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经络与腧穴第二周腧穴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4)--经络与腧穴第二周腧穴总论.ppt(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腧穴总论 腧穴的概念、分类、定位方法01010202腧穴的作用03030404重点重点难点难点重点重点难点难点腧穴的命名特定穴的分类目 录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第二节 腧穴的分类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第四节 腧穴的治疗作用第五节 腧穴的主治规律第六节 特定穴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腧穴的发展“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脏腑经络之病理反应处,又是接受针灸刺激的部位。“腧”泛指全身所有的穴位,即广义的腧穴;“输”是指井、荣、输,经、合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俞”是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即背俞穴。本章取广义的腧
2、穴。第一节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腧穴的发展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于一定的部位出现压痛、酸楚、敏感、肿胀、瘀血、虚陷、跳动及感觉障碍等,而对这些异常的部位施以适当地刺激,如砭刺、按摩、扣击、火烤、烧灼等,往往使病痛得到减轻或消除,健康恢复。久之,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就是腧穴发现的最初过程。一、发现腧穴过程一、发现腧穴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腧穴的发展人们对体表的施术部位及至治疗作用的逐步了解深入,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发现有些腧穴有确定的位置,主治的病证,并给予位置的描述和命名。二、定位、定名阶段二、定位、定名阶段三、定位、定名归经阶段三、定位、定名归经阶段随着对经
3、络及腧穴主治作用的不断深化,古代医家对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了归类,并与经络相联系,逐步将腧穴归经。第二节第二节 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分类 腧穴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无定位定名到定位定名,又从定位定名到系统分类,经过历代医家用“分部”到“分经”的方法,进行了多次的整理、归纳。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一、十四经穴 二、经外奇穴 三、阿是穴第二节第二节 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分类一、十四经穴一、十四经穴(一)定义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及督、任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共有361穴。其中十二经脉的腧穴均为左右对称的双穴;督脉和任脉的腧穴,则为分布于人体前后正中线的单穴。(二)特点 1.属于同一经的腧穴,大多都
4、能主治所属经脉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2.十四经穴是腧穴的主体部分,为临床所常用。第二节第二节 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分类 二、经外奇穴二、经外奇穴(一)定义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穴系统的腧穴。(二)特点1.有穴名,有固定位置,但无经属。2.对某些病有奇特疗效。第二节第二节 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分类三、阿是穴(一)定义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这一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是根据疼痛或敏感的反应部位来定穴。(二)特点1.无穴名,无固定位置,无经属。2.无主治规律,以疼痛、反应点为针刺穴。第三节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腧穴的命名 腧穴的命名,是古代医家在当时历史条件
5、下,根据他们对宇宙间事物的认识,从天文、地理,生物形象以及人体的解剖、生理、针刺的治疗效果等各个方面,逐步总结而成。对腧穴的命名有一定意义,不仅有助于腧穴部位的记忆及功能的掌握,还可激发人们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针灸医学;在国际上,则可更好地促进针灸医学的交流。针刺穴。第三节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腧穴的命名一、自然类(一)以天文、气象名词命名日月星辰:如日月、上星、太乙、太白、天枢、紫宫、华盖等。风云雷电:如风池、风市、风府、秉风、云门、丰隆、列缺(电光)等。第三节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腧穴的命名(二)以地理名称结合腧穴形态、气血流注而命名山、陵、丘、墟的象形:如承山、大陵、梁丘、商丘
6、、丘墟等。溪、谷、沟、渎的象形:如太溪、后溪、合谷、阳谷、支沟、四渎、中渎等。泉、池、泽、海等的象形:如涌泉、曲泉、阳池、曲池、尺泽、曲泽、小海、少海、太渊、清冷渊、经渠等。街、道、处、市等的象形:如气街、水道、灵道、五处、阴市、气冲、步廊等。第三节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腧穴的命名 二、物象类二、物象类以动物、植物,建筑物和什物之类的名称,来形容某些腧穴的象形或会意。动物名称:如鱼际、伏兔、犊鼻、鸠尾等。植物名称:如禾髎、攒竹等。建筑物名称:如神门、气户、天窗、听宫、巨阙、内庭、中府、玉堂、气舍、地仓、库房、灵台、天井、内关、曲垣等。什物名称:如颊车、缺盆、天鼎、悬钟等。第三节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腧
