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ppt(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章 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 本章主要内容及要求 1.了解区域经济的特点;2.区域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3.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形式;4.通过对我国陇海、兰新交通经济带演化、发 展的分析,深刻了解综合运输对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的巨大作用。n n交通运输作为区域经济的一部分,是区域经交通运输作为区域经济的一部分,是区域经济开发、发展、增强区域间联系的济开发、发展、增强区域间联系的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条条件。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制,交件。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制,交通运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例是本章研究通运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例是本章研究的内容。的内容。第一节 综合运输与区域经
2、济协调关系 一、区域经济的特点一、区域经济的特点n n1.1.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它包括了众多部门的经济活动,是诸多经济活它包括了众多部门的经济活动,是诸多经济活动有机联系的整体,具有相对完整的经济结构。动有机联系的整体,具有相对完整的经济结构。n n2.2.区域性区域性区域性区域性 是指区域经济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只是整是指区域经济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只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局部或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局部或其中一个组成部分。n n3 3不平衡性不平衡性不平衡性不平衡性 是指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基础存是指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基础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差异。如
3、东部和西部。在着某种程度的差异。如东部和西部。n n区域经济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有着区域经济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有着物质、能量、物质、能量、信息信息的流动,并且内部与外部联系极为密切,的流动,并且内部与外部联系极为密切,呈现出多功能、多层次的形式,它反应出区域呈现出多功能、多层次的形式,它反应出区域经济内在的结构特征经济内在的结构特征 耗散结构。耗散结构。二、区域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1.何谓耗散结构何谓耗散结构: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在非平衡条件下由各种非线性作用可以形成一种“活”的非平衡稳定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自然观,为我们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系统问题提供了有
4、力的工具。2.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 (1)开放系统开放系统n 一个孤立系统会自发地从非平衡态发展到物理性质均匀的平衡态,但不能从平衡态返回非平衡态。这种孤立系统向平衡态发展的过程,即墒不断增大(ds0)。根据此热力学的墒增定理,孤立系统绝不会出现耗散结构。n n 区域经济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整体,除了具有系区域经济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整体,除了具有系统的一般性,如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征之外,更统的一般性,如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耗散结构性质。其特征为:重要的是具有耗散结构性质。其特征为: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环境联系密切的开放系区域经济系统
5、是一个与外部环境联系密切的开放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不仅存在着原材料、产成品的输入与统。系统与环境之间不仅存在着原材料、产成品的输入与输出,还有大量的能量、资金相信息的流动。区域经济越输出,还有大量的能量、资金相信息的流动。区域经济越发达,与环境的联系就越密切,系统的开放程度就越高。发达,与环境的联系就越密切,系统的开放程度就越高。反映在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的各种反映在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的各种“流流”上,就表现为上,就表现为“流流”的种类的多样性,时间的持续性以及流向的双向性。的种类的多样性,时间的持续性以及流向的双向性。(2)(2)远离平衡态远离平衡态 开放系统是形成耗散结构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
