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第一次测试卷(无答案) 浙教版 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第一次测试卷(无答案) 浙教版 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1学年第一次科学测试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卷,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选择题:(其中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20小题,每小题4分,共70分)1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广泛用于光化学反应、太阳能电池的物质。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反映二氧化钛化学性质的实验是( )A.把TiO2加入各种酸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 B.把TiO2加入各种碱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变化C.把磁铁接触TiO2后,
2、观察TiO2是否被磁化 D.加热TiO2检测有无气体放出2.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C.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3、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 )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C.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D.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4、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H2SO4 、Ca(OH)2、Na2SO4溶液的是 ( ). 石蕊试液 . 酚酞试液 . 稀硫酸 . BaCl
3、2溶液 5、实验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牛奶6.36.6 B苹果2.93.3C番茄4.04.4 D玉米粥6.88.06、有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 ( )AAg+和CO32 BAg+ CSO42 DAg+或SO427、不能用金属跟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 ) A氯化铁 B氯化亚铁 C氯化锌 D氯化镁8、将下列试剂分别加入KOH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H2SO4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Na2CO3溶液 CCuCl2溶液 DNaCl溶液9、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4、 ( ) AH2 BCO2 CCO DO210、能把Ca(OH)2、NaOH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氯化铜溶液 D二氧化碳1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KCl+AgNO3=AgCl+KNO3 B、CaCO3+2HCl=CaCl2+H2O+CO2 C、NaOH+HNO3=NaNO3+H2O D、Ca(OH)2+CO2=CaCO3+ H2O 12、下列药品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且发生变质的是()A、酒精 B、固体烧碱C、碳酸钠晶体D、浓硫酸13、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 纯碱 Na2CO3 B、氯化钠 食
5、盐 NaCl C、硫酸铜晶体 胆矾 CuSO4 D、碳酸钙 生石灰 Ca(OH)2 1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HNO3、KOH、FeCl3 BK2SO4、KCl、HCl CAgNO3、HCl、KCl DNa2CO3、KCl、BaCl215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ANaCl(泥沙)溶解、过滤、蒸发BFeCl2(CuCl2)加入适量铁粉C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CaCO3DCO2(CO)通人澄清石灰水16、将一根螺旋状的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见右图),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 )A、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
6、固体物质 B、溶液蓝色变为无色C、在试管底部沉积一层黑色固体物质 D、试管内溶液的颜色上浅下深17、根据下列反应判断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X2HClXCl2H2 Y2HClYCl2H2 Z2HCl不反应 XYCl2XCl2YA. X、Y、Z B. Y、X、Z C Z 、X、Y D. Y、Z、X、18、Ti是一种活泼性比铁强的金属元素,它的氧化物化学式为Ti2O3,它所对应的碱Ti(OH)3难溶于水,而TiCl3、Ti(NO3)3都易溶于水。则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直接反应制得TiCl3的是( )A、Ti(NO3)3+BaCl2 B、Ti2O3+HCl C、Ti+HCl D
7、、Ti(OH)3+HCl19、在稀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是 ( )A.AgNO3溶液 B.CaCO3固体C.KOH溶液 D.生石灰(CaO)20.将锌投入到下列盐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MgCl2 B、CuCl2 C、 AgNO3 D、稀H2SO4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50分)21、有C、H、O、Na四种元素,请选用这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_;(2)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称烧碱_;(3)分子相对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4)盐 22、沼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写出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_。23
8、用试管取适量碳酸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现象: ,可见,碳酸钠的水溶液呈 性。24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右图所示。 (1)硝酸铵属化学肥料中的_ (填序号): A钾肥 B氮肥 C磷肥(2)硝酸铵能与强碱反应,其中与烧碱反应的方程式: NH4NO3+NaOH=NaNO3+NH3+X, 则X的化学式是:_ ;25如图所示是稀硫酸与4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的质量m的变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 克。(2)据图分析在试验操作过程中应是往 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3)某同学借助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反应进程,则当观察到 现象时,反
9、应获得的溶液PH恰好为7。26在今年实验考查中,某同学抽到了有关物质间反应的试题。在实验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产生了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后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想的不一样,除了产生气泡外,还有不能溶解的物质。(1)你觉得此时他应如何填写滴加稀硝酸后的实验现象? (填“沉淀全部溶解产生气泡”或“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2)事后,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到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由于前一组同学实验后用自来水洗涤试管,而自来水是含有氯离子的,所以沉淀中含有 (填化学式)不能被稀硝酸溶解。27实验室有两瓶标签脱落的溶液,只知道是盐酸溶液和硫酸溶液。请选择下列试剂:
10、 氧化铁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钡溶液 氯化钡溶液,用两种方法,每次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鉴别出来。请填写下表:选择的试剂编号有明显反应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方法一方法二28、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主要步骤如下:(1)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试剂可以选用 ,要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的量应足量。(2)加入试剂后,从溶液中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 。(3)试剂可以选用 。(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29题图)29AE为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
