖先及后人都会因此而蒙受羞辱。板书:宫刑=伤身体+毁精神+绝后代+辱先。极矣太上3.探究、理解司马迁的内心冲突。明确:从以上思路可以看出,一方面,面对患病宫刑的巨大 耻辱,司马迁选择了忍辱求生;另一方面,他作为封建社会 的文人,又极为推崇为节义而死。这样,在司马迁的内心深 处就消灭了自身境况不能死和士当守节应当死的锐利矛|3盾。想死却又不能死,求生却又生不如死,一个宏大的灵魂在经受着内心的苦苦挣扎和苦痛煎熬。然而,正是由于内心有冲突有冲突,选择活下来对司马迁来说才愈显困难和苦痛, 也愈见出司马迁人格的宏大之处。
8、那么,是什么让司马迁从这个冲突中超脱出来?是他高远的人生价值取向发愤著书,名垂千古。 4.自选词语或句子来品尝赏识,相互沟通,体会司马迁所承受的精神苦痛。 例如:“畜”“九牛亡一毛”“蝼蚁”,极言自己地位卑微。又如“太上不辱先最下腐刑极矣”,连用十个排比句,层层深入,一气贯下, 直至“最下腐刑极矣”,一个“最”字加一“极”字,可谓把耻辱写到了极点,也将司马迁心中浅薄的悲愤淋漓尽致地 表现出来。再如,“猛虎在深山曷足贵乎”一句,以猛虎被困威猛扫地为喻,写自己遭刑后受辱的凄惨情状,一方 面说明自己受辱而士节已失,死亦不保节,另一方面也写出 了司马迁受辱后所受的巨大的肉体摧残和精神苦痛。三忍辱之由1
9、、一般士大夫万一犯罪将要受刑罚,那一般士大夫该怎么 办?是“自杀免辱”还是“受刑苟活”?点拨:如何理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行不鼓舞也”这句话?作者列举西伯、李斯等“王侯将相”受辱又 是为了说明什么呢?“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的孔孟之道始终影响着中国士人的生死观,伯夷叔齐为气节不食周粟而死,屈原为抱负节操 投汨罗江而死,项羽兵败不渡乌江自刎而死,文天祥忠心报 国誓不降元大方赴死这些宏大的人物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诠释着“士可杀,不行辱”的古训。今日我们要生疏的, 也是一位饱读圣贤书的伟人,但是他在患病奇耻大辱后却没 有选择死,而是选择坚强地活下来,用不屈的灵魂谱写了一 曲千古绝唱史记。“刑
10、不上大夫”语出礼记曲礼:“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礼制;刑,刑法非刑罚。礼制和刑法是两套惩罚犯罪的制度礼制不针对庶民只针对大夫,刑法不针对大夫只针对庶民。 “刑不上大夫”:大夫以上的官员及君王亲属犯罪,不施用带羞辱性的“墨、劓y、刖yu、宫、大辟”等“刑法”,而使用“八议”之“礼”的标准来确定如何惩罚。这其中也有刑罚,但不在市朝行刑,而是用其他方式,如自裁、君王赐死、于隐秘处施刑等。其目的是让有贵族身份的犯人免受人格的污辱,保存适当的尊严、风光。据陆精康“刑不上大夫”和“施刑于大夫”整理小结:一般士大夫要避开受辱苦痛,最正确途径:洁身自好, 保持节操,不要犯罪。万一获罪,要避开受刑之辱带
11、来的莫大苦痛,最正确途径只有一个:受刑之前自杀。假设已经受刑, 那么名节已经受辱,节操难免转变。此时再为了名节而自杀, 就为时已晚。所以,司马迁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在受刑之前自杀,要么在受刑之后隐忍苟活他自己也很清楚,按当时一般的常理,他应当在受刑之前自杀,或者说他该选择“自杀免辱”而不该选择宫刑苟活患病苦痛。2、司马迁为什么不选择在受刑之前“自杀免辱”却选择“受 刑苟活”呢?是他贪生怕死不敢自裁吗?假设选择自裁会怎 么样?明确:从第四段“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单身 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可以看出,从亲情上,没 有可以让他留恋的;“且勇|4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
12、怯懦,欲苟活, 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 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从道理上,他懂得“去就之分”;从第六段“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等等,都可以看出:他不自杀绝不是贪生怕死。由于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之别,假设选择自裁,则“假设 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 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轻于鸿毛“则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3、既然不是“贪生怕死”,那他为何要“隐忍苟活”?请从他的生死观、活着的目的、活着的动力等角度去思考。小组 合作探讨,分条概括。 PPT:(1) 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的生死观。有“恨私心有 所不尽,鄙陋
13、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的人生价值观。(2) 活着的目的很明确为了著书立说。“亦欲以究天人 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 有古人的典范:历史上受辱并非他一人“王侯将相”也受辱却不能引决自裁;“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格外之人称焉。”文王、仲尼、屈原、左丘、 孙子、吕不韦、韩非子等等圣贤,都在患病磨难后发愤著书立言流芳后世。朗读(4) 子承父志,父亲临危嘱托,完成遗愿。 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4、胡适语:做人当于有疑之处不疑,做学问当于无疑之处有疑。如:司马迁在文中写自己的患病境况和人生追求,与回复任 安不能“推贤进士”的要求有什么关系?
14、即二、三两段和 第一段的因果关系学生扫瞄课文思考,教师引导,可有两种解释。 其一:“推 贤进士”是任安获罪入狱后要求司马迁搭救自己的委婉说法, 司马迁在回信中必需让任安明白自己的境况患病,明白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追求,从而使任安认同自己的人生选择,虽遭拒绝而无怨无恨。其二:司马迁可能知道,任安作为死囚或许终生读不到此信, 此信也有可能成为公开信,而自己在信中所发泄的不满或许会招致杀身之祸。但他还是写了这封信,意在借水行舟,既是向世人宣告史记的完成,又是向当政者的一种抗争, 更是向世人说明不屈心志的公开告白。结语:美国的宇文所安告知我们 , 他在 他山的石头 这样说:“每当我们看到一套奉 为源头的二十四史 ,我们都应当想到那位失去了生殖力气的先人 , 当他把世系从身体转移到文字的时候 ,开创了一个子孙绵长而精彩的家族。”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为了践志,身受奇耻大辱的司马迁,选择了隐忍苟活,他在世人的赞扬和不解中,发 愤著书。他的血泪之作史记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这让他超越了时空超越了生死,成了世人心中重于泰山的历史丰碑。这对我们后人是极大的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