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际经济学gtsh.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国际经济学gtsh.pptx(1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Theory and Policy方齐云教材:国际经济学 方齐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Ch.1 导论什么是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什么是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交易(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它运用一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研究国际货物(Goods)、服务(Services)和资产(Assests)交易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与一般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比,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两个明显
2、的特点:1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一般认为,生产要素在国内的流动性高于其在国际之间的流动性。2国际经济关系发生在具有独立主权的不同经济实体之间,与之相联系,就产生了不同的疆界和不同的货币。不同疆界的存在,产生了对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限制,而这在一国内是不存在的;不同的货币通过汇率随时间的变动,产生了相对价格随时间变动的复杂性,而这在一国之内同样是不存在的。在政策制定上,一国政策的制定往往考虑的只是本国的国民福利和稳定而非世界的福利和稳定。不同国家之间的政策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这就会导致在某个国家是最优的政策选择,从世界范围来看则往往是非最佳的政策选择。例如,最优关税(Optimal Tariff
3、)的征收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关税大战。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连系使得一国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不仅会影响本国的资源配置,而且还会对其他国家的资源配置造成外溢效应。因此,在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一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就必须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这就比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制定政策要复杂得多。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区分为实物经济(Real Economy)方面和货币经济(Monetary Economy)方面两个部分。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实物经济方面,也称国际微观经济学(International Microeconomics)或国际贸易(Interna
4、tional Trade),它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要素流动,包括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要素流动的主要因素,贸易和要素流动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以及福利的影响,国家经济政策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影响等。国际经济学的国际贸易部分通常包括国际贸易理论(Trade Theory)和贸易政策(Trade Policy)两个部分,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它以单个国家为基本分析单位,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其决定,这与微观经济学非常相似。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The Basis for Trade)、贸易的模式(The Patterns of Trade)以及贸易的利益(The Gains from Trad
5、e)。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的措施及其影响,贸易保护的原因和效果。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货币经济方面,也称国际宏观经济学(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或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它主要研究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及其调整过程,包括外汇市场和汇率决定,国际收支及其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调整过程等。国际经济学的国际金融部分则包括汇率和外汇市场,国际收支及其调整等内容。它涉及货币和总收支,收入水平和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变量,这与宏观经济学非常相似。外汇市场探讨一国货币与它国货币相交换的框架及汇率的决定;国际收支用以测度一国
6、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及其平衡;国际收支调整研究在不同汇率和国际货币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调整过程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1)1重商主义者重商主义者以其错误的财富观为基础,推论出“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21776年,亚当亚当斯密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The Welth of Nations)中,系统阐述了分工和自由经济的观点,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和贸易观,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31817年,大卫大卫李嘉图李嘉图(
7、David Ricardo)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正确地提出和论证了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确立了其后贸易理论发展的方向。后来的学者都将国际贸易研究的重点放在比较优势原理上,不断探索决定比较优势的各种因素。4穆勒(穆勒(J.S.Mill)、马歇尔()、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艾奇沃思()和艾奇沃思(F.Y.Edgeworth)等,集中研究了贸易条件的决定问题。51919
8、年,赫克歇尔(赫克歇尔(E.F.Heckscher)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一文中,首先论述了各国要素禀赋构成与贸易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贸易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了要素禀赋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的观点。其后,他的学生俄林(俄林(Bertil Ohlin)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中,进一步阐述和发挥了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因而后来人们又称要要素禀赋理论素禀赋理论为赫克歇尔
9、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 Theory,简称HO理论)。61936年,哈伯勒(哈伯勒(G.Haberler)在国际贸易理论(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中,用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在贸易理论的模型化方面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此外,勒纳(勒纳(A.P.Lerner)、里昂惕夫()、里昂惕夫(W.Leontief)、米德()、米德(J.E.Meade)、萨)、萨缪尔逊(缪尔逊(P.A.Samuelson)等人将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与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融)等人将一
