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教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教材.pptx(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篇第四篇 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1 1第四篇第四篇 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分为三章:第九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第十章 区域经济政策 实验(践)课程五:区域经济规划 2 2第九讲第九讲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与区域规划3 3l l本讲分为三节本讲分为三节l l第一节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l l第二节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l l第三节第三节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规划l l教学重点:教学重点:l l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定义、类型和基本内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定义、类型和基本内容l l中国区域经济
2、发展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4 4l第一节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l一、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l l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的设想、思路和谋划.5 5l l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两类战略组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两类战略组成综合性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性的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部门(产业)发展战略部门(产业)发展战略6 6(一)综(一)综合性区域合性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战略(总战略(总体战略体战略)从从 宏宏 观观 的的角角 度度 对对 区区域域 经经 济济
3、发发展展 进进 行行 全全局局 性性 的的 战战略谋划略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区域经济在未来战略规划期的发展目标区域经济在未来战略规划期的发展目标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区域形象塑造区域形象塑造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选择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选择区域产业布局区域产业布局区域城乡规划区域城乡规划区域发展政策设计区域发展政策设计7 7l l 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从区域经
4、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预测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历程的客观规律出发,预测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历程的客观规律出发,预测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历程的客观规律出发,预测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态势,寻找出一条适合区域实际的,较为和发展态势,寻找出一条适合区域实际的,较为和发展态势,寻找出一条适合区域实际的,较为和发展态势,寻找出一条适合区域实际的,较为平坦的经济发展的道路来。平坦的经济发展的道路来。平坦的经济发展的道路来。平坦的经济发展的道路来。l l它最大的特点它最大的特点它最大的特点它最大的特点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综合性。l l不局限于某个行业或部门的发展不局限于某个行业或部门的发展不局限于某个行
5、业或部门的发展不局限于某个行业或部门的发展l l涉及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各个方面涉及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各个方面涉及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各个方面涉及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各个方面 ,从生产、,从生产、,从生产、,从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进行规划。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进行规划。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进行规划。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进行规划。8 8(二)部(二)部门(产业)门(产业)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根根据据总总体体战战 略略,对对区区 域域 经经 济济发发 展展 的的 重重点点 部部 门门 或或重重 点点 产产 业业所所 制制 定定 的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 从产业在区域从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条件、发展中
6、的条件、现状及国家发展现状及国家发展的情况出发的情况出发依据区域经济依据区域经济发展中对本产发展中对本产业的需要,地业的需要,地区的资源条件、区的资源条件、科技水平等科技水平等实事求是地实事求是地确定产业在本确定产业在本区域未来时期区域未来时期的发展目标、的发展目标、规模、水平、规模、水平、和发展对策和发展对策9 9制定产业制定产业制定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发展战略的两原则的两原则的两原则的两原则区域性原则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效益原则抓住区域特点,正确确抓住区域特点,正确确立产业发展的方向,并立产业发展的方向,并以此来带动区域内其他以此来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 ,获得,