6、开放系统是形成耗散结构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分条件,有的开放系统处在平衡态和近平衡态(线性区)的时候总倾向趋于无序,所以出现耗散结构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外界必须驱动开放系统越出非平衡线性区,到达远离平衡态的区域中。耗散结构与平衡结构有本质的差别,平衡结构是一种“死”的结构,这个结构的维持不依赖于外界,把系统弧立起来并保持不变,而耗散结构是个“活”的结构,它只有在非平衡条件下才能形成。由于它内部不断产生熵,因此要不断从外界引入负熵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所以耗散结构只有在开放条件能维持。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的复杂系统。区域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的复杂系统。区域经济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
7、物,它的形成与演化往往经济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物,它的形成与演化往往与区域主导产业的兴起密切相关,体现了经济活动与与区域主导产业的兴起密切相关,体现了经济活动与生产过程的地域分工。这表明区域经济系统不是处于生产过程的地域分工。这表明区域经济系统不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平衡状态的“小而全小而全”的地域综合体。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域综合体。区域经济发展意味着区域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区域间分工程度和意味着区域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区域间分工程度和协作程度的不断增加,系统更加远离平衡。协作程度的不断增加,系统更加远离平衡。(3 3)正反馈正反馈 正反馈不仅是热力学产生的原因,也是正反馈不仅是热力学产生的原因,也是
8、“序序”产生的重产生的重要因素,它是自我复制、自我放大的机制,正是这种自我要因素,它是自我复制、自我放大的机制,正是这种自我复制,使无数个小分子的微型行为得到协同而产生出宏观复制,使无数个小分子的微型行为得到协同而产生出宏观有序。有序。(4 4)非线性机制)非线性机制 线性的正反馈可能使热力学分支失稳,也可能通过自线性的正反馈可能使热力学分支失稳,也可能通过自我复制而产生宏观的序,但它无法重建一个新的稳定态,我复制而产生宏观的序,但它无法重建一个新的稳定态,只有非线性项能使系统重新稳定并创造新的耗散结构分支。只有非线性项能使系统重新稳定并创造新的耗散结构分支。非线性机制是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演化
9、的内在依非线性机制是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演化的内在依据。系统内外部的随机涨落则是这种演化过程的据。系统内外部的随机涨落则是这种演化过程的“触触发器发器”和必要条件。区域经济从内外联系松散的近平和必要条件。区域经济从内外联系松散的近平衡状态发展成为联系密切、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复衡状态发展成为联系密切、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非线性的区域经济集杂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非线性的区域经济集聚效应使得整个系统的演化呈现出复杂的轨迹,并不聚效应使得整个系统的演化呈现出复杂的轨迹,并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由低级向高级断推动区域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的
10、转化,以及这种非线性机制的自我强化。的转化,以及这种非线性机制的自我强化。由于区域经济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由于区域经济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机制以及大量的随机作用等,在系统内外必然产生一系列机制以及大量的随机作用等,在系统内外必然产生一系列的随机涨落,如外部环境对区域内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发生的随机涨落,如外部环境对区域内某种产品的需求量发生突然的变化,某项新技术或新产品的研制成功或某项工程突然的变化,某项新技术或新产品的研制成功或某项工程的兴建等。这些涨落通过系统内部非线性机制的作用,在的兴建等。这些涨落通过系统内部非线性机制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经正反馈迅速放大,形成大
11、涨落,从而有可能一定条件下经正反馈迅速放大,形成大涨落,从而有可能成为区域经济系统演化发展的诱因。成为区域经济系统演化发展的诱因。三、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协调形式1.1.1.1.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综合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交通运输与区域经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愈加趋于紧密,两者在多方位,多层次上相济的关系愈加趋于紧密,两者在多方位,多层次上相互作用和影响,逐渐发展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作用和影响,逐渐发展为一个有机的整体。(1)(1)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交
12、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往往代表了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往往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若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超前一些,这经济发展水平。若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超前一些,这些部门或企业的发展就具备了比较好的条件,如果交些部门或企业的发展就具备了比较好的条件,如果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就会抑制了这些部门或企业的发展,通运输发展滞后,就会抑制了这些部门或企业的发展,甚至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发达的区甚至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发达的区域交通运输对于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域交通运输对于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n n 首先首先,良好的交通
