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第30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考情分析备考导航考情分析备考导航考考纲纲解解读读全国卷五年考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统计最新考最新考纲纲核心内容核心内容种群特征种群特征()()1.1.种群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种群特征及其相互关系2.2.种群密度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方法方法20152015全国全国卷卷T31(1)(2);T31(1)(2);20132013全国全国卷卷T5;T5;20132013全国全国卷卷T31(2)(3);T31(2)(3);20122012全国卷全国卷T32(1)T32(1)种群的数量种群的数量变变化化()()1.1.
2、种群数量增种群数量增长长的两种曲的两种曲线线及及应应用用2.2.种群数量增种群数量增长长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因素20152015全国全国卷卷T31(1);T31(1);20112011全国卷全国卷T31(4)T31(4)实验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动态变化化1.1.用抽用抽样检测样检测的方法的方法,计计算酵算酵母菌数量母菌数量2.2.在理想和自然在理想和自然环环境条件下境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培养酵母菌,统计统计酵母菌增酵母菌增长长曲曲线线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的考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夯实基
3、础1.1.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深挖教材深挖教材】1.1.如何理解种群密度如何理解种群密度?提示提示: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同生物在同一区域中不同生物在同一区域中,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同种生物在不同区域中同种生物在不同区域中种群密度也不一定相同。种群密度也不一定相同。2.2.为什么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什么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提示提示:因为不同年龄组成的种群中因为不同年龄组成的种群中,老年、成年、幼年的个体数不同老年、成年、幼年的个体数不同,因此因此可预测其未来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进而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
4、展趋势。可预测其未来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进而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3.3.性别比例是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提示提示:性别比例通过改变种群的出生率性别比例通过改变种群的出生率,进而改变种群密度。进而改变种群密度。2.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重点透析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剖析考点 拓展深化拓展深化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密度。(2)(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在
5、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3)(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4)(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如气候、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气候、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清错破疑清错破疑】(1)(1)种群数量大种群数量大,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种群密度是种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
6、体积中的个体数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所以种群数量大的种群所以种群数量大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2)(2)种群的出生率种群的出生率(或迁入率或迁入率)大大,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种群密度是由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的,所以种群的出生率所以种群的出生率(或或迁入率迁入率)大大,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题组例练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分类例练 提炼方法提炼方法题组一题组一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应用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应用1.
7、(20161.(2016海南文昌月考海南文昌月考)一年蓬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在一块弃耕的正一年蓬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在一块弃耕的正方形荒地上调查该种群的密度时方形荒地上调查该种群的密度时,通常需要选择多个大小相等的样方通常需要选择多个大小相等的样方,然然后再对该植物进行计数后再对该植物进行计数,即可获得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选择样方的正确即可获得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选择样方的正确方法是方法是()A.A.在正方形荒地的对角线上等距离选择样方在正方形荒地的对角线上等距离选择样方B.B.在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在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C.C.在该植物稀疏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在该植物稀疏分
8、布的地方选择样方D.D.分别在该植物集中和均匀的地方选择样方分别在该植物集中和均匀的地方选择样方A A解析解析:对于植物来说对于植物来说,常用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常用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关键是随机取样。2.2.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数的比例(回收率
9、回收率),),结果如图结果如图 注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横轴为诱捕灯间距(m)(m)。下列叙述正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的是()A.A.若标记总量为若标记总量为N,N,回收率为回收率为a,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N/aB.B.诱捕距离加大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C.该研究说明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与灯高有关与灯高有关D.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解析解析:杀虫灯诱杀昆虫可以大致估算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
10、小的种群密度杀虫灯诱杀昆虫可以大致估算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的种群密度,所以不能再用标志重捕法的公式计算种群密度所以不能再用标志重捕法的公式计算种群密度;据图可知据图可知,诱捕距离加大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灯距增大后灯距增大后,回收率下降回收率下降,杀虫灯的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有关。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有关。D D方法突破方法突破(2)(2)若由于某种原因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造成b b
