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细胞代谢 第6讲 酶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88542807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PPTX 页数:114 大小:19.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细胞代谢 第6讲 酶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浙江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细胞代谢 第6讲 酶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细胞代谢 第6讲 酶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细胞代谢 第6讲 酶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1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6讲酶第二单元 细胞的代谢考试标准必考加试考试标准必考加试1.酶的发现过程aa4.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cc2.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bb5.活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c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cc考点一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考点三 活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加试)考点二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模拟演练课时训练内容索引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考点一1.酶的发现酶的发现(连线连线)知识梳理2.酶是生物催化剂酶是生物催化剂催化机理:酶与底物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复合物会发生形状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酶底物恢复原状3.酶的专一性原理模型酶的专一性原理模型锁

2、钥学说锁钥学说(1)图中A表示,B表示,E、F表示B被分解后产生的物质,C、D表示的物质。(2)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过酸、过碱均会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不破坏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只是抑制酶活性。被A催化的底物酶不能被A催化高温低温4.酶的特性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酶活性思考讨论思考讨论1.归纳酶的本质、作用蛋白质RNA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细胞核生物催化作用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思考:(1)甲、乙两种酶的化学本质是否相同?提示提示观察曲线图可知,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表明甲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则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

3、白质而是RNA,乙酶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则乙酶为蛋白质。(2)乙酶活性改变的机制是什么?提示提示乙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活性丧失。提示3.与酶有关的曲线模型分析(1)酶高效性的曲线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酶只能缩短达到_所需的时间,(填“改变”或“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酶(填“能”或“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化学更高平衡不改变不能(2)酶专一性的曲线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的变化是,说明酶A能催化该反应。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_。明显加快酶B不能催化该反应(3)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曲线分析图A、

4、B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分析图C中的曲线,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填“会”或“不会”)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最高明显降低不会提示4.归纳总结具有专一性的五类物质有哪些?提示提示酶、载体、激素、tRNA、抗体等。题型一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题型一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2017金华十校模拟)植物种子内合成的某种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则该物质A.在低温下易变性B.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D.一定含有羧基解题探究解析解析能够高效分解淀粉的是淀粉酶,该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一定含羧基;蛋

5、白质在过酸(碱)和高温下容易变性,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解析2.(2017浙江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期中)以下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的生物体内一定都能合成酶B.酶经合成后一定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C.所有的酶一定都在核糖体内合成D.催化反应时酶的形状一定发生改变答案解析归纳整合归纳整合酶的产生部位、本质、功能和特性酶的产生部位、本质、功能和特性错误说法解释产生场所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极少数特殊细胞除外)化学本质蛋白质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作用场所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温度影响低温和高温均使酶变性失活低温只抑制酶的活

6、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作用酶具有催化、调节等多种功能酶只具有催化功能来源有的可来自食物等酶只能在活细胞内合成题型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题型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3.(2017通州模拟)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酶对温度和pH的耐受程度(即保持活性的范围)的差异,科研人员作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酶对温度的耐受程度比乙酶大B.在pH为67的环境下,几乎测不到甲酶活性C.在任何pH的环境中,甲酶活性都比乙酶高D.测定pH对酶活性影响时温度应设为20答案解析答案解析4.(2017温州模拟)某同学在研究P物质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酶促反应

7、速率B.曲线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P物质对淀粉酶活性有促进作用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Q点持续上移题型三酶的特性的相关实验题型三酶的特性的相关实验5.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编号12345加入物质适量唾液锈铁钉生土豆块熟土豆块生土豆块稀盐酸实验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 几乎无气泡答案解析A.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C.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试管D.实验中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6.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8、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A.温度B.pHC.淀粉溶液量 D.唾液量答案解析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考点二实验解读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淀粉(非还原糖)(还原糖);蔗糖(非还原糖)葡萄糖(还原糖)果糖(还原糖);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 沉淀。麦芽糖红黄色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试管1234561%淀粉溶液3mL3mL3mL2%蔗糖溶液3mL3mL3mL新鲜唾液_蔗糖酶溶液_温度处理 恒温水浴保温15min本尼迪特试剂2mL2mL2mL2mL2mL2mL1mL1mL1mL1mL37水浴加热沸水浴23min实验结果_不出现红黄色沉淀不出现红黄色沉淀不出现红黄色沉淀不

