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理论 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发展理论 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ppt(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系经济系内容概要内容概要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趋势产业发展的趋势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产业发展的涵义一、产业发展的涵义二、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二、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三、产业发展的模式三、产业发展的模式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v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说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和产出的增长,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v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含义则要更加广泛,除了人
2、均收入的提高外,它还包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工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居民在城市人口中的百分比不断上升。其内涵则较广泛,是一个既包含经济数量变化,又包含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一、产业发展的涵义一、产业发展的涵义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必然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v 产业发
3、展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进化过程”,其核心就是一个结构变化的过程。v“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概念类似于“经济发展”。当然,后者的含义要比前者宽得多。两者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包含了产业发展,同时经济发展又是以产业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即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对某单个产业而言,从本质上看它无非是一些具有某种相同生产技术或产品特性的企业的集合。因此,可以说该产业存在的基础是这些企业及其产品。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一般可划分
4、为四个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衰退期。二、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二、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 投入期投入期 成长期成长期 成熟期成熟期 衰退期衰退期 时间时间 销售额销售额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既然某一产业是以其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可以借用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方法,将产产业业生生命命周周期期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阶段:形成期第一阶段:形成期一种产业是否萌芽的主要
5、标志有两个:一是有无一种全新的产品的出现,而这种产品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庞大的市场潜力;二是有无独立从事此种产品生产的厂家出现。只有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意味着一种新兴产业正在萌芽和初步形成。产业在萌芽期的主要特点是产品很单一;生产厂家只有一个或几个;产品销路不广;成本高,收益少、产量小;对原有产业在资源、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依附关系,没有形成独立的生产体系;产品知名度不高,消费者对此还很陌生;产品自身还处于改进和完善之中。一般来说,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萌生的过程,即萌芽过程,新生产业最初总是寄生于相关的旧产业的“母体”之中,例如,新兴的电子计算机产业,最初就生存于机械制造业的之中。在寄生的岁月中
6、,新产业从旧产业中吸取技术、劳动力、资金、原料、固定资产等,进而逐渐使自己发育成长,而后,与母体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阶段:成长期第二阶段:成长期这一阶段就是产业的扩张阶段,产业的发育生长过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新产业从不完善、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一门新产业刚刚形成时,一般总的生产规模和产量不很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小,自身的产品品种和门类不够齐全,生产的独立性差和对原有产业的依赖性较强,许多重要的零部件都不能自己生产,甚至没有独立的原料供应来源。产业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产业的选择过程。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明显,其中部
7、分产业由于种种原因如不符合社会需要或或条件不成熟等而在竞争和选择中遭到淘汰或压缩。大批企业可能转产加入该行业;大批投资者可能涌入该产业,从而使该产业的规模迅速膨胀,在量上呈加速增长趋势。一个产业是否进人成长期,其主要标志是有无能够相互协作、相互补充、配套生产的厂家群体出现;而成长期是否结束的主要标志则是该产业的骨干企业建成与否,即全部主要产品的主要零部件和产品的主要附件能否实行独立生产,主机组装能力和配套生产能力是否基本一致。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阶段:成熟期第三阶段:成熟期这一时期,产业自身的发展规模已相当庞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所起的作用都较大,因而呈
8、现出一片兴旺景象。产业是否进人强盛期的判定标识是:该产业的大型骨于企业已经建成,各主件和主要的零部件已经自己生产,独立的生产体系已基本建成,至于产业强盛期的结束则以产品产量停止增长为主要标志。一种产业在强盛期内,由于分工分业的发展。必定会再孕育出不少新的产业,例如,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就孕育出了软件开发等新兴产业,新兴的产业在产业演变史中,起了一种承先启后的作用。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第四阶段:衰退期或萎缩期第四阶段:衰退期或萎缩期产业的发展一旦充分成熟以后,就步人了老态龙钟的衰退期。一种产业是否进入衰退期,有三个标志:综合生产能力的大量过剩主要产品开始滞销和长期
9、积压部分厂家开始退出这一产业等至于一种产业何时消亡,则是很难预见的事,因为一种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很难少到连自己的存在都保不住的时候,就是说,经济中很少存在对某一种产业完全不需要的情形,这样,尽管该产业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小,但仍能“苟延残喘”相当长时间。不过,无论怎样,它迟早会消亡的,只是消亡的形式不一定就是绝迹,它可能并入到其他产业中,但不再具有产业的独立性了。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1)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一个产业往往集中了众多相似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其生命周期是所有这些产品各自生命周期的叠加,故产业生命周期曲线比单个产品更加平缓。(2)产业的生命周
