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2012年工作总结(代表讨论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天文台2012年工作总结(代表讨论稿).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天文台2012年工作总结(代表讨论稿)前言2012年,我台各项工作进展良好,圆满地完成了年度科研任务。2012年申请到的项目共有131项,至2012年底我台在研项目共有746项。2012年我台科技人员在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17篇,其中SCI杂志文章126篇,其中第一作者63篇。被SCI论文独立引用1015篇次。2012年我台总共收到各类经费27587万元(含技改基建经费),其中:院内经费11062万元,院外经费15213万元,其他经营收入等1312万。在承担的重大项目方面: 1)“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落成,并成功开展试观测,该成果入选了201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
2、闻。2) SHAO-1项目,开展了CE-3科研项目和条件建设工作以及探月工程三期科研与条件建设建议书申报与预研项目的研制工作,并继续执行CE-2延拓任务。2012年我台参与的嫦娥二号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空间毫米波VLBI阵列”项目完成了初步方案报告、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初步方案报告、关键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进入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阶段,继续开展科学目标凝练和关键技术攻关。4)SHAO-2项目,我台作为院内第一参加单位参与建设的一期工程正式开通服务,获得了中央的通电表扬,认为该系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是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5)通过“中国大
3、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验收,继续负责SLR日常运行和ILRS数据分析中心日常任务。6)我台研制的激光反射器在天宫一号和神九对接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我台集体和个人获得上级机关和其他有关单位授予的各类先进等荣誉称号共49项。其中:集体荣誉称号21项,个人荣誉称号28项。我台被授予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先进单位,探月团队获得中科院第五届创新文化建设优秀团队,天文技术与VLBI室联合党支部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支部,佘山科技园区一期工程建设工地被评为2012年度市重大工程文明工地,65米项目获得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集体等。叶叔华院士荣获中国天文
4、学会90周年最高荣誉奖,张鹏杰研究员荣获中国天文学会第三届黄授书奖等。一、科研工作(一)重要项目进展情况1、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研制项目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是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联合立项,由中科院、上海市政府和探月工程项目共同出资建造。本项目继2010及2011年连续2年列入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后,2012年再次被列入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本项目已完成天线系统、接收机系统(S/X)、主动面系统的研制和安装调试,配备了VLBI数据采集终端和时间频率设备,完成了测站建设等工作,于2012年10月28日落成,目前处于电调、试运行阶段。该望远镜的建成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及2012
5、年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完成了我台的一个重大突破。2012年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成立科学委员会人员:2012年3月14日,“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项目管理委员会在上海分院学科交叉中心召开了第三次会议,成立了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科学委员会。天线系统:2012年3月20日完成俯仰机构吊装,4月17日主反射面背架顺利完成吊装,5月13日完成了天线副反射器的吊装,7月23日完成了天线主反射面板的全部安装调试。2012年5月,完成了四套馈源现场安装以及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馈源舱吊装。接收机系统:2012年10月19日完成S/X接收机出所测试验收评审,2012年11月25日完成望远镜现场安装调试, C
