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景观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水景观设计.ppt(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滨水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滨水带与城市开放空间 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地带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
2、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实体形态 沿岸建筑实体 滨水区沿岸建筑的形式及风格对整个水域空间形态有很大影响。滨水区是向公共开放的界面,临界面建筑的密度和形式不能损坏城市景观轮廓线,并保持视觉上的通透性。在滨水区适当降低建筑密度,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可考虑设置屋顶花园,丰富滨水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立体的城市绿化系统。另外还可将地层架空,是滨水空间有利于滨水区自然空气向城市内部的引入。建筑高度应进行总体的城市设计,并在沿岸布置适当观景场所,产生最佳景点,保证在观景点附近,能够形成较为优美、统一的建筑轮廓线,达到最佳的
3、视觉效果。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 滨水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场所的公共性 要是这条绿带真正成为市民喜欢的公共场所,成为全体市民的公共财富。必须防止各种圈地现象,使市民不能进入,。图过这种现象很多就会妨碍公共活动的自由性、连续性,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功能的多样性 滨水区应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茵休憩场地、儿童娱乐区、音乐广场、游艇码头、观景台、赏鱼区等,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
4、内外空间。点线面线结合。线连续不断得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贯通脉络;点在这条线上的重点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古树;面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的活动绿化空间,如中心广场、公园等。这些市室外空间可与文化性、娱乐性、服务性建筑相配合。水体的可接近性 亲水是人的天性。留恋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辉之下无疑心旷神怡的大乐事。但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芝加哥湖滨的断面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环境保护与生
5、态化设计 水的质量是滨水区开发的关键,很多城市的滨水区开发都是从河道清污、净化水质开始的。在滨水植被设计方面,应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这种群落物种多样性大,适应性强,使城市野生动物适应的栖息场所。他们不仅在改善城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城市提供了多样性景观和娱乐场所。另外,增加软地面和植被覆盖率,种植高大乔木,以提供遮荫和减少热辐射。城市水滨的绿化应多采用自然化设计,植被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高大树木的层次的组合,应尽量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在驳岸的处理上可以灵活考虑。根据不同的地段及使用要求,进行不同类型的驳岸设计,如自然型驳岸。生态型驳岸除了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还可治
6、洪补枯,调节水位,增加水体的自净作用,同时生态驳岸对于河流生物过程同样起到重大作用。此外,在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在开发过程中,还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相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以人为本,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和兴趣。由于城市滨水区场所意义内容多样,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 滨水节点空间设计出于城市防洪的需要,城市中滨水地段一般设有防洪堤,滨水步道通常结合防洪堤设置。在城市生活中,滨水步道除了和车行道路一起起到解决城市的交通功能外,也是附近居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憩