13、运输条件可以加速区域内部经济循,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加速区域内部经济循环,促进形成区域内合理的产业结构,吸引投资,发挥区环,促进形成区域内合理的产业结构,吸引投资,发挥区域功能(如我国的沿海地区)。域功能(如我国的沿海地区)。n n 其次其次,对于区域的经济开发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交,对于区域的经济开发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交通运输的水平问区域产业政策、劳动力素质、技术条件等通运输的水平问区域产业政策、劳动力素质、技术条件等都是评定区域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因素。都是评定区域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因素。(2 2)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的作用)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的作用 区域经济同样也对交通运输起着非常重大的
14、作用。区域区域经济同样也对交通运输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区域经济是交通运输存在的基础,区域经济的水平决定着交通运经济是交通运输存在的基础,区域经济的水平决定着交通运输的水平,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区域内人员、物质的输的水平,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区域内人员、物质的流动需求,而这种流动需求也就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量的大流动需求,而这种流动需求也就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量的大小(比如杭州湾大桥)。另外,潜在的发达经济是交通运输小(比如杭州湾大桥)。另外,潜在的发达经济是交通运输的物资基础。否则,对交通运输投入的资金再多也不一定会的物资基础。否则,对交通运输投入的资金再多也不一定会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比如
15、图门江经济开发区)。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比如图门江经济开发区)。n n 总之,区域经济发展了,对交通运输需求增大,投资也相总之,区域经济发展了,对交通运输需求增大,投资也相应增大;交通运输有了发展,同时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进一应增大;交通运输有了发展,同时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步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2.2.交通运输的区域效应交通运输的区域效应n原料类型的区域经济(与采掘业为主的低级阶段相适应),运输为其原料输出原料输出提供可能(山西大同);n完整型区域经济(采掘业和加工部门都相应发展)类型,运输为其产品的市场产品的市场提供可能;n加工型区域经济(以加工业部门为主),运输为
16、该区域与外界横向联系,进入产品深加工高级阶段适应市场需求提供可能。n 概括之,运输业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聚集、横向经济联系扶持的相关二、三产业,特别是因地区重要区位因素短缺难以适应发展,如原料供应困难等,地区最大可能达到聚集规模起决定性作用。换言之,运输调整了区域经济的合理互补的聚集与分散规模,成为区域聚集和横向联系的一种手段,强化区域的优势指向。如针对一种地区优势而聚集的许多属于同一部如针对一种地区优势而聚集的许多属于同一部门的企业,即如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聚集着门的企业,即如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聚集着大量纺织工厂,除了拥有廉价劳动力,发展纺织工业大量纺织工厂,除了拥有廉价劳动力
17、,发展纺织工业的熟练职工队伍,符合纺织业在布局上的指向性以外,的熟练职工队伍,符合纺织业在布局上的指向性以外,还具有其它一些突出的有利于纺织工业发展的条件,还具有其它一些突出的有利于纺织工业发展的条件,地区企业之间横向经济联系、便捷的交通条件为其在地区企业之间横向经济联系、便捷的交通条件为其在棉产丰富、价格低廉而生产出的产品接近重要棉纺织棉产丰富、价格低廉而生产出的产品接近重要棉纺织品消费市场提供保障。正是这种产、运、销良件循环,品消费市场提供保障。正是这种产、运、销良件循环,以致该地区发展纺织业比其它简单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以致该地区发展纺织业比其它简单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更为有利,并成为该地区主导
18、专业部门。更为有利,并成为该地区主导专业部门。n n针对多种地区优势而聚集的多个不同部门的企业,运输针对多种地区优势而聚集的多个不同部门的企业,运输优势为其发展多方面的优势或多指向的多专业化产业部优势为其发展多方面的优势或多指向的多专业化产业部门提供可能。门提供可能。例如纽约市在生产发展上拥向多方面的优势,它是例如纽约市在生产发展上拥向多方面的优势,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工业基础雄厚,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工业基础雄厚,其中一个原因是纽约是北美的重要水陆交通运输中枢和具中一个原因是纽约是北美的重要水陆交通运输中枢和具有以贸易港口为指向的综合地区优势,这使纽约成为科有以