6、波段接收机由中美合作研制;L波段接收机自行研制,2012年12月完成整机性能测试。主动面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了65米射电望远镜主反射面主动调整系统研制,2012年1月份开始现场安装,2012年10月底完成应用调试。终端及控制系统:2012年11月底完成了上海天文台研制的数字记录终端(CDAS)的安装2012年10月完成天线控制上位机软件及CVN联测控制软件。测站建设:2012年10月底完成台站配套项目包括:时频及气象系统;台站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建设;VLBI内部网络、科技网;电话通信,天线视频监控;中频信号传输建设。馈源舱、机房、终端室及控制室配电,UPS电源配套;钟房、馈源舱恒温建设;八波段
7、致冷接收机水冷机、氦管建设;实验、办公、宿舍家具配套等。2012年10月26日,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成功在18厘米波段开展了首次试观测,标志着望远镜的机电系统能够正常运转。2012年12月13日,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在S/X频段参与并成功完成嫦娥二号卫星飞越图塔蒂斯4179小行星成像探测扩展任务,接收到卫星信号信噪比明显优于乌鲁木齐站、昆明站、密云站三架射电望远镜。2、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VLBI测轨工作 (SHAO-1)2012年,在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总装测控局、测通所,中科院机关及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等各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VLBI测轨分系统根据总体安排全面开展了CE-3科研项目
8、和条件建设工作以及探月工程三期科研与条件建设建议书申报与预研项目的研制工作,并继续执行CE-2延拓任务。2012年我台参与的嫦娥二号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1 探月工程二期VLBI测轨分系统作为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了CE-2卫星执行拓展试验任务和飞小行星图塔蒂斯(编号4179)探测测定轨任务,VLBI测轨分系统提供的高精度VLBI数据减少了中途修正次数,为CE-2卫星绕飞L2点并成功脱离L2环飞轨道、顺利转移,以及CE-2卫星与小行星图塔蒂斯会飞行期间成功拍照做出了重要贡献,确保了CE-2任务的顺利执行。VLBI测轨分系统在本年度内全面开展了对CE-3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利用CE
9、-2卫星实测数据研究处理方法,修改、优化软件,分析CE-3任务期间关键轨道段的观测模式和测定轨(位)能力。基本完成VLBI中心与台站软硬件设备的设计和评审,建立了VLBI中心测定轨试验平台。在此平台上,组织开展了应用软件的多次联调,对各配置项功能和接口进行了测试。初步的测试结果表明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接口准确,系统运行时间满足CE-3任务的要求。为了测试VLBI测轨分系统和CE-3探测器测控信标适应性和天地协调工作能力,VLBI测轨分系统与探测器系统分别于2012年5月和9月,在北京密云/云南昆明/乌鲁木齐南山测站进行了CE-3探测器有线、无线对接试验,并完成了数据分析工作和试验报告。软件工程化方
10、面,2012年,VLBI测轨分系统完成了VLBI中心10个应用软件配置项的需求分析评审、软件设计评审和接口文档的评审;完成了硬件相关处理机、DBBC、Pcal、时频系统等4个硬件配置项的任务书和设计评审,通过了探月工程二期软件资质初步审查。同时,CE-3条件建设项目按计划开展,制定详细的设备购置计划,并落实责任人进行设备的采购和招投标等工作,已完成大多数设备的采购和研制,为明年CE-3任务做准备。 2.2 探月工程三期2012年主要完成工作包括:完成双目标软硬件处理机样机设计;利用实测数据研究动态双目标同波束VLBI相位时延技术;双目标定位定轨技术研究;完成探月三期多目标测控技术研究。VLBI
11、测轨分系统乌鲁木齐观测站承担了探月三期25米射电望远镜改造项目,根据可研批复,展开了本项目的调研工作,并在年内完成了项目的招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初步设计。根据测控系统下达的探月工程三期初步总体技术要求,VLBI测轨分系统组织编写了探月工程三期测控与回收系统VLBI测轨分系统总体技术初步方案,并于2012年3月通过总装测通所、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组织召开的评审会。完成并上报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探月工程三期测控与回收系统VLBI测轨分系统科研项目建议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探月工程三期测控与回收系统VLBI测轨分系统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建议书,于2012年12月接受了中咨评估。3、SHAO