10、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形成和发展,原有产业的比重必然会下降,但对该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不会完全消失。(3)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往往会产生突变,“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由于技术进步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某些产业会再次显示出成长期甚至成熟期的一些特征。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生命周期的差异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生命周期的差异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投入期投入期 成长期成长期 成熟期成熟期 衰退期衰退期 时间时间 在整个产业系在整个产业系统中的比重统中的比重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
11、,我们可以把主导产业(或新兴产业)看作是正处于成长期阶段的产业。其特点是发展速度很快,增长率很高,并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主导产业(或新兴产业)之所以能够打破原来相对平衡的产业结构,是因为创造并满足了新的社会需求。一般来说,主导产业往往代表着市场上产生的新需求,代表着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以及代表着现代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新水平。因此,主导产业(或新兴产业)对整个产业结构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而又可称之为“先导产业”。1.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或新兴产业或新兴产业)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可以把支柱产业看作是正处于成
12、熟期阶段的产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处于成熟期的产业都是支柱产业。处于成熟期的产业能否成为支柱产业还应看它是否具备以下特点,即其产出或收入在整个产业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影响也比较大,而且维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当然,支柱产业的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有的主导产业(或新兴产业)逐渐进入了成熟期,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而原来的支柱产业则会渐渐步入衰退期而失去其“支柱”的地位。2.支柱产业支柱产业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可以把处于衰退期的产业称为“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特点是其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发展速
13、度开始变为负数,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下降。发达国家对“夕阳”产业(或衰退产业)一般采取两种措施:一是进行产业转移,将其转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去,通过开辟新市场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二是对其进行高新技术改造,通过提升其技术含量来创造新的需求,使其“焕发青春”,再次走向发展。3.“夕阳夕阳”产业产业(或衰退产业或衰退产业)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对于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可以用产业或经济发展模式理论来描述,包括三种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论 经济发展阶段论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三、产业发展的模式三、产业发展的模式第五章第五章 产
14、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一)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论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论 刘易斯刘易斯在其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济发展论文中,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的弱小的资本主义部门和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的强大的非资本主义部门,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二元经济。基于这一特点,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扩张工业部门来吸收农业中的过剩劳动力,从而促进工业的增长与发展,以便消除工农之间以及工农业内部的各种结构失衡问题。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刘易斯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由于工
15、业资本不多,无力吸收全部剩余劳动力,因此无论对劳动力的需求如何扩大,总能在不变的低工资水平上源源不断地得到劳动力供给。这样,工业总产值中利润部分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工资部分增长的速度,于是出现一个资本加速积累和迅速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时期,直至剩余劳动力被吸纳完毕。在第二阶段,由于劳动力也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是稀缺的,而不再是无限供给的,因此工资水平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利益等开始在两个部门之间以及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分配。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刘易斯模式存在两大缺陷缺陷:一是不重视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方面的重要性,这会造成农业的停滞;二是忽视了因
16、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应是农业中的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否则工业中吸收的来自农业的劳动力就没有口粮和其他农产品的供应。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费景汉和拉尼斯对其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新的二元新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即经济发展模式,即“刘易斯刘易斯费费拉尼斯模式拉尼斯模式”。他们在刘易斯模式的基础上,把二元结构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刘易斯模式基本相同,农业部门存在着隐性失业,劳动边际生产力为零或接近于零,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第二、第三阶段,农业部门也逐渐出现了剩余产品,可以满足非农业生产部门的消费,从而有助于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的转移。因此,农业促
