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讲解ego.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讲解ego.pptx(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讲解及实施条例讲解北京市东城区国家税务局北京市东城区国家税务局所得税管理科所得税管理科讲讲 解解 内内 容容一、新税法的主要内容及新旧差异新税法的主要内容及新旧差异二、纳税申报表的变化二、纳税申报表的变化(包括注销企业清算要求及申报表填报)(包括注销企业清算要求及申报表填报)三、新、旧政策衔接思路三、新、旧政策衔接思路一、新税法的主要一、新税法的主要内容及新旧差异内容及新旧差异如何理解如何理解“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_ _是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的是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的是对企业的
2、应纳税所得额征收的是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收,通俗的理解对收入减去为取得收入一种税收,通俗的理解对收入减去为取得收入一种税收,通俗的理解对收入减去为取得收入一种税收,通俗的理解对收入减去为取得收入付出的各项支出以后付出的各项支出以后付出的各项支出以后付出的各项支出以后剩余部分剩余部分剩余部分剩余部分征税。征税。征税。征税。所得税与流转税的主要区别在于所得税与流转税的主要区别在于所得税与流转税的主要区别在于所得税与流转税的主要区别在于:企业所企业所企业所企业所得税政策不仅对收入得税政策不仅对收入得税政策不仅对收入得税政策不仅对收入,同时对与取得收入相关同时对与取得收入相关同时对与取得收
3、入相关同时对与取得收入相关的各类扣除项目(成本、费用、损失等内容)的各类扣除项目(成本、费用、损失等内容)的各类扣除项目(成本、费用、损失等内容)的各类扣除项目(成本、费用、损失等内容)进行确认,涉及收入、费用成本、所有者权益进行确认,涉及收入、费用成本、所有者权益进行确认,涉及收入、费用成本、所有者权益进行确认,涉及收入、费用成本、所有者权益等多项内容,相对较为复杂。等多项内容,相对较为复杂。等多项内容,相对较为复杂。等多项内容,相对较为复杂。一、我国三次税制改革中所得税制的变化一、我国三次税制改革中所得税制的变化 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经历了自建立到完善发展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经历了自建立到完善发展
4、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经历了自建立到完善发展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经历了自建立到完善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的三个重要阶段的三个重要阶段的三个重要阶段(80808080年代初、年代初、年代初、年代初、90 90 90 90年代初、年代初、年代初、年代初、2008200820082008年)年)年)年)(一)(一)(一)(一)80808080年代初第一次税制改革年代初第一次税制改革年代初第一次税制改革年代初第一次税制改革 企业所得税税制初具雏形企业所得税税制初具雏形企业所得税税制初具雏形企业所得税税制初具雏形一方面:一方面:一方面:一方面:80808080年代初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年代初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5、国年代初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年代初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从而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涉外企业业所得税法,从而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涉外企业业所得税法,从而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涉外企业业所得税法,从而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涉外企业所得税制。所得税制。所得税制。所得税制。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另一方面:1983198319831983年年年年-1988-1988-1988-1988年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年先后发布了中
6、华人民年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年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按所得税形式分别建立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按所得税形式分别建立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按所得税形式分别建立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按所得税形式分别建立了三种不同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制。了三种不同的
7、内资企业所得税制。了三种不同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制。了三种不同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制。至此初步完成了我国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的建设。至此初步完成了我国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的建设。至此初步完成了我国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的建设。至此初步完成了我国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制的建设。(二)(二)(二)(二)90909090年代初第二次税制改革年代初第二次税制改革年代初第二次税制改革年代初第二次税制改革 企业所得税税制不断发展企业所得税税制不断发展企业所得税税制不断发展企业所得税税制不断发展 1991199119911991年两部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年两部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中华人民共