19、贸易港口为指向的综合地区优势,这使纽约成为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多方面优势地区。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多方面优势地区。3 3 产业结构的运输指向产业结构的运输指向n n不同地区、社会的各个产业形态都会有各种不同表现形不同地区、社会的各个产业形态都会有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运输需求。比如以农业、原材料生产为主的资源型式的运输需求。比如以农业、原材料生产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在向工业生产为主的第二产业过渡时产业结构和产业,在向工业生产为主的第二产业过渡时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将发生变化,从而又将引起生产结构布局及运产品结构将发生变化,从而又将引起生产结构布局及运输布局的变化。结合输布局的变化。结合6060年代至今的世界
20、经济,可以概括年代至今的世界经济,可以概括出产业结构的几个特点:出产业结构的几个特点:n n(1 1)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将诱发运输结构布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将诱发运输结构布局的变化。的变化。新兴产业结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尖端技术的应用新兴产业结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尖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要求地理环境好,辅助工业条件完备,四通八与开发,要求地理环境好,辅助工业条件完备,四通八达、迅速方便的运输条件,形成临铁型、临海型、临空达、迅速方便的运输条件,形成临铁型、临海型、临空型等类型的运输网络。工业布局由沿海、沿铁路逐渐向型等类型的运输网络。工业布局由沿海、沿铁路逐渐向内陆延伸,增加了短途
21、运输需求,汽车运输的内陆延伸,增加了短途运输需求,汽车运输的“门到门门到门”机动、灵活性使得公路运输发展很快,铁路、水运、机动、灵活性使得公路运输发展很快,铁路、水运、公路运输的运输体系由沿海、沿江型逐步转向全国均衡公路运输的运输体系由沿海、沿江型逐步转向全国均衡的高速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高速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n n(2 2)新兴产业的发展加速了交通运输业的科技化、)新兴产业的发展加速了交通运输业的科技化、现代化。运输工具趋于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运现代化。运输工具趋于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运输布局趋于合理和均衡化;管理手段趋于高效益化。输布局趋于合
22、理和均衡化;管理手段趋于高效益化。4 4 综合运输先行规划发展综合运输先行规划发展n n综合运输格局的先行发展对于区域资源开发,区域内工业综合运输格局的先行发展对于区域资源开发,区域内工业的聚集和城市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在资本主义初期,综的聚集和城市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在资本主义初期,综合运输先行发展多是自发的,如铁路建设的高潮,并由此合运输先行发展多是自发的,如铁路建设的高潮,并由此带动了区域工业化高潮的到来。带动了区域工业化高潮的到来。n n随着工业的发展,综合运输规划已成为区域资源综合开发随着工业的发展,综合运输规划已成为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予以先行发展。如日本战后的三次国土
23、的主要手段之一,予以先行发展。如日本战后的三次国土综合开发计划中,不仅对既有运输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综合开发计划中,不仅对既有运输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而且开展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型港湾的建设。而且开展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型港湾的建设。n n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综合运输先行规划更显得十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综合运输先行规划更显得十分必要,综合运输的长期潜在能力可有助于协调区域经济必要,综合运输的长期潜在能力可有助于协调区域经济耗散结构特征,既强化交通运输干线,又动态平衡区域耗散结构特征,既强化交通运输干线,又动态平衡区域经济的网络规模。反之,运输与区域之间若形成负反馈经济的网络规模。
24、反之,运输与区域之间若形成负反馈机理,就会造成运输供需的相差悬殊,交通运输就会成机理,就会造成运输供需的相差悬殊,交通运输就会成为区域经济的为区域经济的“瓶颈瓶颈”式限制口。式限制口。5 5 交通经济带现象交通经济带现象 随着区域经济的开发,交通运输的区域效应日随着区域经济的开发,交通运输的区域效应日渐明显,对交通运输在区域开发中的能动作用的认识渐明显,对交通运输在区域开发中的能动作用的认识有了一大突破。沿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形成的新的产业有了一大突破。沿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形成的新的产业带几乎成为各国区域开发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交带几乎成为各国区域开发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交通运输已成为区域经济系
