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与保障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体系与保障措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质量管理体系与保障措施1、质量管理体系为了工程达到预定的目标,我公司将在本工程项目执行 ISO9001 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质量保证计划、质 量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在质量目标、基本的质量职责、合同评审、 文件控制、物资采购的管理、施工过程的控制、检验和试验、标识的可追溯性、工程成品保护、质量审核、质量记录、统计技术与选定等与质量有关的各个方面,规范与工程质量有关工作的具体做法。同时, 在项目部建立一个由项目经理领导的质量保证机构,形成一个横到边、纵到底的项目质量控制网络,使工程质量处于有效的监督控制状态。1、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质量决定企业的生命,施工全过程必须树立“质量第一
2、”的观点。2、树立一切为用户的观点为用户、业主服务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上的高标准,工作质量上的严要求,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3、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提倡严格把关与事前控制相结合,并以事前控制为主的方针,使工程质量在施工的全过程处于控制之中。4、树立全面管理的观点(1)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为确保工程质量,质量管理必须把所有影响工程质量的环节和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保证体系。(2) 全员的质量管理明确项目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把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关心工程项目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员参加质量管理,搞好质量管理,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坚持质量三控制,推行群众性的 QC 小组
3、活动。(3) 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不仅负责现场施工的项目部,凡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核算、材料供应、机械设备、劳务、后勤等部门均须以工程质量为中心,全力配合项目部的各项工作,实现项目的全方位质量管理。5、为保证本工程施工质量,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控制,专业技术负责人跟班监督,专职质检员检验评定的四级管理系统,形成一个横向贯通到各施工项目,纵向由项目经理到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认真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由质量员牵头的质量保证体系,具体设置详见下图。6、除建设方、监理方的质检外,本工程的质量保障主要通过自检、互检、专职质检、项目
4、部组织保障、质量会议五个保障过程实现。(1) 自检:所有施工人员在完成每道工序后均须进行施工质量自检,如有不合格的情况必须上报专职质检员并按要求返工处理。(2) 互检:相同施工工序或者前后连续的施工工序必须要有施工人员的互检。(3) 专职质检:每个施工队设置专职质检员,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及时检验。(4) 项目部组织保障:设置项目部质量保障组织,以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总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进行整体的控制。(5) 质量会议:每周召开一次质量会议,由项目经理主持,对当周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质量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由项目经理等负责人参与由建设方、监理方召开的质量会议,认真听取会议意见
5、并贯彻执行。2、工程质量保障措施2.1 、材料供应保证措施1、材料保证: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辅材料,从业主利益考虑,我公司承诺在本项目采购工作中依据“科学合理、质优实用” 的原则,根据特点合理选择设备及材料供应商。同时对于进场的材料都要依据国家规范和本市区地方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试验,对于不优良的材料一律杜绝进场。2、施工项目材料供应主要包括建设工程所需要的全部设备、原料、材料、工具、构件以及各种加工订货的供应。其材料管理不仅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还包括投标过程中的材料管理,其主要内容如下:(1) 根据工程预算书计算材料用量,投标文件确定材料价格, 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材料进场时间;(2
6、) 确定施工项目用料和供料的目标及方式;(3) 确定材料需用量、储备量和供应量;(4) 组织施工项目材料及制品的订货、采购、运输、加工和储备;(5) 编制材料供应计划,保质、保量、按时满足施工要求;(6) 根据材料性质要分类保管,合理使用,避免损失或丢失。3、材料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由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根据施工总工期提出生产计划,并会同材料员、核算员准确计划材料需用量, 提出材料计划,经项目经理审批后,交由采购部采购。在确保材料供应充足及时的前提下,必须考虑实际堆场限制。4、材料管理部由于在长期的工程材料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一定的材料信息和货源,故而具有较强的材料组织能力, 为本工
7、程材料管理和材料组织打下坚实基础。5、在工程施工中,对于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外,要求设备及主要材料的资料齐全;材料进场后,要分规格、分型号按使用情况有序堆放,零星材料设施材料仓库。2.2 、材料控制措施1、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 对供货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定原则包括:(1) 材料供应的表现状况,如材料质量、交货期等;(2) 供货方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按要求如期提供产品的保证能力;(3) 供货方的顾客满意程度;(4) 供货方交付材料之后的服务和支持能力;(5) 其他如价格、履约能力等。2、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对材料的采购、加工、运输、贮存建立管理制度,可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占用量,避免材料损