11、木条 复燃,E的浓溶液能使小木棒变黑。它们的反应转化关系 如图所示(图中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1)金属单质B的化学式是 ; (2)金属铁与蓝色溶液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30分)30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的速度越快。为了探究金属Mg、Zn、Fe与酸反应的快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步骤】 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度相同的盐酸溶液, 分别加入足量的、大小相等的Mg、Zn、Fe,立即把三个相同的气球分别套在各试管口上。【实验预测与分析】(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气球膨胀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 _(填试管编
12、号)。(3)该实验表明,实验室一般选用锌而不选用镁、铁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是: _。31以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中,从含三个碳原子到含十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依次按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标记碳原子数,并根据碳原子数命名为“环某烷”:如环丙烷,其化学式为C3H6,结构式如下图(1),也可简写为下图(2)。现有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其结构式简写成下图(3),该物质的名称是: ,化学式为: 。CH2CH2H2C(1) (2) (3)32、(1)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小明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小明查验后确认药品没
13、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为了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白色粉末放于水中。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2、将无色酚酞滴入步骤1形成的无色溶液中。溶液颜色变红该溶液呈 性3、在步骤2所形成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并在试管口放一根燃烧的火柴。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溶液中含有 离子。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 完成步骤3中相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2)请你简述进一步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的实验方法: 33.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ernet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他们从摄影店收
14、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于是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1)设计方案: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2)小组讨论: 加入的金属: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中含银和铁。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_ 在这种方案中除去银粉中过量金属的方法: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试剂_(3)进行试验过程如下: 废弃的定影液 混合物+溶液A 金属混合物溶液B请问操作a是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 _ _ 。 四、分析计算题(第3题5分第3题5分第3题8分,第3题1
15、2分。共30分)34某中学实验室模拟工厂治污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一方排出含2%HCl,密度为1.03g/mL的废水,另一方排出含4%NaOH,密度也为1.03g/mL的废水,然后在池中相混,充分反应后再排放。请回答下列问题: 当某时刻测得处理后的废水pH为8,为使处理后的废水成为中性,此时控制含NaOH废水的阀门应调 (“大”或“小”)些。 当处理后的废水pH约为7时,如果含HCl的废水流量为7.3mL/s,则含NaOH的废水流量约为 mL/s。35、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如图所示)的溶液。为了测定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25g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
16、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6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两种常见之物。(1)用化学方法区别这两种固体,可以选择下列哪一种物质?答: A白酒B米醋C纯净水D酱油(2)王军同学不慎在精盐中混入了少量纯碱,他想重新得到精盐,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过量稀盐酸蒸发方案一:固体混合物 溶液 固体蒸发过量稀硫酸方案二:固体混合物 溶液 固体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说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理由: 。 (3)假设(2)中固体混合物有53克,加入足量的稀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克二氧化碳气体,则该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17、_克。37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受热不分解,且不与酸反应),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称取石灰石样品质量8g;用酒精灯加热样品,直至质量不再改变;将固体残余物放在干燥的器皿中冷却后称得质量为69g;计算。 方案二:称取石灰石样品质量8 g;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l00 g,使碳酸钙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人含溶质32 g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多余的盐酸;计算。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2)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 g;
18、(3)由方案一中提供的数据,可计算得到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测得的数据明显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4)求方案二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11学年普陀二中第一次科学测试卷答题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班级 _ 学号 _ 姓名 _ 试场号 _ 座位号 _-密-封-线-一、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3分,第1120题,每小题4分,共7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50分)21
19、(1) (2) (3) (4) 22(1) , 23 , 24 , 25(1) (2) (3) 26 (2) 27选择的试剂编号有明显反应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方法一方法二28(1) (2) (3) (4) 29 (2)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格2分,共30分)30(1) ,(2) (3) 31 32(1)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小明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小伟提醒:是不是拿错了药品?小明查验后确认药品没错,只是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为了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白色粉末放于水中。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2、将无色酚酞滴入步骤1形成的无色溶液中。溶液颜色变红该溶液呈 性3、在步骤2所形成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并在试管口放一根燃烧的火柴。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溶液中含有 离子。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 完成步骤3中相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2)请你简述进一步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的实验方法: 33(2) (3) , (4) 四、分析计算题(第3题5分第3题5分第3题8分,第3题12分)34 (2) 35解:36(1) (2) , (3) 37(1) (2) (3) (4)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