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检测试题(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检测试题(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文登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检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一、积累运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人尊他为“”。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行拂乱其所为( )(3)曾益其所不能(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5)故不为苟得也( ) (6)贤者能勿丧耳( )(7)一箪食( ) (8)蹴尔而与之(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行拂乱其所为( )(3)人恒过( ) (4)而后作( )(5)征于色( ) (6)贤者能勿丧耳( )(7)蹴尔而与之( ) (8)是亦不可以已乎(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
2、字,并解释其意思。(1)曾益其所不能通 ,意思:(2)困于心,衡于虑通,意思:(3)入则无法家拂士通,意思:(4)故患有所不辟也通,意思:(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意思: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行拂乱其所为古义:今义:(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今义:(3)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今义:二、阅读感悟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6.本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上的名人的事例,这六位人物的相同之处是什么?7.文中认为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练,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和成就。请紧扣这一论点,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8.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
3、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阅读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按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 . . . . .第段论述的中心是 。 .第段运
4、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是 .第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别是:( ) .城市 护城河 兵器 甲衣 .城墙 水池 兵器甲衣.城墙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城郊 池塘 泛指武器装备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夫环而攻之 .解释第句中加点的词: 故: 固: 至: 威 多助之至 以天下之所顺 域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一句翻译是:( ).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这种情况是地理形势不如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这是因为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民和睦.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统一 .翻译上
5、文最后一句: .文中的通假字是 ,通 ,正确的读音 ,含义是 10.翻译: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上文第段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用波浪线画出来。 12.文中的君子是指 13.上文“域民”排比句从反面否定了什么观点? 答: 14.作者认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该靠什么? 答: 15.“君子战必胜”的条件是什么?答:三、拓展探究 阅读下段文言文,回答问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6、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与张仪先后为秦国宰相。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连横”,与苏秦的“合纵”相对。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有“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之说。以天下为家园,以天下事业为岗位,为天下人谋福利。1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往之女家()(2)无违夫子()15.孟子举母亲告诫女儿“往女儿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16.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