7、穴的命名三、物象类三、物象类 以人体解剖部位、生理功能以及腧穴的临床治疗作用来命名。解剖部位:如腕骨、完骨、大椎、曲骨、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肾俞、胃俞、膀胱俞、大肠俞、小肠俞、胆俞、阳陵泉(外)、阴陵泉(内)、阳纲(背)、阴都(腹)等。生理功能:如承泣、承浆,听宫、劳宫、气海、关元、血海、神堂、魄户、魂门、意舍、志室等。治疗作用:如光明、迎香、通天、哑门、水分、水道、交信、归来、筋缩等。第四节第四节 腧穴的治疗作用腧穴的治疗作用一、近治作用一、近治作用 是人体各类腧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点,无论经穴、奇穴、阿是穴,它们都能治疗其所在位置局部及其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例如印堂穴治疗眉心、前额疾患
8、和眼病、鼻病;太阳穴治疗头颞部疾患及眼病;膻中穴治疗胸痛、胸闷及乳腺、心、肺疾患;肾俞穴治疗腰部病症及泌尿、生殖系疾患等。第四节第四节 腧穴的主治作用腧穴的主治作用二、二、远治作用远治作用 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本经所过之处的颈部和颜面、口齿病证,还能治疗外感发热等。这是“经络所通,主治所及”规律的体现。第四节第四节 腧穴的主治作用腧穴的主治作用三、特殊作用三、特殊作用 是指
9、某些腧穴的治疗具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如关元、气海、足三里、膏肓俞具有强壮作用;人中、素髎、会阴、十宣可以开窍醒脑并能使呼吸功能增强;大椎、曲池、合谷退热;水分、阴陵泉利小便;至阴矫正胎位;百会益气升提等。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向性的良性调整作用。如泄泻时,针刺天枢可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又能通便。心动过速时,针刺内关能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针刺内关又可使之恢复正常等。第五节第五节 腧穴的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一、分经主治规律一、分经主治规律第五节第五节 腧穴的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二、分部主治规律二、分部主治规律 十四经腧穴,因其所在部位的不同,各有其主治特
10、点,其大体规律是:头、面、颈项部的腧穴,除个别能治全身性疾病或四肢疾患外,绝大多数均治局部病证;胸腹部腧穴,大多可治脏腑病及急性病,少数腧穴还能主治全身性疾患;背腰部腧穴,除少数能治下肢疾患外,大多可治局部病、脏腑病和慢性病;四肢部肘膝以上的腧穴,以治局部病症为主;肘膝以下至腕踝部腧穴,除治局部病症外,还能治脏腑疾患;腕、踝以下腧穴,除能治局部病症外,还能治头面、五官病症,以及发热、神志病等全身疾患。第五节第五节 腧穴的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二、分部主治规律二、分部主治规律第六节第六节 特定特定穴穴指十四经穴中某些有特殊治疗作用并冠以特定名称的腧穴。一、五输穴一、五输穴(一)定义:十二经脉在肘
11、膝关节以下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二)分布规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三)特点:阳井金,阴井木。“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第六节第六节 特定穴特定穴二、原穴、络穴二、原穴、络穴(一)原穴(一)原穴1.定义: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2.分布特点:因为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有一个原穴,故称“十二原”。3.作用: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的病变。临床上也可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二)(二)络穴络穴1.定义: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做络穴。2.分布特点: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有一个络穴,加上躯干部的任、督之络穴、脾之大络,共有15络穴
12、。3.作用:可治疗表里两经和络脉分布部位的病证。第六节第六节 特定穴特定穴三、俞穴、募穴三、俞穴、募穴 (一)(一)俞穴俞穴1.定义: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做络穴。2.分布特点: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有一个络穴,加上躯干部的任、督之络穴、脾之大络,共有15络穴。3.作用:可治疗表里两经和络脉分布部位的病证。(二)(二)募穴募穴1.定义: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2.分布特点:与其相应的脏腑位置较近,6脏6腑各一个,共12个。3.作用:相应的脏腑病变。第六节第六节 特定穴特定穴三、俞穴、募穴三、俞穴、募穴 (三)俞穴、募穴的相互关系1.一阴一阳2.五脏病多取俞穴,六腑病多取募穴3.俞
13、募配穴法第六节第六节 特定穴特定穴四、郄穴四、郄穴 (一)定义:指经脉气血曲折汇聚的孔隙。(二)分布特点: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四条奇经亦各有一个郄穴,共为十六个郄穴。(三)作用:对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第六节第六节 特定特定穴穴五、下合穴五、下合穴 (一)定义: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区别于大肠、小肠、三焦三经在上肢原有合穴而得名。(二)分布特点:分布于下肢膝关节以下部位。(三)作用:可治疗表里两经和络脉分布部位的病证。第六节第六节 特定穴特定穴 六、八会穴六、八会穴 (一)定义: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
