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1 种群和群落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21种群和群落高考生物高考生物(江苏专用)考点考点1 1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五年高考A A组自主命题组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江苏卷题组1.(2019江苏单科,14,2分)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答案答案BK值大小取决于环境。两条曲线均为“S”型增长曲线,且K值相同,说明两批次培养的环境条件相同,A错误;b曲线达到K值所需时间较短,可能的原因是b批次接种量高于a批次,B正确;
2、因为对酵母菌进行通气培养,所以t1时两批次都不会产生较多乙醇,C错误;因a、b两批次培养达到K值时间不同,故两批次培养到K值时消耗的营养物质的量不同,即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不同,D错误。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题借助酵母菌两批次培养生长曲线的差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两条生长曲线的对比分析,体现了科学探究中的讨论与分析要素。2.(2018江苏单科,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
3、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答案B据题干“某种松鼠”可知,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据题干“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可知,农田的存在,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项错误;据“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可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B项正确;林木密度相同而斑块不同时,松鼠的种群密度可能不同,D项错误。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题以某种松鼠种群栖息地碎片化为背景,考查遗传多样性、生殖隔离、种群密度、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以生命观念
4、为指导,进行理性判断的能力。审题方法审题方法该题干以文字形式呈现试题情境,准确获取信息关键词“某种”“分隔”“连接”是解题关键。3.(2017江苏单科,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B.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其种群特征及代谢等相关知识。在培养初期,酵母种群密度较小,其种内竞争较弱,生长缓慢是其为适应环境而调整的结果,A错误;由于是在摇瓶中培养,其环境
5、资源条件有限,转速150r/min时,种群增长曲线应呈“S”型,B正确;酵母计数应采用显微计数法,C错误;酵母的呼吸场所只在胞内,D错误。易错警示易错警示在有限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4.(2015江苏单科,13,2分)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m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答案答案B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A错误;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
6、m,B正确;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样液,让样液自行渗入,C错误;计数时,应计算小方格内的细胞和相邻两边及顶点上的细胞,D错误。问题分析问题分析虽然血细胞计数板在科学实验中是一种常用的计数工具,但是由高中理科实验开设率普遍较低,因此考生对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和使用方法非常陌生,就连“每块血细胞计数板有几个计数室”这样的基础问题都不清楚。考点考点2 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2019江苏单科,6,2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
7、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答案答案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等之后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个体之间的食物和空间的竞争越激烈,越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C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争夺配偶(吸引异性)争相开屏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种间关系,D错误。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题借助种群、群落知识,考查考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与判断能力;通过对选项的判断,体现了科学思维中的分析与判断要素。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辨别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
8、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等。2.(2018江苏单科,13,2分)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答案D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
9、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由阶段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段、相比,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结构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类型及特点。主要考查考生利用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解释演替过程和特点,并用归纳与比较法分析不同阶段,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名师点睛名师点睛本题以群落演替为背景,对群落演替类型、群落空间结构、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进行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群落相关生物学核心概念的透彻理解。3.(2017江苏单科,24,3分)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10、(多选)()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答案BD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种间关系及群落结构的特点。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三北防护林,其营养结构复杂性强于三北防护林,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B正确;由于不知道两只猛禽是否是同一个物种,不能判断两只猛禽的关系,C错误;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可反映种群分布特点,而不能反映动物
11、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误区警示误区警示对捕食关系的理解:“捕食”是针对“种间关系”而言的,种内的摄食不属于捕食关系。考点考点1 1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B 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课标全国,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
12、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答案D本题借助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对试题中设置的细菌连续培养模式的分析,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的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异养生物细菌甲可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正确;更换培养基可提高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相对含量,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图示曲线a变化规律知,在培养到23h之前,细菌数量以较大的速率增长,说明此阶段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正确;在刚开始培养时及培养
13、基更换后,细菌的生存环境理想,在较短时间内,种群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2.(2018课标全国,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答案D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种群密度就会制约种群数量增长,A、B正确;当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均会下降,即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
14、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制约作用逐渐增强,D错误。规律方法规律方法影响种群密度因素分析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凡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均影响种群密度,如食物、天敌、空间、气候、传染病及种群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3.(2016课标全国,5,6分)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
