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ppt(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第三章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中国史学的发展n n第一节 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史学发展的影响n n第二节 皇朝史撰述的兴盛n n第三节 刘知己与史通n n第四节 杜佑与通典n n第五节 类书第一节第一节 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史学发展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史学发展的影响的影响n n一、政治上,从皇朝并立到隋唐统一,门阀地主政一、政治上,从皇朝并立到隋唐统一,门阀地主政治形成和发展。推动了治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皇朝史、皇朝史、地方史地方史、谱学之书谱学之书的撰述。的撰述。n n二、民族关系上,民族斗争与民族融
2、合的发展。扩二、民族关系上,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的发展。扩大了历史撰述的内容,促进了大了历史撰述的内容,促进了民族史民族史的撰述。的撰述。n n三、思想上,三、思想上,“天下一家天下一家”的观念。促进了对于多的观念。促进了对于多民族国家之历史的自觉意识。民族国家之历史的自觉意识。n n四、对外关系上,中外交流的发展,佛教的传播。四、对外关系上,中外交流的发展,佛教的传播。推动了关于中外交通和推动了关于中外交通和域外情况域外情况的撰述。的撰述。n n五、皇朝重视官书的撰述五、皇朝重视官书的撰述。官修史书官修史书成就卓著。成就卓著。n n六、史书数量的剧增和种类的丰富六、史书数量的剧增和种类的丰富地
3、方史地方史华阳国志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华阳国志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常璩(东晋)常璩(东晋)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华阳国志(华阳国志(12卷)卷)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政治史政治史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巴蜀地区历史演变巴蜀地区历史演变n n新新新新东汉东汉东汉东汉曹魏曹魏曹魏曹魏西晋西晋西晋西晋东晋东晋东晋东晋(9 92525)(2522025220)(220220265265)()(265-316265-316)()(317-420317-420)公孙述公孙述公孙述公孙述 刘二牧刘二牧刘二牧刘二牧 刘先主、后主刘先主、后主刘先主、后主刘先主、后主 成汉成汉成汉成汉15
4、15蜀郡太守蜀郡太守蜀郡太守蜀郡太守 刘焉刘焉刘焉刘焉188194188194 刘备刘备刘备刘备214214214214据益州据益州据益州据益州 李雄李雄李雄李雄304304成都王成都王成都王成都王25“25“大成大成大成大成”政权政权政权政权 刘璋刘璋刘璋刘璋194214194214 刘备刘备刘备刘备221221221221年称帝年称帝年称帝年称帝 李雄李雄李雄李雄306306称帝称帝称帝称帝3636被东汉灭亡被东汉灭亡被东汉灭亡被东汉灭亡 刘禅刘禅刘禅刘禅263263263263降魏降魏降魏降魏 347 347东晋灭成汉东晋灭成汉东晋灭成汉东晋灭成汉公孙述公孙述-东汉东汉-刘二牧刘二牧-刘
5、先主、后主刘先主、后主-西晋-成汉成汉-东晋东晋公孙述、刘二牧志公孙述、刘二牧志 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雄、期、寿、势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雄、期、寿、势志民族史民族史蛮书蛮书唐唐樊绰樊绰蛮书校注蛮书校注向达 中华书局,1962年5月出版。云南志校释云南志校释赵吕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域外情况的撰述域外情况的撰述n n佛国记佛国记(法显传)(法显传)n n东晋东晋法显法显n n现存最早的现存最早的关于中外交关于中外交通的记录。通的记录。法显传校注n n章巽章巽章巽章巽n n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985198519
6、85年出版。年出版。年出版。年出版。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玄奘大唐西域记校注n n季羡林等校注n n中华书局n n2000年4月版颜氏家训颜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 家史、谱牒和别传家史、谱牒和别传元和姓纂元和姓纂n n唐宪宗元和年间 林宝 修撰n n谱牒:专门记录历代家族成员及其血缘关系的书册。史官与史馆的设立史官与史馆的设立n n1、秦汉“以别职来知史务”n n2、三国始设专门史官修史n n3、北齐设史馆n n4、唐初史馆制度晋书晋书职官志职官志n n著作郎,周左史之任也。汉东京图籍在东观,故使名儒著作东观,有其名,尚未有官。魏明帝太和中,诏置著作郎,于此始有其官,隶中书省。及晋受命,武帝以缪徵为
