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讲.pptx(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必修1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 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元朝 权势过重,皇权不稳。明初设 ,由左右丞相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丞相中书省(2)过程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 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 被废除。皇帝集决策权和行政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六部宰相制度2.内阁的设立(1)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2、(2)过程明太祖设 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大学士有了 ,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张居正任首辅时,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3)评价: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殿阁大学士票拟权六部内侍机构易错提醒易错提醒明朝内阁与英国近代内阁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而英国近代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
3、内阁,置六部。(2)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定夺。(3)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 。2.建立(1)时间:帝时。(2)原因:办理 。(3)职权: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诏令。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雍正西北军务3.影响(1)提高了行政效率。(2)君主专制加强,进一步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图示构史图示构史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教材断点补遗1.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1)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2)“文字狱”:清代
4、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2.密折制度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3.清代对边疆地区管理实行大事集权、小事放权,保持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政策。(1)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兼管蒙古、新疆、西藏行政。(2)确立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及其继承人灵童转世的
5、金瓶掣签制度(用掣签与金瓶以确定活佛转世人选),同时确立驻藏大臣制度(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区),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3)“改土归流”。从明朝开始,已经出现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清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土归流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上做法因地制宜,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为什么说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为什么说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1)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结束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丞
6、相制度,皇帝直接操纵政府各部。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在思想上加强专制统治,实行八股取士,使考中做官的知识分子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后来设置的内阁,是专制主义皇权强化的表现,本质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畸变。除此之外,还实行特务统治、镇压人民、监视官吏。(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大臣都由皇帝钦定,品级不高,他们跪受笔录,承旨办事,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清代设立军机处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最高权威,君臣关系成了彻底的主仆关系。此外,清朝还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密折制,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这些措施,有的是
7、空前的,有的是非正常的,是畸形和极端的。这说明用正常的手段已不能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2.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全面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全面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积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影响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
8、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思想上,专制统治严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n 史由证来要求:分析下面的材料,论证说明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及作用。要求:分析下面的材料,论证说明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及作用。史史料料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官职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相反地,它们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
9、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提提示示:特特点点从从地地位位、职职权权与与皇皇帝帝的的关关系系等等方方面面分分析析;作作用用从从加加强强皇皇权权和和行政效率方面分析。行政效率方面分析。论证:论证:_ 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作用: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答案n 命题材料源1.明朝国家体制的独特性明朝国家体制的独特性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创
10、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以上创制,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下格局:“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洪武实录卷239)。”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执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明朝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命命题题角角度度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内涵;明朝的制度创新与社会转型;明朝国家体制的特点。2.军机处的运行机制军机处的运行机制本朝谕旨诰命然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且
11、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王昶军机处题名记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军机处的主要职掌是“承旨书谕”,成为中枢核心。命命题题角角度度清代内阁与军机处的职责及关系;清朝政治中的决策和行政体制;军机处如何强化君主专制。考点二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1.明清对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继承发展明清对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继承发展(1)继承:基本上继承了元代的行省制度以及土司制度等地方行政制度。(2)发展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降低其品秩等级。地方分权,相互牵制,由布政使司掌民政、财政,另设都指挥使司主兵政,按察使司主刑狱,三机构互不统属,各直隶中枢,凡遇重大政事便共同商讨。整顿地方机构统属关系,实行布政
12、使司、府和直隶州、县和一般州三级统属。清代:清承明制,在内地设18行省;清行省以下机构大都承明制,但其长官称知府、知县;清代边疆地区政治制度因地制宜,因民族而异。2.明代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明代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1)相同: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2)不同:三司制受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巡抚制由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n 获取材料信息要求:从材料中找出明清时期督抚制演变的特点。要求:从材料中找出明清时期督抚制演变的特点。材材料料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还尚好,因其必有事才派出此等官,并且都带一个都御史的衔。这就是说,由中央政府都察院的都御史临时派到地方去办事,所办是巡抚、总
13、督等事。譬如倭寇来了,沿海地方没有总其成的人,就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这是临时的。过几年,事情平定了,这官仍旧回中央,机关也撤销了。但一到清代,总督巡抚又变成永久的,在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上面再加巡抚总督,地方行政就愈来愈坏了。我们现在再从历史演变源头上说来,汉时由刺史变成为牧,以及唐代之十道观察使,这些都是由监察官变成地方行政长官的。只有节度使才是军事长官变成行政长官,然而还是意在开边对外的。明清两代之总督巡抚,则是意在对内防乱,不在对外开边。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主要信息:主要信息:_ 督抚由临时委派到永久存在;由负责专门事务到负责地方行政;由一般加衔到正式建制。答案n 命题材料源1.
