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4周周练(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4周周练(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上期城东中学九年级语文第十四周周练卷一、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7分)u( )气 chn( )怪 zn( )害 po()官 cho( )刀 食q( ) hu( )军 星xi( ) 带qi( ) tin( )着桑z( ) hu()人不倦 商zhu( ) n( )烦 2古诗文默写:(17分)(1) , 。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2)_ ,有暗香盈袖。 , 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3)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骊山四顾,阿房一炬,_ _ _?_ _,_ _。至今遗恨迷烟树。(张养浩山坡羊骊山
2、怀古)(5)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_ _ _ ?_ _ ,吹伤了那家,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愚以为宫中之事, , ,然后施行, ,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二、名著阅读(8分)1.A 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_ 作者是文段中的A的姓名是 ;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A的另一个故事: 。(5分) 2水浒传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好汉,也有奸臣。请从下列的人物
3、中任选一个并用横线标出,然后按要求答题。(3分)李逵 宋江 林冲 高俅(1)概括写出与你所选人物相关的两个故事:_ 、_ (2)你对所选人物性格的评价:他是一个_ 的人。三、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乙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
4、“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注释:籍:项羽的字。项梁:项羽的叔叔1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吴广素爱人 我行我素 B皆已失期 不期而遇C学万人敌 敌众我寡D梁与籍俱观与时俱进2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夺而杀尉(表示顺接,相当于“然后”) B尉果笞广(鞭打)C梁以此奇籍(因为) D虽吴中子弟(虽然)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
5、的句子。(4分)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4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2分)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4题。(18分)一个馒头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一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
6、吃俭用艰苦度日。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 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 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
7、,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
8、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 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
9、”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作者:黄斌,原文有改动)1.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2文章两段都写到了“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3文章围绕“一个馒头”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4本文人物描写很精彩,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1)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2)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 5.文章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1分) 6.母亲离开时,“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你的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