7、中书著作郎。元康二年,诏曰:“著作旧属中书,而秘书既典文籍,今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于是改隶秘书省。后别自置省而犹隶秘书。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郎,专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著作郎始到职,必撰名臣传一人。旧唐书旧唐书职官志职官志n n史官。史官。古者天子诸侯,皆有史官,以纪言动、历数之事。古者天子诸侯,皆有史官,以纪言动、历数之事。到后汉明帝,如当时名士入东观,撰光武纪,而史官因到后汉明帝,如当时名士入东观,撰光武纪,而史官因以他官兼之。以他官兼之。魏明帝始置著作郎,专掌国史,隶中书。晋改魏明帝始置著作郎,专掌国史,隶中书。晋改隶秘书省,因而不改。贞观年修五代史,移史馆于禁中。隶秘书省,因
8、而不改。贞观年修五代史,移史馆于禁中。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毕日停。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毕日停。监修国史。监修国史。贞观已后,多以宰相监修国史,遂成故事也。贞观已后,多以宰相监修国史,遂成故事也。修撰直馆。修撰直馆。天宝已后,他官兼领史职者,谓之史馆修撰,天宝已后,他官兼领史职者,谓之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也。元和六年,宰相裴垍奏:初入为直馆也。元和六年,宰相裴垍奏:“登朝官领史职者,登朝官领史职者,并为修撰,未登朝官入馆者,并为直馆。修撰中以一人官高并为修撰,未登朝官入馆者,并为直馆。修撰中以一人官高者判馆事,其余名目,并请不置。者判馆事,其余名目,并
9、请不置。”从之。从之。楷书手二十五楷书手二十五人,典书四人,亭长二人,掌固六人,装满直一人,熟纸匠人,典书四人,亭长二人,掌固六人,装满直一人,熟纸匠六人。史官掌修国史,不虚美,不隐恶,直书其事。凡天地六人。史官掌修国史,不虚美,不隐恶,直书其事。凡天地日月之祥,山川封域之分,昭穆继代之序,礼乐师旅之事,日月之祥,山川封域之分,昭穆继代之序,礼乐师旅之事,诛赏废兴之政,皆本于起居注、时政记,以为实录,然后立诛赏废兴之政,皆本于起居注、时政记,以为实录,然后立编年之体,为褒贬焉。既终藏之于府。编年之体,为褒贬焉。既终藏之于府。隋书隋书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经籍志经籍志旧唐书旧唐书旧唐书旧唐书经籍志
10、经籍志经籍志经籍志 1 1正史正史正史正史 一曰正史,以纪纪传表志。一曰正史,以纪纪传表志。一曰正史,以纪纪传表志。一曰正史,以纪纪传表志。2 2古史古史古史古史二曰古史,以纪编年系事。二曰古史,以纪编年系事。二曰古史,以纪编年系事。二曰古史,以纪编年系事。3 3杂史杂史杂史杂史 三曰杂史,以纪异体杂纪。三曰杂史,以纪异体杂纪。三曰杂史,以纪异体杂纪。三曰杂史,以纪异体杂纪。4 4霸史霸史霸史霸史四曰霸史,以纪伪朝国史。四曰霸史,以纪伪朝国史。四曰霸史,以纪伪朝国史。四曰霸史,以纪伪朝国史。5 5起居注起居注起居注起居注五曰起居注,以纪人君言动。五曰起居注,以纪人君言动。五曰起居注,以纪人君言
11、动。五曰起居注,以纪人君言动。6 6旧事旧事旧事旧事 六曰旧事,以纪朝廷政令。六曰旧事,以纪朝廷政令。六曰旧事,以纪朝廷政令。六曰旧事,以纪朝廷政令。7 7职官职官职官职官 七曰职官,以纪班序品秩。七曰职官,以纪班序品秩。七曰职官,以纪班序品秩。七曰职官,以纪班序品秩。8 8仪注仪注仪注仪注 八曰仪注,以纪吉凶行事。八曰仪注,以纪吉凶行事。八曰仪注,以纪吉凶行事。八曰仪注,以纪吉凶行事。9 9刑法刑法刑法刑法 九曰刑法,以纪律令格式。九曰刑法,以纪律令格式。九曰刑法,以纪律令格式。九曰刑法,以纪律令格式。1010杂传杂传杂传杂传 十曰杂传,以纪先圣人物十曰杂传,以纪先圣人物十曰杂传,以纪先圣人
12、物十曰杂传,以纪先圣人物 1111地理地理地理地理 十一曰地理,以纪山川郡国。十一曰地理,以纪山川郡国。十一曰地理,以纪山川郡国。十一曰地理,以纪山川郡国。1212谱系谱系谱系谱系 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族继序。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族继序。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族继序。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族继序。1313簿录簿录簿录簿录 十三曰略录,以纪史策条目。十三曰略录,以纪史策条目。十三曰略录,以纪史策条目。十三曰略录,以纪史策条目。史书数量的剧增和种类的丰富第二节第二节 皇朝史撰述的兴盛皇朝史撰述的兴盛n n一、范晔后汉书范晔后汉书n n二、陈寿三国志二、陈寿三国志n n三、宋书、南齐书、魏书三、宋书、南齐书、魏