10、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与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为一体,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可以说,这一标准化的贸易模型,就是新古典学派一新古典学派一般均衡理论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般均衡理论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具体应用。71951年,里昂惕夫里昂惕夫首次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HO理论进行了经验检验,发现美国作为世界上资本最丰富的国家,其出口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而进口替代部门则是资本密集型的,这就与HO理论预测的贸易模式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8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克鲁格
11、曼(克鲁格曼(P.R.Krugman)和赫尔普曼()和赫尔普曼(E.Help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新贸易理论认为,除要素禀赋除要素禀赋差异外,规模经济亦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贸易利益的另一个独立决定因素差异外,规模经济亦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贸易利益的另一个独立决定因素。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2)新贸易理论的出现有两大渊源:新贸易理论的出现有两大渊源: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即发生在同一产业类别中的双向贸易(Two-way Trade),已成为主流。格鲁珀(格鲁珀(H.G.Grub
12、el)和劳)和劳埃德(埃德(P.J.Lloyd)在1975年还构造了一种测量产业内贸易密集度的指数方法,用于测算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GL产业内贸易指数,与B.Balassa提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略有不同。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业组织理论出现了一次大的突破,特别是博弈论博弈论方法被引入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中之后,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主要是针对寡头市场)厂商行为的描述与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8年,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在其博士论文收益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Increasing Returns,Monopolistic Competition,an
13、d International Trade)中,首次将迪克西特(A.Dixit)和斯蒂格利茨(J.Stiglitz)两人所共同提出的将差异产品和(内部)规模经济考虑在内的垄断竞争模型(该模型又称“新张伯伦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模型上首次证明了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另一起因,以及差异性产品决定了贸易形态为产业内贸易。新贸易理论除了都强调规模经济的作用这一共同点外,并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3)有三种类型的新贸易理论模型三种类型的新贸易理论模型:由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等人在垄断竞争模型垄断竞争模型基础上提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由布兰德(布兰德(A.Brand
14、er)和斯潘瑟()和斯潘瑟(B.J.Spencer)在寡头垄断模型寡头垄断模型基础上提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该模型不仅阐述了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决定作用,而且还指出了在同质产品条件下,因厂商的非合作行为也会产生产业内贸易。“相互倾销”便是其中的一个特例。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围绕着垄断利润,不仅厂商之间,而且政府之间也可能发生争夺垄断利润的博弈行为。因此,该理论模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发众多争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便是基于这一思想提出的。由埃塞尔(埃塞尔(W.Ethiar)最早提出的外部经济模型外部经济模型。该理论模型不仅指出外部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该模型
15、还指出了国际分工格局对贸易利益不平衡性的影响,即不同的国际分工格局对参与贸易的各方的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替代了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从解释对象解释对象上看,两种理论分别解释不同的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主要解释产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现象;而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则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从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上看,新贸易理新贸易理论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强调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性差异市场结构和竞争性差异;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
16、禀赋理论则以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以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强调国家之间在要要素禀赋上的差异性素禀赋上的差异性。两派的观点不仅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相反实际上表现出一种互补性,两者共同丰富和完善了贸易理论。国国际贸际贸易基易基础础的决定因素的决定因素供给方面要素禀赋(新古典理论)技术 要素生产率(古典理论)规模经济(新贸易理论)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同质产品(古典和新古典)不完全竞争、差异产品(新贸易理论)需求方面偏好收入分配贸易的基础图11 贸易的基础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1)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一直是围绕“外部平衡”(External Balance)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展开的。从古典贸易理论
17、起,贸易平衡一直是贸易理论的一个前提条件。因为贸易理论不考虑货币因素,国际贸易理论所探讨的是在贸易平衡条件下(或物物交换条件下)的贸易商品相对价格问题,即纯易货贸易条件(The Barter Terms of Trade)问题。但在现实中,国际贸易是以货币为媒介而进行的,因而贸易不平衡现象是一种常态。11720年,伊萨克杰瓦伊斯(Issac Gervaise)首次提出了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21752年,大卫大卫休谟(休谟(David Hume)在论贸易差额一文中,论证了著名的“物价物价铸币铸币流动机制流动机制”(Price-Specie-Flo