8、和年两部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年两部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涉外企业实施了一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涉外企业实施了一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涉外企业实施了一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涉外企业实施了一系列所得税优惠政策。系列所得税优惠政策。系列所得税优惠政策。系列所得税优惠政策。1994 1994 1994 1994年原有的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年原有的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年原有的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年原有的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统一为企业所得税,即
9、企业所得税暂行例。营企业所得税统一为企业所得税,即企业所得税暂行例。营企业所得税统一为企业所得税,即企业所得税暂行例。营企业所得税统一为企业所得税,即企业所得税暂行例。逐步解决不同所有制企业税负不公平问题,使内资企业在统逐步解决不同所有制企业税负不公平问题,使内资企业在统逐步解决不同所有制企业税负不公平问题,使内资企业在统逐步解决不同所有制企业税负不公平问题,使内资企业在统一公平的税制条件下逐步健康发展。一公平的税制条件下逐步健康发展。一公平的税制条件下逐步健康发展。一公平的税制条件下逐步健康发展。由此我国企业所得税双轨制真正运行起来,内外两套由此我国企业所得税双轨制真正运行起来,内外两套由此
10、我国企业所得税双轨制真正运行起来,内外两套由此我国企业所得税双轨制真正运行起来,内外两套所得税制实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所得税制实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所得税制实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所得税制实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三)(三)20072007年实现两法合并年实现两法合并 企业所得税税制的深化变革对我企业所得税税制的深化变革对我企业所得税税制的深化变革对我企业所得税税制的深化变革对我 国经济社会的意义及深远影响国经济社会的意义及深远影响国经济社会的意义及深远影响国经济社会的意义及深远影响 90 90 90 90年代初第二次税制改革,客观上对发展市场年代初第二次税制改革,客观上对发展市场年代初第
11、二次税制改革,客观上对发展市场年代初第二次税制改革,客观上对发展市场经济、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一经济、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一经济、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一经济、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同时存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同时存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同时存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同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在着很大的弊端。在着很大的弊端。在着很大的弊端。1 1 1 1、内、外企业所得税双轨制产生的主要弊端:、内、外企业所得税双轨制产生的主要弊端:、内、外企业所得税双轨
12、制产生的主要弊端:、内、外企业所得税双轨制产生的主要弊端:(1 1 1 1)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不统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不统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不统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不统一(2 2 2 2)税率及优惠政策不统一使外资企业享受着超国)税率及优惠政策不统一使外资企业享受着超国)税率及优惠政策不统一使外资企业享受着超国)税率及优惠政策不统一使外资企业享受着超国民待遇民待遇民待遇民待遇(3 3 3 3)法律设立规格及征管方式的差别对税收征管效)法律设立规格及征管方式的差别对税收征管效)法律设立规格及征管方式的差别对税收征管效)法律设立规格及征管方式的差别对税收征管效率造成损害率造成损害率
13、造成损害率造成损害 所有这些弊端都严重制约了内外资企业的平衡发展,所有这些弊端都严重制约了内外资企业的平衡发展,所有这些弊端都严重制约了内外资企业的平衡发展,所有这些弊端都严重制约了内外资企业的平衡发展,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及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及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及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及WTOWTOWTOWTO平等竞争的原则。特平等竞争的原则。特平等竞争的原则。特平等竞争的原则。特别是进入别是进入别是进入别是进入21212121世纪后,两税合并的呼声日渐强烈。世纪后,两税合并的呼声日渐强烈。世纪后,两税合并的呼声日渐强烈。世纪后,两税合并的呼声日渐强烈。2
14、2、“两税合并两税合并”势在必行势在必行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进程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进程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进程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为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人加速,为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人加速,为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人加速,为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人均均均均GDPGDPGDPGDP(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2006200620062006年突破年突破年突破年突破200
