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6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6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8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16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高考生物高考生物(新课标专用)考点考点1 1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1.(2016北京理综,4,6分,0.93)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 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五年高考答案答案B球员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肝糖原用于供能,A项正确;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进而使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项错误;射门动
2、作的完成需要神经与肌肉的协调,C项正确;球员的相互配合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调控,D项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的外排,维持体内的水平衡。评析评析本题将考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命题素材,充满亲切感。考点综合了必修3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难度不大。2.(2015课标,3,6分,0.718)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
3、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答案A输入动物静脉中的NaCl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A正确;由于处于稳态的动物体内Na+的分布是细胞内液中含量少,细胞外液(组织液)中含量多,故Na+只有少部分进入细胞内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D错误;细胞外液的增加量大于细胞内液的增加量,B错误。易错警示易错警示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是双向的;Na+、K+分别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内,以维持渗透压。评析评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Na+的分布和溶液的分配问题,试题非常新颖,具有较大的区分度。指导学生作答时应紧紧抓住“Na+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布情况”,以此作为突破点解题。3.(2015海南单
4、科,18,2分)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 错 误 的 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答案C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A项正确;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项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项错误;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项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不同。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中,作用主要是运输氧气,只有红细胞破裂时,血红蛋白才会进入血浆。血浆蛋白由抗体、蛋白类
5、激素、淋巴因子等构成,存在于血浆中。4.(2015海南单科,16,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答案答案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分泌促胰液素,A项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可分泌消化液,也可从消化道中吸收营养物质,另外小肠上皮细胞还可与组织液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B项正确;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细胞内渗透压降低,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C项正确;蛋白质的分泌属于胞吐,不属于被动运输,D项错误。易错警示易错警示蛋白
6、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胞吐。5.(2015江苏单科,5,2分,0.77)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 的 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答案答案B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比,其K+浓度高,Na+浓度低,O2由于代谢利用浓度也较低,A、C、D错误;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渗透压保持平衡,B正确。易错警示细胞外、内渗透压分别主要来源于NaCl、KCl,但细胞内外总渗透压相等。6.(2014课标,3,6分,0.798)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
7、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答案D机体通过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和K+的浓度差有关,因此,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的产生依赖于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有氧呼吸氧化分解葡萄糖时,葡
8、萄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利用的是丙酮酸。7.(2014课标,3,6分,0.709)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答案A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可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组织液的某些成分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形成血浆,C、D正确;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使血浆中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所以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氧气浓度不同,A错误;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通常维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了组织液含量的相对稳定,B
9、正确。8.(2017课标全国,31,8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答案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平衡调节以及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1)当人体血浆
10、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2)大量饮用清水,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增加,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内环境为细胞提供了生存的液体环境,同时可为细胞提供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并排出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后反思解后反思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是本题给出的两个新概念,理解这两个概念时,注意联系教材内容。教材上说“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这里的无机盐形成的渗透压就属于晶体渗透压,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就属于胶体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11、9.(2015海南单科,27,8分)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填“会”或“不会”)改变。(2)Na+可与、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答案答案(1)不会(1分)(2)HCHP(每空1分,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7.357.45(2分)(3)内流(1分)电位变化(2分,其他合理
12、答案也给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1)0.9%的NaCl溶液为人体细胞的等渗溶 液,放 入 其 中 的 红 细 胞 形 态 不 发 生 变 化。(2)正 常 人 的 血 浆 p H 维 持 在7.3 5 7.4 5,与 其 含 有 H C和HP等离子有关。(3)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当神经细胞膜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而使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当兴奋沿神经细胞膜传导时,兴奋部位都将出现与受刺激点相同的膜电位变化。题后反思诸如人体内环境正常pH的单纯记忆知识点在考题中有所出现,需要考生关注。1
13、0.(2014海南单科,27,9分)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主要包括血浆、。(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调节。答案答案(1)酸性物质过多,超出了机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限度中和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组
14、织液淋巴(2)神经和体液解析解析(1)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为了除掉过多的酸性物质,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维持pH的稳定。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同时,肾上腺素发挥作用,调节生命活动属于激素调节。考点考点2 2血糖平衡及调节血糖平衡及调节1.(2017北京理综,4,6分)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 是()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
15、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答案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及识图能力。题图显示,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A正确;由图可知,Ca2+内流促使细胞释放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只能通过胞吐方式释放,B正确;由图可知,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有利于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C错误;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2.(2016江苏单科,15,2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 少、血 中 胰 岛 素 低、血 糖 高 等。下 列 相 关 叙 述 正 确 的
16、 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答案答案C据题干信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推知该种病是由自身的胰岛B细胞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导致的,D选项错误;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后分泌进入血液,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液无法排出,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选项错误;在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能降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A选项错误。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审题确定“自身免疫病”这一重要信息
