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教育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教育精品).ppt(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 师源性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师源性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 郭郭 文文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行为教师教育行为:教师在实际教育中所表现教师在实际教育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外显性的活动或动作,出的各种外显性的活动或动作,是教师是教师教育方法、措施与手段教育方法、措施与手段的的总和,也是教师总和,也是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外在的外在表现。表现。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一,教师在学生认知和学习发展中具有组第一,教师在学生认知和学习发展中具有组织、引导和促进的作用;织、引导和促进的作用;第二,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与态度的形成和
2、第二,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与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重要影响;改变具有重要影响;第三,教师对学生个性与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第三,教师对学生个性与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第四,教师是学生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第四,教师是学生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进者。研究表明:教师、学生、家长的内研究表明:教师、学生、家长的内隐观念中对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有不同隐观念中对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有不同的认识:的认识:采用自由列举法对教师、学生、家采用自由列举法对教师、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明,三者对教师在学生发长的问卷调查表明,三者对教师在学生发展中影响作用的认识明显偏重展中影响作用的认识明
3、显偏重知识传递、知识传递、智力发展与应试升学智力发展与应试升学,分别占,分别占67%67%、72%72%和和66.9%66.9%,相对忽视教师在学生社会性、个性,相对忽视教师在学生社会性、个性发展中的作用,而对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而对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中具有的重要影响很少有人提及(吴康宁,中具有的重要影响很少有人提及(吴康宁,19991999)。)。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体现为教师的积极促进作用,用既可以体现为教师的积极促进作用,也可能体现为消极阻碍作用。也可能体现为消极阻碍作用。具有先进教育观念和恰当教具有先进教育观念和恰当教育行为的教师
4、会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育行为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而观念落后和采取不恰当教促进者,而观念落后和采取不恰当教育行为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育行为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理发展的阻碍者。阻碍者。教师由于对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教教师由于对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行为,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育行为,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称作和心理疾病,称作师源性心理障碍师源性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包括自卑、退缩、厌学、心理问题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疾病包括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疾病包括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一、师源性心理障碍
5、的现状一、师源性心理障碍的现状 二、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成因二、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成因三、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三、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一、师源性心理障碍的现状一、师源性心理障碍的现状 心理障碍的产生既与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心理障碍的产生既与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有关,又与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有关。力有关,又与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有关。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80来来自于身边的长者,这指的主要是家长和自于身边的长者,这指的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教师。教师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教师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
6、生心理障碍的现象,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不容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不容回避。回避。家庭教育研究的启示:家庭教育研究的启示: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鲍姆令德曾对父母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鲍姆令德曾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010年的研究,他提出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年的研究,他提出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和反应性。和反应性。要求指的是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要求指的是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接受和爱
7、的程度及对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反应性反应性 要求要求权威型权威型专制型专制型忽视型忽视型溺爱型溺爱型权威型:权威型:父母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了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行为做出了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和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表现持要求孩子服从和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孩子成长关注和爱,会耐心倾听孩子的观点,出对孩子成长关注和爱,会耐心倾听孩子的观点,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这种抚养方式的特点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这种抚养方式的特点是是理性、严格、民主