14、广西改土归流的后续治理广西改土归流的后续治理康熙六十年原任两广总督杨琳将思明州题请改土归流,始属太平府管辖。今该署抚奏称,该州地处极边,邻近交趾,吏目一官万难任此盘错(之区),而太平府知府远在百里之外,鞭长莫及。等语。应如所请,将思明州就近归并思明土府知府管辖,一切钱粮及地方案件令该同知专理,并督率吏目巡捕约束,以专责成。雍乾年间广西部分地区改土归流史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发现现问问题题清代前期的边疆管理加深了“明清时期奠定了祖国疆域版图”的历史认识。命命题题角角度度清代对西南边疆的管理;改土归流的遗留问题及应对举措;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边疆政策。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管理的原则中国古代地
15、方行政区划管理的原则但即使这样,犬牙交错原则在隋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九部在北,四部在南。西晋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管理具有明显的时空逻辑。命命题题角角度度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管理沿革;明清时期地方分级管理原则及历史作用。3.清代中央集权加强的手段清代中央集权加强的手段清代在布政使上面又设有总督或巡抚,布政使成为其下属,总督、巡抚变成正式
16、的地方行政首脑,这种制度还是一种军事统治,可是真到军事时期,总督、巡抚仍不能做主,还要由中央另派人,总之清代不许地方官有真正的权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发发现现问问题题清代的总督巡抚制既是行政统治也是军事统治,但权力归属中央。命命题题角角度度清代总督巡抚制的内涵;明清地方行政管理比较;封建时代晚期的中央集权体制。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272016全国,272014全国,27,402013全国,41n 已考视角1.命题点:明代宦官识字与君主专制的强化命题点:明代宦官识字与君主专制的强化(2017课标全国,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
17、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解析1232.命题点:明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命题点:明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2016课标全国,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解析析题干材料表明原来的三司分属三个机构,各自为政,权力分散;
18、后来的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权力相对集中,可以防止三司鼎立而造成的互不统属、运转不灵的弊端,提高了办事效率,故选B。答案解析1233.命题点:明代内阁制的实质命题点:明代内阁制的实质(2014课标全国,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解解析析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内阁首辅虽有时会操纵朝政,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及其职位,而是
19、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故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进一步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答案解析123n 待考视角1.命题点:明代内阁制的发展命题点:明代内阁制的发展(2017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二模)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这实质上反映了A.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B.内阁对皇权制约强化C.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D.君主专制弱化答案解析123452.命题点:明朝君主专制强化过程中的命题点:明朝君主专制强化过程中的“政经分离政经分离”现象现象(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洪武年间,朱元璋虽
20、然在政治上给诸王以极大的权力,但在经济上却主张节俭;永乐后各朝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在政治上实行厉禁的同时,在经济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A.是明朝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B.顺应了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C.反映了明朝治国思想的转变D.体现了宗族血缘关系的淡薄答案解析123453.命题点:清代军机处的发展命题点:清代军机处的发展(2017保定二模)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朝则以四至五员为常。乾隆朝,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这反映了清朝军机处A.人员构成复杂B.日益完善,备受重视C.其
21、官员随时增减D.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答案解析123454.命题点:清代密折制体现的历史时段特征命题点:清代密折制体现的历史时段特征(2018江西五市八校高三联考)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答案解析123455.命题点:清朝命题点:清朝(前期前期)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2017成都二诊)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边疆叛乱后,不
22、仅遵循汉族凯旋礼仪,告成于太庙和祖陵,还立告成碑于太学之中,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到了乾隆年间,类似的造碑运动达到了高潮。这使得清代A.民间叛乱日趋沉寂B.文人竞相从军建功立业C.传统礼仪革故鼎新D.大一统意识进一步发展答案解析12345课时作业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7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四,26)民间信仰中城隍是由死去的名人或者有功劳者担任的,并必须是公正无私者。宋代,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祀典,城隍庙普及各府、州和县。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特别崇敬,更册封京师、府、州、县四级城隍,各地最高官员需定期主祭。这反映出A.朝廷利用神道为政治服务B.中国古代信仰的
23、多样性C.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D.宋明两代多任用正直大臣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2.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D.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3.(2017衡阳三模,27)明初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
24、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 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 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4.(2018江西高三调研,27)宣德八年(1433年),提升安南(今越南)州土巡检李保担任州判官,成为当地土司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石南龙州(今四川青川等)土知府段龙死,养子段进忠杀死段龙儿子段嘉龙,自任土知府,朝廷派兵镇压并在此地改设流官。以下对明朝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A.因地制宜,保持西南地区稳定B.改土归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统筹全
25、局,推进西南社会进步D.先设后废,扼制地方武装增长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5.(2017泸州三模,27)明代政治家丘浚说:“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清代乾隆帝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土地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这说明A.人口压力增大,社会局势开始动荡B.清朝人口大增,社会经济逐渐衰退C.国人普遍重视人口问题D.人口问题影响政治统治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6.(2018武汉高三调研,26)(明)景泰三年,
26、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该史实说明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B.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D.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7.(2017山西高三第一学期期末,4)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8.(20
27、17安徽江南十校一模,27)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宣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B.木兰秋狝主要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9.(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一,27)明清总督是兼管两省
28、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其意图是A.扩大地方的权力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整饬地方的吏治 D.协调地方和中央关系解解析析根据材料中明清总督的职能“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可知总督将行政权、军事权、监察权集于一体,以改变各省权力分散的局面,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0.(2017石家庄三模,25)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
29、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变化表明A.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B.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D.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1.(2017泉州二模,27)越南黎朝绍平元年(1434年)诏曰:“第一场,经义一道,四书各一道,并限300字。第二场,制、诏、表。第三场,诗赋。第四场,策一道,1 000字以上。”由此可见A.越南的科举考试仿效中国B.越南人可参与明朝科举考试C.八股取士制度推广到越南D.明政府在越南开设科举考场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2017济南二模,26)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
30、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解解析析结合所学知识,伦理教化和思想控制更多地体现在“三纲五常”对百姓的控制上,而题目中强调的是“忠”,强调的是对君主的“忠”,故A、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史官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2018石家庄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材料料一一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
31、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韦庆远、柏桦中国官制史1234567891011121314材材料料二二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32、。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材材料料三三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的变化。答答案案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
33、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职权分工明确。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答答案案朱元璋: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黄宗羲:明朝废除了丞相导致了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答答案案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社会变革。12345678910111213
34、14答案14.(2018太原质检,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材料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大学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据汉书后汉书整理阅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的认识。(要求:准确概括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解析本课结束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