9、出现红黄色沉淀出现红黄色沉淀出现红黄色沉淀结果分析:(1)试管1、3、5相互对照,说明:_;试管2、4、6相互对照,说明:。从而说明:一种底物的反应只能被来催化。(2)试管1、3、4相互对照,说明:_;试管2、5、6相互对照,说明:_,从而说明:一种酶只能催化的反应。实验结论:酶具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催化水解,而蔗糖酶不能蔗糖酶能将蔗糖催化水解,而淀粉酶不能一种酶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水解一种底物专一性思考讨论思考讨论1.上面的实验步骤中,1、2号试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提示与其他试管形成对照作用。2.为什么要在37恒温水浴中保温

10、?提示提示37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保证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3.如果5号试管内呈现轻度阳性反应,你认为该怎样解释?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吗?提提示示少量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可再用一支同样的试管只加入3mL淀粉溶液,其他处理条件相同,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若出现红黄色沉淀说明解释正确。提示题型一实验基础题型一实验基础1.(2016浙江4月选考)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下列实验,基本过程和结果如表所示。解题探究步骤基本过程试管A试管B加入淀粉溶液3mL加入蔗糖溶液3mL加入新鲜唾液1mL1mL37保温15min,加本尼迪特试剂2mL2mL沸水浴23min,观察红黄色沉淀无红黄色沉淀据此实验分

11、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B.检测指标是颜色的变化C.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37是该酶作用的适宜温度答案解析2.现有3支试管甲、乙、丙,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是乙、丙试管内出现红黄色沉淀B.甲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红黄色沉淀D.甲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解析题型二实验应用题型二实验应用3.(2017浙江11月选考)为验证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试管号123456本尼迪特试剂2222221%淀粉溶液3332%蔗糖溶

12、液333稀释的人新鲜唾液11蔗糖酶溶液11单位:mL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试管1和2的作用是检测淀粉和蔗糖中是否含有还原糖B.试管36需在沸水浴中保温23min以利于酶的催化作用C.试管3和6的实验结果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若试管5中出现阳性反应说明蔗糖酶也能分解淀粉答案解析4.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表示4支试管,表示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步骤abcd淀粉溶液2mL 蔗糖溶液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2mL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将c倒入a,将d倒入b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溶液2mL37恒温

13、水浴2min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A.加入的唾液淀粉酶的量属于无关变量B.应将本尼迪特试剂改为碘碘化钾溶液C.的温度设置有一处错误D.第步操作可以省略解解析析两支试管里都加入等量的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的量属于无关变量;不能将本尼迪特试剂改为碘碘化钾溶液,若换成碘碘化钾溶液,蔗糖无论是否水解,都检测不出,不能说明酶的专一性;处应改为在热水浴中煮2min;本实验不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开始时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可省略。答案解析活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加试)考点三1.实验目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对的影响。2.实验原理实验原理(1)反应式:2H2O2。(2)pH影响酶的活性,从

14、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量,可用_来测量。实验解读pH酶活性2H2OO2倒置量筒中的气体量3.方法步骤方法步骤(1)将托盘中水加满。(2)将大小的8片滤纸片放入培养皿的鲜肝匀浆中(目的是让滤纸片上粘有鲜肝匀浆中含有的)。(3)将滤纸放入反应小室中,使其贴于小室内壁上。(4)如图所示,将反应小室稍立起,使贴有滤纸片的一侧在面,小心加入pH为的缓冲液2mL,然后再加入2mL3%的H2O2溶液,切勿使上述混合液接触到贴在内壁上的滤纸片,以防。相同过氧化氢酶上5.0酶与底物反应(5)将25mL量筒横放于盘中使之灌满水,(若有气泡需赶出),将筒倒立,使筒口一直处于水中。(6)小心将反应小室平放于盘中水里,保持滤

15、纸片一侧在上方,将量筒移至反应小室口上伸出的玻璃管上方并扶好。(7)将反应小室小心旋转180,使。开始计时,分别在0.5min和1min时,读取并作好标记,且记录。(8)收集pH6.0、pH7.0、pH8.0条件下,反应小室中产生的气体量。反复冲洗反应小室后,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在pH6.0、pH7.0、pH8.0条件下过氧化氢在酶的催化下所释放的气体量。H2O2溶液接触滤纸片量筒中水面的刻度思考讨论思考讨论1.本实验为什么需要使用新鲜肝脏?把新鲜肝脏做成匀浆的目的是什么?提提示示新鲜肝脏细胞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把新鲜肝脏做成匀浆的目的是把肝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释放出来。2.为什么必须使用新配制

