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855589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人口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章人口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人口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人口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人 口第一节 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1)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 不均匀 ,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2)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_北_半球,尤其在_北纬1050中低纬度地带最为集中。(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500米 以下的 低平 地区。(4)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 200 千米以内的 沿海 地区。(5)四大人口稠密区,即东亚、 南亚 、(历史悠久);欧洲西部和 北美东部 (经济)。分布区原因区域性人口密集区亚洲东部与南部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欧洲西部资本主义

2、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北美东部(五大湖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人口稀疏区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6)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 拉丁美洲 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7)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也 不平衡 ,目前世界上已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13个国家的人口超过1亿。2.我国人口分布“黑河腾冲”一线,也叫“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

3、一条重要界线,该线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而且相差悬殊。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一)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水资源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尤为重要。1.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气温 和 降水 来体现的。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 中、低 纬度地区。2.人口分布多趋向于 低平 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地形平原和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

4、三级阶梯上。热带雨林平原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口居住,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少、排水通畅的高山高原地区。高山和高原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我国东北降水多,人口密集;西北降水少,人口稀少)水资源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

5、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我国东北肥沃黑土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矿产资源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3.水源进一步影响人口的具体分布。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 供水 方便,利于生产和生活,人口较密集。(二)人文因素因素影响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农业社会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聚集在 农业发达 地区。工业社会、,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 城镇 ,人口向 城镇 聚集。在一些工业

6、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 城市带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沿海、欧洲西部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人口稠密区政治调整人口分布。如:巴西从里约热内卢迁都巴西利亚军事人口减少或外迁。如:叙利亚战争文化根据民族、宗教等集中分布。如:唐人街第二节 人口迁移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把涉及人口 居住地 发生 长期 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 国内 人口迁移。3.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 机械 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

7、然增长和 机械 增长共同决定的。4.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1)必须改变居住地;(2)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一般一年以上);(3)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5.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弊迁入地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和人才,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迁入地城市化水平,缓解老龄化现象;促进迁入地不同文化的融合。增加公共设施负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影响社会治安;带来就业压力;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迁出地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造成劳

8、动力减少或人才外流;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严重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 推力 (排斥力)与迁入地的 拉力 (吸引力)共同构成。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 差异 ,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1)自然环境 优美 、气候宜人和资源 丰富 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如: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举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37N以南)土壤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热带雨林地区的迁移农业淡水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早期的逐

9、水草而居矿产资源随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2)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 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2.人文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举例经济发展是主要的的因素。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从乡镇到城市求学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因婚姻原因迁移至

10、其他地区政策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尤其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一战”“二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流向原因19世纪以前旧大陆新大陆 集团性 、 大规模 亚、欧、非洲美、大洋洲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外籍工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大洋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西亚);西亚、北非的

11、大量难民迁往 欧洲 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经济),资源开发,战争2. 我国人口迁移时期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举例1949到改革开放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政策)有计划、有组织东部西北和东北地区(边疆)上山下乡、知青下乡、支援边疆改革开放以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自发性、流量增大农村城镇,内陆沿海山区平原,中西部东部贫困区发达区 (就近原则)民工潮、“孔雀东南飞”第三节 人口容量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 合理 开发利用和保护 良好 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一个极限值。2.影响因素3.各因素与资源环

12、境承载力的关系因素相关性影响资源正相关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 短板 ”所决定的。如: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

13、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 健康生活 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 适宜 的人口数量。其值 小于 资源环境承载力。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措施区域具体措施世界各国政府,尤其是 发展中 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 公平 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 平等 权利各国、各地区尊重 人地协调 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 可持续发展 战略,既保持好 生态平衡 ,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4.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实施计

14、划生育不动摇;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5.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1)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数量、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最适合养活多少人。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2)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谋求人口的合理容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