18、w Mechanism)。休谟从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在金币本位制条件下,可以通过货币贵金额的输出输入来完全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自动恢复平衡,而不需要外部的人为干预。3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隔期间,为取得外部平衡,许多国家对浮动汇率和直接控制国际收支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2)4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这种国际货币制度安排的确立和发展,对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之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也在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布雷顿森林体
19、系建立之后,考虑到与固定汇率制相联系的物价水平和工资粘性(Sticky Price and Monetary Wage),在20世纪4050年代,很多研究文献放弃了古典模型核心的价格调整学说,转而寻求通过收入或就业的变动来调整外部平衡。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凯恩斯的乘数理论(Multiplier Theory)说明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强调收入作用的外部调整学说,有着重大的缺陷,它基本上排除了资本流动的可能性,与古典学说一样,仍然只关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调整。这种缺陷,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有所改观。520世纪60年代初期,蒙代尔(蒙代尔(R.Mundell)在其一系列论文
20、中,更新了国际收支调整的传统观点。在蒙代尔模型中,货币政策被放到了国际收支调整的首要位置,国际资本流动占据了国际收支的重要地位。他提出,当内部平衡(Internal Balance)与外部平衡目标发生冲突时,由于资本流动性的存在,使得在固定汇率制条件下,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资本流出,而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资本流入,这样,借助于针对外部平衡的货币政策和针对内部平衡的财政政策这两个独立的政策工具,就能够同时达成内外平衡的目标,从而解决了固定汇率制条件下政策选择的两难问题。这种把货币政策分配给外部平衡,而把财政政策分配给内部平衡的观点,被称为“蒙代尔分配法则”(Mundell Assignm
21、ent Rule)。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3)61960年,特里芬(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黄金与美元危机(Gold and Dollar Crisis,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1960)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特里芬认为,作为作为储备资产的关键货币(储备资产的关键货币(Key Currency)在其充足供应与信心力)在其充足供应与信心力(Confidence)之间是存在矛盾的)之间是存在矛盾的。7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一大批经济学家主张实行浮动实行浮动
22、汇率制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的倡导者的基本论点是,浮动汇率可以使政府免受国际收支的限制,并允许政府不需要运用货币政策去被动地稳定汇率,从而获得利用货币政策工具的主动权,同时浮动汇率也象一堵防火墙,把国内经济与外界隔离开来,使国内经济免受外界因素的冲击。820世纪70年代,货币主义货币主义的兴起,产生了一些极有价值的开放经济动态模型。其中,比古典货币数量论更进一步的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方法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方法,强调实际平衡效果和长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资产组合平衡(资产组合平衡(Portfolio-Balance)模型)模型则阐明了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了财富积累中资产的存量和流量之间的区别,并吸收了理
23、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ncy)理论的一些基本思想。920世纪80年代,借助于储蓄和投资理论中的跨时跨时(Intertemporary)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对开放经济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已变得日益普遍。除了外部平衡这一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问题外,国际金融理论在汇率决定理论和汇率制度研究方面,也有极为丰富的理论进展。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是衡量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中重要性程度的指标,它以一国进出口总值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表示。即: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 =+Ch.2国际贸易的古典理论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
24、的比较优势理论重商主义的贸易观 重商主义的财富观重商主义者把金银货币等同于社会财富。重商主义把金银货币等同于财富的观点是错误的。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国民财富,是一国生产和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一国拥有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越多,生产效率越高,生产和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就越大,一国的生活水平就越高,财富和福利水平就越高。重商主义的贸易观一国财富的增加应来源于商业,而国内商业不影响一国财富的增减,对外贸易的出超才增加一国金银货币,从而增加一国财富。因此,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实行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以保护本国的对外贸易出超,增加国民财富。重商主义以
25、其错误的财富观为基础,鼓吹经济民族主义,主张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即你亏我盈。因此,国际贸易不可能是自愿自由的贸易,而需要用枪炮和军舰去打开它国的国门,占据更多的殖民地,通过宗主国与殖民地的不对等贸易来增加宗主国的财富。尽管重商主义的贸易观是明显错误的,但是,除了1815年至1914年间的英国以外,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曾彻底摆脱过重商主义的影响。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Assumptions:2 countries,2 goods and 1 factor(labor)If 2 countries use there factor labor to produce
26、2 goods and the unit costs measuring in terms of labor time are as follows,then country A has AA in the production of good X(23)and country B has AA in the production of good Y(24).Each country specialized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good in which it has Absolute Advantage and export that good.Each cou
27、ntry will gain from trade(due to the specialization).Trade is a positive-sum game.Country ACountry BGood X2 hours per piece3 hours per pieceGood Y4hours per piece2 hours per piece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of David Ricardo(1)Assumptions:2 country,2 goods and 1 factor(labor),the same as Adam Smith.
