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Ⅲ)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生物进化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Ⅲ)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生物进化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生物高考生物(课标专用)专题15生物进化考点考点1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2018江 苏 单 科,4,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五年高考答案答案A群体中近亲个体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较高,故子代纯合体的比例较高,A正确;各种类型的突变均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生物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与原种间未形成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小群体极易因遗传漂变而导致
2、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错误。知识归纳知识归纳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条件满足以下条件时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无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无作用、无遗传漂变等。2.(2017江苏单科,7,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种群中的一个个体一
3、般不会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属于同一个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也会不断提高,C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年轻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D正确。3.(2016江苏单科,12,2分)下 图 是 某 昆 虫 基 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
4、离答案答案C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C选项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但突变生物与原生物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B、D选项错误;据图中信息知:野生型昆虫细胞的靶位点与杀虫剂结合后,杀虫剂进入细胞内,说明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并不会形成抗药靶位点,pen基因突变型昆虫细胞的抗药靶位点不能与杀虫剂结合,说明抗药靶位点的形成可能与靶位点结构发生变化有关,A选项错误。名师点睛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变异和进化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图示理解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抗药靶位点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杀虫剂作用后的结果,杀虫剂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条件,可
5、根据两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是否存在生殖隔离。4.(2016北京理综,3,6分)豹 的 某 个 栖 息 地 由 于 人 类 活 动 被 分 隔 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答案A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从题干中
6、无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生生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T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项错误;F区在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项错误。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注意剔除冗余信息,提炼关键信息“豹种群仅剩25只引入8只成年雌豹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即可推知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5.(2015安徽理综,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 体 间 随 机 交 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
7、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B.50%C.42%D.21%答案答案C两种群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且种群大小相等,故两种群完全合并后A、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两种群A、a基因频率的平均值,A基因频率=(80%+60%)2=70%,a基因频率=(20%+40%)2=30%。该种群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故选C。试题点评试题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难度适中;利用取平均值法计算合并后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快速解题的关键;计算随机交配子
8、代中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是该题的易错点。6.(2014江苏单科,8,2分)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答案答案B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A错误,B正确;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药性无关,C、D错误。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7.(
9、2014四川理综,5,6分)油菜物种甲(2n=20)与 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答案B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甲、乙两个物种杂交,得到的幼苗丙是异源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得到的幼苗丁,可能是未加倍的异源二倍体(含18条染色体,
10、不可育),也可能是加倍后的异源四倍体(含36条染色体),所以幼苗丁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其染色体数目可能是36条或72条,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丁自交产生的戊是可育的异源四倍体,与物种甲和物种乙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属于新物种,D错误。试题点评试题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和进化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难度较大;理解秋水仙素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结果是解题的关键。考点考点2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2014广东理综,3,4分)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
11、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答案答案C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吸食花蜜不会使蛾的口器变长,D错误。2.(2018课标,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
12、称为。(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答案(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共同进化等相关知识。(1)大自然中猎物与捕食者在逃脱被捕食和捕食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2)根据“收割理论”分析:食性广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
13、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3)太阳能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进入生态系统,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来获得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知识归纳知识归纳从不同角度理解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可以通过不同生物间的种间互助(如某种长有细长花距的兰花与生有细长口器的蛾)或种间斗争(猎豹与斑马)实现。考点考点1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2017四 川 宜 宾 高 三 零 诊,2)下列有关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进化的原材料仅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B.