7、获得“乘乘数效应数效应;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实行资源的和财力,实行资源的择优分配,以取得最大择优分配,以取得最大限度的宏观经济效益限度的宏观经济效益 1010l l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规划、经济政策的关系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规划、经济政策的关系区域发展战略宏观性、指导性、粗线条的战略设想区域规划在战略指导下的、细线条的战略实施的具体安排区域政策实现战略与规划目标的行为工具1111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l(一)区域性(一)区域性l应该依据地域合理分工的原则,发挥应该依据地域合理分工的原则,发挥地区优势,地区优势,制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制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产
8、业发展战略。总体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战略。1212l(二)预见性(二)预见性1 1、狭义的预见性、狭义的预见性2 2、广义的预见性、广义的预见性指制定远景目标时对经济指制定远景目标时对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等指标的预测。特点是:等指标的预测。特点是:时间越短,预测误差越小;时间越短,预测误差越小;时间越长,预测误差越大时间越长,预测误差越大。预测未来产业结构变动的预测未来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态势,基本态势,把握区域政策把握区域政策的变动方向,进而预见未来的变动方向,进而预见未来本区域经济发展大的走势等。本区域经济发展大的走势等。制定发展战略,最重要的还不在于预测区域经济发
9、展的未来的指制定发展战略,最重要的还不在于预测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的指标,而在于制定实现这些指标所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和策略。标,而在于制定实现这些指标所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和策略。1313l(三)综合性(三)综合性l l 区域经济发展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区域经济发展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区域内的城镇、乡村、产业。部门、涉及区域内的城镇、乡村、产业。部门、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政府行为等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政府行为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综方方面面的情况,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合性。1414l l1 1、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因而、区域经济发展
10、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因而战略的制定就相应的考虑各个方面条件,战略的制定就相应的考虑各个方面条件,包括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包括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条件以及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条件以及区位条件等;区位条件等;l l还要考虑对这些条件及其可能产生变动的还要考虑对这些条件及其可能产生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期正确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期正确地估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环境。地估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环境。1515l l2 2、经济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发展部门,战略、经济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发展部门,战略的制定也要考虑这些部门。包括物质生产
11、的制定也要考虑这些部门。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与社会的发展部门。部门与社会的发展部门。l l3 3、战略的制定要考虑经济主体的行为。、战略的制定要考虑经济主体的行为。l l包括企业,也包括政府。甚至应该考虑个包括企业,也包括政府。甚至应该考虑个人作为劳动者与消费者的行为。人作为劳动者与消费者的行为。l l4 4、同时,要区分经济行为主体与战略主体、同时,要区分经济行为主体与战略主体的利益与行为。的利益与行为。1616l(四)可操作性l l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或者称为可应用性,表现在目标或者称为可应用性,表现在目标的可实现和采取策略的可应用性。的可实现和采取策略的可应用性。1717l l三、区域经济发展
12、战略的模式与类型l l(一)非均衡发展战略模式(一)非均衡发展战略模式l l 1 1 1 1、基于空间结构演进视角的选择、基于空间结构演进视角的选择、基于空间结构演进视角的选择、基于空间结构演进视角的选择l l(1 1 1 1)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模式l l(2 2 2 2)发展轴模式(点轴模式)发展轴模式(点轴模式)发展轴模式(点轴模式)发展轴模式(点轴模式)l l(3 3 3 3)网络型模式)网络型模式)网络型模式)网络型模式l l(4 4 4 4)园区型模式)园区型模式)园区型模式)园区型模式1818l l2 2、基于市场与产业运作视角的选择、基于市场与产业运作视角
13、的选择l l (1 1)资源导向式)资源导向式l l(2 2)市场导向式)市场导向式l l(3 3)产业带动导向式)产业带动导向式1919l l3 3、基于开放市场视角的选择、基于开放市场视角的选择l l(1 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l l(2 2)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 下游产业进口替代下游产业进口替代下游产业进口替代下游产业进口替代l l 上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进口替代l l(3 3)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l l(4 4)工业赶超战略)工业赶超战略2020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非均衡发
14、展的战略模式选择基于资源与产业运作基于资源与产业运作基于资源与产业运作基于资源与产业运作视角的选择视角的选择视角的选择视角的选择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模式发展轴模式(点轴模式发展轴模式(点轴模式发展轴模式(点轴模式发展轴模式(点轴模式)网络型模式网络型模式网络型模式网络型模式资源导向式资源导向式资源导向式资源导向式市场导向式市场导向式市场导向式市场导向式产业带动导向式产业带动导向式产业带动导向式产业带动导向式基于空间结构演进基于空间结构演进基于空间结构演进基于空间结构演进视角的选择视角的选择视角的选择视角的选择园区型模式园区型模式园区型模式园区型模式基于开放市场基于开放市场基于开
