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测试-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 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测试-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五 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1215年6月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征税叫要确立相关法定程序;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任何自由人或没收其财产。这反映了大宪章()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B保护了公民的基本人权C取消了国王的征税权D奠定了英国宪政的基础2海国图志记载:“(某国)立绅士会询问政务,筹办国饷”“设有大事会议,各抒己见。国主若欲征国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另择贤士。”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B法国的议会共和制C美国的总统共和制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31783年,英国政坛不稳,一年内更换了三届内阁。英国议会
2、下院又对刚上台执政的小威廉皮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但小威廉皮特未向下院称臣和接受辞职,而是要求英王乔治三世下令提前解散并重新选举下院。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材料表明()A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B英国内阁与议会可以相互监督制衡C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的稳定D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4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这一事件说明()A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B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C内阁首相
3、利用制度漏洞专权D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519世纪30年代,力主改革的辉格党领袖、英国首相格雷要求国王册封50名改革派贵族进入上议院,以保证改革法案在上议院通过。但持保守态度的国王拒绝了这个请求。于是,辉格党政府集体辞职。这表明在英国政治生活中()A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B国王拥有否决议会的权力C贵族势力逐渐被削弱D改革派与保守派势均力敌6“1833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策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1044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 名议员。”这一政治现象()A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B完善了议会制度并实现了普遍选举C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4、开辟道路D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7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根据相关规定,于2016年7月13日在内阁议会最后一次出席首相问答环节后,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该现象表明英国()A责任内阁制已形同虚设B国王有任免首相的决定权C首相必须依法履行职责D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8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材料中说的“那一代人”通过“实验”实现的“自由与自治”()A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B最终确立了美国的“邦联”体制C避免了绝对权力在美国的出现D废除了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度9“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
5、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一观点的依据是()A由各色人种组成的国家B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C践行了启蒙运动思想D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思想10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有一个群体被称为反联邦党人。他们认为,宪法拟议的政府权力是比政府组织形式更为核心的问题。联邦党人最引以为豪的是创立了三权分立的政府形式,以为这一形式就能保证公民的自由。对此,反联邦党人并不乐观。由此可以看出反联邦党人()A认为分权体制能够保证公民自由B对联邦政府权力保持高度警觉C强调制宪的核心是确保政府权力D希望继续维持邦联体制的现状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
6、政府拥有强大的权力,这些全国性的权力列举在宪法中,称为“列举权力”或“授予权力”。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这些规定体现的政治原则包括() 三权分立 中央集权 权力制衡 主权在民ABCD121918年,美国的哥伦比亚特区通过了“最低工资法”。之后特区儿童医院向最高法院上诉,认为这项法律侵犯了雇主的签约自由权,最高法院最终以5比3的表决结果宣布该法违宪。这表明当时()A最高法院是美国权力的中心B政府极力维护资本家的利益C美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D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已经形成13持枪权在美国被视为最重要的个人自由权利之一。从最初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7、者的民兵,到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持枪成为一种传统。因此,奥巴马总统的控枪令引发多方的不满情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控枪令涉嫌违宪,交织着传统与现实,利益与党争的冲突B控枪令引发的不满情绪表明美国社会对公民生命权的漠视C公民权利通过政府的分权制衡原则得以保障,无需控枪D公民持枪权是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赋予公民个人基本权利14自1789年到2003年,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大约有75%的总统否决被国会推翻。这表明()A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B美国难以实现权力制衡C政府遵循美国宪法原则D联邦总统维护选民利益15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
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A农奴制改革摧毁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奴制改革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C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D农奴制改革彻底肃清了封建残余16明治时代的日本设计师片川东雄设计的奈良帝室博物馆饱受批评,理由是这种纯洋风建筑和奈良根本不搭调。大正时代建立的旧古河庭园,其红砖墙的西洋风建筑风格和东洋式的石灯笼、茶室等传统风格相搭配,“和洋折中”的思想溢于景中。这一变化说明()A日本明治时代缺乏设计创新 B文明开化政策遭遇民众抵触C民众观念
