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88544862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新课标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1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2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高考生物高考生物(新课标专用)考点考点1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1.(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 一 个 水 池 生 态 系 统。下 列 属 于 该 生 态 系 统 第 一 营 养 级 的 是()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C.泥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五年高考答案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营养级判断等知识。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方法技巧方法技巧藻类能

2、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2.(2015天津理综,1,6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 述 正 确 的 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答案D由图可知: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解题关键解题关键判断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

3、系统为解题关键。评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等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3.(2014海南单科,16,2分)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答案D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4.

4、(2014海南单科,17,2分)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答案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需要参考生物个体的大小。第一、二营养级分别是栎树(体型很大)和昆虫,所以第二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于第一营养级的,A错误;与第二营养级生物相比,第三营养级生物含有的能量少,并且生物个体较大,所以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少于第二营养级的,同理可知蛇的数量会更少,故选B。5.(2018课标全国,32,10分)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5、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通常植物根系对N的吸收是通过运输完成的。答案答案(1)有机物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3)主动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活垃圾的处理、物质运输等知识。(1)蚯蚓为异养生物,属于

6、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蚯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2)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需考虑分解者的种类、待分解垃圾的性质以及分解者分解垃圾时所处环境的理化条件等。(3)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等无机盐离子。6.(2017江苏单科,26,8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如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

7、之间的种间关系有。(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答案答案(8分)(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等的相关知识

8、。(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该公园生物群落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由于昆虫和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又存在捕食关系,故它们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声音属物理信息,因为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所以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其卵块的密度。(4)水草腐烂后,一些浮游生物会对其进行分解而最先快速增殖。(5)蛙类可被蛇类和肉食性鱼类、鼠类等生物捕食,同时猛禽又可捕食肉食性鱼类、蛇类和鼠类等生物。易错警示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看出在岸边最好用等距取样法调查卵块密度;水草腐烂后

9、,最先快速增殖的生物应是水中属于分解者的一些浮游生物。7.(2015海南单科,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填“间接”或“潜在”)价值。(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生物成分E表示,生物成分F表示,表示初级消费者。答案答案(1)间接(1分)(2)CO2生产者分解者C(每空2分,共8分)解析解析(1)红树林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2)双向箭头两端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

10、(无机环境),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CO2,E表示生产者,F表示分解者,C表示初级消费者。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根据单双箭头判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CO2是解题关键。8.(2014课标,31,9分,0.587)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

11、的。(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和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答案(9分)(1)(3分)(2)捕食(1分)消费者(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每空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解析(1)根据能量传递的规律,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其次是乙、丙,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小,两者处于同一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2)从食物网可知甲与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丁为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在生物群落中

12、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9.(2013全国,33,11分)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再经过一段

13、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答案答案(1)浮游植物B(2分)食物(1分)氧气(或溶解氧)(1分)(2)浮游植物B(1分)(3)浮游动物A和鳙鱼氧气(或溶解氧)分解者(每空2分,共6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的相关知识。由题中信息可知,此三个优势种构成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1)浮游植物B能进行光合作用,施肥能为浮游植物B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矿质元素(无机盐),因而向池塘中施肥使浮游植物B的数量增加;鳙鱼与池塘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野杂鱼为竞争关系,两者将争夺空间、食物、氧气等资源。(2)鳙鱼数

14、量减少,短时间内将引起浮游动物A数量增加和浮游植物B数量减少。(3)若池塘施肥过量,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其死亡量随之增加,导致分解者活动增强,消耗了动物生存所需的氧气,最终使鱼类和浮游动物大量死亡。10.(2011课标,31,12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

15、度(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减弱、不变)。答案答案(1)竞争和捕食寄生(2)(3)增加(4)减弱解析解析(1)根据题中的信息可知,人捕食狐且人和狐又捕食野兔,故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兔瘟热病毒寄生在野兔体内。(2)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绘出如下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狐濒临灭绝,野兔数量大幅度增加,由于岛上的资源和空间有限,野兔种内斗争强度增大。(4)一般情况下,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优先捕捉到的是老弱病残的被捕食者,随着患病个体不断被淘汰,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减弱。

16、11.(2011全国,32,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关系。(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g/kg鲜重)0.00370.00370.0350.0350.34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答案答

17、案(1)竞争捕食寄生(每空2分,共6分)(2)(共5分)解析解析(1)因引入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下降,说明引入物种与本地原有物种间可能存在着竞争、捕食、寄生的关系。(2)甲、乙种群重金属含量相同,丙、丁种群重金属含量相同且高于甲、乙,戊种群重金属含量最高,说明甲、乙为第一营养级,丙、丁为第二营养级,而戊则为第三营养级。考点考点2 2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1.(2018课标全国,6,6分)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 列 叙 述 错 误 的 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