12、2按照工程大总体的要求,参加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联调联试工作,保证了我国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服务。院导航总体部转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北斗二代导航系统开通服务的贺电,我台作为院内第一参加单位参与建设的一期工程正式开通服务,获得了中央的通电表扬,认为该系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时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对参研同志们表示热烈祝贺,并“感谢大家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为国家争光,为中科院争光”。此外,成功开展了Compassm3卫星的星地激光时间比对测量,获得了高精度测量数据,圆满完成了北斗导航卫星激光时差测量仪研制项目。开发了兼容北斗的GNSS单
13、系统具备多模单点定位和网解功能的数据处理软件,其中北斗PPP精度达到5cm,网解精度高于PPP。按节点进度开展二代导航试验系统的关键技术攻关工作。4、“空间毫米波VLBI阵列”“空间毫米波VLBI阵列背景型号研究”项目正式立项,获专项支持经费2483.74万元,2012年到位190.14万元。本课题在整个研究周期内主要开展空间毫米波VLBI阵列科学目标凝练、总体技术完善、卫星总体方案的可行性论证、10米可展开高精度天线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星载天文信号接收系统的整体设计等工作,为十三五期间立项奠定基础。课题完成了2012目标:完成空间毫米波VLBI阵列初步方案报告、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初步方
14、案报告、关键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了背景型号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案报告、经费概预算报告及任务书的评审,明确每个子课题的设置、研究内容和承担单位。各子课题按照任务书要求进入研究阶段,完成空间毫米波VLBI阵列UV覆盖软件的调研,搜集活动星系核和河外水脉泽星系并建立样本,开展卫星平台和地面应用系统的调研,星载天文接收系统的调研,启动卫星平台方案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大型可展开空间天线关键技术攻关。5、大科学工程-陆态网络建设与运行2012年3月,陆态网络建设项目通过验收,我台继续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态网络工程SLR日常运行和ILRS数据分析中心日常任务,提供所要求有关产品,并参加了
15、ILRS2012年度分析中心AWG工作组会议,汇报了我们分析中心的工作。编制多种空间技术解算EOP和地球参考架综合软件,初步给出了达国际水平的EOP和地球参考架结果,实现了预定目标。同时就DORIS解算方法和SLR解算技巧也进行了有关交流,对项目的顺利完成和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6、技改项目2012年9月二代技改项目及海洋技改项目完成各单项验收并通过现场验收。2012年,YH技改项目完成了建设内容调整、周期调整及各单项验收工作,包括竣工决算审计、档案单项验收、环保、消防、卫生、安全等单项验收,正在准备项目验收。2012年5月开始,启动二代二期技改项目立项申请程序,2012年6月形成项目建议
16、书并通过院内评审,目前正在根据科工局要求进行修改。7、修缮购置专项2012年度项目共4项修缮购置项目获得支持资金2026万元。在我台“十二五”修缮购置专项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编制2013-2015年度调整规划方案,并通过中科院和财政部审批。继续做好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执行小组会议,实行月报制,跟踪项目进展,协调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在研的五个项目已经完成设备采购,正在进行验收准备,计划于2013年5月验收。(二)基础研究进展情况1. 天文地球动力学和行星物理理论推导出了快速旋转行星内部由对流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的流体较差运动的渐进分析解;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值解,分析解和数值解对于小Ekman数有
17、非常好的一致性。研究了旋转柱形内有岁差效应驱动的流体运动。理论证明了无粘性流的渐进分析理论是不收敛的,为此对小Ekman数新建立了适用于共振和非共振情况下的一般渐进分析理论。该理论的正确性已被国外实验结果验证。研究了旋转椭球体内由纬向天平动效应驱动的流体运动,研究结果对水星或木卫三等小质量类地行星的磁层产生和维持的研究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完成了旋转球形流体惯性波动解递推关系的理论推导,这是未来开展行星非线性对流相互作用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立了木星和土星带状流及深部对流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完成了超大规模的并行计算程序和初步测试。首次发现月球玄武岩精细分布,并联合X-Ray脉冲星对火星探测