14、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物种形成可以不需要隔离三年模拟A A组组 2016201620182018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基础题组答案答案C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知识归纳知识归纳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2017广西来宾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6)下 图 表
15、示 长 期 使 用 一 种 农 药 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材料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诱导使害虫抗药性增加答案答案D由于突变的存在,种群中存在许多变异类型,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项正确;施用农药后,生存斗争从而使种群的数量下降,B项正确;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淘汰抗药性弱的个体,留下抗药性强的个体并不断积累,从而使种群的抗药性增强、数量增多,C项正确、D项错误。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在使用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已经存在抗药性个体了
16、,农药的使用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定向选择。3.(2017广西桂林中学月考,5)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答案答案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故C项错误。特
17、别提醒特别提醒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4.(2017贵州毕节一模,6)鼠的灰色(A)和 黑 色(a)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种群有1000只鼠,其中黑色鼠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1000只纯合灰色鼠,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灰色鼠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黑色鼠比例降低了50%B.a基因频率降低了50%C.杂合灰色鼠比例降低了50%D.A基因频率增加了50%答案答案D黑色鼠个体长期维持在4%,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40只。如果向该种群中引入1000只
18、纯合灰色鼠(AA),黑色鼠数目不变,总个体数量增加了一倍,黑色鼠比例降低了50%,即402000100%=2%,A正确;a基因频率计算时的分子不变,但分母却增加了一倍,故a基因频率会降低50%,B正确;杂合灰色鼠数目不变,总个体数量增加一倍,其比例也降低了50%,C正确;计算A基因频率时,分子增加了2000,分母增加到4000,A基因频率的增加量不足50%,D错误。考点考点2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2018云 南 师 大 附 中 月 考,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内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改变B.细菌在未接触抗
19、生素前是不会产生抗药性突变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答案答案C种群内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如果有突变、迁入迁出等,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A错误。细菌在未接触抗生素前可能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突变,抗生素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名师点睛名师点睛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是长期的地理隔离会达到生殖隔离,但有时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就能达到生殖隔离,如多倍体育种。2.(2018云 南 师 大 附 中 月 考,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
20、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C.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D.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进化速度答案答案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A正确。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这取决于突变性状是否与环境相适应,B错误。长期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C正确。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大量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正确
21、。3.(2017广西贺州联考,6)研 究 显 示,该图示长尾巴恐龙是目前已知体形最大的窃蛋龙,与鸟类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恐龙的化石不可以作为研究该种生物进化的依据B.窃蛋龙的基因库与鸟类的基因库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类的窃蛋龙构成一个种群D.在窃蛋龙的进化历程中,基因型频率逐渐发生改变是其进化的实质答案答案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A错误;因“窃蛋龙与鸟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窃蛋龙的基因库和鸟类的基因库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B正确;种群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不同种类的窃蛋龙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22、,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特别提醒特别提醒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生物基因库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不能说两者就是同一物种。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B B组组 2016201620182018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综合题组(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1.(2018贵州贵阳一中月考,3)澳大利亚野兔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与 牛 羊 争 食 牧 草,啃噬树皮,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科学家利用黏液瘤病毒防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合理的是()A.若不引入黏液瘤病毒,野兔种群数量还会以Oa年的趋势增加B.澳大利亚野兔的引入会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增加C.b年后
23、,澳大利亚野兔种群的基因库组成与a年时相同D.从进化的角度看,b年后澳大利亚野兔和黏液瘤病毒发生了共同进化答案答案D由于环境中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即使不引入黏液瘤病毒,澳大利亚野兔的数量也不会持续高速增长,A错误。澳大利亚引入的野兔,与牛羊争食牧草,啃噬树皮,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会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B错误。在病毒感染之前,野兔就已经发生变异,部分野兔会产生抗病毒突变,引入黏液瘤病毒,对野兔种群的抗病毒能力进行了筛选,没有抗性的野兔被淘汰,具有抗性的野兔能生存下来,因此b年后,澳大利亚野兔种群的基因库组成与a年时不同,C错误。从进化的角度看,b年后澳大利亚野兔和黏液瘤病毒发生了
24、共同进化,D正确。2.(2018云 南 曲 靖 第 一 次 统 一 检 测,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下一代B.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因此它不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在一个较大的种群中,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频率一定与亲代相同答案答案C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下一代,A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可以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项错误;红绿色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体细胞中通常仅有一条X染色体,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
25、因的基因频率,C项正确;在一个较大的种群中,若没有突变和自然选择作用,没有大的迁入和迁出等,随机交配产生后代的基因频率才与亲代相同,D项错误。名师点睛名师点睛基因平衡定律的适用条件:(1)种群足够大;(2)所有雌雄个体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3)没有迁入和迁出;(4)自然选择不起作用;(5)没有基因突变的发生。3.(2018云南玉溪一中第二次月考,4)如 图 所 示 为 环 境 条 件 发 生 变 化 后 某 个 种 群 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