17、进工业发展的作用,不仅是消极地输送劳动力,而且还积极地为工业部门的扩大提供必不可少的农产品。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元经济发展模式既简单明了,又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大体一致,而且也基本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工农、城乡对立运动和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一些客观规律。但是,刘易斯等人的二元经济模式由于是建立在古典经济学劳动无限供给假设基础上的,并以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为依据,因而存在诸多不足,表现在:v 劳动的无限供给与实际不符;v忽略了工业的技术进步;v忽视了工业部门产品需求源何而生,由何而来的问题。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196
18、0年,罗斯托发表了经济增长的阶段,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1971年又补充了第六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在这六个阶段中,第三、六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两次“突变”,也是最有意义的阶段。(二二)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发展阶段论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罗斯托认为,起飞是一个社会的历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期,是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大分水岭。所谓“起飞阶段起飞阶段”,是指一种产业革命,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方法的剧烈变革。从经济角度讲,起飞意味着工业化的开始或经济发展的开端,是一国经济
19、从停滞落后向增长发达过渡的重要转折点。判断经济是否起飞的主要标志,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程度;而起飞阶段的重要特征,是一国开始实行工业化发展战略,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国经济要实现起飞,必须具备三个互相关联的条件:第一,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第二,要建立起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第三,要进行制度的、社会的、政治的变革。经济增长几个阶段出现依次更替的原因,主要是“主导部门”的不断更替和“人类欲望”的不断更替,前者是客观原因,后者是主观原因。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主导部门的带动作用不仅表现在自身能够高速增长,而且
20、能够把这种增长扩散到其他产业部门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决定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三种形式:规模经济影响,即主导部门的建立可以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影响,即主导部门的建立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产生新产业和扩大出口部门的影响产生新产业和扩大出口部门的影响带动影响,即可以带动带动影响,即可以带动“现代基础工业部门现代基础工业部门”的发展的发展 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条件不断演变的。正是主导部门的这种不断更替,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发展阶段的变迁。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平衡增长理论平衡增长理论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其核心是主张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应在各个
21、工业部门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全面地、大规模地投资,使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增长,以此来实现工业化,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该理论有以下三种形式(或流派):(1)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2)“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3)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三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1.平衡增长理论平衡增长理论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罗森森斯斯坦坦和罗罗丹丹。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工业落后,基础设施不全,劳动生产率低,资本形成不足,加上资本供给、储蓄和市场需求的“不可分性”,小规模的、个别部门的投资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因而,必
22、须采取“大推进”战略,在各工业部门同时并按同一投资率进行大量投资。由于供给会创造需求,各个部门就能产生相互依赖的市场,从而导致整个工业部门的全面增长。否则,就会出现有些工业部门发展过快、产品过剩、销路不畅,另一些部门发展过慢,产品短缺。(1)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纳纳克克斯斯。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因为穷,收入低,导致储蓄少,需求小,投资引诱不足,从而又导致生产率低,收入低如此反复,形成了贫困的恶性循环。只有进行全面的大规模投资,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扩大和全面增长,才能摆脱这一困境。但因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
23、收入弹性大小不同所产生的各部门的发展能力和潜力的差异,各部门的投资比率应有所不同。弹性大的部门,表明发展不足,有潜力,应多投资;弹性小的部门,表明发展已过快,应少投资。(2)“温和的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平衡增长理论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综合了前两种理论特点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斯斯特特里里顿顿。该理论在强调扩大投资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全面增长的同时,也主张依据各产业的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来确定不同的投资率和增长比例,以个别部门的优先增长来克服经济发展中的梗阻问题,最终达到各部门的平衡增长。这种理论是把不平衡增长作为手段,而把平衡增长作为目标的一种动态平衡增长
24、理论。(3)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1958年,赫希曼赫希曼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一书,着重从现有资源稀缺和企业家缺乏等方面,批评平衡增长理论者只顾强调大规模投资和企业增长,而忽略了有的建设项目可能迟迟建不成,而有的项目建成后生产又可能无效率的情况,指出了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并相应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本与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2.不平衡增长理论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赫希曼赫希曼将投资分为“社会分摊资本”