18、器导航定位模拟分析和比较,发现较传统VLBI和多普勒测量几十公里精度提高到750米左右。并利用行星探测器资料初步获取月球、火星和金星表面地形及其空间环境特征,如行星大气和电离层逃逸到宇宙空间,这对探究行星水散失过程和探索可能的生命具有重要的作用。2. 卫星导航与遥感研究分析太阳射电辐射和电离层活动对GPS和GLONASS定位影响,首次发现L2频段最易受影响,且GPS信号较GLONASS更容易遭受太阳射电辐射威胁。并利用GPS和验潮站观测获取欧洲海岸海平面详细变化,发现其主要贡献是由最近全球气候变暖热膨胀引起,而冰雪融化和河流新鲜水贡献甚小。另外利用全球连续GPS观测、GPS+海底气压(OBP)
19、以及GPS+OBP+GRACE资料分别估计地球动力学扁率,比较和分析地球动力学扁率多尺度变化特征,其季节性、季节内和年季变化主要由大气、海洋和陆地水地表流体质量重新分布和迁移激发。 GPS掩星技术及应用取得一定进展。GPS掩星资料处理系统自动获取原始观测资料和其他辅助数据,实现原始掩星观测资料的预处理、反演得到中性大气和电离层大气参数产品、自动管理和更新掩星资料数据库、处理多任务的掩星观测资料。联合地震预测研究所和温州大学,在上海佘山和温州大学架设两架卫星三频信标接收机,实时接收上空电离层观测数据。3. 空间飞行器精密定轨及其应用开展全球系统关键技术攻关课题预研,实现RNSS支持下的RDSS定
20、位,完成了针对月球和火星探测的双探测器联合定轨软件。利用仿真数据分析了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月面相对定位精度。分析处理了“嫦娥二号”卫星奔日地系拉格朗日2点和奔小行星Toutatis过程中的测轨数据,分析了定轨精度以及VLBI数据对定轨的贡献,分析处理了上海65米天线以及佳木斯深空站的测量数据。4. 天体测量开展了探月工程CE3任务相关后处理软件的研发工作;为探月工程VLBI中心CE2 L2绕飞长管观测以及飞赴小行星“战神”的VLBI加强观测提供技术支持,并对CE2号后处理软件进行针对性改进,解决卫星随星地距离增加信号减弱的问题;承担探月三期预研任务,开展动态双目标相关后处理方案设计工作;利用CE
21、2DOR试验数据开展了DOR的相关后处理方法研究。开展了太阳系长期光行差效应下的天球参考架建立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国家“嫦娥三号”的月球紫外望远镜(LUT)项目设计了一整套天体测量支持方案,使其可实现自主定姿态、指向和量度模式。完成了利用施密特底片数据编制高精度位置和绝对自行星表的工作。进行广义相对论一阶后牛顿近似及其在天体测量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展基于脉冲星确定北斗导航系统星座定向参数的可行性研究。5. 高精度GNSS数据分析与应用在GNSS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多系统整体数据处理的策略以及方法的研究,GPS/GLONASS时差监测,多模导航以及精密定位等,GNSS钟差特性,GNSS新频率
22、数据的特性以及其对产品的影响。在GNSS时差监测技术研究方面,提出单站时差监测新方法,建立了主控站GNSS时差监测系统6. 星系宇宙学提出了一套全新且自洽的星系-暗晕链接的演化和星系增长历程模型,克服了前人模型中的缺陷。利用高精度数值模拟,建立了可靠的模型,从暗晕的空间分布出发,重构宇宙物质密度场,能最大尺度地利用观测信息。利用多级展开研究了强引力透镜系统的成像性质,并着重研究了对四极矩的扰动以及成像特性。利用修改引力模型下的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非线性结构的形成以及修改引力对暗晕物理性质的影响。利用三种宇宙学(WMAP1、WMAP3、WMAP7)模型下的数值模拟,结合星系形成模型,研究了星系的
23、恒星质量与两点自相关函数,利用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一种把非高斯的密度场变成高斯场的方法。利用国内“计算宇宙学联盟”在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完成的超大规模宇宙学数值模拟“盘古”模拟(含3百亿粒子,尺度为3000亿光年)的结果,研究了观测到的银行系附近星系的Bulk Flow,发现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与线性理论预言一致。7. 黑洞吸积与喷流通过流体和磁流体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系统的比较了外流和内流的性质差别,发现外流和内流的性质有系统性的差别,认为系统性外流的存在导致了吸积率随着半径的减小而降低。采用“two-zone”的方法研究大尺度的热吸积流的性质,发现大尺度模拟得到的径向轮廓和以前的数值模拟非常相近
24、。数值模拟得到的密度的径向分布和观测吻合的很好。推广我台2009年提出的磁流体动力学间歇性喷流模型,来研究伽马射线暴光变曲线上的闪耀现象,取得新进展。开展了黑洞热吸积流的辐射效率研究,发现热吸积流的辐射效率随着吸积率的增大而快速增大;同时,电子直接获得的粘滞产热越大,其辐射效率也越强。在径移主导热吸积流对处于较高的吸积率两相吸积流而言,其辐射效率几乎为常数,且跟标准薄盘相当。8. 活动星系核结构与演化研究申请得到的EVN(欧洲VLBI网)和MERLIN的观测时间,结合VLBA的公开数据,对9个极高同步峰频BL Lac天体的射电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与我们以前工作的预期相一致。研究了高吸积率辐