7、与活动场所,其宽度远远大于一般步行道满足基本通行要求的宽度,为人的聚集以及活动提供空间,形成较为复杂和特殊的线性结构空间,从而和水面以及城市周边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城市滨水步道是城市滨水区域空间处理的重点之一,滨水步道上的空间节点则是区域空间处理的核心。线性元素具有单向、匀质的结构特点,需要通过对滨水步道“线”上的空间及元素的局部放大等方式的处理,形成节点空间形态,才能更好地和周边环境进行有效的对话。1 滨水节点空间的典型元素 1.1 滨水广场滨水广场往往与滨水的道路相衔接,其中大型滨水广场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和机动车以及步行的道路均保持一定的连通性。中小型滨水广场往往与步行道路的连通性较好,与机
8、动车道路的连接并不一定紧密,一些小型滨水广场甚至可以视作为滨水步道中的局部放大。滨水广场由于空间面积大,能够有效地打破滨水区域由于水、陆相接而形成的线性空间,而成为滨水区域最重要的空间节点(图1)。同其它类型的城市广场相比,滨水广场的最大特点是与水的密切关系,朝向水域的开放性以及亲水性是其处理的关键。出于空间关系等方面的原因,处于辽阔的水面区域的附近,例如沿海、大的江河或者天然湖泊,可设置大型滨水广场,产生点、线、面的复合空间关系;而在相对较小的河流或小型人工水面区域,一般只适于营造中小型的滨水广场,形成点与线的构成关系。大型滨水广场和其它类型的城市广场相比,除了大型广场自身的要求与特点外,关
9、键还在于强调广场与辽阔的水面背景的开放性视觉关系,才能凸显宏大、壮观的场景。中小型滨水广场的处理相对较为灵活,更强调亲水性的特征,通常追求自然、恬静的风格。1.2 滨水建筑小品滨水建筑小品是滨水步道节点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除了能提供简单的商业、文化娱乐及休憩等实用功能外,更主要的在于提供满足人的活动可以依托的活动空间,并起到地标作用。滨水建筑小品及其周边环境既是附近居民的活动场所,也是外来人员了解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 由于中国传统古建筑在建筑体量、形式以及与水的关系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因而滨水建筑往往被处理成仿古建筑。实际上,仿古建筑并不一定能够和所处区域的文化以及历史传统紧密地结合,千篇
10、一律的仿古建筑形式反而可能使其失去区域环境特征,从而丧失地标作用。滨水雕塑是城市雕塑的一部分,通常设置于放大的节点空间,成为小范围区域的中心。具有较高艺术内涵的滨水雕塑往往比建筑能够传递出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样能够产生地表作用。滨水建筑小品处理的关键在于突出其富有个性的地标作用,形成线性空间序列中“点”的点缀效果,小巧、彰显活力应当成为处理的关键所在,在对人的活动、视觉的引导,以及传递信息方面,起到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2 滨水步道的节点空间处理由于滨水步道上的人流是动态且呈不均匀分布,人们不是从同一个起点进入,也不一定走到同一个地点才要停下来活动,满足休憩要求的场地及设施必需结合周边环境
11、间隔设置,灵活处理。2.1 沿江路与其它城市道路的交叉处所对应的路段由于交通便捷、人流量大,以及与其它城市道路形成的景观对景关系,可根据条件设置滨水广场。由于自然地形等条件方面的原因不具备设置广场的情况下,可以将该段滨水步道区域局部放大,或设置滨水建筑小品,产生“点”的空间效果及作用,使人们可以选择从这里进出滨水步道。2.2 沿水步道与水面的开口处与水面的开口处是城市中为数不多的人与水面能够近距离接触的地段,从防洪堤到水面之间跌落的台级和平台能够产生富于变化的空间,对人具有较强地吸引力。对于开口的提示本身就要求这部分空间要进行特别的处理,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空间放大,从而提高安全性和亲水性。2.3
12、 沿水步道的转折处“视线转折的对景往往都是潜在的兴奋点。”沿水步道的转折处处于沿水线型空间序列中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节点,充分加以利用可以产生特殊的空间视觉效果。桂林的漓江在象鼻山一段和支流交汇处,沿水步道有一个近90的转弯,象鼻山公园的一个入口也在这里。放大的场地为人们停留提供了条件,也使空间的过渡比较自然。2.4 桥下空间近水的滨水步道穿过桥底的部分是富有诗意的空间,也可以视为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节点。由于与水面距离较近,亲水性较强。此外,丰富的空间变化,使得坚实的桥体和平静的水面在这里产生对话,使人能够产生出力量与智慧、激情与凝思、流动与静止、纵深与跨越等联想,产生出不