9、落后制约建筑创新 D外来文化应与本土风格融合17拿破仑本人对法律输出作出过如下表态:“拿破仑法典的种种利益,公开审判,采用陪审团制,要成为你政府的主要特色。对于一个像在你的职位上的人来说,宪治将是好政策;你会发现公众舆论的支持会给你以优于四邻专制国王的天然的优势地位。”这说明()A拿破仑借助法典扩大影响力 B拿破仑法典巩固了封建帝国C法国已战胜了欧洲封建势力 D拿破仑法典对世界影响深远18有学者指出,在1791年至1875年的法国11部宪法中,带有专制主义倾向和思想的好几部宪法交替出台,即使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也没有任何关于人民主权和公民权利的相关规定。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专制主
10、义根深蒂固 B政权更迭相当频繁C新旧力量达成妥协 D启蒙思想尚未出现191877年5月,围绕一项关于谴责和禁止教权主义宣传活动的议案,共和派与总统、内阁各方展开较量,导致西蒙内阁辞职,共和派主导众议院,对麦克马洪总统任命的新内阁提出不信任案,总统则采取极端措施,在参议院多数同意下将众议院解散。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法国()A缺乏民主思想洗礼 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共和道路进程艰难 D存在专制复辟危机2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德国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上,男女均有同等之公民权利及义务。”这表明德国()A民主立宪是虚 B君主专制是实C人民有一定民主权利 D实行共和制21德国1
1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表: 邦国 普鲁士王国 巴伐利亚 萨克森 符腾堡 巴登 黑森 梅格棱堡许威林 布伦瑞克 票权 17 6 4 4 3 3 2 2 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A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B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C普鲁士在帝国拥有特殊的地位D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221878年到1890年,德意志共有338个工人组织被解散,1800种出版物被禁止,1500多人入狱,900多人被放逐。由此可见,当时的德意志()A政治上专制色彩浓厚 B无产阶级队伍壮大C宰相享有最高统治权 D实行君主专制政体二、非选择题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二 英法两国代议制确立、发展的简要进程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法国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
13、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2)概括材料三两国在代议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贡献。2
1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1781年经13州批准的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生效,标志着美国成为一个邦联制国家。它规定:“各州均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但实践证明了它的不可行性,美国迫切需要新的政治制度挽救国家。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它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
15、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1788年,新宪法经各州批准生效。至此,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摘鳊自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
16、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集权政治、“国家至上”在德国具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如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和黑格尔,就极力宣扬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的思想。这些思想的影响,对德国人养成守纪律、重责任和服从权威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虽然实行两院制议会,上院为各邦代表,下院为民众代表。但人民的基本权利只字未提,德国仅是一个披着君主立宪外衣的专制国家。 -(陈晓律等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
17、国家发展历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近百年间,法国社会的政治状况如何?1870年后,法国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怎样的民主制度?(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影响。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大宪章颁布时,英国议会尚未产生,故A项错误;大宪章的颁布是为了限制王权,而非保护公民的权利,故B项错误;国王的征税权并未取消,只是要经过相关立法程序,故C项错误;英国的宪政建立在对王权进行限制的基础上,而大宪章体现了对王权的限制,故D项正确。【答案】D2【解析】根据材料中“绅士会”“国主若欲征国饷,则必绅士允从”说明国家元首与议会的关系,
18、“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另择贤士”议会可解散,故A项正确;法国议会虽是权力中心,但是不决定国主征税权,故B项错误;美国的总统共和制的议会不能随意解散,故C项错误;海国图志是1842年成书至1852年完善,但是德国是1871年确立政体,故D项错误。【答案】A3【解析】光荣革命后,国家的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向了议会,因此材料不能表明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表明英国内阁可以解散议会,在此之前只能是议会解散内阁,因此形成了内阁与议会相互监督制衡的机制,故B项正确;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的稳定,材料
19、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英国此举是保持内阁的稳定,达到内阁与议会之间的相互制衡,并没有破坏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故D项错误。【答案】B4【解析】议院与首相的关系是,如果首相与议会意见不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首相率内阁辞职,一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如果新议会支持首相,则首相得以继续,如果新议会对首相不支持,则首相会辞职。议会对首相是相互制约的,故A项错误;在这种制度下,内阁辞职只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不是“即应辞职”,故B项错误;这种分权与制衡的方法不是制度漏洞,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这个事件正是内阁与首相相互