16、的过氧化氢溶液?提示提示过氧化氢放置时间过久,会分解成氧气和水,造成实验现象不明显。3.什么情况下开始计时?提提示示先将缓冲液与H2O2溶液混合,再将反应小室旋转180,使H2O2溶液接触滤纸片,此时开始计时。提示4.整个实验过程中,除pH之外,其余的变量有哪些,为什么相同?提提示示过氧化氢的新鲜程度、肝脏的新鲜程度、温度的高低、收集气体前量筒排气状况等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样可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5.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为什么一定不能颠倒顺序?提提示示若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颠倒顺序,会在调节温度或p

17、H的过程中,酶先将底物分解,导致实验失败。6.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试说明原因。提示提示不能。加热会使过氧化氢分解,故不能作为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装置。提示实验点拨1.探究酶活性最适探究酶活性最适pH的一般的一般步骤步骤最适pH的探究思路:2.实验变量分析实验变量分析(1)自变量:一系列pH梯度(至少三组)。(2)因变量:底物的分解速率或剩余量(产物的生成速率或产生量)。(3)无关变量:底物浓度、试剂量、酶浓度、温度等。3.实验装置分析实验装置分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为观察到pH的改变对酶活性的影响,应该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多组不同的pH条件。(2)本实验的检测指标为

18、气体产生量的多少,以此反映酶活性的高低。故将量筒灌满水倒置于托盘中,以排出量筒内的空气,保证收集到的气体只有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3)实验开始前反应小室状态如图A所示,不能让滤纸片在小室下方。(4)提高温度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故图B托盘中加入清水,使小室处于恒温,即保持在室温。(5)实验中要测量氧气体积,故不能用试管代替量筒收集气体。4.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实验名称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衡量标准验证酶是蛋白质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底物相应酶液底物等量蒸馏水 底物是否被分解验证酶的专一性底物相应酶液另一底物相同酶液

19、底物是否被分解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底物相应酶液底物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探索酶的最适温度(或pH)系列温度(或pH)梯度下,同一温度(或pH)处理后的底物和酶混合底物的分解速度或底物的剩余量题型一实验基础题型一实验基础1.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直径4cm、厚度0.5cm的马铃薯块茎圆片若干,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实验步骤:解题探究组别步骤第1组第2组第3组1mol/L的HCl溶液浸泡5min1mol/L的NaOH溶液蒸馏水浸泡5min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去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多余的液体3%的过氧化氢溶液5滴5滴5滴及时观察现象第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

20、泡产生注:注:“”表示不做处理。请分析回答:(1)表格中的是,是。解解析析对第1、2、3组的处理分别是用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浸泡,且浸泡时间均为5min,故是浸泡5min。第1、2组分别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处理后,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后不产生气泡,说明强酸和强碱影响了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第3组没有用酸和碱处理,该组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强,会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从而产生大量气泡,故是有大量气泡产生。答案解析浸泡5min有大量气泡产生(2)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至少写出两项)。解解析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无关变量有多种,如马铃薯块茎圆片的大小、浸泡时间、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用量

21、、观察时间等。答案解析马铃薯块茎圆片的大小、浸泡时间(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用量、观察时间等)(3)及时观察时,第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是因为。解解析析强酸和强碱会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因此,在及时观察时第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无气泡产生。答案解析强酸、强碱使马铃薯块茎圆片表面的过氧化氢酶失活(4)放置几分钟后,该组同学发现第3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第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竟然有少量气泡产生。请分析:第3组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的原因是;第1、2组有少量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写出一点即可)。答案解析过氧化氢分解完毕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气体得到积累,形成少量气泡(浸

22、泡时间短,HCl、NaOH只破坏了马铃薯块茎圆片中部分过氧化氢酶的结构,使得过氧化氢分解减慢,放置几分钟后气体积累形成气泡)(言之有理即可)题型二实验应用题型二实验应用2.(2017温州月考)回答下列问题:(1)蛋白酶甲、乙、丙三者的活性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通常,用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迹时,不应该使用开水,原因是_。若要去除衣服上的血渍,应选择含有(填“蛋白酶甲”“蛋白酶乙”或“蛋白酶丙”)的碱性洗衣粉,理由是。答案解析开水使血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难以清洗蛋白酶丙碱性条件下只有蛋白酶丙有活性(2)某同学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在市售的蛋白酶洗衣液中添加 脂 肪 酶,该 同 学 的 做