17、,再回顾胰岛B细胞与胰岛素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答此题还需要一个知识储备:糖尿病有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受体破坏型两种类型。3.(2015广东理综,2,4分)关于人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蓝色促进肝糖原分解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A.B.C.D.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胰岛素的结构、功能等知识。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其功能是降低血糖。胰岛素降低血糖的途径有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肌糖原和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B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摄取”
18、意为“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利用”意为“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储存”意为“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4.(2014海南单科,14,2分)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 化,一 段 时 间 后 恢 复 正 常。注 射 后 随 即 发 生 的 变 化 是()A.红细胞吸水增加B.胰岛素分泌降低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答案答案D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红细胞失水,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减少,故选D。5.(2017课标全国,31,10分)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
19、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答案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2)胰高血糖素葡萄糖(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
20、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解析解析本题通过探究实验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1)胰岛素是通过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来使血糖浓度降低的;反应迟钝、嗜睡是低血糖的主要症状。(2)(3)为缓解低血糖症状,给C组注射胰高血糖素,该激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升高血糖;给D组注射葡萄糖,葡萄糖能直接使体内血糖升高。解题关键解题关键熟悉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2016课标全国,30,9分)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
21、,其原因是。(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答案答案(1)高(2分)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3分)(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及利用题干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1)人体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为维持血糖平衡,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而进食后
22、,因糖的吸收血糖浓度升高,使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分泌量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所以饥饿时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比值高于进食后二者的比值。(2)分析题中信息可知:注射葡萄糖溶液既可以满足能量需要,又可以通过减少因脂肪酸的分解而产生的酮体,来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疑难突破疑难突破正确分析饥饿时和进食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015江苏单科,28,9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
23、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4)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型糖尿病是由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免疫导致的。答案答案(9分)(1)甲状腺和肾上腺(2)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3)神经体液细胞膜上(4)遗传(基因)自身免疫体液免疫
24、和细胞(特异性)解析解析(1)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调节垂体产生促激素,促激素的靶器官有甲状腺和肾上腺。(2)人体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二者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3)血糖(化学物质)浓度上升,刺激下丘脑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反射弧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上述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与其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4)抗胰岛B细胞抗体(蛋白质)的合成是由遗传决定的。型糖尿病是由于抗胰岛B细胞抗体和效应T细胞破坏了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故属于自身免疫病。由题
25、干信息可知,胰岛B细胞损伤过程中有抗胰岛B细胞抗体和效应T细胞参与,故此过程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典型错误典型错误(1)甲状腺和肾上腺错答成:下丘脑、性腺、胰腺、肾脏、肝脏、大脑皮层;有22%只答“甲状腺”。(2)抗利尿激素错答成甲状腺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这一答案,有近9%的学生只答肾小管,此外还有错答成肾小球、肾小囊。(3)答对“神经体液”的约为22%,有44%答“反馈或负反馈”。(4)遗传(基因)错答成机体自身或胰岛B细胞;自身免疫错答成特异性、免疫缺陷、基因突变引起的;答对“体液免疫和细胞”的仅为24%,答出“特异性”的约为10%,不少学生只答体液免疫或只答细胞免疫。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26、8.(2013课标,30,9分,0.529)回答下列问题:(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和。(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和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答案答案(9分)(1)肝糖原的分解(1分)非糖物质转化(2分)(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所
27、以血糖浓度下降较慢(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内质网高尔基体(每空1分,共2分)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1)在未进食的情况下,人体血糖来源于两个方面: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2)在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的前提下,空腹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正常人胰岛B细胞能分泌正常量的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因而血糖浓度下降得快;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对血糖进入细胞和被利用的促进作用较弱,所以血糖浓度下降得慢。(3)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加工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的。考点考点3 3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人体
28、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2017课标全国,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 现 象 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内容。0.9%NaCl溶液是与人体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不发生改变,但机体血浆量会增加,A、D错误;当机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会
29、恢复到注射前的水平,B错误,C正确。审题技巧审题技巧熟知水盐平衡调节机理,抓住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是人体血浆的等渗溶液,其不改变机体血浆渗透压等特点来作答。2.(2017江苏单科,15,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故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B正确;因寒冷环境中,人体与外界温差
30、较大,故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中的,C错误;肾小管细胞为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其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即其能选择性地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D错误。知识总结知识总结人体寒冷与炎热环境中产热量、散热量及尿量大小对比人体散热量主要取决于人体与环境的温差大小。炎热环境中人体与环境温差较小,故散热量较少。因人体只有在产热与散热平衡状态下,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故寒冷环境中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均大于炎热环境。因寒冷环境中人体物质氧化分解快,即物质氧化产水多,而排汗少,故寒冷环境下尿量大,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低。3.(2016课标全国,3,6分)下列有关动
31、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答案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A正确;肾小管是通过被动运输吸收水分的,B错误;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可通过增加饮水量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正确;饮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生成量增加,有利于
32、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知识归纳知识归纳机体主要是通过调节饮水量和尿生成量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的;水分的跨膜运输方式只有被动运输。4.(2016江苏单科,16,2分)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 渗 透 压 的 变 化 情 况。下 列 相 关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答案答案B正常人快速饮用1L清水后排尿量先增加再减少,血浆渗透压先降低再恢复正常,分别对应曲
33、线a和c;正常人快速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排尿量稍微增加,分别对应曲线b和d,A项、C项错误;由于生理盐水和血浆的渗透压近似相等,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D项错误。解题思路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图中4条曲线的含义,饮用生理盐水和清水后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不同,饮用生理盐水同时对钠盐造成影响,根据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以及钠盐含量变化,可正确判断排尿量的变化。评析评析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5.(2016上海单科,14,2分)导致图
