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作业课件(教育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作业课件(教育精.ppt(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解释加横线词语的意思。一、解释加横线词语的意思。1.缘缘溪行(溪行()2.芳草芳草鲜美鲜美()3.渔人渔人甚甚异异之(之()4.欲欲穷穷其林(其林()5.林林尽尽水源(水源()7.豁然豁然开朗(开朗()8.屋舍俨然(屋舍俨然()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10.阡陌交通阡陌交通()11.悉如外人(悉如外人()12.黄发垂髫黄发垂髫()二、领悟第二、领悟第1、2 段中作者所段中作者所描写的美好境界,回答问题。描写的美好境界,回答问题。1.渔人见到桃花林时是怎样的渔人见到桃花林时是怎样的感觉?借用文中词答感觉?借用文中词答 2.默写表现桃花林美异的文字。默写表现桃花林美异的文字。3
2、.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异的文字。异的文字。三、写出第三、写出第3-5段中加横线的段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词语的意思。1.乃大惊(乃大惊()2.具具答之(答之()3.便便要要还家(还家()4.咸咸来来问讯问讯()5.妻子妻子邑人(邑人()6.来此来此绝境绝境()7.不不复复出焉(出焉()8.无论无论魏魏晋(晋(9.具具言言所闻所闻()()()10.延延至其家(至其家()11.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外人道也()12.既既出(出()13.便便扶扶向向路(路()14.处处处处志志之(之()15.及及郡郡下(下(16.诣诣太守(太守()17.说说如此如此()18.寻向所寻向所
3、志志()19.欣然欣然规规往(往()20.未未果果()21.寻寻病终(病终()22.后后遂无遂无问津问津者者四、补充下列语句中的省略四、补充下列语句中的省略词。词。1.()具答之。)具答之。2.()问()问()今是何世,)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此人一一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所闻,()皆叹惋。)皆叹惋。4.林尽(林尽()水源。)水源。七、填空七、填空 1、文章以、文章以 为线索,以为线索,以 先后为顺序,先后为顺序,由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由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一线贯之。开桃源,一线贯之。2、本文出现的成语、本文出现的成语:3、桃花源
4、在林尽水源的地方,、桃花源在林尽水源的地方,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路径,用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路径,用3、桃花源在林尽水源的地方,、桃花源在林尽水源的地方,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路径,用山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路径,用山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仿佛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仿佛若有光等词,说明若有光等词,说明 。4、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6、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幅对联:、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幅对联:八、感受桃花源内外世界的八、感受桃花源内外世界的不同,体会陶渊明虚构理想不同,体会陶渊明虚构理
5、想社会的时代根源。社会的时代根源。1、后人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2、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物描写有什么用3、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内容?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5、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6、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不复出焉”的原因?的原因?7、渔人离桃花源,渔人离桃花源,“便扶便扶向路向路”,又,又“处处志
6、之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寻向所志向所志”,却,却“不复得路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8、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9、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叹惋”?10、作者为什么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境界11、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黑暗的现章中虚构了一个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的美好实社会相对的美好的美好境界?境界?12
7、、作者虚构的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求美好生活的心13、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奇”字,试举出三处字,试举出三处“奇奇”。答:(答:(1)环境奇美。()环境奇美。(2)与世)与世隔绝多年(隔绝多年(3)待渔人如此热情。)待渔人如此热情。14、“具、咸具、咸”都是都是“全部,全部,都都”的
8、意思,能否互换?的意思,能否互换?15、(1)桃花源美好的地)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方在哪里?(2)通过哪些具)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体描写表现出来?16、依据文中描述,准确说依据文中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的位置。1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怎样的特点?18、你从你从“设酒杀鸡作食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家,皆出酒食”中读到了哪些信中读到了哪些信息?息?19、作者在二千多年前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就为我们规划出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成为
9、后人羡慕、追求的桃源,并成为后人羡慕、追求的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目标,由此你能够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人生理想?怎样的人生理想?20、“此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21、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试作评价一、根据本义写出相应的成一、根据本义写出相应的成语。语。A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驶。()B把手笼在袖子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10、(里在一旁观看。()C一抬脚就成功。(一抬脚就成功。()D事情在于人做。(事情在于人做。()二、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二、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查,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B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便被埋没了。C一切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一切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意力。勇气和意力。D以为只要很以为只要很“用功用功”,什么都,什么都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尊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了。三、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三、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A 传统的中国教育
11、并不重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 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传统教育的目的并 寻求新知识,寻求新知识,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B实验的过程实验的过程 消极的观察,消极的观察,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四、试比较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四、试比较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语,指出哪个词最合适,并说词语,指出哪个词最合适,并说明原因。明原因。1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具体的计划。2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
12、撑、支配)着一些中继续地(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国读书人的头脑。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1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寻求真理的寻求真理的 唯一途径唯一途径而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3“王阳明王阳明格格院子里的竹院子里的竹子子”的错误在于什么?的错误在于什么?“格格”在在此句中是什意思?此句中是什意思?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方法?3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探索。4.例证法,道理论证。例证法,道理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