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的科学管理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安全的科学管理PPT课件.ppt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10章章 建筑施工安全的科学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的科学管理l生产安全事故的五个基本因素,简称“事故五要素”。l 施工安全隐患和事故征兆 l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和特性生产安全事故的五个基本因素,简称生产安全事故的五个基本因素,简称“事事故五要素故五要素”。l(1)不安全状态:定义: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状态,是指在施工场所和作业项目之中存有事故的起因物和致害物、或者能使起因物和致害物起作用造成事故和伤害)的状态。不安全状态有4个属性:事故属性(属于何种事故);场所属性(在何种场所存在);状态属性(属于何种状态)和作业属性(属于何种施工作业项目),并可按这4个属性划分相应不安全状态的类
2、型,反映出不安全状态的存在与表现形式,且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交叉、渗透、作用和影响的关系。建筑施工不安全状态的类型建筑施工不安全状态的类型 划分方法(不同属性)不安全状态的类型 按引发事故的类型划分(事故属性)(1)引发坍塌和倒塌事故的不安全状态;(2)引发倾倒和倾翻事故的不安全状态;(3)引发冒水、透水和坍陷事故的不安全状态;(4)引发触电事故的不安全状态;(5)引发断电和其他电气事故的不安全状态;(6)引发爆炸事故的不安全状态;(7)引发火灾事故的不安全状态;(8)引发坠落事故的不安全状态;(9)引发高空落物伤人事故的不安全状态;(10)引发起重安装事故的不安全状态;(11)引发机械
3、设备事故的不安全状态;(12)引发物击事故的不安全状态;(13)引发中毒和窒息事故的不安全状态;(14)引发其他事故的不安全状态 划分方法(不同属性)不安全状态的类型 按施工场所的安全条件划分(场所属性)(1)现场周边围挡防护的不安全状态;(2)周边毗邻建筑、通道保护的不安全状态;(3)对现场内原高压线和地下管线保护的不安全状态;(4)现场功能区块划分及设施情况的不安全状态;(5)现场场地和障碍物处理的不安全状态;(6)现场道路、排水和消防设施设置的不安全状态;(7)现场临时建筑和施工设施设置的不安全状态;(8)现场施工临电线路、电气装置和照明设置的不安全状态;(9)“四口”(门窗口;洞口;通
4、道口;楼电梯口)和临边防护设施的不安全状态;(10)现场警戒区和警示牌设置的不安全状态;(11)深基坑、深沟槽和毗邻建(构)筑物坑槽开挖场所的不安全状态;(12)起重吊装施工区域的不安全状态;(13)预应力张拉施工区域的不安全状态;(14)试压和高压作业区域的不安全状态;(15)安装和拆除施工区域的不安全状态;(16)整体式施工设施升降作业区域的不安全状态;(17)爆破作业安全警戒区域的不安全状态;(18)特种和危险作业场所的不安全状态;(19)其他的场所不安全状态 划分方法(不同属性)不安全状态的类型 按施工作业划分(作业属性)(1)立体交叉作业的不安全状态;(2)夜间作业的不安全状态;(3
5、)冬期、雨期、风期作业的不安全状态;(4)应急救援作业的不安全状态;(5)爆破作业的不安全状态;(6)降水、排水、堵漏、止流沙、抗滑坡作业的不安全状态;(7)土石方挖掘和运输作业的不安全状态;(8)材料、设备、物品装卸作业的不安全状态;(9)洞室作业的不安全状态;(10)起重和安装作业的不安全状态;(11)整体升降作业的不安全状态;(12)拆除作业的不安全状态;(13)电气作业的不安全状态;(14)电热法作业的不安全状态;(15)电、气焊作业的不安全状态;(16)洞室、压力容器和狭窄场地作业的不安全状态;(17)高处和架上作业的不安全状态;(18)预应力作业的不安全状态;(19)脚手架、支架装
6、拆作业的不安全状态;(20)模板及支架装拆作业的不安全状态;(21)钢筋加工和安装作业的不安全状态;(22)试验作业的不安全状态;(23)水平和垂直运输作业的不安全状态;(24)顶进和整体移位作业的不安全状态;(25)深基坑支护作业的不安全状态;(26)混凝土浇筑作业的不安全状态;(27)维修、检修作业的不安全状态;(28)其他作业的不安全状态(2)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 l定义: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在施工作业中存在的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和招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行为。l分类:l1)违章指挥l2)违章作业 l(3)其他主动性不安全行为 l(4)其他被动性不安全行为