25、射压主导吸积盘磁场加速喷流的条件,结果表明辐射压在喷流加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构建了一个广义相对论黑洞吸积盘-冕模型,并计算了辐射谱,将进一步利用该模型拟合活动星系核的观测到的连续谱,以确定其中央黑洞的自转等重要参量。对射电活动星系核样本研究发现黑洞质量与喷流洛伦茨因子相关,暗示喷流形成与黑洞自转有关。9. 星系和银河系结构研究基于UCAC4星表,2012年完成了郭守敬望远镜正式巡天银盘亮于16等的恒星输入星表的制定。进行银盘丰度梯度和径向迁移研究,发现年老恒星的丰度梯度比年轻恒星丰度梯度要小,符合恒星径向迁移理论的预言。银河系盘恒星的径向迁移理论得到新验证,从Geneva-Copenhagen
26、巡天数据和RAVE(南天视向速度巡天)数据中选取了太阳领域的薄盘主序星各约10000颗,通过z方向的角动量这一守恒量计算其引导中心半径以消除“模糊化”效应,用有效温度作为恒星年龄的指标,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样本恒星的金属丰度梯度变平。同时结合M-矮星的观测资料发现这一变平的趋势将在年龄约为10Gyr后达到饱和,大致等于银河系薄盘的年龄,这也是盘径向混合发生作用的时间上限,从而有效地验证了银盘恒星的径向迁移理论。这一工作发表在2012年8月的美国天体物理杂志(ApJ)上。证实了银河系核球区存在一个奇特的垂向X型结构,并对其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动力学解释,该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报9月28日头版进行了报道
27、。10. 观测课题(1)射电观测:获得1个欧洲VLBI网(EVN)观测项目,1个VLBA观测项目。继续开展与EVN和IVS合作进行国际联测;与日本、韩国等国合作,开展东亚VLBI网合作。(2)光学红外观测:使用日本8.2米望远镜Subaru对强磁星4U 0142+61做了光学波段偏振观测,该结果是国际上第一次使用偏振方法对强磁星做观测研究。使用最新发布的美国WISE中红外成像巡天数据结果,全面分析研究了银河系中的各类红外源,找到了约50万颗AGB星候选源。对毫秒脉冲星双星系统做了多波段观测研究,取得新进展。使用美国WISE中红外全天巡天数据,分析总结出各类红外天体的观测特性,提出最佳的光谱巡天
28、望远镜设计方案。通过已经建立起来的国际上最大的空洞星系样本,系统比较了空洞中的活动星系核和非空洞中的活动星系核比例。发现空洞中的活动星系核比例并没有显著地增加或降低。(3)高能天文观测:在多年研究获得的经验关系基础上,成功地预言了黑洞双星GX 339-4爆发上升期从硬谱态到软谱态跃迁发生的时间,在黑洞双星MAXI J1659-542中发现传统黑洞双星X射线时变谱态图像仅是硬X射线波段时变谱态图像的重要证据,为研究黑洞辐射谱成分提供了新的时域分析手段。(三)天文技术进展情况1、时间频率技术 2012年共交付氢钟8台。“高可靠高精度主动型氢原子钟技术”等专项项目进展顺利,获得获天文专项项目支持,并
29、积极组织申请条件保障项目和国家重大仪器项目。主动型氢钟小型化研制工作完成设计、加工与物理部分安装。完成SK-4901/4902深空站时间频率分系统的出所及现场调试安装,是我国迄今为止技术指标最高的时间频率系统;完成XX-2时间频率分系统的改造工作,在系统级上解决了进口净化振荡器的可靠性问题;完成XX-2海南站时间频率系统的改造工作;X站时间频率系统正在集成调试和软件调试,准备出所。完成shao-2一期时频系统部分改造和技术支持工作。完成XX-2一类二型和一类三型站时间频率分系统改造方案评审,并获得改造项目。2、光学天文技术承担“空间目标激光测距与光学测角一体化”工作。在佘山60cm激光测距望远
30、镜安装光学镜头、CCD相机和滤光片,实现测角和测距一体化观测。多圈观测结果表明,一体化方案可行,在现有试验条件下,Ajisai卫星的测角精度达到5,为实现空间碎片高精度定轨提供技术支持。参加“旋转漂移扫描CCD光电设备系统”的生产研制,负责观测预报、观测资料处理和误差分析,本年度重点解决暗弱星象的自动化检测和系统差修正等关键问题。编制并优化整套资料处理软件,目前可对信噪比3以上的目标星象实现稳健检测和天文定位。该类型光电设备系统已获得有关部分的量产任务。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天文底片数字化”中,负责扫描图像处理,同时承担扫描仪方案的制订。在2012年9月召开的底片数字化顾问组会议上
31、,报告了底片扫描仪的预研结果和关键参数的科学指标,通过专家组的审核。在基金课题“可实测任意方位和天顶距大气折射的光学望远镜原理样机的研制”中,推导利用双视场望远镜实测大气折射的计算原理公式。完成原理样机的研制,并开展试验观测,得到仰角5处的大气折射实测值。承担了“航空机载天文导航”项目,为某型号航天设备惯导系统提供天文导航支持和整套解决方案和配套软件。目前正处软件研发阶段。承担了财政部修缮购置专项“1.56米望远镜升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准备验收。争取到一项新的修缮购置项目“斐索型双孔径天文光学干涉望远镜观测平台”。以我台为该项目总体承研单位的1.8m望远镜项目已经正式立项;4套车载旋转漂移