25、和“直接生产性活动”两大类。虽然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两种投资均必不可少,但因发展中国家资源有限,不允许两者平衡发展,应对其发展的先后作出抉择。由于“直接的生产性活动”能刺激进一步投资,产生最有效的投资效益,即能使“引致投资”最大化,因而应集中投资于直接生产性部门,待这些部门发展且收入增加后,再利用其中一部分收入投资于基础设施部门,以带动其增长。同时,并不是所有的直接生产性部门都同等优先发展,而应在其中优选那些能产生最大引致投资的部门。(1)“引致投资最大化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原理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联系效应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
26、依存关系,可分为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两种形式。赫希曼认为,联系效应可用产业的需求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来测量。某产业产品的价格与收入弹性大,表明该产业联系效应大,反之则小。凡存在联系效应的产业,无论属哪种效应,均可通过该产业的扩张所产生的引诱投资来促进前向、后向联系产业的发展,其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该产业进一步扩张,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在选择优先投资项目时,应选有联系效应的产业,进而又应选联系效应大的产业。(2)“联系效应联系效应”理论理论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据赫希曼的观察与研究,发展中国家产业之间的联系效应一般都很弱,只有制造业,尤其是加工工业相对说来有较大
27、联系效应。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投资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加工工业,而进口替代又是其中发展的重点,因为进口替代工业具有较强的前、后向联系效应。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投资稀缺,资本不足,通过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步由生产工业消费品为主转向生产资本品为主,进而完全取代工业投入的进口,建立起民族工业体系,最终实现工业化。(3)优先发展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进口替代工业”原则原则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平衡增长理论与不平衡增长理论都具有各自的合理性,但同时也都有片面性,两种理论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时期。一般说来,在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不平衡增长理论
28、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在这一时期,先用不平衡增长理论作指导,取得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初步成果,待到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时,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农业和工业等矛盾就会加剧,甚至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就要用平衡增长理论作指导,调整投资战略,完善经济结构,协调经济矛盾,使国民经济能够长期、稳定、协调地增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一、产业集聚化产业集聚化二、二、产业融合化产业融合化三、三、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发展的趋势产业发展的趋势 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产业集聚化产业集聚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
29、展的态势,就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表现形式,是各级政府经上级政府(中央、省、市)的批准,专门划出一块特定的区域,通过一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创造出优于其他区域的投资环境,实现以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为目标的特殊空间。一、产业集聚化一、产业集聚化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
30、是其他形式难以相比的。近几年产业集群化的趋势已引起我国政府和产业界的关注,各地都涌现出一批产业集群,有政府规划扶持的各种工业园区,如上海于1996年规划启动的化学工业园区,已吸引了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前来投资。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日本学者植草益植草益从产业融合的原因和结果来解释产业融合化的内涵,他认为产业融合化就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的壁垒,加强行业企业间的竞衡合作关系。也有学者对产业融合化的定义为: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二、二、产业融合化产业融合化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
31、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一是是高高新新技技术术的的渗渗透透融融合合,即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向其他产业渗透、融合并形成新的产业;二二是是产产业业间间的的延延伸伸融融合合,即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融合,这类融合通过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三三是是产产业业内内部部的的重重组组融融合合,即发生在各个产业内部的重组和整合过程中,例如工业、农业、服务业内部相关联的产业通过融合提高竞争力,适应市场新需要。产业融合的分类产业融合的分类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产业融合化的重要特征是产业边界模糊化。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正为在全新的行
32、业中创造和获取价值建立新的边界,并通过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来源和重新评价现有竞争优势而迅速重组许多现有行业。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两种新的变化:一是产品的可替代性增大;二是产品的差异化增大。更为复杂的问题是:不少融合的产品,既在同一市场,又不在同一市场。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是一种“促进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产业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三、产业生态化三、产业生态化第五章第五章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区域生态系统的环境和资源,充分发挥物质的最大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即把一个产业、一个行业或整个企业看作一个系统,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利用现代科技和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一系列工艺链与生态链的连接组合,采用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出多层次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设计和建立物质转化和能量循环的区域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化的目标产业生态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