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8556167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P48)2.生态系统的结构分为组成成分: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P50)3.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P50)4.三类“不一定”(1)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

2、菌、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2)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3)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5两类“一定”(1)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2)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6.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

3、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P52)7.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P79)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P55)3.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的关系: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4.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两个去向)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除最高营养级外,其余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三个去向) 呼吸作用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除最高营养级外,其余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四个去向)呼吸作用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4、未利用。(P55)5.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原因: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散失的热能无法被利用。逐级递减,原因: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都有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一部分未利用。(P56)6.“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P56图示)7.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 大约为10%20%。(P57)8.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9.生态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10.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帮助人们科学

5、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桑基鱼塘、沼气池。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合理放牧、锄草、捉虫。(P58)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全球性,循环性)(P63)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循环的。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依赖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生物

6、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主要依赖呼吸作用(分解者通常称之为分解作用。),还可以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3.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4.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一旦含有铅的生物被更高营养级的动物食用,铅就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逐级递增,全球性)(P64)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是物质能够不断的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7、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P69)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来源于生物)。3.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行为信息。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间,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还能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5.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三要素:信息源(信息产生的部位),信道(信息传播的媒介),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他部位)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有: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海豚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的萌发;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

8、传递:如花引蝶,动物释放信息素吸引异性;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狼靠兔的气味捕食。7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P71)8.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方法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有效的生物防治。(P72)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P73)-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一下特征: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

9、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3.人们把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7475)4.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作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作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P75)5.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P75)(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低)6.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P76)7.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P78“探究实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