20、制约的典型事件,故D项正确。【答案】D5【解析】根据所学,责任制内阁制特点之一,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与材料“辉格党政府集体辞职”相符,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英国首相格雷要求国王”可知,并不是国王否决议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要求国王册封50名改革派贵族进入上议院”可知,这里的贵族指改革派的贵族,而非普通的贵族势力,故C项错误;通过国王拒绝首相请求一事,不能反映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故D项错误。【答案】A6【解析】根据“1833年”得出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 1832年议会改革议席分配标准主要是财产,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21、,但并没有掌握国家政权,故A项错误;完善了议会制度,但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力仍受到种种限制,不能得出实现了普遍选举,故B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于18世纪中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 名议员”,新兴工业城市的议员多了,得出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故D项正确。【答案】D7【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根据题意,内阁首相向女王提交辞呈是依法办事,并非责任内阁制形同虚设,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国王“统而不治”,并没有任免首相的决定权,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题目牵涉的是首相与国王之间的
22、关系,并未牵涉首相与内阁成员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8【解析】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故A项正确;最终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故B项错误;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说法有问题,故C 项错误;废除了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度是19世纪60年代,故D项错误。【答案】A9【解析】美国革命并未建立由各色人种组成的国家,故A项错误;美国并未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故B项错误;美国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因而践行了启蒙运动思想,故C项正确;美国革命并没有浓厚的军国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10【解析】与材料中“以为这一形式就能保证公民的自由。对此
23、,反联邦党人并不乐观”不符,故A项错误;反联邦党人担心联邦政府权力损害公民的自由,与材料中“认为,宪法拟议的政府权力是比政府组织形式更为核心的问题” “能保证公民的自由。对此,反联邦党人并不乐观”相符,故B项正确;反联邦党人担心联邦政府权力过大而非确保政府权力,与材料中“以为这一形式就能保证公民的自由。对此,反联邦党人并不乐观”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以为这一形式就能保证公民的自由。对此,反联邦党人并不乐观”表明他们关注的是“保证公民的自由”,没有涉及邦联体制,故D项错误。【答案】B11【解析】材料没有涉及三权分立,故错误,中央集权指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
24、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材料没有体现,故错误,材料信息“中央政府拥有强大的权力”“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故正确;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则体现了主权在民,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故A项错误;政府极力维护资本家的利益,与材料中“之后特区儿童医院向最高法院上诉,认为这项法律侵犯了雇主的签约自由权,最高法院最终以5比3
25、的表决结果宣布该法违宪”不符,故B项错误;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美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与材料中“1918年,美国的哥伦比亚特区通过了最低工资法。之后特区儿童医院向最高法院上诉,认为这项法律侵犯了雇主的签约自由权”相符,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而占据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C13【解析】按照材料信息“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可知控枪令是违反宪法的,美国民众反抗暴政的传统与现实社会治安的矛盾,故A项正确;控枪令涉及美国历史传统与现实秩序的矛盾、资本利益与党派争斗的矛盾以及宪法的纷争,不
26、是简单的归结为漠视公民生命权,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客观表述美国控枪令引发的原因和现状,并没有表示“无需控枪”,故C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持枪权是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的而不是1787年宪法赋予的,故D项错误。【答案】A14【解析】材料反映总统和国会之间互相使用否决权,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不能得出总统权力不断扩大,故A项错误;材料材料“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真正体现了权力制衡,故B项错误;材料中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故C项正确;总统行使否决权维护美国民主政治,但不能说明国会使用否决权,故D项错误。【答案】C15【解析】根据材料“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
27、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可得出,列宁强调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使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C项正确;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没有废除沙皇专制制度,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封建残余依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16【解析】据题意可知,日本不能够接受纯洋风风格的建筑,而是倾向于西洋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的建筑,所以这一变化说明外来文化应该与本土风格融合,D项正确;这一变化说明日本民众不能接受纯洋风风格,而不是明治时代缺乏设计
28、创新,也不是文明开化遭到民众抵触,排除A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民众观念的落后,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 17【解析】材料“拿破仑法典的种种利益,公开审判,采用陪审团制,要成为你政府的主要特色”“你会发现公众舆论的支持会给你以优于四邻专制国王的天然的优势地位”体现的是拿破仑借助法典对影响力的扩大,A项正确;拿破仑法典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排除B项;当时法国仍然存在强大的封建势力,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法典对世界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18【解析】根据材料“在1791年至1875年的法国11部宪法中,带有专制主义倾向和思想的好几部宪法交替出台”可知,法国宪法存在专制主