8、、耐心和爱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在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社会能在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在掌握新事物和与别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在掌握新事物和与别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具有较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并且心境比较乐观、积极。好的自控能力,并且心境比较乐观、积极。专制型: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这些标准和要求甚至不近情理,行为标准,这些标准和要求甚至不近情理,孩子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权力。如果孩子出孩子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权力。如果孩子出现稍许的抵触,
9、父母就会采取惩罚。从本质现稍许的抵触,父母就会采取惩罚。从本质来看,这种抚养方式只考虑到了成人的需要,来看,这种抚养方式只考虑到了成人的需要,而忽视和抑制了儿童自己的想法。而忽视和抑制了儿童自己的想法。这种抚养方式的孩子会表现出较多的焦这种抚养方式的孩子会表现出较多的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长大以后他们的适应虑、退缩等负面情绪,长大以后他们的适应性不如权威型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性不如权威型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溺爱型溺爱型: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是却忘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是却忘记了孩子社会化的任务,他们很少对孩子提记了孩子社会化的任务,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出
10、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会表现得很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会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尤其差,当要求他们做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尤其差,当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与其愿望相背时,他们几乎不能控制自事情与其愿望相背时,他们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会以哭闹的方式寻求即时满足,己的冲动,会以哭闹的方式寻求即时满足,对父母表现出很强的依赖和无尽的需求,缺对父母表现出很强的依赖和无尽的需求,缺少恒心、毅力。少恒心、毅力。忽视型:忽视型: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既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的态度,他们既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
11、孩子的关心。行为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出现适应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出现适应障碍的可能性很高,对学校没有什么兴趣,障碍的可能性很高,对学校没有什么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长大后表现出较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较差,长大后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高的犯罪倾向。教师教育行为的两个维度:教师教育行为的两个维度:要求和接纳性要求和接纳性。要求要求指的是教师是否对学生的行为建指的是教师是否对学生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学生去达到这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学生去达到这些标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两些标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学生心理发展规
12、律和特个基本原则:一是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二是教师采取的行为方式是学生能够点;二是教师采取的行为方式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接受的。接纳性接纳性指的是教师对学生接纳和关爱指的是教师对学生接纳和关爱的程度及对学生合理的心理需要的敏感程的程度及对学生合理的心理需要的敏感程度和满足程度度和满足程度。接接纳纳性性 要求要求权威型权威型专制型专制型忽视型忽视型放纵型放纵型权威型:权威型:教师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学教师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学生的行为做出了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生的行为做出了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学生达到这些目标。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高度关注和接纳
13、学生的心理感同时他们高度关注和接纳学生的心理感受,关爱、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受,关爱、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并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观点,并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专制型:专制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厉,提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如果学生达不到就出很高的行为标准,如果学生达不到就会受到教师的惩罚。这种教育行为只考会受到教师的惩罚。这种教育行为只考虑到了成人的需要,而忽视和抑制了学虑到了成人的需要,而忽视和抑制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生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专制型教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师专制型教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障碍。源性心理障碍。放纵型:放纵
14、型:教师很少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教师很少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只是一味地迁就学生或施加任何控制,只是一味地迁就学生的需要,无限制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的需要,无限制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忽视型:忽视型: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既不会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和度,他们既不会对学生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行为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教师恰当的教育行为的标准:教师恰当的教育行为的标准:教师既能对学生提出符合其心理教师既能对学生提出符合其心理发展规律的要求,采取学生能接受的行发展规律的要求
15、,采取学生能接受的行为方式,同时又能从情感上接纳和关爱为方式,同时又能从情感上接纳和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并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观学生,尊重学生并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观点,积极鼓励学生。点,积极鼓励学生。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有有46.846.8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学校有自己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害怕的老师,52.552.5的学生在老师请的学生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调查表明:调查表明:刚刚入入学学的的小小