11、偏大偏大,则则A A偏小。偏小。(3)(3)若在调查期间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题组二题组二 种群数量特征分析与判断种群数量特征分析与判断3.(20153.(2015全国全国卷节选卷节选)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结果如下表。注注:表中表中“1+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 1
12、、小于、小于2,2,其他以此类推。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1)通常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分别是,研究表明研究表明:该鱼在该鱼在3+3+时达到性成熟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进入成年),9+),9+时丧失繁殖能力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进入老年)。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 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
13、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年年龄龄0+0+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个体个体数数9292187187121121707069696262636372726464555542423939264264解析解析:(1)(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幼年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幼年个体数为体数为92+187+121=400(92+187+121=
14、400(个个),),成年个体数为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70+69+62+63+72+64=400(个个),),老老年个体数为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55+42+39+264=400(个个),),故幼年、成年、老年故幼年、成年、老年3 3个年龄组个体数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的比例为111,111,为稳定型为稳定型,未来一段时间内未来一段时间内,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势是保持稳定。(2)(2)鱼类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鱼类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而要调查因而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
15、密度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应用标志重捕法。答案答案:(1)(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11111保持稳定保持稳定(2)(2)活动能力活动能力4.(20154.(2015辽宁大连二模节选辽宁大连二模节选)热带雨林的盛衰消长直接影响全球环境、特热带雨林的盛衰消长直接影响全球环境、特别是人类的生存条件。回答相关问题。别是人类的生存条件。回答相关问题。(1)(1)黑桫椤为木本蕨类植物黑桫椤为木本蕨类植物,若需调查雨林中黑桫椤的种群密度若需调查雨林中黑桫椤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的方法是。(2)(2)海南五指山低地雨林与山地雨林的黑桫椤种群的年龄组
16、成如图所示海南五指山低地雨林与山地雨林的黑桫椤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所示(年龄级别从小到大依次是年龄级别从小到大依次是、)。据图分析据图分析,雨林黑桫椤属增长型种群雨林黑桫椤属增长型种群,判断依据是判断依据是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1.1.图中图中代表年龄级别由小到大。代表年龄级别由小到大。2.2.低地雨林低地雨林所占比例最高所占比例最高,、比例较低。比例较低。3.3.山地雨林山地雨林、之和所占比例最高。之和所占比例最高。解析解析:(1)(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2)(2)据柱形图分析据柱形图分析,低地雨林低地雨林级的幼年期个体数量比老年期
17、级的幼年期个体数量比老年期(、级级)个体数量多个体数量多,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故属于增长型种群。故属于增长型种群。答案答案:(1)(1)样方法样方法(2)(2)低地幼年个体数量多低地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期个体数量少老年期个体数量少,有较有较强的更新能力强的更新能力(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方法突破方法突破种群年龄组成类型及判断技巧种群年龄组成类型及判断技巧(1)(1)统计图统计图(2)(2)曲线图曲线图(3)(3)柱形图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其判断技巧各图示共性及其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
18、个体多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夯实基础资源资源 空间空间资源资源空间空间无无有有重点透析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剖析考点 拓展深化拓展深化对对K K值值(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的解读的解读(1)K(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K值会下值会下降降
19、;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K值会上升。值会上升。(2)K(2)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 K值是环境容纳量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值值,如图所示如图所示:(3)(3)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2)(2)区分区分K K值与值与K/2K/2值的应用。
20、由于种群数量在值的应用。由于种群数量在K/2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大,因此保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使捕获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因此保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使捕获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KK/2,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值时种群数量最大,此时可获得最大日收获生物量。此时可获得最大日收获生物量。题组例练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分类例练 提炼方法提炼方法题组一题组一 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及应用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及应用1.(20151.(2015河南洛阳统考河南洛阳统考)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14年年,校园中白头鹎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鸟纲鹎科动物动物)在在1414年间的种
21、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据。据表分析可知表分析可知()C C年份年份第第2 2年年第第4 4年年第第6 6年年第第8 8年年第第1010年年第第1212年年第第1414年年增增长长速率速率(百只百只/年年)0.660.661.521.522.832.833.693.692.912.911.201.200.030.03A.A.这这1414年中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 J”型增长型增长B.B.第第1212年时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C.该学校中该学校中,白头鹎的白头