8、失、变质,按质、按量、按期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3、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标识(1) 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要按型号、品种,分区堆放,予以标识;(2) 对有防湿、防潮要求的材料,要有防雨防潮措施,并有标识;(3) 对容易损坏的材料、设备,要做好防护;(4) 对有保质期要求的材料,要定期检查,以防过期,并做好标识;(5) 标识应具有可追溯性,即应标明其规格、产地、日期、批号、加工过程、安装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的质量必须合格,要严格按国家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检验,对水泥、钢材、沥青、焊条、焊剂、轻骨料、防水材料、新型材料,应有合格证,进场后要复试
9、,进口材料,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复试,不合格的材料、成品、半成品不得用于工程上,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注明处理意见,去向应有记载,存入技术档案。2.3 、设备的检验和试验1、设备的检验设备的开箱检验,要会同业主或成套设备供应商有关人员共同参加,按照装箱清单进行,其工作内容包括:(1) 对照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包装箱号、箱数并检查包装情况;(2) 检查随机技术资料及专用工具是否齐全,非标设备及危险场所的设备应有详细试验记录;对主机、附属设备及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并核对零部件的品种、规格、数量等;检验后应提交有签证检验记录;(3) 设备的各零部件,若暂不安装,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妥善保管,严防变
10、形、损坏、锈蚀、老化、错乱或丢失等现象;(4) 凡与设备配套的电气、仪表等设备及配件,应由各专业人员进行验收,按型号、位号妥善保管;(5) 设备开箱应将设备搬运至安装地点附近进行,以减少开箱后搬运工作,重要零部件放在专用木板架上而不要放在地上,设备上的防护及包装应按顺序适时拆除,不要过早拆除。2、设备、材料的试验(1) 施工期间,我公司将分别对设备和材料进行检验、试验工作。主要是对安装完成后的安装效果、单机试运转状况、罐设备的盛水试验、涉及管道部分的压力和密封性试验。所有试验按照设备安装规范进行,现场检验,当场记录。(2) 对于材料检验,如无提前30 日提供样品的要求,将在材料进场前进行进场材
11、料检验,表观检验,对规定有检验要求的材料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交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试验。2.4 、材料检测手段本工程原材料的检测采用第三方人员检验,具体检验执行方式如下:1、第三方检验人员的选择及管理(1) 当项目的采购及施工的检验工作,需要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完成时。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的采购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等项目组的有关人员,依据需要检验工作内容、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完成检验工作,必要时,对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其人力资源及相应的检测设备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后再进行委托。(2) 在“委托合同”里明确需要第三方检验的工作内容,检验的依据。确定对第三方检验人员的业务管理要求
12、。(3) 第三方检验人员依据“委托合同”、有关的检验依据实施项目的有关检验工作,按时提交检验报告等检验记录。2、第三方检验机构的作用(1) 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以足够力度验证或确认所使用原材料的产品质量。我投标联合体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实施的质量验证或确认结果的质量记录都作为交工资料交付给业主。(2) 业主另行委托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对承包商建设过程形成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验,检验的内容包括进场设备、材料及工程建设实体质量。承包商接受并将积极提供作业支持条件且友好合作。业主委托的第三方质量检测验证不解除承包商的任何质量责任、义务和职责。当检测发现不合格时,该不合格项的检测费由由承包商承担。(3) 本项
13、目的第三方检测项目如下:序号第三方检测项目123456789进场设备、材料检验基础验收、主体验收、竣工验收功能性试验 出水水质验收特种设备及压力容器检测现场组焊设备、管道的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质量检验工程无损检测及理化检测各种计量仪表、仪器的检校其他根据规定及业主要求应由第三方检测项目2.4.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1、技术资料、文件准备的质量控制(1) 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及技术经济条件调查资料:对施工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进行调查,选择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收集基础资料,并以此作为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2) 工程测量控制资料:施工现场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参考标高及施工控制网等