16、学学生生,约约有有8080对对自自己己的的学学习习能能力力极极其其自自信信,当当他他们们到到161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到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到1818。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危害: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危害:第一,大多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表现是第一,大多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表现是隐性的,而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却是长期的。隐性的,而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却是长期的。第二,大部分致使学生产生心理第二,大部分致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教师,其主观愿望是良好的,障碍的教师,其主观愿望是良好的,因而这些所谓的良好愿望导致的不当因而这些所谓的良好愿望导致的不当行为还会继续存在,难以纠正。行为还会继续存在,难以纠正。第三,当前学校心理
17、健康教育实第三,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无法消除或减少学生的师源性心际上无法消除或减少学生的师源性心理障碍。理障碍。二、师源性心理障碍成因分析二、师源性心理障碍成因分析1 1教师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教师教育观念上的误区2 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3 3、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1 1、教师教育观念的误区、教师教育观念的误区 受受“严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子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不打不成才”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采取以批评为主或简单粗暴的惩罚对学生采取以批评为主或简单粗暴的惩罚代替严格要求的教育方法。
18、代替严格要求的教育方法。有些教师习惯看到学生不足的一面,有些教师习惯看到学生不足的一面,学生的一些小问题、小错误被放大,学生学生的一些小问题、小错误被放大,学生好的方面被认为是应该的。好的方面被认为是应该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调查表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调查表明:44.3944.39的学生认为教师平时惩罚或变的学生认为教师平时惩罚或变相惩罚学生相惩罚学生;79.38 79.38的学生认为教师讥笑学生的过的学生认为教师讥笑学生的过失失;79.02%79.02%的学生反映教师对能力不足的的学生反映教师对能力不足的学生的进步没有加以赞扬。学生的进步没有加以赞扬。据北师大王辉(据北师大王辉(2
19、0012001年)对年)对“中小学中小学生在学校中最害怕什么?生在学校中最害怕什么?”的问题调查的问题调查表明,表明,“教师批评或体罚教师批评或体罚”的选中率的选中率(30.8%30.8%)位居第一,学生经常和偶尔有)位居第一,学生经常和偶尔有被教师惩罚的比率在被教师惩罚的比率在3030以上。以上。教师惩罚或变相惩罚主要包括:教师惩罚或变相惩罚主要包括:被教师罚站、罚跑、罚抄课被教师罚站、罚跑、罚抄课文或作业、放学后被罚留校、不文或作业、放学后被罚留校、不让进教室听课、被教师讽刺、挖让进教室听课、被教师讽刺、挖苦、责骂甚至打骂。苦、责骂甚至打骂。教师以批评为主、惩罚学生,尽教师以批评为主、惩罚
20、学生,尽管主观愿望是良好的,但其结果却会管主观愿望是良好的,但其结果却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美国心理学家斯波尔丁研究发现,教美国心理学家斯波尔丁研究发现,教师采用惩罚手段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师采用惩罚手段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华尔伯格和安德森在对美国华尔伯格和安德森在对美国20002000多名高中多名高中学生的研究中发现,专断型教师会使学生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专断型教师会使学生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对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生较高水平的挫折,对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感,学习气氛低落,学习绩效明显下降的反感,学习气氛低落,学习绩效明显下降 。以批评为主、惩罚的教育方法,会使以批评为主、
21、惩罚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学生产生自卑。以以批批评评为为主主、惩惩罚罚的的教教育育方方法法,使使学学生生在在学学习习过过程程中中较较少少体体验验到到成成功功感感、喜喜悦悦感感,长长此此以以往往,容容易易使使学学生生对对学学习习失失去兴趣,缺乏动力。去兴趣,缺乏动力。心理学普遍认为:心理学普遍认为:鼓励比惩罚更能使人转变。鼓励比惩罚更能使人转变。美国教育家格林伯指出:美国教育家格林伯指出:师生关系疏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师生关系疏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感到被否定和不受尊重。因此,他们生感到被否定和不受尊重。因此,他们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结果对教师产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结果对教师产生反感,
22、出现反叛行为,与同学相处也经反感,出现反叛行为,与同学相处也经常出现磨擦与斗殴,学习成效大受影响。常出现磨擦与斗殴,学习成效大受影响。(1 1)学生心理发展知识的缺乏,从而采取)学生心理发展知识的缺乏,从而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不恰当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举例:举例:不少小学教师将小学生看作不少小学教师将小学生看作“小大小大人人”,中学教师将中学生看作未成熟的,中学教师将中学生看作未成熟的孩子。孩子。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 (2 2)心理学知识的缺乏)心理学知识的缺乏,教师不能,教师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及时地发
23、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地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处理学生的地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采取不恰心理问题时采取不恰当的措施,从而影当的措施,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响学生的健康发展。n举例举例1 1:学生做作业拖拉现象与感觉统合失调。:学生做作业拖拉现象与感觉统合失调。n感觉发展感觉发展 :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平衡觉平衡觉 n初级感觉统合:身体双侧协调、手眼协调、初级感觉统合:身体双侧协调、手眼协调、情绪稳定、从事目的性活动。情绪稳定、从事目的性活动。n高级感觉统合: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加高级感觉统合: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学习能
24、力、概括和推理能力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不断发展。举例举例2 2:教师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存在的问题:教师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存在的问题:n重重视视学学生生中中打打架架、偷偷盗盗、说说谎谎、性性犯犯罪罪等等为为主主的的品品行行问问题题,忽忽视视焦焦虑虑、孤孤独独、沮沮丧丧、抑郁、自杀等心理异常的行为。抑郁、自杀等心理异常的行为。重视行为问题而忽视人格问题。重视行为问题而忽视人格问题。一般教师比较容易注意到学生暴露出来一般教师比较容易注意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如逃学、打架、不合群、破坏公共的问题,如逃学、打架、不合群、破坏公共财物等,而对自卑、敏感、依赖等人格问题财
25、物等,而对自卑、敏感、依赖等人格问题较为忽视。较为忽视。重视外在原因,不重视内在原因。一些重视外在原因,不重视内在原因。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等教师忽略了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等内在原因对社会适应的重大影响,而只内在原因对社会适应的重大影响,而只看到家庭、班级、同伴对学生的影响。看到家庭、班级、同伴对学生的影响。(3 3)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化,缺)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化,缺少运用一些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少运用一些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少耐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少耐心倾听;指责、批评、说教、评论较多;心倾听;指责、批评、说教、评论较多;主观性较