13、同的感受。滨水游憩绿地设计滨水游憩绿地设计滨水游憩绿地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游憩绿地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绿带。滨水游憩绿化应有机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之中,充分利用水体和临水道路,规划成带状临水绿地,点缀以园林小品和装饰小品,成为附近居民及游人的休息、娱乐、观光场所。滨水游憩路设计必须密切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河岸高度、用地宽窄和交通特点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一、滨水游憩绿地的规划设计 1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临水造景,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手法,利用水体的优势和独特的景色,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游憩设施和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小品,构
14、成有韵律、连续性的优美彩带。使人们漫步在林荫下,临河垂钓,水中泛舟,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气息。2滨水游憩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游览、休息,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一般滨水游憩路的一侧是城市建筑,另一侧是水体,中间为绿带。绿带设计手法依自然地形、水岸线的曲折程度、所处的位置和功能要求,对于地势起伏大,岸线曲折变化多的地段采用自然式布置,而地势平坦,岸线整齐,又临近宽阔道路干线时则采用规则式布置。规则式布置的绿带多以草地、花坛为主,乔木多以孤植或对称种植为主。自然式布置的绿化带多以树丛为主。树木种类要常绿、落叶树合理搭配,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体现植物的多样性。3为了减少车辆对绿地的干扰,靠近车行道
15、的一侧应种植一两行乔木或绿篱,形成绿化屏障。但为了使水面上的游人和对岸的行人看到沿街的建筑,应适当留出透视线,不要完全郁闭。道路靠水一侧原则上不种植成排乔木。其原因是影响景观视线,同时树木的根系生长会对驳岸造成损坏。道路内侧绿化宜疏朗散植,树冠线要有起伏变化,植物配置应注重色彩、季节变化和水中倒影,要使岸上的游人看到水面的优美景色。同时水上的游人也能看到滨水绿带的景色和沿街的建筑,使水面景观与活动空间景观相互渗透,浑然一体。二、滨水游憩路设计 滨水游憩路是指在城区内外沿江、河、湖、海、溪流等水系为方便行人而修建的散步道。滨水游憩路往往是城市中心交通繁忙、人口密集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路段。滨水游憩
16、路的设计原则如下:1河岸线因原有地形高低起伏不平,常遇到一些台地、斜坡、壕沟,可结合地形将车行道与滨河游憩路分设在不同的高度上。在台地或坡地上设置滨水路,常分为上下两条,一条临近干线人行道,高程与交通干线一致;另一条设在常年水位线以上。滨水路宽度依地形确定,在斜坡角度较小时用绿化斜坡相连,坡度较大时,用坡道或石阶相互贯通。在平台上可以布置坐椅、栏杆、花架、园灯、小型瀑布、雕塑艺术品等。在码头或小型广场地段,通常在石阶通道进出口的中央或两侧设置雕塑、圆灯、座椅,并在适当的位置留出行人驻足远眺的平台,面积可大可小。一些突出河湖岸线的半岛地带是滨水游憩林荫路上最具有风景表现力和吸引游人的地方,可以根
17、据面积大小和需要布置雕塑、纪念碑、风景树群、小游园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物和广场等。2为了保护江、河、湖岸免遭波浪、雨水等冲刷而坍塌,需修建永久性驳岸。驳岸一般多采用坚硬石材或混凝土,顶部加砌岸墙或用栏杆围起来,标准高度为80厘米至100厘米,沿河狭窄的地带应在驳岸顶部用高90厘米至100 厘米的栏杆围起来,或将驳岸与花池、花境结合起来,便于游人接近水面,欣赏水景,大大提高滨水游憩林荫路的观赏效果。自然式滨水路与驳岸间种植花卉苗木,在坡度11至115 的斜坡上铺设草坪,砌嵌草砖块,或者在水下砌整形驳岸,高于水面布置自然山石,高低曲折变幻,既美化了驳岸,同时可以供游人驻足休息、观景、垂钓;在设有
18、游船码头或水上运动设施的地段,应修建坡道或设置转折式台阶直通水面。3临近水面的散步道,宽度应不小于5米,并尽可能接近水体。如滨水路绿带较宽时,最好布置成两条滨水路,一条临近干线人行道,便于行人往来,另一条布置在临近水面的地方,路面宽度宜大,供游人漫步或远眺。水面不宽阔、对岸又无景可观的情况下,滨河路可布置简单一些,在临水布置的道路、岸边可以设置栏杆、园灯、果皮箱、石凳等。道路内侧宜种植树姿优美、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以自然式种植为主,树间布置座椅,供游人休息。在水面宽阔、对岸景色优美的情况下,临水宜设置较宽的绿化带、花坛、草坪、石凳、花架等,在可观赏对岸景点的最佳位置设计一些小型广场或者是有特色的平台,供游人伫立或摄影。水体面积宽阔,水面可以划船、游泳时,应将其设计成滨水游憩带状公园绿地,纳入城市绿地总体规划,进行专业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