34、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答案答案C由图中曲线可知,ab段体温下降,原因可能为吹电风扇或处在寒冷环境中,非自主颤栗和骨骼肌收缩都会增加产热而造成体温上升;de段体温上升,原因可能为发热或剧烈运动,排尿和汗液分泌都会散失热量而造成体温下降。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读图确认信息“ab段和de段分别为体温下降和体温上升”,然后判断选项中哪些为产热措施,哪些为散热措施即可。6.(2015海南单科,13,2分)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肾上腺髓质的
35、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内容。除激素外,CO2、H+等也是体液调节因子,A正确;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受神经调节,B错误;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节调节和体液调节,C正确;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血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正确。7.(2015海南单科,14,2分)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36、答案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汗液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散热,A错误;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B、C正确;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能感受体温变化,D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结果,人体主要通过骨骼肌和肝脏细胞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热。散热途径主要有皮肤内毛细血管舒张散热、汗液蒸发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8.(2014北京理综,2,6分)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 持 体 温 稳 定。此 时,机 体 不 会 发 生 的 反 应
37、 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答案D我国北方冬天气温低,此时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引起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A正确;在低温环境中,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B、C正确;此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D错误。9.(2014福建理综,2,6分)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 重 吸 收,而 水 很 少 被 重 吸 收,下
38、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答案答案C分析题意可知,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而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所以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故A、D错误;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通过出汗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B错误;汗腺导管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重吸收Na+、Cl-的,需消耗ATP,C正确。评析评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渗透压调节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确
39、获取信息是解题关键,试题难度适中。10.(2014江苏单科,9,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答案答案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而只在甲状腺靶细胞处发挥作用,A错误;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通过促进代谢使产热增加,B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下丘脑控制下的神经调节,C正
40、确;饮水不足,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有利于水的平衡,D正确。11.(2018课标全国,31,8分)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
41、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答案答案(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2)增加葡萄糖(3)下丘脑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水盐调节。(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即垂体提取液中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而减少尿量。(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渗透压升高,使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液体与肾小管腔内液体渗透压差变小,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c处理后,肾小管
42、腔内液体中葡萄糖含量较高,因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不能对葡萄糖全部重吸收而导致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故用斐林试剂进行尿糖定性实验会出现砖红色。(3)腹泻使机体大量失水而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对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形成刺激,导致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引起尿量减少。知识归纳下丘脑的功能(1)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2)传导: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处产生渴觉。(3)合成与“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合成抗利尿激素。(4)作为神经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12.(2018江苏单科,30,8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
43、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激素乙通过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从而减少尿量。(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
44、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答案答案(8分)(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1)在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经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2)在体温上升期,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有助于体温上
45、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38.5)。由图可知,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3)在高温持续期,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当人体出现脱水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该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重吸收水量增加,从而减少尿量。(4)在体温下降期,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并通过增强汗腺分泌汗液来增加散热。(5)在体温上升期,可通过神经调节使心率加快,进而使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而此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大,使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易错警示易错警示在高温持续期,如体温较长时间维持在39时,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在体温上升期,人体产热量大
46、于散热量。13.(2017课标全国,30,9分)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汗液分泌会,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分解代谢会。答案答案(1)舒张增加(2)增加(3)
47、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4)增加增强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体温调节机制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实验动物分为室温对照组和高温(41)实验组。(1)实验组在环境温度升高时,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以增加散热量,维持体温恒定。(2)实验组动物焦虑不安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3)对照组的作用就是排除自变量以外的实验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因此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从而增加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4)将实验动物置于低温(0)环境中,动物散热增加,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其体内的分解代谢会加强,耗
48、氧量增加,从而通过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恒定。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既是激素又是神经递质的肾上腺素。当人和动物接受某些刺激时,会分泌肾上腺素这种化学物质,从而使机体呼吸加快,心跳和血液流动加速。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和神经递质,肾上腺素会使心脏收缩力上升,使心脏、肝的血管扩张,使皮肤和黏膜的血管收缩。14.(2014课标,31,10分,0.674)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
49、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答案答案(1)呼吸下降(2)降低增加(3)会解析解析(1)葡萄糖氧化分解终产物中的气体是CO2,CO2最终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若CO2的排出出现障碍,CO2在体内积累形成H2CO3,使细胞外液pH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减少,尿量增加。(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会发
50、生变化。评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相关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考查,难度适中。15.(2014山东理综,25,11分)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引起皮肤血管,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降低,可引起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