18、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成分与功能等相关知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趋光性昆虫属于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信息,该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以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也可以探究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C、D正确。知识归纳知识归纳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传递作为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可以保证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也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

19、(2016课标全国,5,6分,0.98)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答案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态系统重新利用,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的特点,B错误。审题方法审题方

20、法解题时要注意找到“题眼”,如根据本题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即可采用直选法解题。评析评析本题综合考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难度较小,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2016课标全国,5,6分,0.801)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 鹰 迁 入 了 蝉、螳 螂 和 黄 雀 所 在 的 树 林 中,捕 食 黄 雀 并 栖 息 于 林 中。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答案C根

21、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使能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思路梳理思路梳理题干信息显示鹰捕食黄雀,所以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4.(2016天津理综,3,6分)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 年 度 调 查 甲、乙 两 种 昆 虫 种 群 数 量 变 化 的 结 果。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

22、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答案D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具有全球性,A错误;只统计成虫数量计算出的是成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由于乙捕食甲,因此乙数量的增加使甲种群数量减少,从而使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减少,D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评析评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等相关知识。难度适中。5.(2015海南单科,25,2

23、分)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易错警示易错警示除最高营养级生物外

24、,每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被利用。6.(2015福建理综,4,6分)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答案B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

25、1920100%=25%;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共计1483-126=1357(Jm-2a-1);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易错警示易错警示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下一营养级若为多个,应先求和再计算传递效率。评析评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难度适中。对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去路的正确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014海南单科,18,2分)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 有 秋 季 迁 徙 的 习 性。下 列 叙 述 错 误 的 是(

26、)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答案答案B随季节变化某些水鸟会发生迁徙,所以该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会发生变化,A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指生产者(芦苇和藻类等)固定的太阳能,所以芦苇和藻类减少,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将减少,B错误、C正确;动植物残体的有机物(部分含有氮)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8.(2014天津理综,3,6分)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 图

27、。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答案A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图示两个生态系统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所有生态系统均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城市生态系统生产者较少,需外界输入大量能量,故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外界输入的能量。9.(2018课标全国,31,11分)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

28、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

29、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答出两点即可)。答案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解析解析(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所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2)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

30、失,且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根据“恐惧生态学”知识可推测,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引入顶级肉食性动物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森林中出现后,会减轻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可能是因为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从而减少了野猪数量,也可能是因为野猪因恐惧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而减少了对农作物的采食量。解题指导解题指导解答第(2)小题时,应注意不是顶级肉食性动物直接捕食造成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要根据“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10.(2018天津理综,8,10分)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

31、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碳量

32、西黄松生态系统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养呼吸*(g/m2年)老龄1273025605330470440幼龄146032404310360390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答案答案(共10分)(1)恢复力(2)基质360消费者分解者(3)大于不能解析解析(1)生态系统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基质部位被固定,进而被还原形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中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

33、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量等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量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碳量,即净初级生产力乘以1平方米(360g/m21m2=360g)。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量,部分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根据表格可知: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0.037/年;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0.25/年,所以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每年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收”即净初级生产力,“支”即异养呼吸,360X3X2X1D.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之

34、间数量的变化呈正反馈调节答案答案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包括草在内的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能量流动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物质循环,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B正确;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4X3X2X1,C错误;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之间数量的变化呈负反馈调节,D错误。9.(2018河南新乡二模,5)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储存在猎物种群有机物中的能量(886.4g)A.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B.蜘蛛吃下的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

35、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C.图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猎物种群与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答案D蜘蛛为肉食动物,因此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A正确;蜘蛛吃下的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B正确;蜘蛛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外,余下的用于蜘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图中X代表蜘蛛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不只是两个种群,D错误。解后反思解后反思本题易错点在于部分考生没有正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分为两部分:

36、一部分在该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高营养级生物除外)。10.(2018江西鹰潭一中一模,6)江南素称“水米之乡”,农民设计“稻田养鱼”的生态经济模式,利用稻田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可使水稻增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稻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

37、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该稻田生态系统中其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答案答案B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杂草和害虫与水稻分别是竞争和捕食关系,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水稻),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错误。考点考点3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1.(2018湖南常德期末,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

38、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农田灭虫除草能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答案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弱,抵抗力稳定性强,A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受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C正确;农田灭虫除草能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庄稼,D正确。12.(2018广东肇庆二模,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生态系统中某个种群数量的增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通过秸秆还田能够实现物