14、(二)分布特点:分布于躯干部和四肢部,各穴与其他特定穴多互有重复。(三)作用:与所属脏腑组织的生理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六节第六节 特定穴特定穴 七、八脉交会穴七、八脉交会穴 (一)定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会的八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二)分布特点:均分布于腕踝关节的上下。第六节第六节 特定穴特定穴八、交会穴八、交会穴 (一)定义: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二)分布特点:全身的交会穴有90余个,大多分布于躯干、头面部。第七节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法腧穴的定位法 腧穴的定位法又叫取穴法。人体的腧穴很多,取穴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备急千金要方指出腧穴位置多当在“肌肉纹理、节解缝
15、会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病者快然”。窦汉卿在标幽赋中论及取穴方法时说:“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屈伸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部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简要地指出了腧穴位置的一般特点和针灸取穴的特点。说明腧穴位置大多在人体肌肉和骨节的空隙所形成的凹陷处。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法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和指寸定位法三种。第七节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法腧穴的定位法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根据人体表面解剖的一些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称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又叫“自然标志取穴法”。(一)固定的标志 指体表上不因
16、活动而出现的明显的标志。如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肚脐等,以及各部骨节的突起和缝隙,肌肉的隆起和凹陷,其中主要是指“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二)活动的标志 指关节、肌肉、皮肤随着适当的屈伸动作而出现的标志,包括关节的间隙、肌肉和肌腱的隆起或凹陷、皮肤的皱纹等。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临床上还有一些采用某种姿势找取标志来定取穴位的方法,或称“简便取穴法”。如以病人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当食指尖端所指高骨凹陷处取列缺;两手臂自然下垂,股外侧中指端取风市;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法二、二、“骨度骨度”分寸定位法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古称“骨度法”。最早记载见
17、于灵枢骨度篇。后来参照这一记载将人体各个部分分别规定其折量长度,作为量取穴位的标准。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的患者,均可参照此标准测量。第七节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法腧穴的定位法二、二、“骨度骨度”分寸定位法分寸定位法 第七节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法腧穴的定位法 三、指寸定位法三、指寸定位法 第七节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法腧穴的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是在“骨度”分部折寸的基础上,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故又称“手指同身寸法”,简称“指寸法”。(一)中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三、指寸定位法三、指寸定位法 第七节第七节 腧
18、穴的定位法腧穴的定位法(二)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亦可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三、指寸定位法三、指寸定位法 第七节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法腧穴的定位法(三)横指同身寸 以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肢横量为3寸。第七节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法腧穴的定位法 三种腧穴定位法,从定位的正确与否来看,以体表解剖标志(主要指固定标志)和“骨度”分寸法取穴比较恒定、准确,指寸法和简便取穴法的活动标志虽然便利,但差异性也较大。临床定穴必须以前法为主要依据,适当参合后法,灵活运用,以求取穴的准确。本章小结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定位方法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指寸定位法腧穴的治疗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