15、0200020002000美元;美元;美元;美元;另一方面税收连续几年超额增长为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另一方面税收连续几年超额增长为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另一方面税收连续几年超额增长为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另一方面税收连续几年超额增长为统一企业所得税制度提供了充裕的财力支持和充分的操作空间,这时候进行提供了充裕的财力支持和充分的操作空间,这时候进行提供了充裕的财力支持和充分的操作空间,这时候进行提供了充裕的财力支持和充分的操作空间,这时候进行“两法两法两法两法合并合并合并合并”改革,财政已经完全可以承受;改革,财政已经完全可以承受;改革,财政已经完全可以承受;改革,财政已经完全可以承受;三是当前世界各国公
16、司所得税改革的趋势集中表现为公三是当前世界各国公司所得税改革的趋势集中表现为公三是当前世界各国公司所得税改革的趋势集中表现为公三是当前世界各国公司所得税改革的趋势集中表现为公司所得税综合税率的持续下降。有资料统计,全世界司所得税综合税率的持续下降。有资料统计,全世界司所得税综合税率的持续下降。有资料统计,全世界司所得税综合税率的持续下降。有资料统计,全世界159159159159个实个实个实个实行企业所得税的国家(地区)平均税率为行企业所得税的国家(地区)平均税率为行企业所得税的国家(地区)平均税率为行企业所得税的国家(地区)平均税率为28.6%28.6%28.6%28.6%,我国所以新,我国
17、所以新,我国所以新,我国所以新税法采用的税法采用的税法采用的税法采用的25%25%25%25%税率在世界上处于适中偏低水平。税率在世界上处于适中偏低水平。税率在世界上处于适中偏低水平。税率在世界上处于适中偏低水平。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全国人大2007200720072007年年年年3 3 3 3月月月月161616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国务院常务会所得税法、国务院常务会所得税法、国务院常务会所得税法、国务院常务会2007200720072007年年年年11111111月月月月28282828日通过日通过日通过日通过中华
18、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标志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最终统一。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最终统一。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最终统一。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最终统一。新税法最本质的变化是充分贯彻了新税法最本质的变化是充分贯彻了新税法最本质的变化是充分贯彻了新税法最本质的变化是充分贯彻了公平税负公平税负公平税负公平税负原原原原则,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内资、外资企业因则,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内资、外资企业因则,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内资、外资企业因则,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内资
19、、外资企业因税收待遇不同导致税负差异过大的问题,为不同类税收待遇不同导致税负差异过大的问题,为不同类税收待遇不同导致税负差异过大的问题,为不同类税收待遇不同导致税负差异过大的问题,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发展创造了公平的税收环境。我国企业所型的企业发展创造了公平的税收环境。我国企业所型的企业发展创造了公平的税收环境。我国企业所型的企业发展创造了公平的税收环境。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的根本性变革对整个税制发展做出贡献。得税制的根本性变革对整个税制发展做出贡献。得税制的根本性变革对整个税制发展做出贡献。得税制的根本性变革对整个税制发展做出贡献。(新旧税法的关系新旧税法的关系新旧税法的关系新旧税法的关系)二、新税
20、法及实施条例的主体结构二、新税法及实施条例的主体结构(8 8章)章)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纳税义务及税率等所得税总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纳税义务及税率等所得税总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纳税义务及税率等所得税总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纳税义务及税率等所得税总体内容的规定体内容的规定体内容的规定体内容的规定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是新税法中规定最详应纳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是新税法中规定最详应纳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是新税法中规定最详应纳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是新税法中规定最详细的部分(其中又分为计算应纳所得额的一般
21、规定、收细的部分(其中又分为计算应纳所得额的一般规定、收细的部分(其中又分为计算应纳所得额的一般规定、收细的部分(其中又分为计算应纳所得额的一般规定、收入、扣除、资产等入、扣除、资产等入、扣除、资产等入、扣除、资产等4 4 4 4项内容)项内容)项内容)项内容)第三章应纳所得税额第三章应纳所得税额第三章应纳所得税额第三章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包括境外所得及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包括境外所得及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包括境外所得及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方法,(包括境外所得及境外抵免税额的计算)境外抵免税额的计算)境外抵免税额的计算)境外抵免税额的计算)第四章税收优惠第四章税收