13、书n n四、唐修八部正史:四、唐修八部正史:n n1 1、唐官修前五朝史:唐官修前五朝史:唐官修前五朝史:唐官修前五朝史:梁书、陈书、北齐梁书、陈书、北齐梁书、陈书、北齐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周书、书、周书、周书、书、周书、周书、书、周书、周书、隋书隋书隋书隋书n n2 2、唐官修晋书、唐官修晋书、唐官修晋书、唐官修晋书n n3 3、李延寿修南史、北史、李延寿修南史、北史、李延寿修南史、北史、李延寿修南史、北史书名书名书名书名作者作者作者作者卷数卷数卷数卷数后汉书后汉书后汉书后汉书南朝宋范晔南朝宋范晔南朝宋范晔南朝宋范晔120120120120三国志三国志三国志三国志西晋陈寿西晋陈寿西晋陈
14、寿西晋陈寿65656565晋书晋书晋书晋书唐朝房玄龄等唐朝房玄龄等唐朝房玄龄等唐朝房玄龄等130130130130宋书宋书宋书宋书南朝梁沈约南朝梁沈约南朝梁沈约南朝梁沈约100100100100南齐书南齐书南齐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南朝梁萧子显南朝梁萧子显南朝梁萧子显59595959梁书梁书梁书梁书唐朝姚思廉唐朝姚思廉唐朝姚思廉唐朝姚思廉56565656陈书陈书陈书陈书36363636魏书魏书魏书魏书北齐魏收北齐魏收北齐魏收北齐魏收114114114114北齐书北齐书北齐书北齐书唐朝李百药唐朝李百药唐朝李百药唐朝李百药50505050周书周书周书周书唐令狐德棻等唐令狐德棻等唐令狐德棻等唐令狐德棻
15、等50505050隋书隋书隋书隋书唐魏征等唐魏征等唐魏征等唐魏征等85858585南史南史南史南史唐李延寿唐李延寿唐李延寿唐李延寿80808080北史北史北史北史100100100100n n德棻尝从容言于高祖曰:德棻尝从容言于高祖曰:“窃见近代已来,多无正史,窃见近代已来,多无正史,梁、陈及齐,犹有文籍。至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阙。梁、陈及齐,犹有文籍。至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阙。当今耳目犹接,尚有可凭,如更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陛当今耳目犹接,尚有可凭,如更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陛上既受禅于隋,复承周氏历数,国家二祖功业,并在周时。上既受禅于隋,复承周氏历数,国家二祖功业,并在周时。如
16、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如臣愚见,并请修之。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如臣愚见,并请修之。”高祖高祖然其奏,下诏曰:然其奏,下诏曰:瑀等受诏,历数年,竟不能就而罢。贞观三年,太宗复瑀等受诏,历数年,竟不能就而罢。贞观三年,太宗复敕修撰,乃令敕修撰,乃令德棻与秘书郎岑文本修周史,中书舍人李百药德棻与秘书郎岑文本修周史,中书舍人李百药修齐史,著作郎姚思廉修梁、陈史,秘书监魏徵修隋史修齐史,著作郎姚思廉修梁、陈史,秘书监魏徵修隋史,与,与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总监诸代史。众议以魏史既有魏收、魏彦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总监诸代史。众议以魏史既有魏收、魏彦二家,已为详备,遂不复修。德棻又奏引殿中侍御史崔仁师二家,已
17、为详备,遂不复修。德棻又奏引殿中侍御史崔仁师佐修周史,德棻仍总知类会梁、陈、齐、隋诸史。武德已来佐修周史,德棻仍总知类会梁、陈、齐、隋诸史。武德已来创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创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n n旧唐书卷七七令狐德棻传旧唐书卷七七令狐德棻传n n贞观十年正月二十日,尚书左仆射房元龄、侍中魏徵、贞观十年正月二十日,尚书左仆射房元龄、侍中魏徵、散骑常侍姚思廉、太子右庶子李百药孔颖达、礼部侍郎令狐散骑常侍姚思廉、太子右庶子李百药孔颖达、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中书侍郎岑文本、中书舍人许敬宗等,撰成周隋梁陈德棻、中书侍郎岑文本、中书舍人许敬宗等,撰成周隋梁陈齐五代史,上之。进阶颁赐有差。齐五代史,上之
18、。进阶颁赐有差。n n唐会要卷六三史馆上唐会要卷六三史馆上 修前代史修前代史五代史志(隋志)五代史志(隋志)n n(贞观)十七年,尚书右仆射褚遂良时以谏议大夫奉敕修隋书十志。n n北史卷一百序传n n显庆元年五月四日,史官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三十卷,太尉无忌进之。n n唐会要卷六三史馆上修前代史第三节第三节 刘知己与史通刘知己与史通n n一、刘知几二、史通n n三、“史才三长”论二、史通二、史通n n史通共20卷,分内篇和外篇,各为10卷。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n n内篇(36篇):讲历史编纂学n n外篇(13篇):史官和史书沿革,评论过去史书的优劣得失史通史通 序(部分)序(部分)n n昔