7、(3)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l定义:直接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物体(品),称为“起因物”;在生产安全事故中直接招致(造成)伤害发生的物体(品),称为“致害物”;致害物作用于被伤害者(人和物)的方式,称为“伤害方式”。l分类:起因物和致害物的类别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为按其自身的特征划分;另一种按其引发的事故划分。按自身特性划分的起因物和致害物按自身特性划分的起因物和致害物 如如 自身特征 可成为起因物和致害物的物体(品)单件硬物 (1)工程结构件;(2)脚手架的杆(构)配件;(3)模板及其支撑件;(4)机械设备的传动件、工作件和其他零部件;(5)附着固定件;(6
8、)支 撑(顶)和拉结件;(7)围挡防护件;(8)底座和支垫件;(9)连拼接件;(10)安全限控、保险件;(11)平衡(配重)件;(12)电器件;(13)吊具、索具和吊物;(14)梯笼、吊盅、吊斗;(15)手持和电动工具;(16)照明器材;(17)钢材、管件、铁件、铁钉及其他硬物件;(“18)阀门和压力控制设备部分常见伤害事故的起因物和致害物部分常见伤害事故的起因物和致害物 事故类型 起因物 致害物 物体(击)打击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同一落物、崩块、冲击物、滚动体、摆动体以及其他足以产生打击伤害的运动硬物 ,引发其他物体状态突(弹出、倾倒、吊落、滚动、扭转等)的物体,如撬杠、绳索、拉曳物和障碍物等
9、产生状态突变的模板、支撑、钢筋、块体材料和器具等,以及作业人员伤害方式组合伤害方式组合l伤害方式包括伤害作用发生的方式、部位和后果。对人员伤害的部位为身体的各部(包括内脏器官),伤害的后果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而伤害作用发生的方式则有以下18种:1)碰撞;2)击打;3)冲击;4)砸压;5)切割;6)绞缠;7)掩埋;8)坠落;9)滑跌;10)滚压;11)电击;12)灼(烧)伤;13)爆炸;14)射入;15)弹出;16)中毒;17)窒息;18)穿透。2事故要素作用的事故要素作用的7种组合种组合 类型 事故要素的组合 E型 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D-1型 不安全状态,起因物
10、,致害物,伤害方式D-2型 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D-3型 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致害)物,伤害方式C-1型 不安全状态,起因(致害物),伤害方式C-2型 不安全行为,起因(致害物),伤害方式 B型 不安全行为(起因、致害物),伤害方式 施工安全隐患和事故征兆施工安全隐患和事故征兆l1施工安全隐患的构成、类别和检查l 2施工安全事故的征兆安全隐患安全隐患l定义:在建筑施工中能够或者有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存问题称为“施工安全隐患”,简称“安全隐患”。l安全隐患的构成:第一种:不安全状态+起因物;第二种:不安全行为+起因物或者不安全行为(同时也是起因物);第三种:不安全状
11、态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l安全隐患的类别:三种方法划分:A按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划分(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B按安全隐患可能引发的事故种类划分(12类)C按安全隐患涉及的安全工作方面划分(1)安全作业环境和条件缺陷隐患;2)安全施工措施缺陷隐患;3)安全工作制度缺陷隐患;4)安全岗位责任不落实隐患;5)现场安全监控管理工作不到位隐患;安全隐患的检查安全隐患的检查 l检查安全隐患就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它的存在,以避免其发展为生产安全事故。l 制订和落实齐全到位的安全预防措施、检查和及时发现与消除安全隐患、及时发现事故征兆并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是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防止生