15、放市场基于开放市场视角的选择视角的选择视角的选择视角的选择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下游产业进口替代下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进口替代上游产业进口替代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初级出口替代初级出口替代高级出口替代高级出口替代工业赶超战略工业赶超战略工业赶超战略工业赶超战略2121l(二)均衡发展战略模式(二)均衡发展战略模式l l 1 1、传统的经济平衡增长战略、传统的经济平衡增长战略l l (1 1)理论渊源)理论渊源l l (2 2)战略模式)战略模式大推进战略大推进战略l l 222
16、2l l2 2、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l l (1 1)内涵)内涵 l l (2 2)中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的战略模式选择的的战略模式选择2323第二节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l l一、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区域定位一、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区域定位l l(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l l是区域谋求发展的最高概括和总纲,对发展是区域谋求发展的最高概括和总纲,对发展是区域谋求发展的最高概括和总纲,对发展是区域谋求发展的最高概括和总纲,对发展战略的影响是长期性和全局性。战略的影响是长期性和全局性。战
17、略的影响是长期性和全局性。战略的影响是长期性和全局性。l l()指导思想一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能随()指导思想一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能随()指导思想一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能随()指导思想一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能随意更改。意更改。意更改。意更改。l l()指导思想一般要有区域的针对性,并与区()指导思想一般要有区域的针对性,并与区()指导思想一般要有区域的针对性,并与区()指导思想一般要有区域的针对性,并与区域的发展阶段相一致。域的发展阶段相一致。域的发展阶段相一致。域的发展阶段相一致。2424l l(二)区域定位(二)区域定位(二)区域定位(二)区域定位l l属于战略指导思想的范畴。属
18、于战略指导思想的范畴。属于战略指导思想的范畴。属于战略指导思想的范畴。l l所谓定位,就是规定本区域在所归属的更大一级所谓定位,就是规定本区域在所归属的更大一级所谓定位,就是规定本区域在所归属的更大一级所谓定位,就是规定本区域在所归属的更大一级范围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明确自身所处的地位。范围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明确自身所处的地位。范围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明确自身所处的地位。范围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明确自身所处的地位。l l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一个环节。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一个环节。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一个环节。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一个环节。2525l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9、的目标体系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体系l l战略目标通过前后连贯、分阶段发展来实现战略目标通过前后连贯、分阶段发展来实现的。因此,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的。因此,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l l(一)总目标(一)总目标l l(二)具体目标(二)具体目标l l(三)分阶段、分区域、分产业发展目标。(三)分阶段、分区域、分产业发展目标。2626l三、三、区域资源、条件评价区域资源、条件评价l l目标实现的重要步骤。目标实现的重要步骤。l l总量性的评价总量性的评价 ,一般在目标制定前进行,以,一般在目标制定前进行,以便为制定目标提供依据;便为制定目标提供依据;l l分类的评价,可在目标制定后进行,为制
20、定详分类的评价,可在目标制定后进行,为制定详细的规划服务。细的规划服务。l l 2727 区域资源条件,可从分为三个大的类型2828l(一)绝对量评价(一)绝对量评价l l从自然条件来说,经过调查、勘探与分析而从自然条件来说,经过调查、勘探与分析而确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不同等级的实物或价确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不同等级的实物或价值数量,值数量,称为绝对量。称为绝对量。l l从社会经济条件来说,从社会经济条件来说,目前各类条件的统目前各类条件的统计数量或抽样调查数量构成绝对量。计数量或抽样调查数量构成绝对量。l l绝对量评价也包括对各类资源条件的质量评绝对量评价也包括对各类资源条件的质量评价。价。29
21、29l(二)平均量评价(二)平均量评价l l1 1、资源密度、资源密度l l反映一定地域空间的资源丰饶程度。反映一定地域空间的资源丰饶程度。l l2 2、人均资源拥有量人均资源拥有量l l反映人口平均的资源情况称为人均资源拥有反映人口平均的资源情况称为人均资源拥有量。量。3030l(三)需求量评价(三)需求量评价l 根据各类资源的数量,与现行的需求根据各类资源的数量,与现行的需求进行对比进行对比 ,可以反映资源供应情况和,可以反映资源供应情况和资源丰、歉程度。资源丰、歉程度。3131l(四)综合评价(四)综合评价l l 对某一个区域各类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数对某一个区域各类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数量
