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ppt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页/共11页1.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2.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3.抗菌谱:指抗菌药的抗菌范围.广谱类: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等。窄谱类:对一种或有限的几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杀灭作用的;如青霉素G、异烟肼等。天然抗生素:由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如青霉素G。半合成抗生素: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后获得的,如头孢菌素。第一节 常用术语第2页/共11页4.抑菌药、杀菌药:5.MIC、MBC:6.抗菌后效应(PAE):指停用抗菌药物后,仍然持续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7.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
2、5。第3页/共11页第二节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化代谢过程,或因此而破坏其结构的完整性而产生抑菌或杀菌作用。第4页/共11页1.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如-内酰胺类抗生素第5页/共11页2.增加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如多黏菌素类、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 B。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作用于30S30S亚基 )、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 (作用于50S50S亚基 )。4.抗叶酸代谢:干扰敏感细菌叶酸合成,如磺胺类药和甲氧苄啶;5.5.抑制核酸代谢:抑制RNARNA多聚酶,阻碍mRNAmRNA的合成如利福平;抑制DNADNA回旋酶,妨碍细菌DNADNA的复制
3、如喹诺酮类。第6页/共11页一、概念耐药性(抗药性):指细菌与抗菌药物反复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交叉耐药性:细菌对某一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多出现在化构或机制相似的抗菌药物之间。完全交叉耐药性:单向交叉耐药性:细菌对某一类中的某一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对这一类的其余抗菌药不再敏感。如磺胺类。细菌对某一类抗菌药的不同品种存在单向交叉耐药性现象。如对SMSM不敏感的细菌可能对GMGM、KMKM敏感,而对GMGM、KMKM不敏感的细菌对SMSM也会不敏感。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第7页/共11页第三节第三节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 2改变靶位结构改变靶位结构 靶
4、位:指影响细菌生化代谢过程的作用点。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抗菌药对靶位的作用:降低靶蛋白与抗生素的亲和力;增加靶蛋白的数量;合成新的功能相同但与抗菌药亲和力低的靶蛋白;产生靶位酶代谢拮抗物(对药物有拮抗作用的底物)3.降低外膜的通透性:使药物不易进入靶部位。如革兰阴性菌外膜孔蛋白的量减少或孔径减小;耐喹诺酮类细菌基因突变,使喹诺酮进入菌体的特异孔道蛋白的表达减少。如-内酰胺酶可水解破坏青霉素类和头孢类的抗菌活性结构-内酰胺环,使其失去杀菌活性。革兰阴性菌产生的乙酰转移酶使氨基糖苷类的抗菌必需结构-NH2乙酰化而失去对细菌的作用。1.产生灭活酶:第8页/共11页 耐药基因的转移:获得耐药性可由基因突变而产生,并能垂直传递给子代。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大肠杆菌、金葡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均有主动流出系统(由运输子、附加蛋白和外膜蛋白组成)而加快药物外排。如四环素类、氯霉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内酰胺类。第9页/共11页二、避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1.合理应用抗菌药,并给予足够的剂量与疗程2.必要的联合用药和有计划的替换药物3.开发新的抗菌药第10页/共1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