25、统形成与发展的一种主导力通运输已成为区域经济系统形成与发展的一种主导力量,决定区域优势诸因素的权重发生了改变。象量,决定区域优势诸因素的权重发生了改变。象美国美国太平洋沿岸太平洋沿岸长达千余里的城市带,硅谷高科学产业带,长达千余里的城市带,硅谷高科学产业带,日本新干线沿线日本新干线沿线新兴产业带,我国的新兴产业带,我国的陇海陇海兰新兰新经济经济带等等,无一不是交通带动区域并发的例证。带等等,无一不是交通带动区域并发的例证。第二节第二节 陇海、兰新交通经济带演化、发展分析陇海、兰新交通经济带演化、发展分析n n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进程的
26、加快,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依托新亚欧大陆桥的陇海兰新经陆桥经济时代。依托新亚欧大陆桥的陇海兰新经济带正在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已经与珠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正在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已经与珠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环渤海的京津塘经济带一道,构成了我国四大经济济带和环渤海的京津塘经济带一道,构成了我国四大经济带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带竞相发展的新格局。n n陇海、兰新交通经济带是指东起连云港、日照、西至陇海、兰新交通经济带是指东起连云港、日照、西至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以陇海、兰新铁路为轴线新疆
27、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以陇海、兰新铁路为轴线的狭长地带,涉及苏、鲁、皖、豫、晋、陕、甘、宁、的狭长地带,涉及苏、鲁、皖、豫、晋、陕、甘、宁、青、新十省青、新十省(区区)的的400400个左右县、几十个市,辐射地个左右县、几十个市,辐射地域近域近36036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37%,区域,区域内人口约内人口约4 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30%。第二亚欧大陆桥n n 自从自从19901990年开通这条亚欧第二大陆桥(亦称新亚欧大年开通这条亚欧第二大陆桥(亦称新亚欧大陆桥),该陆桥为这个狭长的地带经济注入了活力,并使陆桥),该陆桥为这
28、个狭长的地带经济注入了活力,并使其成为承东启西,联接南北,开发沿线辐射周围自然资源、其成为承东启西,联接南北,开发沿线辐射周围自然资源、矿产等丰富的地区。沿线不同区段出现的经济优势及产业矿产等丰富的地区。沿线不同区段出现的经济优势及产业结构,这里称其为交通经济带。结构,这里称其为交通经济带。据据19901990年统计该经济带面积为年统计该经济带面积为244,66244,66万万kMkM2 2,人口,人口2.22.2亿,国民生产总值亿,国民生产总值2,6002,600多亿元,这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多亿元,这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国总值的国总值的25.4825.4819.4019.40和和15.0515.0
29、5。目前,该地带综合运输网骨架为沿线中心城市如徐州、目前,该地带综合运输网骨架为沿线中心城市如徐州、郑州、西安、兰州等地向外辐射的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干郑州、西安、兰州等地向外辐射的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干线、线、(铁、公、水、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衔接有序铁、公、水、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衔接有序)支线支线相通,该综合运输网络东西方向称为交通经济带的轴向。相通,该综合运输网络东西方向称为交通经济带的轴向。轴向骨干线路有陇海、兰新铁路、石臼所轴向骨干线路有陇海、兰新铁路、石臼所州州新乡新乡侯侯马马西安铁路,西安铁路,310310、312312、309309国道,南北方向有京沪、国道,南北方向有京沪、京广
30、、焦柳、同浦、宝成、包兰等铁路及京广、焦柳、同浦、宝成、包兰等铁路及104104、105105、106106、107107、108108、109109、204204等国家干线公路。详见下表。等国家干线公路。详见下表。陇海兰新交通经济带铁路纵横表陇海兰新交通经济带范围内国家干线公路情况n n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该交通经济带呈现出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该交通经济带呈现出中心地中心地极化、轴向扩展、区位层次分明的持点极化、轴向扩展、区位层次分明的持点。各区段经济发。各区段经济发展以中心城市及形成的城镇群为代表,陇海、兰新欧亚展以中心城市及形成的城镇群为代表,陇海、兰新欧亚陆桥交通经济带可分成如
31、下陆桥交通经济带可分成如下8 8个城镇群个城镇群:沿海城镇群、:沿海城镇群、中原城镇群、晋中南城镇群、关中城镇群、宁夏城镇群、中原城镇群、晋中南城镇群、关中城镇群、宁夏城镇群、青海城镇群、甘肃城镇群、新疆天山两侧的城镇群。青海城镇群、甘肃城镇群、新疆天山两侧的城镇群。陇海兰新运输干线辐射图n n开发陇海开发陇海兰新铁路,畅通欧亚第二陆桥以来,陇海、兰兰新铁路,畅通欧亚第二陆桥以来,陇海、兰新地带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仅就新地带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仅就19911993,19911993,年轴向客、年轴向客、货运输量年增长如下表所示。货运输量年增长如下表所示。陇海线客、货运输量年增长1991199119
32、92199219931993客运量客运量(万人)(万人)3813381315.8915.89%24.9024.90%货运量货运量(万人)(万人)4839483918.8418.84%28.8928.89%n n陇海线铁路完陇海线铁路完成存货运量一成存货运量一直保持上升趋直保持上升趋势:但纵向辐势:但纵向辐射能力具有明射能力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显的地区差异,其中甘肃省辐其中甘肃省辐射能力较弱。射能力较弱。这条经济带上这条经济带上各省区铁路、各省区铁路、公路、水运完公路、水运完成客货运量情成客货运量情况见表况见表 。陇海兰新交通经济带十省、自治区客运量、货运量 这条交通经济带的轴向开发、扩展、极核