23、 法 (填“合 理”或“不 合 理”),理 由 是 。解解析析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会降解脂肪酶,故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在市售的蛋白酶洗衣液中添加脂肪酶是不合理的。答案解析不合理蛋白酶会降解脂肪酶(3)已知溶液的pH可以影响酶的活性,请推测pH影响某种蛋白酶活性的原因可能是其影响了酶和底物分子中(填“羧基和氨基”“氨基和甲基”“羧基和甲基”或“甲基和甲基”)等基团的解离状态。解解析析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羧基显酸性、氨基显碱性,pH影响某种蛋白酶活性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酶和底物分子中羧基和氨基等基团的解离状态。答案解析羧基和氨基模拟演练12345答案解析1.与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不相同的

24、物质是A.载体蛋白B.性激素C.胰岛素D.抗体解解析析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载体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错误;性激素属于脂质,B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答案解析2.(2016浙江10月选考)某同学进行有关酶的实验:组1: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本尼迪特试剂红黄色沉淀组2:2%蔗糖溶液新鲜唾液本尼迪特试剂无红黄色沉淀组3:2%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本尼迪特试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变量是底物和酶B.组3的结果是红黄色沉淀C.指示剂可用碘碘化钾溶液替代D.实验结果证明酶具有专一性12345答案解析3.如图为在某温度和pH条件下,人血液中的碳酸酐酶酶促

25、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底物浓度为a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B.底物浓度为b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C.底物浓度为a时,改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可能改变D.底物浓度为b时,改变反应pH,反应速率可能改变123454.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与酶有关的实验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12345答案解析A.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B.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进入烧杯液面之时到浮出液面的时间(t3t1)来表示D.该装置不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12345答案解析5.(加试)某同

26、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解解析析脂肪酶的活性以其单位时间内分解油脂的量作为指标,因酶需要适宜的pH,故反应液中应加入缓冲溶液。(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解析解析该酶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12345油脂缓冲蛋白质答案解析(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_。解解析析要测定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般采用预实验,需

27、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对比不同温度下测得的酶活性,若不能测出峰值,则需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12345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课时训练12345答案解析一、学考选择题一、学考选择题1.(2017杭州余杭区期末)淀粉酶能使淀粉在很短的时间内水解成麦芽糖,而对麦芽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说明酶具有A.高效性和多样性B.高效性和专一性C.专一性和多样性D.稳定性和高效性解解析析由题意可知,淀粉酶在很短的时间内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不能催化麦芽

28、糖水解,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6789101112131415答案解析2.(2017衢州江山质检)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解解析析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结构,B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解析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高效性B.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均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C.酶和激素发挥作

29、用后均被分解D.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失活解解析析酶在过高的温度和过酸、过碱的环境中都会永久失活,但在低温环境中,酶不会失活,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解析4.图示为某酶促反应过程,它所反映的酶的某一特性以及字母a、b、c最有可能代表的物质依次是A.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B.专一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C.专一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D.高效性;脂肪酶、油脂、甘油和脂肪酸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解析5.右图表示在最适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温度上升5,b点将向左下方移动B.a点时,部

30、分麦芽糖酶没有参与催化反应C.如果麦芽糖酶量增加一倍,b点将向右上方移动D.可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了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解析6.(2017浙江模拟)如图为适宜温度下,pH对人体内两种酶作用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pH值从2逐步上升到8的过程中,酶活性逐步增强B.不同酶对pH的耐受范围不相同C.酶、酶可以对应人体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D.若适当升高温度,图中曲线趋势基本不变1234567891011121314157.(2017温州中学统考)下表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步骤

31、编号12345注入淀粉溶液注入蔗糖溶液注入某种酶溶液注入本尼迪特试剂并热水浴加热观察现象试管2mL2mL2mLA试管2mL2mL2mLB答案解析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是底物的用量、反应温度等B.步骤3可以选用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C.若步骤3选用新鲜的蔗糖酶,则现象A是产生红黄色沉淀,现象B是无红黄色沉淀D.该实验还可选用碘碘化钾溶液作为检测试剂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解析8.如图所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B.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

32、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D.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解析9.(2017嘉兴模拟)如图是某种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反应过程还有水的产生B.该图能体现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C.底物与酶能否结合与酶的结构有关D.酶在催化过程中的形状改变是不可逆的123456789101112131415二、加试选择题二、加试选择题10.如图1表示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为b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33、解析A.若将pH调整为a,则d点左移、e点下移B.若将温度升高5,则d点右移、e点不移动C.若将pH先调整为c,再调整回b,则d、e点不移动D.若增加淀粉酶的量,则d点左移、e点上移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解析11.(2017温州模拟)某学习小组对某种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A.Cl是该酶发挥催化作用所必需的B.Cu2与酶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C.Cu2和Cl共同作用对该酶催化活性无影响D.三组实验的最大反应速率均受酶量限制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解析12.(2017钦州二模)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在不同pH时,化