22、鹎的K K值约为第值约为第8 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D.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解析解析:根据表格分析可知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白头鹎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白头鹎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故其种群故其种群数量呈数量呈“S S”型增长型增长;第第1212年时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为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为1.20,1.20,故其年龄故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组成为增长型;第第8 8年增长速率最大年增长速率最大,对应对应K/2K/2值值;白头鹎的活动能力强白头鹎的活动能力强,故故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调
23、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2.(20152.(2015安徽六校一联安徽六校一联)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请回答以下问题:(1)(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2)图中图中A 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段种群增长近似于“”型曲线。该模型要满足的条件是型曲线。该模型要满足的条件是 。(3)(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该种群的环境容
24、纳量是(填填“K K1 1”或或“K K2 2”)。(4)(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分析图中曲线,与与D D段相比段相比,影响影响C C段的因段的因素最可能是素最可能是。A.A.食物和天敌食物和天敌B.B.气候和传染病气候和传染病(5)(5)在在D D阶段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小,其其会变小。会变小。解析解析:(1)(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图。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图。(2)A(2)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理想段种群增长近似于理想状态状态(空间和食物充
25、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空间和食物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下的下的“J J”型增长曲线。型增长曲线。(3)(3)该种群数量在该种群数量在K K1 1上下波动上下波动,故故K K值为值为K K1 1。(4)C(4)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可能是气候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大量个体死亡是气候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大量个体死亡,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量在量在K K值上下波动值上下波动,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5)K(5)K值大小受环境影响。值大小受环境影响。答案答案:(1)(1)曲线图曲线图(2)J(2)J理想条件理想条件(或
26、空间和食物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或空间和食物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敌害等)(3)K(3)K1 1(4)B(4)B(5)K(5)K值值(或环境容纳量或环境容纳量)题组二题组二 种群增长曲线及种群增长曲线及K K值的理解与应用值的理解与应用【解题关键解题关键】1.1.净补充量的大小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净补充量的大小取决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2.2.种群数量为种群数量为K/2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3.K3.K值时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净补充量为零净补充量为零,但种群数量达最大值。但种群数量达最大值。C C3.3.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数
27、量的关系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数量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表述是()A.A.在在K/2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D.在在K/2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解析:据图可知据图可知,K/2,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所以控制有害动物应在其所以控制有害动物应在其种群数量达到种群数量达到K/2K/2之前之前,种群密度很小即该种群处于发
28、展初期时进行控种群密度很小即该种群处于发展初期时进行控制最为有效制最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不能选择在控制人口增长不能选择在K/2K/2时时,且控制人口不能通过控且控制人口不能通过控制死亡率实现制死亡率实现,而是通过降低出生率实现而是通过降低出生率实现;种群在种群在K/2K/2时净补充量最大时净补充量最大,该图可以为实践中估算最大净补充量提供依据该图可以为实践中估算最大净补充量提供依据;在在K/2K/2时捕捞鱼类可使时捕捞鱼类可使鱼类资源得到持续性发展鱼类资源得到持续性发展,但要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应在达到环境容纳但要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应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即量即K K值时进行。值时进行。4.(20154.
29、(2015长春二模长春二模)如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如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图中图中a a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c点为衰退型点为衰退型B.aB.a点和点和c c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C.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 K值为值为2b2bD.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若标
30、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C C方法突破方法突破有关有关“S S”型种群的三种曲线的分析方法型种群的三种曲线的分析方法三图对比分析如下三图对比分析如下:(1)t:(1)t1 1之前之前,种群数量小于种群数量小于K/2,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当种群数量为K/2K/2时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2)t(2)t1 1t t2 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种内斗争加剧,天天敌数量增加敌数量增加,种群
31、增长速率下降。种群增长速率下降。(3)t(3)t2 2时时,种群数量达到种群数量达到K K值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种群增长速率为0 0。考点三实验考点三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量变化实验基础实验基础 吃透原理吃透原理 掌握步骤掌握步骤1.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1)(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2)在理想的环境中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型曲线型曲线;在有