29、义倾向,说明其专制主义根深蒂固,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宪法的专制主义倾向,政权更迭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新旧力量的妥协,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前启蒙思想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19【解析】依据材料“共和派与总统、内阁各方展开较量,导致西蒙内阁辞职,共和派主导众议院,对麦克马洪总统任命的新内阁提出不信任案,总统则采取极端措施,在参议院多数同意下将众议院解散”可知,反映了共和派与总统、内阁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结合材料时间“1877年5月”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法国共和制确立后,其道路进程较为艰难,C项正确;法国经过大革命,受到民主思想洗礼,排除A项;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30、迅速,而非缓慢,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共和派与总统、内阁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与专制复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 20【解析】A项与材料中“德国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德国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相符,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中“1871年德意志帝国”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1【解析】材料仅反映了联邦议会的构成,不能说明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并且德意志帝国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联邦议会的构成,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未突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普鲁士在联邦议会票权最大,说明普鲁士在帝国拥
31、有特殊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联邦议会的构成,无法体现军国主义传统,故D项错误。【答案】C22【解析】题干中的“1878年到1890年,德意志共有338个工人组织被解散,1800种出版物被禁止,1500多人入狱,900多人被放逐”,体现了德意志德国虽披上了君主立宪制的外衣,但君主专制是实,故A项正确;德国无产阶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队伍壮大是事实,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最高权力属于德意志皇帝,故C项错误;1871年德国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23【解析】(1)第一问只须回答出“光荣”的含义即可,第二问结合书本知识,从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实
32、现英王统而不治两方面回答办法。(2)光荣革命及之后逐步限制国王的权利,反映英国民主政治历程和平、渐进的特点;1789年后不断的军事斗争,体现了激烈、动荡的特点。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确立。人权宣言抨击了君主专制和贵族特权,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主权在民的思想。【答案】(1)完美:不流血或妥协。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2)特点:英国通过妥协和改革的方式渐进,过程相对缓和;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法国过程激烈,政局动荡;共和制和帝制反复较量。贡献:权利法案强调“议会至上”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人权宣言提出“主权在民”原则,从根本上否定封
33、建社会至高无上的君权和贵族特权。24【解析】(1)材料一提及了光荣革命“此政变”和权利法案1689年下院的决议,故结合这两个事件的相关史实解答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即可。 (2)从材料中“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结合1787年宪法分析。【答案】(1)妥协:光荣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妥协;通过权利法案,既保留了君主,又确立了议会主权。 (2)说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联邦的地位高于州,同时各州也享有一定主权(或: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联邦和州政府都只拥有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利;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都来自于宪法(或:联邦
34、法律至上)。25【解析】(1)第一小问状况,据材料一中“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得出共和制与君主制不断斗争、政局动荡;第二小问方式,据材料一“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结合所学,得出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三小问制度,结合所学,从确立共和政体的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背景,需要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思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商品的输入,政治方面国家四分五裂,法国的入侵,容克贵族传统,思想文化方
35、面,据材料一“集权政治、国家至上在德国具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如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和黑格尔,就极力宣扬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的思想”可知思想家的宣传;第二小问影响,需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思考,积极方面,据材料一“这些思想的影响,对德国人养成守纪律、重责任和服从权威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知促进德国公民性格的养成,据材料一“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虽然实行两院制议会,上院为各邦代表,下院为民众代表”可知推动了德国的统一,消极方面,据材料一“但人民的基本权利只字未提,德国仅是一个披着君主立宪外衣的专制国家”可知使德国成为披着君主立宪外衣的专制国家,使德国成为一个带侵略性的国家。 【答案】(1)状况:共和制与君主制不断斗争,政局动荡。 方式: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2)背景:国家四分五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法国的入侵;英国商品的输入;思想家的宣传,容克贵族传统。 影响:积极:促进德国公民性格的养成;推动了德国的统一;局限:使德国成为披着君主立宪外衣的专制国家;使德国成为一个带侵略性的国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