34、合物X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化合物X未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B.该实验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C.化合物X能降低过氧化氢水解反应的活化能D.区间,增加底物的量不能提高酶活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3.有机磷农药残留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探究温度与植物体有机磷农药(对植物酯酶产生抑制作用)残留量的关系,可用植物酯酶法进行。科研人员用内乡188小麦幼苗的植物酯酶粗提取液进行实验,结果如图(用底物分解后产物吸光值表示植物酯酶的活性大小,酶的活性与吸光值成正比)。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植物酯酶粗提取液需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和保存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35、,不需设置重复实验C.本实验也可说明离开活细胞后,植物酯酶仍具有活性D.本实验中,45时该植物体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最少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解析三、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14.乌龙茶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制作原理:茶树的叶肉细胞内含有一种叫茶多酚的植物碱,可以在茶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氧化的茶多酚使茶叶变红。制作工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最关键的便是做青阶段,将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叶缘细胞被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红色,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转变为黄绿,即出现“绿叶红镶边”。

36、请结合你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茶多酚最可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填细胞结构)中,茶多酚氧化酶存在于细胞溶胶中,细胞擦伤有利于茶多酚与茶多酚氧化酶的充分接触。解解析析植物细胞中有机酸和生物碱及其他色素分子等均存在于液泡中,酶一般存在于细胞溶胶中,因为细胞溶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所以茶多酚氧化酶应最可能存在于细胞溶胶中。(2)在做青时,需将温度控制在3040范围内,其原理是_,从而使茶叶边缘部分发生轻度氧化。解解析析茶多酚氧化酶在3040温度范围内活性最高,催化茶多酚充分氧化,从而使茶叶边缘部分发生轻度氧化。123456789101112131

37、415答案解析液泡茶多酚氧化酶在此温度范围内活性最高,催化茶多酚充分氧化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解析(3)在炒青过程中,需迅速将温度提高到70左右,目的是_,从而保持茶叶中部分茶多酚不被氧化;从乌龙茶制作工艺和效果来推测70温度会导致(填“全部”或“部分”)叶绿素的破坏。解解析析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温度过高酶变性失活,过低酶活性受到抑制,从乌龙茶制作工艺和效果来看其中还含有叶绿素,所以叶绿素只能是部分被破坏了。通过高温使茶多酚氧化酶变性失活部分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解析(4)某兴趣小组了解到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和原理之后,为探究茶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设计

38、了如下实验方案:取生长状况良好的新鲜茶叶120片,随机分成6组,每组叶片数目相同;预设实验温度依次为30、32、34、36、38、40;将各组新鲜茶叶放入预设温度的恒温箱中,保温1小时;观察并统计茶叶变成红色的比例。该实验小组设置的各个实验组之间互为实验。该实验小组在保温1小时后观察发现,各实验组茶叶颜色均为绿色,并无差异。经讨论分析,其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对比(或对照)反应时间太短;新鲜叶片未擦伤15.(加试)为探究不同离子对肠淀粉酶(最适pH为8)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123456789101112131415试管编号及试剂实验步骤1号1%Na

39、Cl溶液(mL)2号1%CuSO4溶液(mL)3号1%Na2SO4溶液(mL)4号蒸馏水(mL)加入试剂1111加入pH8的缓冲液(mL)1111123456789101112131415加入1%淀粉溶液(mL)1111加入肠淀粉酶溶液(mL)1111各试管在室温下反应2min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mL将各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加热23min观察、记录结果深红黄色无红黄色(或浅蓝色)浅红黄色浅红黄色答案解析(1)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比较3号与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比较2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比较1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1234567891

40、01112131415Na和对肠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没有影响Cu2对肠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有抑制作用Cl对肠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有促进作用(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3)四组实验中属于空白对照的是号试管的实验。(4)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解解析析不同离子会引起溶液酸碱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故需要加入缓冲液。123456789101112131415不同的离子4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答案合理即可)答案解析答案(5)步骤和步骤能否对调(即先做步骤,再做步骤)?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_。解析解析由于本尼迪特试剂中含有Na、Cu2、,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故不能将步骤和对调。解析234567891011121314151不能,因为本尼迪特试剂中有Cu2,可参与反应,若步骤和对调,其设计不符合单因子(单一变量)原则的要求(补充答案:本尼迪特试剂中含有的Na、Cu2或,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