32、扫描CCD光电设备系统也正式立项,目前两个项目已经投入研制。3、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空间交会对接中,我台研制的激光雷达近场/远场合作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接中的激光雷达合作目标由远场合作目标和近场合作目标组成,均安装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用于反射来自于神舟九号目标飞行器上激光雷达发射的激光信号,配合激光雷达接收器完成对目标的搜索、捕获、跟踪测量,实时获取目标相对距离和角度等测量参数,实现航天器交会对接任务中近距离的高精度测量。天宫一号激光雷达合作目标是上海天文台继神舟四号、实践七号、试验一号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神州八号激光反射器任务之后,所研制的激光合作目标类产品在航天领域的又
33、一重大成绩。(四)论文、专利、成果情况1、论文:2012年我台科技人员在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17篇,发表在SCI杂志文章126篇,其中第一作者63篇。被SCI论文独立引用1015篇次(其中一作765,二作250)。2、专利:2012年度新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0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3项,国防发明专利获得授权2项;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为7项。3、成果:2012年我台参与的嫦娥二号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26),张秀忠研究员作为个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30)。此外,“广义相对论和哥白尼原理的宇宙学检验”和“应用于天宫一号交汇对接中的激光雷达合作目
34、标”两项科研成果入选2011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五) 争取和执行科研任务的情况1、国家项目:我台主持973课题1项宇宙第一屡曙光探测:低频射电干涉技术,参与973计划课题5项。获得批复民口863项目两项,其中1项已经签订任务书,另一项即将签订任务书。主持科技部基础专项1项:天文底片数字化。2012年我台共争取基金委项目31项,总资助额为2026万元。其中,重点项目2项,优秀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9项,青年项目12项,联合面上项目2项,海外学者项目1项,国际交流项目2项,主任基金项目2项。至此,我台在研基金数量达到97项财政部修购专项:四项在研购置项目按计划完成全部2020万设备的购置,预计
35、明年5月份验收;新批复两项2013年度购置项目,获得资助725万元。 2、中科院项目:我台主持空间科学战略先导专项课题三项,其中背景型号课题一项,预先研究课题两项。“空间毫米波VLBI阵列”课题完成深化论证,获得院空间先导专项背景型号项目支持2483.74万元。两项预先研究课题顺利通过年度进展检查。2012年度获得天文财政专项支持1058万元,其中运行费528万元,观测研究装置升级改造费164万元,相关技术发展和预先研究费366万元。积极参与中科院天文领域先导B类专项申报,按照院基础局部署,组织推荐项目。其中:面向下一代巡天的大尺度结构和星系形成研究、河外星系的高分辨率观测研究、黑洞周围的物理
36、过程、行星内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行星与深空探测)共四个课题经专家评审进入前二十名推荐课题。积极参与中科院中智研究中心建设,提出ALMA银河系分子谱线及连续谱辐射研究、银河系中心SgrA*和M87核区偏振观测、利用高分辨率设备观测贫金属类星体吸收线系统、银河系AGB星候选源试认证等合作课题。3、上海市项目:2012年我台从上海市科委获得4项支持,总经费40万元;完成申报重要项目上海市匹配9项,总经费为108多万元。上海市空间导航与定位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常运行,2012年获得上海市运行经费50万元。(六) 设备运行情况1、佘山25米射电望远镜2012年,在执行CE-2延拓任务中参与42次条纹检测实验
37、和46次VLBI测轨观测,全部成功完成任务。同时圆满完成国际联测常规观测计划。在组织实施CE-2卫星执行再拓展试验任务和飞小行星图塔蒂斯(编号4179)的探测任务中,在确保25米站正常运行的同时,积极组织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同时参加CE-2卫星与小行星图塔蒂斯交会飞行期间拍照的观测任务。2、卫星激光测距卫星激光测距站参加国际和国内SLR联测,常规观测圈数为1796圈,总点数为25271459点。组织国内SLR网开展对我国Compass卫星的观测,完成了该系列卫星的联测任务。60cm口径望远镜主副镜更换,使激光测距接收系统效率由原来0.3提高到0.7,支持了国际卫星激光观测,尤其是北斗导航高轨卫
38、星激光联测任务。1.56m望远镜的激光测距控制和接收终端系统改造,使该望远镜具备了激光测距功能。联合60cm望远镜的激光测距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单端激光发射、两端接收的空间目标激光测距,距离测量最远达38000多公里。建立了一套高重复率双激光器、单望远镜的行星际激光测距地面模拟试验系统。通过对多颗空间合作目标激光测量,获得了高精度测量实验数据,初步验证了行星际激光测距原理。3、1.56米望远镜2012年,1.56米望远镜共开展科学观测82天,其中全夜67天,半夜15天,总拍摄821幅CCD图像。科学目标集中在耀变天体样本的监测、星团内新型变星、自然卫星的精密定位以及河外变源监测和高自行星搜巡