14、数据资料,是施工之前进行质量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这些数据资料是进行工程测量控制的重要内容。(3) 图纸审核的质量控制:设计图纸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为更好地熟悉有关的设计图纸,充分了解此项目的特点、设计意图和工艺与质量要求,减少图纸的差错,消灭图纸中的质量隐患,就一定要做好图纸审核工作。2.5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1、技术交底本工程开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面的技术交底。可按基础、结构、装修几个阶段分别组织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前, 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参加该项目施工的所有班组和配合工种进行 交底。通过交底明确对轴线、尺寸、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材料规格及配合比等要求,明确工序搭
15、接、工种配合、施工方法、进度等施工安排,明确质量、安全、节约措施。2、测量控制(1) 对于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等的测量控制点应做好复核工作,经审核批准后,才能据此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2) 准确地测定并保护好场地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的桩位,使整个场地内建筑物定位得到保证、施工测量精度准确,为以后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3) 应重视建筑物垂直度及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的检测。3、特殊部位质量控制应对下列几种情况加强质量控制:(1) 对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个工序进行全面分析,凡对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2) 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3) 对质
16、量不稳定,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的工序,如墙面渗漏、柱脖缩颈问题;(4) 对用户反馈和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2.6 、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新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增加了检验批、子分部和子单位。检验批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进行划分。工程预检项目及验收方法:工程预检是保证工程质量、防止重大质量事故的重要环节 ,未经预检的工程项目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安装工程主要预检项目:1、设备进场记录、随机资料符合及完整情况;2、设备表面情况,是否存在破损或锈蚀;3、设备安装位置、标高、垂直度偏差是否满足要求4、连接管道、支架是否符合要求。2.7 、质量事故的处理计划通过严格管理和科学施工,尽量避免工程质
17、量事故的发生。对有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制定详细的质量事故处理计划以保证将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将采取如下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具体如下:1、根据相关规定,向业主单位交付足额的工程质量保证金以保证业主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同时向业主单位出具工程质量保修书,按照其规定进行质量保修和事故解决。2、设计单位承担设计过程中的质量事故责任。质量事故的控制应从详勘设计环节做起,严把设计审核关,对设计初稿中的错误和争议采取讨论和实地调研的方式解决,并进行记录分析。对于施工图中仍可能存在的错误或不足,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反馈及时分析和调整, 对设计变更必须通过书面形式向业主报告,得到批准后方可
18、实施。3、对于由于设备和材料质量缺陷引起的质量事故,由设备供应商承担相应的质量的质量事故责任。对于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未安装的由承包人自费将其进行更换;对于已安装的设备或材料由承包人提出设备材料更换方案在得到业主单位认可后按照方案进行更换安装,并承担设备更换安装引起的费用和业主单位的处罚金。4、对于因为施工不当引起的质量事故由施工单位承担质量事故责任。在施工前将编制更为详细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其中将包括施工工序中的质量事故处理措施,避免质量事故的扩大。对于已经发生的质量事故,必须及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单位且不得隐瞒,并提出书面的整改计划在得到业主单位批准和方可实施;对于牵涉到工程结构安全的质量事故,
19、必须联合设计单位提出合理的事故处理方案报业主单位审批,获得通过后由施工单位按照处理方案进行整改。所有质量事故的报告和审批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完整记录。5、对于工艺调试过程的质量事故,由工程运营商承担质量事故 责任。由于工艺调试过程的质量事故主要包括水质超标事故和设备质 量事故,其起因也相当多,处理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必须制定详细的应对计划。对于水质超标事故的处理应分为事故报告、事故控制和事 故分析解决三个过程,一旦发生水质事故将按照应急处理方案及时向 业主单位和相关主管单位进行汇报,组成事故处理领导小组,采取措 施避免水质不达标的污水排入接纳水体环境中,减少水质污染的危害; 对于已经造成水体污染的情况,必须采取合理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的 侵害并承担相关费用和赔偿责任。除了对污染的控制外,还必须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调整运行管理中的错误操作,使系统回复到正常的状态。事故分析处理的过程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对于轻微的事故根据调试手册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对于重大的水质事故,必须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团队对其进行分析,形成事故分析和处理方案,从根本上对事故的成因进行清除。对于工艺调试过程中的设备事故,首先根据需要对设备故障进行维修,必要时更换新的设备,事故解决后再进行事故分析和责任划分。所有质量事故的解决过程须形成书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