12、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三道关口。施工安全事故的征兆施工安全事故的征兆l定义:在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之前所显示出的即将或可能要出事的迹象谓之事故的征兆。l事故的征兆通常出现在事故的起因物开始起动到事故发生的这段孕育和发展的时段内,但也有相当多的事故是突发性的,如物体(击打击、高空坠落、机械触电伤害等,几乎没有孕育过程,因而即使有征兆,也很难及时做出应急反应。一些涉及面大、且伤害和损害也严重的事故,如各类坍塌、倾翻、破坏事故,一般都或长或短地存在着相应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从而显示出某种事故征兆。事故征兆的类别事故征兆的类别l A按征兆出现的顺序划分 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类:l B按征兆所示的事故划
13、分 一般都有某种征兆提前出现的事故有基坑(槽)坍方(塌)、脚手架和多层转运平台倾倒、脚手架局部垮架、脚手架垂直坍塌、支撑架垮架和倒塌、独立墙体倒塌、建筑物倒坍、机械设备倾翻、自升式施工设施的坠落、火灾等。在研究事故征兆时,一般将两种分类结合起来,即按事故的类别分别研究其前期、中期和晚期征兆及发现征兆后的相应处置措施。(2)常见的事故征兆例如:常见的事故征兆例如:事故类别 早期征兆 中期征兆 晚期(临发)征兆 基坑(槽)坍塌和其他坍方(1)坑槽边壁(坡)或洞室顶、壁轻度渗水、涌沙、落碴;(2)出现剥离层裂纹和 小 块 剥 离 (1)渗水、涌砂、落碴情况加剧;(2)剥离层裂纹扩展、加大;(3)底
14、部(或 其他部位)土(石)层开始大块剥离;(4)深度裂纹(缝)向上(或向下)扩展(1)坑槽底部土(石)块大面积剥离,上部 土(石)体裂纹急剧扩展到地面上;(2)由局部开始的坍方连续不断,迅速扩展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和特性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和特性l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l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特性 1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 l事故的5个基本要素形成3类安全隐患;在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和情况下,起因物开始启动,向三期事故征兆发展;在未能及时发现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由事故5要素的7种组合形式事故。这就是造成事故发生的基本的内在规律。安全事故的预防
15、安全事故的预防l前期预防、中期消除(隐患)和晚期应对(征兆)。l前期预 防的任务是“四消除一保护”(消除不安全状态、消除不安全行为、消除起因物、消除致害物的存在和针对伤害方式进行保护)l中期消除隐患的任务是及时进行“两消除一制止”(即消除存在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存在的起因物和制止存在的不安全行为)l晚期应对事故征兆的任务是“两阻止一撤离”(阻止起因物继续作用,阻止事态继续发展和及时撤离人员)。l在这三个阶段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之间,具有前后交叉、连接和延续的关系,即前一阶段措施的缺陷和执行效果的问题,要由后一阶段予以弥补,如果仍然未能制止住,则事故将必然发生。研究和把握事故内在规律的基本要求研究和把握事故内在规律的基本要求 l1)掌握各种事故的因素在施工过程与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表现及其内在联系;l2)掌握事故要素得以存在、蕴育、发展、启动与造成伤害作用所需的条件和因素;l3)消除蕴发事故、因素应当采取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l此外,还应从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中正确认识事故的特性(必然性、偶然性、多发性、可防性和难控性)。使得事故要素得以存在、蕴育、发展、启动和作用的条件与因素很多,可归纳为认识因素、技术因素、条件因素和管理因素等4个方面 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特性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特性l(1)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和可防性(案例说明)l(2)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和难控性(案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