15、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答案CA项表述的是逐个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求得的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B错误;随机取样后,应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C正确;D选项得出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不是种群密度,D错误。知识归纳知识归纳统计种群密度的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对种群个体数较多的,通常采用估算法。4.(2016浙江理综,5,6分)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
16、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答案答案A蝉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一般34年繁殖一代,在夏季部分蝉发育成熟羽化后进入生殖期,夏末和秋初产卵后会在一周内死亡。所以蝉的生殖前期(卵和若虫阶段)特别长,生殖期特别短,生殖后期等于0。据此判断A项符合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解后反思解后反思通过本题提醒学生注意教材知识的描述,蝉在教材中有明确的一个描述,如果学生不注意教材的阅读,回答此题将会非常困难。5.(2019课标全国,31,8分)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
17、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型,且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最快。(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答案答案(1)Sa/2(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解析本题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为载体,考查考生基于所给的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能力,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1)
18、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固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由于受到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值后趋于稳定的菌种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种群数量为K/2=a/2时,种群增长最快。(2)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种群的K值大小由其生存的环境决定。若将该菌生存的液体培养基的量减少,其K值减小。若增加该菌的接种量,其K值不变,但到达K值的时间减少。易错警示易错警示K值的易错点解读(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
19、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最大值;种群数量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最大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已遭到破坏。6.(2017课标全国,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
20、应考虑的因素是。(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答案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增长曲线、种群数量、种间关系及种群年龄结构等相关知识。(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没有环境阻力,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2)要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需要综合考虑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种群的数量特征。药物灭鼠后,除了药物直接引起死亡率升高之外,还
21、可能是某些因素引起迁出率增大,从而使种群数量下降。(3)山鼠的天敌主要是以山鼠作为食物的动物,因此,天敌与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种群的年龄结构主要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天敌自然界中某种生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生物,从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分析它们之间可以是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如猫是鼠的天敌、寄生蜂是某些作物害虫的天敌等。天敌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考点考点2 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2015课标全国,4,6分)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
22、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答案D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物种的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A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C错误;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草本阶段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幅度增加,导致异养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从而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D正确。2.(2015海南单科,22,2分)关于森林群落的
23、叙述,错误的是()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群落种间关系及群落结构等相关知识。物质循环中C、N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A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C正确;群落中绿色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所利用,D正确。考点考点1 1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C C组教师专用题组组教师专用题组1
24、.(2014江苏单科,5,2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答案C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种群,灰喜鹊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壁虎活动能力强,所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有变化,但一般变化不明显,C错误;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错因分析错因分析考生在判断种群时,对分
25、类学中的“种”的概念把握不准。对于标志重捕法的适用范围,以及生物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部分考生模糊不清。2.(2012江苏单科,27,7分)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将样液稀释100倍,采
26、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个/mL。图3答案答案(1)绿藻蓝藻(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3)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藻细胞密度过大1108解析解析本题考查pH对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藻类种群密度的测定等相关知识。(1)分析图1和图2中3种藻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发现,不同pH下的绿藻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幅度最小,说明其pH适应范围最广;pH为8.0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即利用CO2能力最强。(2)藻类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物质会改变培养液的pH,加入缓冲液可维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3)
27、在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时,加入固定液杀死藻细胞,以防止藻细胞因细胞分裂而影响实验结果;计数前稀释样液,降低藻细胞密度以便于显微镜下准确计数;分析图3,四角和正中五个中方格中藻细胞平均数为=4个,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为100=1108个/mL。3.(2015课标全国,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