39、。开展了拼接CCD相机实验、激光组进行激光测距回波接收实验、卫星跟踪观测实验、斑点干涉实验、快速光变实验。(七) 国内外科技合作1. 国际合作2012年度,我台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本年度出访94批共计164人次,来访61人次。聘用国外名誉和客座研究员2人,接收国外博士后9人。新增国际组织任职人员1人。成功举办国际会议4项:国际空间大地测量与地球系统会议、台2012年天体物理研讨会、天文学新技术发展研讨会、BigBOSS星系宇宙学小型研讨会。主要国际合作项目如下:以上海天文台与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合作备忘录为基础,上海天文台积极利用美国VLBA观测设备开展射电天文观测研究。同
40、时,结合65米射电望远镜的建设,积极发展射电天文技术,建设我国致冷接收机研制平台,共同研发相关设备,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以“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伙伴小组”为纽带,继续加强中德星系宇宙学合作。我台与马普天体物理所先后共建了三个马普伙伴小组,目前在运行的小组是由星系宇宙学中心的李成研究员和马普天体物理所Guinevere Kauffmann教授担任双方组长,共同开始按照计划开展星系的冷气体和恒星形成的研究工作。积极开展空间目标全球光电观测网的建设。自2006年起,上海天文台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天文台已经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改建了对方一架光电望远镜,目前已能基本自动化观测,并将数据传回上海天文台服务
41、器。2011年上海天文台与巴西国立天文台合作,初步改造他们的一架望远镜,目前已能在人工操作下进行观测,已拍摄到多颗我国从未拍到的重要同步轨道目标,观测结果已经提交给有关部门,得到充分认可。2012年,上海天文台与法属塔西提观测台建立合作关系,将协助对方改造望远镜,逐步建立空间目标全球光电观测网。继续执行荷兰皇家文理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的院级协议交流项目。合作探讨发展中国VLBI网(CVN)与欧洲VLBI网(EVN)及其它射电望远镜共同协作以建立更具威力(高灵敏度和成图动态范围)的全球VLBI网。从科学上和方法上对下一代射电天文设备-1平方千米阵(SKA)有互补性。该项目是建立在合作双方各自的资助下
42、在射电天文领域已有15年以上的合作历史基础上的,已共同发表合作论文100多篇,40多篇是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并促成了10多个中国博士研究生课题。2. 国内合作2.1 上海天文台与紫金山天文台联合成立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筹)2012年6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发起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筹)在上海天文台举行了成立仪式。上海天文台与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两个重要的行星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地。固定人员26人,流动人员24人。该实验室定位是:成为我国开展行星科学国际前沿基础研究、承研国家有关深空探测重大科技专项任务以及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主要研
43、究方向是:行星探测器轨道测量与确定、小行星地面与深空探测、行星内部结构与动力学、行星陨石化学、行星系统形成与演化。2.2 上海天文台与交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2012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上海交通大学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举行。上海交大和上海天文台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育三个方面已有部分合作。此次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签订,目标是以“长期稳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为宗旨,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寻求管理机制上的改革突破,共同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天文合作创新体系,努力促进我国天文事业发展及相关领域的进步。未来上海交大与上海天文台