22、进行综合评价量进行综合评价 ,以获取一个总体概念,以获取一个总体概念,并作为区域定位的依据并作为区域定位的依据。3232l四、四、区域产业结构的确定和重点发展产区域产业结构的确定和重点发展产业的选择业的选择l l(一)区域产业结构的确定(一)区域产业结构的确定l l1 1 1 1、待开发阶段的区域、待开发阶段的区域、待开发阶段的区域、待开发阶段的区域l l 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区域,其本身的产业结构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区域,其本身的产业结构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区域,其本身的产业结构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区域,其本身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一产业为主。通常是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类型。是以第一产业为主。通常是一
23、二三产业的结构类型。是以第一产业为主。通常是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类型。是以第一产业为主。通常是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类型。所以发展战略要考虑如何缩小第一产业比重,增大所以发展战略要考虑如何缩小第一产业比重,增大所以发展战略要考虑如何缩小第一产业比重,增大所以发展战略要考虑如何缩小第一产业比重,增大第二产业,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加工工业。第二产业,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加工工业。第二产业,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加工工业。第二产业,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加工工业。3333l2 2、进入成长阶段的区域、进入成长阶段的区域l l着眼于由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第二产业不断着眼于由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第二产业不断着眼于
24、由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第二产业不断着眼于由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第二产业不断发展,第三产业逐渐赶上。发展,第三产业逐渐赶上。发展,第三产业逐渐赶上。发展,第三产业逐渐赶上。l3 3、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地区,、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地区,l l三二一顺序的结构类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经济三二一顺序的结构类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就越高越是发达的地区就越高3434l(二)重点产业的选择(二)重点产业的选择l、确定支柱产业、确定支柱产业l l()应该有很高的区位商()应该有很高的区位商l l()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l l()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
25、联度()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l l()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3535l、确定主导产业、确定主导产业l l()现实中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现实中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l l(2)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l l(3)未来可以在区域中有较高的产值比重,)未来可以在区域中有较高的产值比重,具有很高的区位商。具有很高的区位商。l l(4)能够形成较高的产业规模。)能够形成较高的产业规模。3636l l选择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原则:l l 第一,根据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进行选择。第一,根据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进行选择。第一,根据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进行选择。第一
26、,根据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进行选择。l l 第二第二第二第二 ,根据地区的市场情况来进行选择。,根据地区的市场情况来进行选择。,根据地区的市场情况来进行选择。,根据地区的市场情况来进行选择。l l 第三,通过产业扩张来进行选择。第三,通过产业扩张来进行选择。第三,通过产业扩张来进行选择。第三,通过产业扩张来进行选择。l l需要注意两点需要注意两点需要注意两点需要注意两点:l l一是产业的发展有一个生命周期,一是产业的发展有一个生命周期,因此,特别需因此,特别需因此,特别需因此,特别需要注意支柱产业的更迭问题。要注意支柱产业的更迭问题。要注意支柱产业的更迭问题。要注意支柱产业的更迭问题。l l二是
27、辅助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应给予足够二是辅助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的重视。3737l l五、五、政策建议与战略设计政策建议与战略设计l l(一)性质(一)性质(一)性质(一)性质l l实施战略的政策建议,又称为战略对策或战略设计。实施战略的政策建议,又称为战略对策或战略设计。实施战略的政策建议,又称为战略对策或战略设计。实施战略的政策建议,又称为战略对策或战略设计。l l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案一般都能够代表决策者对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案一般都能够代表决策者对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指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指导性意见。导性意见。3838l
28、 l(二)特征(二)特征(二)特征(二)特征l l1 1 1 1、关键性、关键性、关键性、关键性l l2 2、策略性、策略性l l3 3 3 3、针对性与可操作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l l4 4 4 4、有限性有限性l l5 5、系统性、系统性l l6 6、阶段性、阶段性3939案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类型l l1、处于待开发阶段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l l2、处于成长阶段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l l3、处于成熟或发达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4040第三节第三节 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规划l l一、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l l(一)区域规划的性质和特点l l1、具有