22、优惠第四章税收优惠第四章税收优惠 企业所得税所有的优惠政策,包括免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所有的优惠政策,包括免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所有的优惠政策,包括免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所有的优惠政策,包括免税收入、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优惠等所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优惠等所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优惠等所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产业优惠等所有减免税政策。减免税政策最能体现国家对鼓励有减免税政策。减免税政策最能体现国家对鼓励有减免税政策。减免税政策最能体现国家对鼓励有减免税政策。减免税政策最能体现国家对鼓励性行业的倾斜态度,充分体现出税收调节宏观经性行业的倾斜态度,充分体现出
23、税收调节宏观经性行业的倾斜态度,充分体现出税收调节宏观经性行业的倾斜态度,充分体现出税收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作用。(政策变化最大的部分)济的杠杆作用。(政策变化最大的部分)济的杠杆作用。(政策变化最大的部分)济的杠杆作用。(政策变化最大的部分)第五章源泉扣除第五章源泉扣除第五章源泉扣除第五章源泉扣除 对境内未设机构或取得收入与所设机构无关对境内未设机构或取得收入与所设机构无关对境内未设机构或取得收入与所设机构无关对境内未设机构或取得收入与所设机构无关的非居民企业取的境内所得实行源泉扣缴的政策的非居民企业取的境内所得实行源泉扣缴的政策的非居民企业取的境内所得实行源泉扣缴的政策的非居民企业取的境内所
24、得实行源泉扣缴的政策规定,即原外资所得税中的预提所得税。规定,即原外资所得税中的预提所得税。规定,即原外资所得税中的预提所得税。规定,即原外资所得税中的预提所得税。(国家主权的体现)(国家主权的体现)(国家主权的体现)(国家主权的体现)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 新税法的新增内容,主要规定了防止关新税法的新增内容,主要规定了防止关新税法的新增内容,主要规定了防止关新税法的新增内容,主要规定了防止关联企业关联交易的反避税政策联企业关联交易的反避税政策联企业关联交易的反避税政策联企业关联交易的反避税政策第七章征收管理第七章征收管理 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的征管要求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的征管
25、要求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的征管要求税务机关对企业所得税的征管要求第八章附则第八章附则 2008200820082008年年年年1 1 1 1月月月月1 1 1 1日起实施等内容日起实施等内容日起实施等内容日起实施等内容三、新税法及实施条例三、新税法及实施条例的具体内容及新旧差异的具体内容及新旧差异(一)第一章总则(一)第一章总则(国家主权的体现)(国家主权的体现)1 1、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概念:、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概念:居民企业(法人)、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法人)、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法人)、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法人)、非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居民企业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
26、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境内的企业。境内的企业。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大体分为两类:居民企业大体分为两类:居民企业大体分为两类:居民企业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境内设立的内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一是境内设立的内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一是境内设立的内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一是境内设立的内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二是境外设立但实际经营机构在境内的外国企业。二是境外设
27、立但实际经营机构在境内的外国企业。二是境外设立但实际经营机构在境内的外国企业。二是境外设立但实际经营机构在境内的外国企业。(实际经营机构实际经营机构实际经营机构实际经营机构-指对企业的指对企业的指对企业的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财务、财产生产经营、人员、财务、财产生产经营、人员、财务、财产生产经营、人员、财务、财产等等等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
28、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境内所得的企业。非居民企业大体分为两类:非居民企业大体分为两类:非居民企业大体分为两类:非居民企业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境外设立并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境内,一是境外设立并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境内,一是境外设立并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境内,一是境外设立并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境内,只在境内设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只在境内设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只在境内设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只在境内设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二是境外设立境内不设机构、场所,但有二是境外设立境内
