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三年高考试题统计与命题预测 易错易混排查(1)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3)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4)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个营养级。()(5)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6)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和化能合成作用等。()(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8)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
2、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9)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10)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结构真题诊断1.(2019全国卷,31)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导致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答案(1)果树ACC(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种间关系、信息传递及其对种群繁衍的影响。(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果树害虫A鸟(C),其中鸟是第三营养级。(2)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性引诱剂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使用性引诱剂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种群密度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2016海南卷,2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
4、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A.田螺B.小球藻C.大肠杆菌D.草鱼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核心知识1.厘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特别提醒(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2)连接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桥梁是生产者和分解者,这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3)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4)明确特例: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蚯蚓;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某种生物属于哪种成分,关键看其所起的作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厘清食物链和
5、食物网(1)食物链中只有消费者和生产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营养级是消费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3)食物网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可能有捕食、竞争。食物网中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5)判断食物网中某生物数量如何变化时,需遵循的几个原则是:先看高营养级再看低营养级;看环节少的食物链;看该生物营养级降低还是升高。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对点训练1.用某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
6、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答案B解析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故选B项。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D解析大部分土壤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两项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
7、分解为无机物,如CO2、无机盐等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项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D项错误。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及相互关系真题诊断1.(2019全国卷,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
8、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数量金字塔的特点。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两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可知,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体型较大的羊的数量少于草,而森林生态系统中,昆虫的体型很小,其数量会显著多于乔木。所以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2019全国卷,31)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答出2点即可)。(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
9、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答案(1)太阳能初级消费者、分解者(2)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强度的测定。(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
10、者主要是光能自养型的绿色植物,其能量来自于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流向初级消费者,通过枯枝败叶等流向分解者。(2)在不透光的玻璃瓶中,生产者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在透光的玻璃瓶中,生产者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细胞呼吸。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A为水体初始溶氧量,处理后乙瓶中的O2含量(C)与A的差值为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A与处理后甲瓶中的O2含量(B)的差值为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C与B的差值,即(C-A)+(A-B),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核心知识1.厘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1、过程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特别提醒(1)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原因分别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最终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利用。(3)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人们可以改变能量的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不可改变。(4)能量金字塔一定是正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一般为正金字塔,也可能倒置。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厘清碳循环的过程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特别提醒(1)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特点是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2)物质循环
12、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3)对于生态系统来说,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源源不断从外界输入的。(4)碳循环平衡被打破时可导致温室效应。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厘清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作用及应用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如何判定信息种类: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动物的行为时为行为信息。(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通过行为传递信息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信息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3)物
13、理信息可来自环境或生物,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一般来自生物。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厘清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关系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对点训练1.(2018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2018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
14、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鲫鱼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处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项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由于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项正确;水中的需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通气有利于水体中的残骸分解为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C项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不能百分百地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因此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项错误。考点一考点二考点
15、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诊断1.(2018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2017海南卷,28)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
16、该生态系统具有。(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答出两点即可)。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自我调节的能力(3)青蛙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促进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3)在草蚱蜢青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青蛙为次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
17、中,消费者能起到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促进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等作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核心知识1.厘清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特别提醒(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负相关。(2)特例:极地苔原(冻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厘清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对点训练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
18、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他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项正确;沼泽地的物种丰富度较人造林更大,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降低生物多样性的行为,B项错误;无经济价值的物种还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C项正确;农田人工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