26、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答案答案C由图可知:从Q点后,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故A正确;P点时两曲线相交,即A的基因频率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故B正确;由于a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少,种群中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会逐渐增加,并不会出现杂合体取代纯合体的情况,故C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D正确。4.(2018广 西 南 宁、柳 州 高 中 联 考,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变异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但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基因重
27、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组合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答案答案C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A错误;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B错误;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的,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或
28、种间互助,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实现的,D错误。5.(2018广 西 贵 港 联 考,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猫叫综合征与红绿色盲的致病机理均为基因突变B.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存在的形式C.若某小鼠接受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则该小鼠发生了进化D.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答案答案B人类猫叫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染色体缺失,红绿色盲的致病机理为基因突变,A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存在的形式,B正确;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若某小鼠接受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但相应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
29、改变,因此该小鼠所在的种群不一定发生生物进化,C错误;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是四倍体西瓜,其中的种子是三倍体,D错误。6.(2017四川达州高三第一次诊断测试,4)甲、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 知 甲 和 乙 原 本 属 于同 一 物种,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和乙能进行交配,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相同的基因库C.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有利的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则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答案答案C生殖隔离包括不能自由交配、胚
30、胎致死、产生后代不育等,能进行自由交配,也可能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基因库是对种群而言的,甲、乙属于两个种群,因此具有的基因库不一定相同,B错误;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为共同进化,对生物进化是有利的,C正确;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很多,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D错误。7.(2016广 西 南 宁 二 模,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后必然导致新物种的产生B.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基因突变不能决定种群进化的方向D.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答案A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突变不
31、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D正确。8.(2016云南玉溪一中月考,6)下 图 表 示 生 物 新 物 种 形 成 的 基 本 环 节,则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形成新物种B.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答案答案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只能说明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新物
32、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错误;图中A表示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2分)9.(2017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32)(12分)家鹅、家鸭是人类驯化较早的鸟类。图1显示了家鸭、家鹅是由绿头鸭、鸿雁、灰雁等物种进化而来的。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鹅品种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图1图2(1)ST、SP、WX、HY、LD5个鹅品种中,与ST亲缘
33、关系最近的是。ST与LD之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较大(图2),它们体现的是多样性。A.遗传B.物种C.群落D.生态系统(2)若图1中的表示的是人工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图中可以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各种环境条件B.人工选择使得鸿雁根据人类的各种需求定向变异,由此形成不同的家鹅品种C.人工选择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新物种,因此不出现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自然选择需要漫长的岁月,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存对生物自身有利的各种性状(3)由原始物种X进化形成绿头鸭、鸿雁、灰雁的标志是。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内因以及外因的分析可描述为。(4)若在某地养殖场中,鹅的白
34、羽(W)对灰羽(w)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白羽鹅和400只灰羽鹅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w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A.20%B.40%C.60%D.80%答案答案(1)SPB(2)AD(3)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内因:种群中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外因:由物种X形成的多个小种群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加上不同的自然选择(4)C解析解析(1)由题图可知,在ST、SP、WX、HY、LD5个鹅品种中,SP与ST在一个分支,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ST与LD之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较大,为两个物种,所以它们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2)图中可以表示自然选择,决定
35、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各种环境条件,A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随机的,B错误;人工选择的过程中人们定向选择所需生物类型,出现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自然选择需要漫长的岁月,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存对生物自身有利的各种性状,D正确。故选AD。(3)生物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由原始物种X进化形成绿头鸭、鸿雁、灰雁的内因以及外因可描述为:内因是种群中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外因是由物种X形成的多个小种群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阻碍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加上不同的自然选择。(4)由题意知ww=400只,Ww=(600+400)40%=400只,WW=600-400=200只,因此w的基因频率=(2400+400)2000100%=60%,故选C。思路分析思路分析由题图1可知,在ST、SP、WX、HY、LD5个鹅品种中,SP与ST在一个分支中,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图中的可以表示人工选择,图中的可以表示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