29、不设机构、场所,但有二是境外设立境内不设机构、场所,但有二是境外设立境内不设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或者境内虽设立机构、场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或者境内虽设立机构、场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或者境内虽设立机构、场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或者境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境内所得取得与境内机构、场所无关)的所,但境内所得取得与境内机构、场所无关)的所,但境内所得取得与境内机构、场所无关)的所,但境内所得取得与境内机构、场所无关)的外国企业。外国企业。外国企业。外国企业。2 2、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及税率、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及税率居民企业:境内、外全部所得征税居民企业:境内、外全部所得征
30、税居民企业:境内、外全部所得征税居民企业:境内、外全部所得征税 完全纳税义务,税率完全纳税义务,税率完全纳税义务,税率完全纳税义务,税率25252525;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一是外国企业在境内设机构、场所的,就一是外国企业在境内设机构、场所的,就一是外国企业在境内设机构、场所的,就一是外国企业在境内设机构、场所的,就来源于境内所得和与所设设机构、场所实际相关来源于境内所得和与所设设机构、场所实际相关来源于境内所得和与所设设机构、场所实际相关来源于境内所得和与所设设机构、场所实际相关的境外所得征税的境外所得征税的境外所得征税的境外所得征税 有限纳税义务,税率有限纳税义
31、务,税率有限纳税义务,税率有限纳税义务,税率25252525;二是外国企业获得的境内所得(预提所得二是外国企业获得的境内所得(预提所得二是外国企业获得的境内所得(预提所得二是外国企业获得的境内所得(预提所得税)税率税)税率税)税率税)税率202020203 3、新、旧税法对纳税人确定标准的区别:、新、旧税法对纳税人确定标准的区别:新税法实行法人所得税制新税法实行法人所得税制新税法实行法人所得税制新税法实行法人所得税制旧税法纳税人的判断标准:独立核算旧税法纳税人的判断标准:独立核算旧税法纳税人的判断标准:独立核算旧税法纳税人的判断标准:独立核算 -开设银行结算账户、独立建帐开设银行结算账户、独立
32、建帐开设银行结算账户、独立建帐开设银行结算账户、独立建帐 编制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编制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编制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编制会计报表、独立计算盈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二)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二)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 包括包括4 4部分内容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一般原则一般原则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收入收入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扣除扣除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资产的税务处理资产的税务处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一般原则一般
33、原则1 1 1 1、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三项基本原则、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三项基本原则、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三项基本原则、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三项基本原则(1 1 1 1)税法优先原则:税法第)税法优先原则:税法第)税法优先原则:税法第)税法优先原则:税法第21212121条条条条(2 2 2 2)权责发生制原则:条例第)权责发生制原则:条例第)权责发生制原则:条例第)权责发生制原则:条例第9 9 9 9条条条条 (3 3 3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新增内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新增内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新增内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新增内容)反避税条款遵循的重要原则:对交易事实的评价必反避税条款遵循的
34、重要原则:对交易事实的评价必反避税条款遵循的重要原则:对交易事实的评价必反避税条款遵循的重要原则:对交易事实的评价必须根据诚实信用的经济和商业实质进行判断,而不是法须根据诚实信用的经济和商业实质进行判断,而不是法须根据诚实信用的经济和商业实质进行判断,而不是法须根据诚实信用的经济和商业实质进行判断,而不是法律形式。该原则主要针对的是人为或虚假的交易,表面律形式。该原则主要针对的是人为或虚假的交易,表面律形式。该原则主要针对的是人为或虚假的交易,表面律形式。该原则主要针对的是人为或虚假的交易,表面看来具有某种商业目的,但实际仅具有税收的动机。看来具有某种商业目的,但实际仅具有税收的动机。看来具有