39、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循环顺利进行D.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仍然保持河水清澈,这说明其恢复力稳定性强答案答案C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关,即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而不是某个物种的数量,A错误;秸秆还田能够实现物质循环利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正确;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仍然保持河水清澈,这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强,D错误。13.(2018山西实验中学期末,2)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

40、,与这种稳定状 态 无 关 的 因 素 是()A.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B.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C.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D.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答案A若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不会有大量物种的更替,A符合题意;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使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B不符合题意;若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使其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D不符合题意。考点考点4 4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14.(2018安徽江淮十校三模,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41、A.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B.大气中CO2能随大气环流在全球流动,因此碳循环具全球性C.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答案答案B细菌一般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A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B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生长素是在植物个体内部起作用的,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错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其具有一定的

42、自我调节能力,D错误。15.(2018安徽安庆二模,32)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据研究发现,某些海域菌污染导致海水酸化严重,一些贝类无法完成贝壳(含95%左右CaCO3)的发育而绝灭、这使该海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2)即便是当前看来对人类有害的物种,我们也不能抱以将其灭种的态度,因为生物多样性有其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的结果。我国正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这是在水平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答案(1)抵抗力(2)间接价值和潜在(3)共同进化生态系统解析解析(1)海域生态系统中一些贝类生物的灭绝,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其营养结构变得更简单

43、,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2)对人类有害的物种,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或者其存在人类还未发现的潜在价值,所以我们不能随便将它们灭绝。(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我国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措施,这属于在生态系统水平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注意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尤其不要忽视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1.(2018山东寿光期末,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体富营养化时出现“水华”现象,说明物质循环的平衡被破坏B.流经所有生态

44、系统的总能量都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的10%20%会被下一营养级捕食D.碳循环是以含碳有机物、CO2和碳酸盐等形式进行的B B组组2016201620182018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综合题组(时间:5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答案答案A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所需营养物质含量过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使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的现象,A正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以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或固定的化学能,B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的10%20%会被下一营养级同化,C错误;碳主要以CO2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流动,

45、D错误。2.(2018湖南衡阳一模,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B.同一种群内个体间既不存在地理隔离,也不存在生殖隔离C.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将形成森林D.深水黑暗环境中,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可能存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答案答案C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基因种类多,物种的性状也就多种多样,这样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A正确;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故同一种群内个体间既不存在地理隔离也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

46、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顶极群落,不一定形成森林,C错误;深水黑暗环境中,可能存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其中生产者可能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等,D正确。3.(2018广东江门一模,6)近年,我国较多城市霾天气频发,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退耕还林”持 续 进 行,“创 建 国 家 森 林 城 市”等 迅 速 展 开。下 列 叙 述 错 误 的 是()A.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物种C.退耕还林过程增加了物种丰富度D.退耕还林过程经历了次生演替答案答案B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得以提高,群落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缓解温

47、室效应,A正确;外来物种引入不当会导致生态灾难,因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需要谨慎引进外来物种,B错误;退耕还林的过程,是在土壤条件保留的基础上进行的次生演替过程,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C、D正确。4.(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6)生态学家林德曼在研究赛达伯格湖时发现,某种鱼因年龄不同而食性不同:幼年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鱼主要以小鱼(包括其幼年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鱼的成年鱼、幼年鱼和小虾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C.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因食物来源不同而分布在不同水层,属于垂直结构D.若大量增加湖中养殖物

48、种的种类和数量,一定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答案B该鱼的成年鱼、幼年鱼和小虾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如竞争生存空间,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故生产者同化量大于所有消费者同化量之和,B正确;垂直结构描述的是群落的特征,而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属于同种生物,C错误;在保证各营养级平衡的前提下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5.(2018广东惠州一模,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C.自我调节能力越

49、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答案答案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错误;一般而言,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错误;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中,D正确。6.(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5)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的能量不可能流向消费者B.在1/2K值处开始捕捞,有利于鱼群的可持续发展C.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

50、的速度快D.马鞍山的南坡,不同海拔有不同的植被,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答案C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能再被消费者利用,如蚯蚓为分解者,蚯蚓被捕食之后,其能量就由分解者流入消费者体内,A错误;在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应在大于K/2时捕捞,并使其剩余量保持在K/2,这样有利于鱼群的可持续发展,B错误;同等强度干扰下,沙漠环境较草原环境恶劣,恢复力较弱,C正确;不同海拔分布的植被类型不同,这是由地形的起伏引起不同高度的山坡上温度不同造成的,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7.(2018河南豫南六市一模,4)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