44、的实质性合作将涉及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天文技术、物理学、光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机械与动力工程技术等理工领域。(八)经费收入情况2012年我台总共收到各类经费27587万元(含技改基建经费),其中:院内经费11062万元(其中: 基本运行费1939万,离退休费1202万,修购专项2020万等);院外经费15213万元(其中技改经费1800万元,973和863经费323万元,高技术应用项目经费6720万元,自然科学基金1254万,其他科研合同5066万元等);其他经营收入等1312万。二、人事与研究生工作1、人员聘用管理人力资源调配和管理:截至2012年底,我台现有在职职工254
45、人,其中,科研人员187人,支撑、管理人员46人,其他17人,内退人员4人。此外,我台现有博士后21人,客座研究人员36人,劳务派遣工35人。年内共计招聘31人入职,其中,科研人员30人,支撑管理1人;内部调配3人;合同解除、中止4人,其中科研人员4人;办理职工退休8人。2、人员公开招聘:根据人员配置需求,通过日常招聘、网络招聘、专题招聘等方式,收集人才信息并向各用人部门提供;会同用人部门,考评应聘人员,择优录用。组织并实施各研究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公开招聘、面试和试用期考核。完成职工聘用合同签订、离职在职人员合同到期续签等工作。3、职称评定工作:开展按需设岗、台内聘研究员工作,组织实施台职称评
46、定各级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用工作。本年度对研究员岗位进行了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共有74人职称变动,32人转正定职。4、人才工作:年内组织开展国家千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国家政府特贴专家、院地各类人才项目22次申报,其中,martin研究员获批院百人计划;余文飞研究员通过百人计划人员终期考核并获优秀;袁峰研究员获选上海市领军人才;赵东海研究员获选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申报并获选;王伟华正高级工程师获选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张鹏杰研究员获选分院杰出青年。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联系工作。开展人事工作研讨,如优秀人才稳定支持方案、台紧缺人才引进方案、专职行政秘书岗位管理办法等。5、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招生规模相对稳定的
47、情况下注重研究生招生质量的提高,通过和导师的高密度招生宣传、规范考务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2012年度硕士、博士(两季)招生工作。其中,硕士招生24人,博士招生18人,均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硕士生录取优秀率为79.2%,博士生录取优秀率为94.4%,实现稳中提高。2012年,我台25名研究生授予学位,其中博士11人,硕士14人。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达到100,去向为科研院所48.1,各类公司25.9,高校7.4,出国7.4,博士后11.1。至2012年底,我台在学研究生数134名(其中博士生70名,硕士生64名),联合培养学生30人,共164名;招收1名留学生(博士)。三、园区建设工作(一)佘山科
48、技园区A、B地块项目进展情况1、A地块项目进展:佘山科技园区(A号地块)一期工程2012年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至2012年底完成了5个建筑单体的结构建造和二次装修、园区配套工程等,启动了竣工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此外,编制完成了“嫦娥工程与卫星导航工程技术研发保障平台”建设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财政部修购专项(基建部分)的“十二五”规划方案和2013年度实施方案。上述二个建设方案预计争取国拨建设经费达8000余万元,此外,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共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并出资3000万元。2、B地块项目进展:完成了65米望远镜站址工程施工、室外总体、工程竣工后的相关验收工作。(二)其他基建项目进展情况1、技改项目:完成了技改2、3基建工程验收工作及档案编制;探月2期技改基建项目工作;探月3期技改和二代2期技改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等项工作。2、办公室、观测站装修改造项目:完成了佘山60厘米观测楼楼顶防水及外墙修缮、佘山站办公室及底片库的装修、天文大厦一楼大厅等修缮。取得了佘山25米及60厘米园区房地产权证。(三)规范基建管理工作1、制定佘山科技园区一期工程的建设工作计划,组织50余次现场工程例会和20余次基建办例会,配合上海市重大办组织召开了6次现场工程推进会,每次会议都检查工作进度,布置后续工作安排,形成会议纪要。组织编制4期上海天文台园区建设工作简报。2、组织现场工程师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