19、汉世诸儒,集论经传,定之于白虎阁,昔汉世诸儒,集论经传,定之于白虎阁,因名曰白虎通。予既在史馆而成此书,因名曰白虎通。予既在史馆而成此书,故便以史通为目。且汉求司马迁后,故便以史通为目。且汉求司马迁后,封为史通子,是知史之称通,其来自久。封为史通子,是知史之称通,其来自久。博采众议,爰定兹名。凡为廿卷,列之如博采众议,爰定兹名。凡为廿卷,列之如左,合若干言。于时岁次庚戌,景龙四年左,合若干言。于时岁次庚戌,景龙四年仲春之月也。仲春之月也。内篇n n卷一、六家n n卷二、二体、载言、本纪、世家、列传n n卷三、表历、书志n n卷四、论赞、序例、题目、断限、编次、称谓n n卷五、采撰、载文、补注、
20、因习、邑里n n卷六、言语、浮词、叙事n n卷七、品藻、直书、曲笔、鉴识、探赜n n卷八、摸拟、书事、人物n n卷九、覈才、序传、烦省n n卷十、杂述、辨职、自叙外篇1111史官建置1212古今正史1313疑古1414惑经、申左1515点烦1616杂说上1717杂说中1818杂说下1919五行志错误、五行志杂驳2020暗惑、忤时三、三、“史才三长史才三长”论论n n子玄掌知国史,首尾二十余年,多所撰述,甚子玄掌知国史,首尾二十余年,多所撰述,甚为当时所称。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子玄曰:为当时所称。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子玄曰:“自古自古已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已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对
21、曰:“史才须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籯,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金满籯,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柟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柟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者矣。脱苟非其才,不可叨居善无可加,
22、所向无敌者矣。脱苟非其才,不可叨居史任。自敻古已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史任。自敻古已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时时人以为知言。人以为知言。旧唐书刘子玄旧唐书刘子玄传传史通评释史通评释 史通训故史通训故 史通训故补史通训故补 史通评释史通评释 明明 郭孔延郭孔延 史通训故史通训故 明明 王惟俭王惟俭 史通训故补史通训故补 清清 黄叔琳黄叔琳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006年年史通笺记史通笺记程千帆 著中华书局,1980史通笺注史通笺注n n张振珮 笺n n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史通新校注史通新校注赵吕甫校注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四节第四节 杜佑与通典杜佑与通典n一、杜
23、佑n二、内容和编纂方法n三、通典在史学上的地位n n 佑少尝读书,而性且蒙固,不达术数之艺,不好章佑少尝读书,而性且蒙固,不达术数之艺,不好章佑少尝读书,而性且蒙固,不达术数之艺,不好章佑少尝读书,而性且蒙固,不达术数之艺,不好章句之学。句之学。句之学。句之学。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
24、足衣食。易称聚人曰财。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管子曰:人曰财。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管子曰:人曰财。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管子曰:人曰财。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子曰:夫子曰:夫子曰:夫子曰:“既富而教。既富而教。既富而教。既富而教。”斯之谓矣。斯之谓矣。斯之谓矣。斯之谓矣。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