28、也增加,其原因是。(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答案(1)2.2头km-22头km-2(每空2分,共4分)(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大于(1分)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1)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550头250km2=2.2头km-2。当乙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为K/2,即种群密度为500头250km2=2头km-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丙种动物的数量
29、增加,造成乙种动物被丙种动物捕食增多,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对甲种植物的捕食,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处于第二营养级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要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注意区分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大,此时的种群密度为K与种群生活面积(或空间)的比值的一半。考点考点2 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2013江苏单科,10,2分)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方式
30、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等相关知识。根据表格中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边坡甲比边坡乙物种数目多,因此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增加物种数目,从而提高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导致生境改变的结果;边坡甲虽没有移栽乔木,但随着演替的进行,将来也会出现乔木;边坡甲的群落演替最终会达到相对
31、稳定,因此不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因此B项分析最为合理。2.(2015四川理综,7,6分)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答案A随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的生物量变小,植物间的竞争将减小;蜥蜴活动地点距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蜥蜴个体数越少;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
32、低蝗虫种群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蝗虫种群密度、植物生物量、蜥蜴个体平均数均随距石头远近变化而变化,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3.(2009江苏单科,27,7分)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表。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高度(cm)h1010h3030h100100300数量(株)1206232166
33、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3)由表中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关系。答案答案(1)迁地保护(易地保护)(2)样方法柱状图见图(3)增长型(4)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解析解析(1)濒危树种保护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易地保护)等。由题意可知红豆杉是从江西引进的,应属于迁地保护。(2)该题有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3)该题涉及种群的年龄结构,从表中
34、数据可知h10cm占了120株,随高度等级增加红豆杉株数逐渐下降,从而分析得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4)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而通过分析题意可知鸟类与红豆杉之间为捕食与互利共生。4.(2017天津理综,7,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结构。(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
35、,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答案答案(共12分)(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3)阔叶树(4)S3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特点及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1)火烧迹地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该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相比,垂直结构更复杂,对光的利用更充分。(2)题图显示,火烧15年后,随乔木数量增多,草本、灌木物种数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草本、灌木在与乔木竞争阳光过程中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针叶植物叶较阔叶植物叶
36、难分解,火烧后最好补栽阔叶植物,以加快氮磷循环。(4)草本、灌木均较乔木植株个体小,故图示的三条曲线中,选取的各样方面积对应物种数最少的曲线表示的是乔木物种数随样方面积变化的规律。样方面积为S3时,乔木物种数不再随样方面积变化而变化。故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考点考点1 1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三年模拟A A组组 20172019 20172019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考点基础题组组1.(2019江苏南京、盐城三模,15)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使K值提高B.bc段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曲线X的种
37、群数量模型Nt=N0t中表示增长速率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答案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模型与建模、逻辑推理等。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使之变得优越些,则可使K值提高,A正确;分析题图,图中b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大,bc段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但种群数量还是一直在增长着,可断定此时段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图中曲线X代表的种群增长呈“J”型增长,其数量模型为Nt=N0t,其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速率,C错误;曲线Y与曲线X相比,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是有限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D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对“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的认识有误
38、,会导致答案错选。数学模型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2.(2019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联考,24)图为某同学用血球计数板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结果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A.加样液之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必须清洗B.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C.在血球计数板滴上酵母菌培养液后,应将盖玻片先斜靠再盖好,防止气泡产生D.计数时选择图中位于角上的四个小格计数并进行换算答案答案BCD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原理、流程、注意
39、事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为了避免其他杂菌对酵母菌种群数量计数的影响,加样液之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必须清洗,A正确;抽样检测时,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错误;利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C错误;血细胞计数板的正确用法:对图中中格内酵母菌细胞进行计数,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细胞,应计一个顶角及其相邻两边的细胞数,D错误。特别提醒特别提醒一个血球计数板上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的体积为0
40、.1mm1mm1mm=0.1mm3。通常只计数一个计数室中的菌体数。3.(2019江苏苏州一模,12)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培养酵母菌,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有一个适应过程B.40h内,酵母菌数量呈“J”型增长C.60h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平均每个大方格约为12个D.若继续培养,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空间有限答案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并能用数学思维进行计算。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A正确;酵母菌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且培