35、某种商业目的,但实际仅具有税收的动机。看来具有某种商业目的,但实际仅具有税收的动机。2 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新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新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新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新税法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旧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旧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旧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旧税法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36、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 (国税发(国税发(国税发(国税发200656200656200656200656号)号)号)号)新旧公式的主要变化:新旧公式的主要变化:新旧公式的主要变化:新旧公式的主要变化:增加了不征税收入、免税所得不再弥补亏损增加了不征税收入、免税所得不再弥补亏损增加了不征税收入、免税所得不再弥补亏损增加了不征税收入、免税所得不再弥补亏损例如:某企业全年销售收入例如:某企业全年销售收入例如:某企业全年销售收入例如:某企业全年销售收入100100100100万元、成本万元、成本万元、成本万元、成本707070
37、70万元、万元、万元、万元、费用费用费用费用8 8 8 8万元、免税收入万元、免税收入万元、免税收入万元、免税收入30303030万元、以前年度亏损万元、以前年度亏损万元、以前年度亏损万元、以前年度亏损10101010万万万万元,没有纳税调整事项:元,没有纳税调整事项:元,没有纳税调整事项:元,没有纳税调整事项:新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新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新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新税法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允许弥补的以前年
38、度亏损 =100-=100-=100-=100-30303030-(70+870+870+870+8)=-8=-8=-8=-8(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减免税收入及扣除额后为负数,就不能再弥补亏损)(减免税收入及扣除额后为负数,就不能再弥补亏损)(减免税收入及扣除额后为负数,就不能再弥补亏损)(减免税收入及扣除额后为负数,就不能再弥补亏损)旧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旧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旧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旧税法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弥补以
39、前年度亏损免税所得 =100-=100-=100-=100-(70+870+870+870+8)-10-10-10-10-12121212=0=0=0=0(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免税所得应弥补经营亏损,不能全额减,只能减到(免税所得应弥补经营亏损,不能全额减,只能减到(免税所得应弥补经营亏损,不能全额减,只能减到(免税所得应弥补经营亏损,不能全额减,只能减到0 0 0 0。)。)。)。)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收收 入入1、收入的概念、收入的概念(税法第(税法第(税法第(税法第6 6条)条)条)条)收入是指企业以收入是指企业以收入是指企业以收入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形式和和
40、和和非货币形式非货币形式非货币形式非货币形式从各从各从各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劳种来源取得的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劳种来源取得的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劳种来源取得的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财产、投资收益、利息、租金、特许权务、转让财产、投资收益、利息、租金、特许权务、转让财产、投资收益、利息、租金、特许权务、转让财产、投资收益、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接受捐赠、其他等使用费、接受捐赠、其他等使用费、接受捐赠、其他等使用费、接受捐赠、其他等9 9类收入)类收入)类收入)类收入)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
41、权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条件一致:确认条件一致:确认条件一致:确认条件一致:经济利益流入、金额可靠计量经济利益流入、金额可靠计量经济利益流入、金额可靠计量经济利益流入、金额可靠计量确认时间:确认时间:确认时间:确认时间:合同约定合同约定合同约定合同约定-税收实现税收实现税收实现税收实现 (与旧法区别点为权责发生制与旧法区别点为权责发生制与旧法区别点为权责发生制与旧法区别点为权责发生制)例如:合同约定承租方例如:合同约定承租方例如:合同约定承租方例如:合同约定承租方2009200920092009年年年年1 1 1 1月支付某企业月支付某企业月支付某企业月
42、支付某企业2008200820082008年年年年1-121-121-121-12月租金月租金月租金月租金12121212万元(每月万元(每月万元(每月万元(每月1 1 1 1万元)。万元)。万元)。万元)。确认租金收入时间:确认租金收入时间:确认租金收入时间:确认租金收入时间:新税法新税法新税法新税法-2009-2009-2009-2009年年年年1 1 1 1月月月月 旧税法旧税法旧税法旧税法-2008-2008-2008-2008年年年年1-121-121-121-12月月月月(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2 2、收入中新旧政策变化、收入中新旧政策变化(1 1)
43、增加了)增加了“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规定:规定:一是财政拨款;一是财政拨款;二是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二是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费、政府性基金;三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三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3 3项内容。项内容。“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和和“免税收入免税收入”的区别:的区别:根源和性质不同根源和性质不同根源和性质不同根源和性质不同 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专门从事特定目的的收入。法律上规定不