25、乐以和其心,此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敌焉。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敌焉。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敌焉。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敌焉。是是是是以食货为之首,以食货为之首,以食货为之首,以食货为之首,十
26、二卷。十二卷。十二卷。十二卷。选举次之,选举次之,选举次之,选举次之,六卷。六卷。六卷。六卷。职官又次之,职官又次之,职官又次之,职官又次之,二二二二十二卷。十二卷。十二卷。十二卷。礼又次之,礼又次之,礼又次之,礼又次之,百卷。百卷。百卷。百卷。乐又次之,乐又次之,乐又次之,乐又次之,七卷。七卷。七卷。七卷。刑又次之,刑又次之,刑又次之,刑又次之,大刑大刑大刑大刑用甲兵,十五卷。其次五刑,八卷。用甲兵,十五卷。其次五刑,八卷。用甲兵,十五卷。其次五刑,八卷。用甲兵,十五卷。其次五刑,八卷。州郡又次之,州郡又次之,州郡又次之,州郡又次之,十四卷。十四卷。十四卷。十四卷。边防末边防末边防末边防末之
27、。之。之。之。十六卷。十六卷。十六卷。十六卷。或览之者庶知篇第之旨也。或览之者庶知篇第之旨也。或览之者庶知篇第之旨也。或览之者庶知篇第之旨也。本初纂录,止于天宝之本初纂录,止于天宝之本初纂录,止于天宝之本初纂录,止于天宝之末,其有要须议论者,亦便及以后之事。末,其有要须议论者,亦便及以后之事。末,其有要须议论者,亦便及以后之事。末,其有要须议论者,亦便及以后之事。食货典食货典三、通典在史学上的地位三、通典在史学上的地位n n1、创立了典制体的通史体裁n n2、以食货为首,高度重视社会经济活动n n3、贯穿经邦致用的史学思想n n4、朴素的历史进化观通典n n全全5 5册,中华书局点校本,册,中
28、华书局点校本,19881988年年第五节第五节 类书类书n n一、什么是类书n n二、类书的种类n n三、类书的作用n n四、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贴n n五、北宋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文苑英华册府元龟类书类书n摘录、汇辑多种文献中的原文,按内容性质分门别类地编排组织,以供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北堂书钞北堂书钞n n中国书店中国书店中国书店中国书店 1989.7 1989.7 1989.7 1989.7 艺文类聚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初学记初学记n n中华书局。中华书局。中华书局。中华书局。n n1962196219621962年年年年1 1 1 1月版。月版。月版。月版。
29、n n2004200420042004年年年年2 2 2 2月第月第月第月第2 2 2 2版。版。版。版。太平御览太平御览n n百科全书式的类书百科全书式的类书n n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601960年年版版。太平御览总类太平御览总类太平广记太平广记n n全十册,中华书局,全十册,中华书局,全十册,中华书局,全十册,中华书局,n n1961196119611961年版。年版。年版。年版。n n小说类类书小说类类书小说类类书小说类类书文苑英华文苑英华n n全六册,中华书局,全六册,中华书局,19661966年年 。n n文学类类书。文学类类书。册府元龟册府元龟n n全十二册,全十二册,全十二册
30、,全十二册,n n中华书局,中华书局,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60 1960 1960 1960年年年年 。n n史学类类书史学类类书史学类类书史学类类书永乐大典永乐大典n n中华书局,中华书局,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86198619861986年版。(十册)年版。(十册)年版。(十册)年版。(十册)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由于有国家图书馆至今保存完好的雍正版内府铜活字本,成为现存古今图书集成由于有国家图书馆至今保存完好的雍正版内府铜活字本,成为现存古今图书集成由于有国家图书馆至今保存完好的雍正版内府铜活字本,成为现存古今图书集成由于有国家图书馆至今保存完好的雍正版内府铜活字本,成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按字数统计,古今图书集成是此前类书太平御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按字数统计,古今图书集成是此前类书太平御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按字数统计,古今图书集成是此前类书太平御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类书。按字数统计,古今图书集成是此前类书太平御览的览的览的览的32323232倍,册府元龟的倍,册府元龟的倍,册府元龟的倍,册府元龟的16161616倍。倍。倍。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