28、AA theory assumed that 2 countries has different AA in the production of 2 goods,but it is rare in reality.If one country has Absolute Dis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2 goods and the degree of these AD are different,this country will h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good in which
29、 it has less degree of AD,the other country will has CA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other good.Each country will gain from trade(due to the specialization).Trade is a positive-sum game.Country A Country BGood X2 hours per piece3 hours per pieceGood Y4 hours per piece 5 hours per piece2/34/5,country A h
30、as CA in good X and country B has CA in Y.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of David Ricardo(2)AA theory is a special case of CA theory.Country A Country BGood X2 hours per piece3 hours per pieceGood Y4 hours per piece 2 hours per piece2/3 gY,我们称经济增长的总效应是顺贸易的;如果gm gY,我们称经济增长的总效应是逆贸易的;如果gm 0,我们称经济增长的总效应是超
31、逆贸易的;如果(Y为以可进口商品表示的实际收入),则称经济增长的总数应是超顺贸易的。生产效应消费效应中性N顺贸易P超顺贸易UP逆贸易A超逆贸易UA中性NNPP或UPA或UAUA顺贸易PPPP或UP非UPUA超顺贸易UPP或UPP或UPUP非UA不确定逆贸易AA或UA非UP非UAA或UAUA超逆贸易UAUAUA不确定UAUA大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大国经济增长的结果除了产生贸易量效应以外,还会通过贸易量的变化影响世界市场的价格,从而使大国的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发生改变,即大国的增长会产生贸易条件效应(Terms of Trade Effect)。首先探讨大国的不同增长类型对贸易条
32、件的影响,其次,我们介绍大国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的分解,最后讨论大国可能发生的不幸增长或贫困化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大国增长与贸易条件 除了超逆贸易的经济增长(gm0。也就是说,1国只有在超逆贸易增长的情况下,才减少对2国的进口需求,从而改善1国的贸易条件,而在其它情况下,1国对2国的进口需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而使1国的贸易条件下降。1国贸易条件在逆贸易增长情况下下降较少,在超顺贸易增长情况下下降最多 大国增长的福利影响(1)如果不考虑增长的原因和类型,只要增长在不变价格条件下增加一国的贸易量,那么它就倾向于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下降(恶化);相反,如果增长在不变价格
33、下减少一国的贸易量,则它倾向于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上升(改善)。这就是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Terms-of-Trade Effect)。其中使贸易条件上升的效应称为正的贸易条件效应。而使贸易条件下降的效应称为负的贸易条件效应。如果一国总产出Y的增长伴随着人均产量(或人均收入)的增长,我们称这种效应为正的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相反,如果总产出的增长伴随着人均产出的下降,我们称这种效应为负的财富效应。简而言之,我们把总产出增长所引起的人均产出变化,称为增长的财富效应。大国增长的福利影响(2)如果我们可以将经济增长区分为要素增长和技术进步两种类型,则我们可以推论,如果仅因劳动力增长引起
34、经济总量增长(资本不增加,技术不变),则由于边际收益递减的作用,该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将下降,即这种类型的增长将造成负的财富效应。在资本增加和技术进步引起经济总量增长的情况下,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将提高,该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将上升,即这些类型的增长将带来正的财富效应。正因为如此,一国经济的合意增长,应该建立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以获得增长的正的财富效应。由此可见,大国的增长会产生两种影响福利的效应,一是增长的财富效应,另一则是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只要这两种效应的总和大于0,则大国增长就导致该国福利水平的增加,增长是合意的;如果这两种效应的总和小于0,则大
35、国的增长就导致该国福利水平的下降,增长就是不合意的,也称为不幸的增长或贫困化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大国增长的福利影响(3)不幸的增长(1)即使大国增长的财富效应为正,但如果大国增长的结果,使其贸易条件急剧下降,增长的负的贸易条件效应超过正的财富效应,则大国增长的总福利效应为负(出现福利的净下降),这种情况被巴格瓦蒂(J.Bhagwati)称为不幸的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不幸的增长(2)在下述情况下,大国A更有可能发生不幸的增长:(1)大国A仅因劳动力增长引起经济总量增长;(2)增长使A国的出口在贸易条件不变时大大增加,从而倾向于使A国的贸易条