29、基础性l l2、具有区域性l l3、具有综合性4141l(二)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二)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l ll l、发挥优势原则、发挥优势原则l l2 2、兼顾全局原则、兼顾全局原则l l3 3、效益原则、效益原则 4242(三)区域规划的主要(三)区域规划的主要类别类别l l1 1、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 l2 2、工业区域规划、工业区域规划l l3 3、资源开发区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区区域规划l l4 4、风景旅游区区域规划、风景旅游区区域规划l l5 5、农业区开发规划、农业区开发规划l l6、综合性区域规划4343l二、制定区域经济规划的一般程序l(一)规划制定阶段划分与相应的任务
30、l l1、准备阶段:l l设计、论证和确定工作方案,进行有关理论与方设计、论证和确定工作方案,进行有关理论与方法的准备。法的准备。l l2、调查阶段:l l考察区域发展的现实基础、环境条件和可能前景考察区域发展的现实基础、环境条件和可能前景 ,找到并明确区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找到并明确区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4444l l3、分析阶段:l l分析资料,分析资料,找出优劣势、抓住问题、形成现状总找出优劣势、抓住问题、形成现状总体认识,对发展指标进行长期和分阶段的预测。体认识,对发展指标进行长期和分阶段的预测。提出多项备选预测方案。提出多项备选预测方案。l l4、目标设计阶段:l l第一步:形象目
31、标第一步:形象目标l l第二步:预测目标第二步:预测目标4545l5、内容设计制定阶段:l l首先是专题研究l l其次是综合研究l6、方案制定阶段:将各种分散因素综合成一个统一的规划方案4646l l(二)制定规划的方法l l、综合平衡法l l(1 1)要求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要求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一二三产业一二三产业及内部各具体产业部门之间协调平衡;及内部各具体产业部门之间协调平衡;l l(2 2)对各产业部门、地点布局和厂址选择时,应)对各产业部门、地点布局和厂址选择时,应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与专业化分工。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与专业化分工。l l(3 3)协调区际关系。;)协调
32、区际关系。;l l(4 4)合理配置资源。)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投资效率。提高投资效率。4747l、区域分析法l l(1)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与影响因素,找出有利条件,确定区域优势列出限制性因素l l(2)分析规划地区的经济特征、地区经济结构、包括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归纳地区类型;4848(3 3)剖析区域劳动地域分工特征和区)剖析区域劳动地域分工特征和区内差异性内差异性 ,方向及彼此间的分工协作,方向及彼此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关系;(4 4)分析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分析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及相互关系,确定主要矛盾;及相互关系,确定主要矛盾;(5 5)制定规划实施应采取的各项措施。
33、)制定规划实施应采取的各项措施。4949l、定量分析法l l根据模型需要反映规划系统的因素和深根据模型需要反映规划系统的因素和深度,来决定采用何种模型。度,来决定采用何种模型。l l模型即方案所要确定的是产业和区域在模型即方案所要确定的是产业和区域在未来的一种或几种状态,模型运算既要达到未来的一种或几种状态,模型运算既要达到内部协调统一,又要切实可行。内部协调统一,又要切实可行。l l方案方案及模型及模型及模型及模型的设计内容,取决于规划目的设计内容,取决于规划目的及由目的决定的目标体系的及由目的决定的目标体系。5050l l三、三、三、三、案例:区域经济规划方案报告的写作体例案例:区域经济规
34、划方案报告的写作体例案例:区域经济规划方案报告的写作体例案例:区域经济规划方案报告的写作体例l l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l l 前言:前言:前言:前言:l l 编制本报告的依据、目的、编制的基年、目标年和展编制本报告的依据、目的、编制的基年、目标年和展望期。望期。l l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l l a a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l l b.b.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土地资源利用状况;l l c c土地利用的目的和方针土地利用的目的和方针l l d d土地利用调整指标;土地利用调整指标;
35、l l e e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分区;l l f.f.各县(市)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各县(市)土地利用控制指标;l l g.g.非农业部门和重点项目用地指标非农业部门和重点项目用地指标l l h.h.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l l i i城镇体系用地布局;城镇体系用地布局;l l J J实施规划的措施。实施规划的措施。5151l l第二部分:专题研究:第二部分:专题研究:第二部分:专题研究:第二部分:专题研究:l l a.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l l包括:地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地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的程度和效益,土地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的程度和效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l l b.b.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和潜力分析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和潜力分析l l包括: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耕地生产潜力分析,土地包括: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耕地生产潜力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利用潜力分析;l l c c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