32、限的环境在有限的环境下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型曲线。型曲线。J JS S液体液体 均匀均匀一个一个数量变化数量变化透析实验透析实验 积累技巧积累技巧 理解方法理解方法1.1.本实验中为什么先盖盖玻片后加酵母菌培养液本实验中为什么先盖盖玻片后加酵母菌培养液?透析透析:目的是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目的是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以免产生较大误差以免产生较大误差,若先加培养液若先加培养液后盖盖玻片后盖盖玻片,会导致计数结果偏大。会导致计数结果偏大。2.2.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为什么将试管振荡几次为什么将试管振荡几次?透析透析:目的是使培养
33、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减少误差。3.3.本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吗本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吗?为什么为什么?透析透析: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为实验前后自身形成对照。因为实验前后自身形成对照。4.4.为什么每天取样计数的时间要固定为什么每天取样计数的时间要固定?透析透析:控制无关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减小实验误差。减小实验误差。误差误差1:1:在培养酵母菌的初期阶段在培养酵母菌的初期阶段,酵母菌大量死亡。酵母菌大量死亡。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培养液和培养器具灭菌不彻底培养液和培养器具灭菌不彻底,感染了杂菌感染了杂菌,导致酵母菌死亡。导致
34、酵母菌死亡。误差误差2:2:用显微镜计数时用显微镜计数时,计算出的数值比实际值偏小。计算出的数值比实际值偏小。原因分析原因分析:用显微镜计数时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和顶角的酵母菌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和顶角的酵母菌,没没有按照要求计数有按照要求计数;处理数据时处理数据时,忘记乘以稀释倍数。忘记乘以稀释倍数。误差误差3:3:所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目结果偏大。所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目结果偏大。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试管下部酵母菌密度试管下部酵母菌密度偏大偏大,所以计算值偏大。所以计算值偏大。【误差分析误差分析
35、】迁移应用迁移应用 知识迁移知识迁移 变式应用变式应用(2015(2015河北唐山二模河北唐山二模)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试管管编编号号培养液培养液/mLmL无菌水无菌水/mLmL酵母菌母液酵母菌母液/mLmL温度温度()()A A1010-0.10.12020B B1010-0.10.15 5C C-10100.10.12020(1)(1)该实验探究的是该实验探究的是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2)本实验中本实验中,某学生的
36、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a.a.将将A A、B B、C C三支试管放置在表中相应的温度、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三支试管放置在表中相应的温度、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连续七天;b.b.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c.c.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3)(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估算培养
37、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 ,若吸取若吸取酵母菌样液酵母菌样液1 1 mLmL并稀释并稀释100100倍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规格为1 mm1 mm1 mm1 mm0.1 mm,0.1 mm,由由400400个小格组成个小格组成)计数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图中方格为一个样方以该图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个。如果计数的中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18个个,则则1 1 mL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个。个。解析解析:(1)(1)
38、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该实验各组中存在的变量是温度及营该实验各组中存在的变量是温度及营养成分养成分,所以实验探究的是营养、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所以实验探究的是营养、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2)实验操作中实验操作中,为避免误差为避免误差,步骤步骤中应在取样前振荡试管中应在取样前振荡试管;步骤步骤中应先盖中应先盖上盖玻片上盖玻片,再将培养液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将培养液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3)(3)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为抽样检测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为抽样检测法;统计样方中的酵统计样方中的酵母菌数
39、量时母菌数量时,中格内部的酵母菌全部计数中格内部的酵母菌全部计数,边上的酵母菌计数本着计上不计下边上的酵母菌计数本着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计左不计右的原则,顶角的酵母菌只计数左上角一个顶角的个体数顶角的酵母菌只计数左上角一个顶角的个体数,所以图中所以图中中格酵母菌数为中格酵母菌数为1515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18个个,则则1 1 mLmL培养液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中酵母菌的总数为1818400400252510104 4100=2.88100=2.8810108 8(个个)。答案答案:(1)(1)营养、温度营养、温度 (2)(2)取样
40、前振荡试管取样前振荡试管先盖上盖玻片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再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细胞计数板计数室 (3)(3)抽样检测法抽样检测法15152.882.8810108 8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答题语句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答题语句【建网络图建网络图】填充填充:。样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出生率年龄组成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性别比例迁出率迁出率 “J J”型曲线型曲线“S S”型曲线型曲线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要语强记要语强记】1.1.一个必清一个必清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
41、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2.两种增长模型两种增长模型(1)(1)“J 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倍倍)增长增长(数学模型数学模型:N Nt t=N=N0 0t t)无无K K值。值。(2)(2)“S S”型增长曲线成因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种内斗争加剧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直至平衡,存在存在K K值。值。3.3.一个原因一个原因在自然界中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