36、件下降;(3)世界其它国家对A国出口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非常低,或因其它原因(如贸易障碍等)减弱了对A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使得A国的贸易条件大大下降;(4)A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很高,以致贸易条件恶化时极易造成国家净福利下降。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1)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要素增长(劳动力或人口增长、资本积累)要素质量改进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长、知识技术进步)结构变化以及制度创新等其中结构变化通常是由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推动的,而制度创新则是通过影响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而发生对增长的作用的。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2)要素增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 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3)当劳动与资本以相同比率增长,两种商品生产的规
37、模收益不变,要素生产率及要素报酬在增长前后都不变时,如果该国劳动参与率(即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不变,则增长前后该国人均实际收入和福利水平也将保持不变。如果仅有劳动增长(或劳动增长快于资本增长),则资本劳动比率下降(资本浅化),劳动生产率将因边际收益递减而下降,从而劳动报酬和人均收入都下降;如果仅有资本增长(或资本增长快于劳动增长),则资本劳动比率上升(资本深化),劳动生产率将上升,从而劳动报酬和人均收入都将上升。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在HO理论的假设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小国的增长不影响国际价格),如果一种生产要素增加(给定另一
38、种要素不变),将引起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增加而另一种商品的生产则减少。也就是说,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一国劳动力增加而资本不变,则引起劳动密集型商品生产增加而资本密集型商品生产减少。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1)技术进步的类型根据希克斯的定义,技术进步可以划分为中性的(Neutral)、资本节约型的(Capital-Saving,也称为劳动使用型的,Labor-Using)、劳动节约型的(Labor-Saving,也称为资本使用型的,Capital-Using)三种类型。中性的技术进步是指,在资本劳动比率不变的条件下,中性的技术进步使得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按相同的比率增长。或者说
39、,在要素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中性的技术进步使得生产中要素使用的最优比例保持不变。即不发生劳动和资本的相互替代。资本节约型(劳动使用型)的技术进步是指,在资本劳动比例不变的条件下,资本节约型(劳动使用型)的技术进步使得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增长超过了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增长。或者说,在要素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资本节约型(劳动使用型)的技术进步使得生产中使用的最优资本劳动比例下降,即发生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劳动节约型(资本使用型)的技术进步是指,在资本劳动比率不变的条件下,劳动节约型(资本使用型)的技术进步使得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增长超过了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增长。或者说,在要素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劳动节约型(
40、资本使用型)的技术进步使得生产中使用的最优资本劳动比率上升,即发生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2)技术进步与生产可能性曲线象生产要素的增长一样,技术进步由于提高了要素的生产率,使得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因而扩大了一国的生产可能性,使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的情况和种类,取决于各部门技术进步的情况和种类。在2个部门(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和3种类型的技术进步(中性的、劳动节约型的、资本节约型的)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的情况如何确定的问题,将变得极为复杂。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3)当两种商品生产中发生同等程度的中性的技术进步时
41、,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在各个方向上均匀地向外扩张,这与生产要素平衡增长时的效果相同,即由原点引一射线与新旧两条生产可能性曲一相交时,两个交点的切线的斜率相同。当仅有一个部门发生中性的技术进步时,发生技术进步的部门产出增加,而未发生技术进步的部门产出不变 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1某一部门中性的技术进步引起该部门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如果该部门的产品是可出口产品,这种价格下降将导致贸易条件下降;如果该部门的产品是可进口产品,这种价格下降将导致贸易条件上升。2资本密集型部门的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具有非常明确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本质上与第一条相同,即创新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将下降。如果创新部门是出口部门,则导致贸易条件的下降;如果创新部门是进口部门,则导致贸易条件上升。3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以及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具有非常不确定的影响,它可能导致创新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从而它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经济增长,其财富效应必然为正,因而,一旦确定技术进步引起正的贸易条件效应后,我们就可以肯定,技术进步导致合意的增长。但如果技术进步引起一国贸易条件下降,就有可能引起不幸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