26、强,迫使学生接受自己的逻辑主观性较强,迫使学生接受自己的逻辑分析与价值观。分析与价值观。班主任工作中可遵循的心理辅导原则:班主任工作中可遵循的心理辅导原则:真诚理解的原则:同感、尊重、真诚真诚理解的原则:同感、尊重、真诚态度积极的原则:信任态度积极的原则:信任勤加鼓励的原则:肯定、支持勤加鼓励的原则:肯定、支持班主任工作中可借鉴的心理辅导的技巧:班主任工作中可借鉴的心理辅导的技巧:倾倾听技巧听技巧沉默技巧沉默技巧宣泄技巧宣泄技巧探讨技巧探讨技巧3 3、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给学生心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约有约有131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卫
27、生问题,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特别是男教师、年轻教师、工作量大的教师特别是男教师、年轻教师、工作量大的教师的问题尤其严重。(的问题尤其严重。(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20012001年)。年)。中外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中外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教师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产生教师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情况有:心理问题的情况有:(1 1)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品质)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品质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而且学生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而且学生的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
28、化的、无意识的。的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2 2)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外界缺乏正常)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外界缺乏正常的认识过程和一定的认识能力。的认识过程和一定的认识能力。(3 3)有有些些心心理理不不健健康康教教师师不不善善于于协协调调与与控控制制自己不良情绪。自己不良情绪。(4 4)有有些些心心理理不不健健康康的的教教师师缺缺乏乏理理解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三、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三、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 1.1.教师要经常反思与审视自身教育行为及教师要经常反思与审视自身教育行为及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不仅避免、减少教
29、不仅避免、减少教育过程中不恰当的教育行为,而且更主动地育过程中不恰当的教育行为,而且更主动地发挥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发挥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2 2改革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改革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所有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所有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学校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学校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将心理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对于教
30、师而言,最为关键的是面向全对于教师而言,最为关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师体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师生互动中为学生营造关怀、温暧、宽松、生互动中为学生营造关怀、温暧、宽松、和谐和富有支持性的心理环境,从而在根和谐和富有支持性的心理环境,从而在根本上为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本上为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发展性心理辅导的“金三角金三角”模式模式社社区区资资源源系系统统社社会会支支持持系系统统社区咨询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咨询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家庭社区家庭辅导网络辅导网络成成长长环环境境成长环境成长环境成成长长环环境境发展性辅导发展性辅导理念理
31、念要素要素组织组织学学科科渗渗透透班班团团队队活活动动班组辅导活动课班组辅导活动课学校学校班级辅导活动班级辅导活动学校个别团体辅导小组辅导小组辅导面面谈谈书书信信电电话话辅辅导导成长环境:成长环境:理想的成长环境是一种具备辅导关系基本特征的氛理想的成长环境是一种具备辅导关系基本特征的氛围,即一种充满自由、信任、融洽、安全和支持的围,即一种充满自由、信任、融洽、安全和支持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亲子关系。班级辅导:班级辅导:包括班级辅导活动课、主题班会、学科渗透。包括班级辅导活动课、主题班会、学科渗透。班级辅导活动是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的主渠道,班级辅导活动是实施发展性
32、心理辅导的主渠道,主题班会和学科渗透是辅助深化途径,结合学科主题班会和学科渗透是辅助深化途径,结合学科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特点。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特点。学校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学校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层级划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层级划分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班主任一般教师一般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职责心理辅导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职责包括:拟定全校辅导计划,负
33、责心理辅导室建设、管理;包括:拟定全校辅导计划,负责心理辅导室建设、管理;开展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工作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家开展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工作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家长提供辅导专业服务织、开展心理辅导的研究工作。长提供辅导专业服务织、开展心理辅导的研究工作。班主任:实施班级辅导活动;配合辅导教师做好个别班主任:实施班级辅导活动;配合辅导教师做好个别辅导、小团体辅导、建立心理档案及其他辅导工作;参辅导、小团体辅导、建立心理档案及其他辅导工作;参与各项辅导研习会、个案会诊、座谈会等活动;组织家与各项辅导研习会、个案会诊、座谈会等活动;组织家长会,家访,协助家长辅导子女。长会,家访,协助家长辅导子女。一般教师:协助、配合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开展辅导工一般教师:协助、配合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开展辅导工作;把心理辅导渗透学科教学,开展学习辅导;注意学作;把心理辅导渗透学科教学,开展学习辅导;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好特殊问题的发现工作动参与各种辅生的行为表现,做好特殊问题的发现工作动参与各种辅导的研究、讨论和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的辅导素质。导的研究、讨论和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的辅导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