44、予征收的项目。是专门从事特定目的的收入。法律上规定不予征收的项目。是专门从事特定目的的收入。法律上规定不予征收的项目。是专门从事特定目的的收入。法律上规定不予征收的项目。免税收入免税收入免税收入免税收入是纳税人应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国是纳税人应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国是纳税人应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国是纳税人应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国家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家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家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家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包括一是如国债利息收入
45、;二是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包括一是如国债利息收入;二是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包括一是如国债利息收入;二是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包括一是如国债利息收入;二是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三是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三是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三是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三是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
46、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是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是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是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是符合条件的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收入。实质是国家对纳税人的税收饶让公益组织的收入。实质是国家对纳税人的税收饶让公益组织的收入。实质是国家对纳税人的税收饶让公益组织的收入。实质是国家对纳税人的税收饶让(2 2)“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概念的变化:概念的变化:涉及捐赠、资产评估增值、企业债务重组或分涉及捐赠、资产评估增值、企业债务重组或分涉及捐赠、资产评估增值、企业债务重组或分涉及捐赠、资产评估增值、企业债务重组或分
47、立合并业务时,由于不是在市场销售的行为,也没立合并业务时,由于不是在市场销售的行为,也没立合并业务时,由于不是在市场销售的行为,也没立合并业务时,由于不是在市场销售的行为,也没有现金流入,但是对企业而言确实获得利益的时候有现金流入,但是对企业而言确实获得利益的时候有现金流入,但是对企业而言确实获得利益的时候有现金流入,但是对企业而言确实获得利益的时候必须纳税。纳税时价值的确认为必须纳税。纳税时价值的确认为必须纳税。纳税时价值的确认为必须纳税。纳税时价值的确认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新税法新税法新税法新税法“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市价市价市价市价;旧税法旧税法旧税法旧
48、税法“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独立企业之间按照公平交易独立企业之间按照公平交易独立企业之间按照公平交易独立企业之间按照公平交易的的的的 原则和经营常规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原则和经营常规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原则和经营常规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原则和经营常规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的金额。(的金额。(的金额。(2000200020002000年年年年118118118118号股权投资、号股权投资、号股权投资、号股权投资、119119119119号分立合并)号分立合并)号分立合并)号分立合并)(3 3)“投资收益确认的时间投资收益确认的时间”的改变的改变新税法新
49、税法新税法新税法被投资企业作出利润分配决定日被投资企业作出利润分配决定日被投资企业作出利润分配决定日被投资企业作出利润分配决定日 旧税法旧税法旧税法旧税法被投资企业作帐务处理日被投资企业作帐务处理日被投资企业作帐务处理日被投资企业作帐务处理日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会计准则 成本法、权益法成本法、权益法成本法、权益法成本法、权益法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扣除扣除 (变化大)(变化大)(变化大)(变化大)1 1 1 1、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税前扣除的基本原则:(1 1 1 1)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 税前扣除的支出必须从根源和性质
50、上与应税收入税前扣除的支出必须从根源和性质上与应税收入税前扣除的支出必须从根源和性质上与应税收入税前扣除的支出必须从根源和性质上与应税收入相关。(新税法进一步明确必须相关。(新税法进一步明确必须相关。(新税法进一步明确必须相关。(新税法进一步明确必须“直接相关直接相关直接相关直接相关”)(2 2 2 2)真实性真实性真实性真实性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强调实际发生,并非实际支付的概念,一般认为强调实际发生,并非实际支付的概念,一般认为强调实际发生,并非实际支付的概念,一般认为强调实际发生,并非实际支付的概念,一般认为支付义务产生,即意味着费用支出发生支付义务产生,即意味着费用支出发生支付义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