19、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D项正确。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2017江苏卷,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徐州市实施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使物种多样性显著提高,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其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即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考点一考点二
20、考点三微专题14生物学“稳定性”任何一个系统的正常存在,都必须保证该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而对于生命系统而言更是如此。小到组成细胞的分子,大到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自身的相对稳定性及调节机制。现将高中学习阶段涉及的“稳定性”归纳如下。微专题14微专题15微专题14微专题15微专题14微专题15微专题14微专题15典例1.(2019河南联考)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糖脂,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基本骨架是碳链B.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C.可以是细胞器膜、核膜的主要成分D.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答案C微专题14微专题15解析图中是糖蛋白,具
21、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A项错误;是蛋白质,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项错误;是磷脂分子,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C项正确;是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D项错误。微专题14微专题152.(2019山东师大附中模拟)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的过程叫作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B.乙图所示过程叫作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C.甲图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D.甲图和乙图中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微专题14微专题15答案C解析甲图所示为翻译过程,多
22、个核糖体同时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A项错误;乙图是转录过程,其产物是RNA,包括mRNA、rRNA、tRNA,只有mRNA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B项错误;甲图中,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到左,C项正确;甲图和乙图中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但两者配对方式不同,甲图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U-A、CG、GC,乙图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TA、CG、GC,D项错误。微专题14微专题15对点训练1.(2019河南郑州质检)许多人在“一天八杯水”的错误观念引导下,不管是否口渴都会不停地刻意饮水,导致身体“水湿泛滥”。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会导致大脑皮层
23、产生渴觉B.水盐平衡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C.肾小管在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D.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并对水盐平衡起调节作用答案D解析人体水盐平衡调节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项正确;水盐平衡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B项正确;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在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项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D项错误。微专题14微专题152.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
24、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微专题14微专题15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代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b代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量,c代表流入下一营养级的碳量,e代表绿色植物流向分解者的碳量。在夏季,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上述去路外,还应有一部分留在植物体内即未被利用的碳量,故ab+c+e。微专题14微专题15微专题14微专题15微专题15生态学有关计算本专题内涉及的主要是种群密度及
25、数量、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现将相关内容总结如下。一、种群密度的计算1.样方法计算种群密度:取多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种群密度=(N1+N2+N3+N4+Nn)/n2.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数量/面积或体积微专题14微专题15二、种群数量增长的计算注搞清具体数值2.“S”型曲线:增长速率最大时的数量为K/23.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计算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Nt-N0)/N0100%(无单位);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t-N0)/t(有单位,如个/年)。微专题14微专题15三、能量流动的计算1.同化量的计算从来源看: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从
26、去向看: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呼吸消耗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分解者分解量+未利用量2.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该营养级同化量(一般为10%20%)微专题14微专题153.某一营养级所得同化量计算(1)若要求最多或最少能量值:微专题14微专题15(2)若给出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中获得能量的比例”或某一生物“给不同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则按照各个单独的食物链分别计算后合并。(3)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数。该部分计算要求在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理解解题方法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微专题14微专题15典例1.某实验中,取面积为10hm2的
27、样地,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高原鼠兔密度约为(取整数)。答案22只/hm2微专题14微专题152.科学工作者为了检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田鼠种群增长的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5C.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答案C微专题14微专题15解析
28、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田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项错误;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为1+0.015=1.015,B项错误;若已被捕捉、标记过的田鼠不易再次捕捉到,则估算数值会偏大,C项正确;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田鼠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D项错误。微专题14微专题15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的数值是1250J/(cm2a)B.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C.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D.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丁利用答案B微专题14微专题15
29、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甲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175+200+875=1250J/(cm2a),A项正确;乙的个体数目不一定比甲少,如一棵树上有多个害虫,B项错误;乙同化的总能量为200J/(cm2a),丙同化的总能量为30J/(cm2a),因此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C项正确;据图分析可知,每个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而大部分的能量用于细胞呼吸和被丁利用,D项正确。微专题14微专题15对点训练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A.100kgB.44.5kgC.
30、25kgD.15kg答案C解析求生产者的最少消耗量,应以最短食物链(AB猫头鹰)、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求得至少消耗A约25kg。微专题14微专题152.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1/2来自乙,1/4来自丙,1/4来自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戊体重增加20g,需要消耗植物约()A.1125gB.1600gC.2000gD.6500g答案C解析甲为生产者,戊共有以下食物链:甲乙戊,戊增加20g1/2=10g,需要乙10g0.2=50g,需要甲50g0.1=500g;甲丙戊,戊增加20g1/4=5g,需要丙5g0.2=
31、25g,需要甲25g0.1=250g;甲丙丁戊,戊增加20g1/4=5g,需要丁5g0.2=25g,需要丙25g0.2=125g,需要甲125g0.1=1250g,故共需要甲500g+250g+1250g=2000g。微专题14微专题153.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A.1.375倍B.1.875倍C.1.273倍D.0.575倍答案A解析由于生产者没有改变,所以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没有变化,设丙原来的能量为a,则需要甲提供的能量为1/2a1010+1/2a10;改变食物比例后的丙的
32、能量设为b,则需要甲提供的能量为2/3b10+1/3b1010,根据题意可得:1/2a1010+1/2a10=2/3b10+1/3b1010,b/a=1.375。微专题14微专题154.如图表示某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a、b、c表示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e、f表示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g、h、i表示各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能量在草与老鼠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0%。(2)老鼠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字母和中;蛇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用图中字母表示)。(3)蛇增重2kg需要间接消耗草kg(用图中字母表示)。微专题14微专题15答案(1)b/a(2)agc-f(3)2a/c解析(1)从题中信息可知,a、b分别表示草和老鼠的同化量,因此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2)老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进入分解者的部分,因此老鼠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a和g中。c和f分别表示蛇的同化量和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蛇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c-f。(3)在“草老鼠蛇”的食物链中,从老鼠到蛇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因此蛇增重2kg,需要消耗老鼠2c/b=2b/c(kg),而从草到老鼠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需要消耗草2b/cb/a=2a/c(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