33、作用已初这条交通经济带的轴向开发、扩展、极核作用已初具规模按各区段极化中心城市辐射划分来看,在轴线上具规模按各区段极化中心城市辐射划分来看,在轴线上的的1313个城市及附近的几十个城市最为突出。并呈现出不同个城市及附近的几十个城市最为突出。并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辐射城镇状。地带的西部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层次的辐射城镇状。地带的西部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产业结构也不够完善合理。但这都给人们以启发,如何在产业结构也不够完善合理。但这都给人们以启发,如何在空间上协调有序地外发区域资源、扶持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空间上协调有序地外发区域资源、扶持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经济。经济。8 8个城镇群处在东、中、西三个
34、经济带上,因此其具个城镇群处在东、中、西三个经济带上,因此其具有如下三个特点有如下三个特点:n n(1)(1)城镇密度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这是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城镇密度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这是由于长期的经济发展政策及交通发达程度的结果,东部出口加工,中部内引展政策及交通发达程度的结果,东部出口加工,中部内引外联发展高新科技,吸引人口,扩大城市规模;外联发展高新科技,吸引人口,扩大城市规模;n n(2)(2)西部扩大外贸,开发地区资源,城市在区域中的重要程西部扩大外贸,开发地区资源,城市在区域中的重要程度由东向西呈增长趋势;度由东向西呈增长趋势;n n(3)(3)经济发展水平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35、以中部地区(皖、晋、豫皖、晋、豫)较为突出。东部较为突出。东部地区城镇群体积极扶持区域的主导产业,扩大第二,第三地区城镇群体积极扶持区域的主导产业,扩大第二,第三产业,增强放射状态,辐射能力,实现聚集规模和扩散经产业,增强放射状态,辐射能力,实现聚集规模和扩散经济的协调,中部地区强化带状功能,完善区位优势,扩大济的协调,中部地区强化带状功能,完善区位优势,扩大经济规模。西部地区处在开发阶段,利用交通先行的特点,经济规模。西部地区处在开发阶段,利用交通先行的特点,开发地区资源,寻找资源市场,发展地区经济。开发地区资源,寻找资源市场,发展地区经济。n n 因此这段跨越不同经济区的交通经济带的形成与
36、发展因此这段跨越不同经济区的交通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呈现出动态不均衡性。在不同地区中城市发展的条件和模呈现出动态不均衡性。在不同地区中城市发展的条件和模式出现较大的差异:式出现较大的差异:西部地区尤其是甘肃、陕西这种现象十分明显,从西部地区尤其是甘肃、陕西这种现象十分明显,从而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卫星城镇群的含而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卫星城镇群的含义和形式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意昧着地区中义和形式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意昧着地区中心城市不具有带动作用,而正相反,说明在不同地理位置心城市不具有带动作用,而正相反,说明在不同地理位置上,交通条件的不同,使城市
37、起源和带动作用出现差异。上,交通条件的不同,使城市起源和带动作用出现差异。这表明文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先决这表明文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先决“触发器触发器”的作用。同时协调选择区域经济的区位优势发展模式。的作用。同时协调选择区域经济的区位优势发展模式。否则交通条件只为人口迁移提供可能,无法改变经济落后否则交通条件只为人口迁移提供可能,无法改变经济落后状况。状况。n n 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形成,其交通布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形成,其交通布局应同步规划。根据目前该地带东、中部地区交通线密集局应同步规划。根据目前该地带东、中部地区交通线密集呈辐射状,条件较好,但西部
38、地区交通建设仍强化,尤其呈辐射状,条件较好,但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仍强化,尤其陕、甘、青三省的交通线建设,从而保证东、中、西适度陕、甘、青三省的交通线建设,从而保证东、中、西适度发展。发展。n n 当前,以陇海兰新铁路为主要依托的陇海兰新经济带,当前,以陇海兰新铁路为主要依托的陇海兰新经济带,其发展的进程与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基本同步。特别是国其发展的进程与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基本同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制约大陆桥发展的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制约大陆桥发展的“瓶颈瓶颈”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观,基本形成了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有了较大改观,基本形成了“以陇海兰新铁路为主动脉,以贯通东西的连霍高速公路、以陇海兰新铁路为主动脉,以贯通东西的连霍高速公路、其它国道及日益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为骨架,以航空运输其它国道及日益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为骨架,以航空运输为补充为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框架。的立体交通网络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