41、养液只有10mL,在有限条件下其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据图可知,60h时酵母菌为12105个/mL,则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在不稀释且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平均每个大方格约为12105个/mL(0.110-3)mL=120个,C错误;若继续培养,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养料有限,代谢废物积累,D错误。4.(2017江苏扬、通、泰三模,14)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由
42、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答案答案A巴西红耳龟为大型的、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因此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它的种群密度,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可判断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错误;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度呈“J”型增长,但增长到一定数量后,增长速率将会减慢,最后稳定在某一数值,C错误;防治巴西红耳龟,要在其种群数量还没达到K/2时防治,D错误。误区警示误区警示审题需仔细;在自然条件下,生物数量不可能一直呈“J”型增长;防治生物时,应在K/2之前就防治。考点考点2
4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2019江苏六合高级中学2月月考,1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喜鹊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D.草原中的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答案答案D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A正确;喜鹊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C正确;草原中的群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错误。易错点拨易错点拨顶极群落并不是绝对稳定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
44、的相对稳定状态。2.(2018江苏苏、锡、常、镇三模,24)长白山杨桦林不同演替阶段所处的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演替早期先锋树种常具有传播广、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B.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的不同物种对光照、营养和水分等环境资源的竞争会加剧C.演替后期,杨桦林中大多数种类的植物具有较好的耐阴性D.杨桦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变化的现象属于初生演替答案答案ABC群落演替早期阶段,由于土壤条件较差,凡能在其上生长的植物其适应能力一般都是较强的,A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种类越来越多,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会加剧,B正确;由于杨桦林中高大乔木的存在,林中透光率低,因此在这
45、种环境条件下生存的植物一般具有较好的耐阴性,C正确;杨桦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变化的现象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森林群落结构的了解,并能在此基础上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群落演替与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都有关,它们的变化会影响到演替的进行和类型。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指种间关系。A.B.C.D.3.(2019江苏华罗庚、江都、仪征三校联考,20)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答案答案
46、B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这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不断升高最后达到稳定,错误;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在增多的过程中总光合产量不断增加,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时,总光合产量也达到稳定,正确、错误;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群增多,生物的呼吸问题逐渐升高最终达到稳定,正确。名师点睛名师点睛(1)演替速度:先锋阶段极其缓慢,中期速度较快,后期(顶极期)停止演替。(2)演替效应:前期的生物和群落创造了适应后期生物和群落生存的条件,但对自己反而不利,最终导致群落的替代。B B组组2017201920172019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专题综合题组专题综合题组时间:15分钟分值:25分一、选择题(单选
47、每题2分,多选每题3分,共15分)1.(2019江苏如东、栟茶一模,2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B.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不都是由光照直接决定的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发生变化D.若研究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答案答案B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错误;森林中各种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直接决定的,而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植物决定的,B正确;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C正确;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
48、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应该在群落层次上进行研究,D错误。易错提醒易错提醒理想条件下,种群无环境容纳量;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研究的范围。2.(2019江苏泰州一模,16)下列有关种群计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植物、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分别是样方法、标志重捕法B.方形地块一般用五点取样法取样,这有利于确保取样的随机性C.一般使用血球计数板来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菌群是否达标D.同一菌液涂布的三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34、231、242,则其平均值是169答案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的实验方法的选择等。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以及虫卵的密度调查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具
49、体方式需要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A错误;大的、方形的地块可以使用五点取样法取样,B正确;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太少,不能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可采用固体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观察并计算菌落数,C错误;同一菌液涂布的三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34、231、242,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大,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求平均值,D错误。名师点睛名师点睛一般用样方法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用标志重捕法;五点取样法常用于样本总体为非长条形时,而等距取样法常用于样本总体为长条形
50、时。3.(2019江苏南通、连云港等七市三模,14)科研人员调查了白天气温与八角金盘花丛中昆虫数、昆虫体温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八角金盘和各种昆虫同构成生物群落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花丛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C.气温属于物理信息,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率D.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越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越多答案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模型分析、比较、归纳,获得有效解题信息的能力。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因此八角金盘和各种昆虫不能称为生物群落,A错误;调查昆虫通常不使用标志重捕法,有些趋光性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B错误;气温属于物理因素,属于物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