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215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2150.ppt(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页,共五十六页。第一节大豆病害主要(zhyo)种类及防治大豆大豆(ddu)霜霉病霜霉病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褐斑病大豆褐斑病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胞囊线虫病胞囊线虫病大豆立枯病大豆立枯病大豆猝倒病大豆猝倒病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细菌细菌(xjn)斑点病斑点病大豆羞萎病大豆羞萎病第二页,共五十六页。大豆(ddu)霜霉病危害部位危害部位(bwi)(bwi):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豆荚及豆粒。主要为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豆荚及豆粒。发病症状:发病症状:成株叶片表面生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成株叶片表面生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黄绿色,边缘不清晰,后变褐斑,黄绿色,边缘不清晰,后变褐色,严重时
2、多个斑点汇合成大的斑色,严重时多个斑点汇合成大的斑块,使病叶干枯。花期前后雨多或块,使病叶干枯。花期前后雨多或湿度大,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霉层,湿度大,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霉层,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豆荚染病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豆荚染病 外外部症状不明显,但荚内常现黄色霉部症状不明显,但荚内常现黄色霉层,即病菌菌丝和卵孢子,受害豆层,即病菌菌丝和卵孢子,受害豆粒发白无光泽,表面附一层黄白色粒发白无光泽,表面附一层黄白色粉末状霉层。粉末状霉层。第三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霜霉病霜霉病:病菌以卵孢子随种子发芽而萌发病菌以卵孢子随种子发芽而萌发(mngf),产生游动孢子,侵入植物,产生游动孢子,侵入
3、植物生长点,从而引起植株感染。一般在生长点,从而引起植株感染。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份为高发期,田间湿度大、温度在月份为高发期,田间湿度大、温度在20-24度有利于发病度有利于发病。发病发病(fbng)规律规律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并精选种子,做好种子处理,剔出病粒;)选用抗病品种,并精选种子,做好种子处理,剔出病粒;(2)加强田间管理,锄地时注意铲除系统侵染的病苗,减少田间)加强田间管理,锄地时注意铲除系统侵染的病苗,减少田间侵染源。侵染源。(3)种子药剂处理:)种子药剂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的90乙膦铝乙膦铝或或35甲
4、霜灵(瑞毒霉)粉剂拌种。甲霜灵(瑞毒霉)粉剂拌种。(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百菌清、百菌清、25甲霜灵、甲霜灵、58甲霜灵甲霜灵锰锌。还可选喷锰锌。还可选喷1:1:200倍波尔多液、倍波尔多液、65代森代森锌锌500。第四页,共五十六页。大豆(ddu)灰斑病危害部位危害部位: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症症状状:主要危害叶片:主要危害叶片,成株期叶片病斑初呈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中部灰成株期叶片病斑初呈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
5、则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褐色。严重发病时几乎褐色。严重发病时几乎(jh)所有叶片长满病斑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受害减产受害减产20%30%,同时百粒重下降同时百粒重下降,品质降低。品质降低。第五页,共五十六页。大豆(ddu)灰斑病发病规律:发病规律:灰斑病是老病害,一般在灰斑病是老病害,一般在7月上中旬月上中旬(zhngxn),在叶上,在叶上开始发病开始发病,8月中旬月中旬(zhngxn)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鼓粒期为发病盛期,8月月9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重。综合防治:综合防
6、治: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优质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优质(yuzh)、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求的品种选用末感染田生产的大豆种子。选用末感染田生产的大豆种子。种子药剂处理:在播种时用种子药剂处理:在播种时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按种子量的0.3%拌种拌种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用应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a在大豆在大豆6叶期对水喷雾防治叶期对水喷雾防治叶部病害,在初荚期喷药可防治荚部病害。注意防治荚部病害不能叶部病害,在初荚期喷药可防治荚部病害。注意防治荚部
7、病害不能过晚,病菌在荚部潜育期过晚,病菌在荚部潜育期1724天,荚部显症后穿透荚皮需要天,荚部显症后穿透荚皮需要5天天以上,大豆生育后期感病的荚一般不能侵染籽粒以上,大豆生育后期感病的荚一般不能侵染籽粒第六页,共五十六页。大豆(ddu)根腐病危害部位危害部位:主要危害是大豆根部,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是大豆根部,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症症状状:病株地上部生长不良,病苗矮瘦,叶小色淡发黄,一般病部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病株地上部生长不良,病苗矮瘦,叶小色淡发黄,一般病部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叶片下垂变黄,并
8、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以至使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不规则形大斑,叶片下垂变黄,并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以至使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有细小的裂痕,有的凹陷,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根和须根脱落腐烂,造成主根病部有细小的裂痕,有的凹陷,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根和须根脱落腐烂,造成主根“秃根秃根”。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造成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产量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造成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产量(chnling)下降。下降。第七
9、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根腐病根腐病发病发病(fbng)因素因素大豆幼苗期多雨、地温低、上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大豆幼苗期多雨、地温低、上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dw),排水不良、有利于,排水不良、有利于根腐病的发生。干旱,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低,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根腐病的发生。干旱,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低,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量明显降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长期连作长期连作几年不断连作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几年不断连作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病菌在土壤里积累达到病菌在土壤里积累达到相当程度和规模。相当程度和规模。品种单一、抗病品质下降,必须引进新的高产、抗
10、病大豆品种品种单一、抗病品质下降,必须引进新的高产、抗病大豆品种发生规律发生规律是由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等多种病菌侵染而引起的。不同病菌引起的病害是由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等多种病菌侵染而引起的。不同病菌引起的病害症状不同,但共同点是根部腐烂。这些病菌均能在土壤中越冬并存活症状不同,但共同点是根部腐烂。这些病菌均能在土壤中越冬并存活5年年以上,近表面密度最大。以上,近表面密度最大。在大豆子叶期病菌可以侵入幼根,病菌靠土壤、在大豆子叶期病菌可以侵入幼根,病菌靠土壤、种子和流水传播。种子和流水传播。大大豆豆根根腐腐病病发发生生程程度度主主要要取取决决于于菌菌源源数数量量、土土壤壤环环境境条条件件
11、和和耕耕作作栽栽培培措施。措施。第八页,共五十六页。综合(zngh)防治药剂防治:药剂防治:药剂拌种,用药剂拌种,用50%50%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多福合剂可湿性粉剂,按种子(zhng zi)(zhng zi)录的录的0.4%0.4%拌种。或用菌克毒克拌种。或用菌克毒克(2%(2%宁南宁南霉索水剂霉索水剂)按种子按种子(zhng zi)(zhng zi)录的录的1%1%拌种。或用拌种。或用50%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子(zhng zi)(zhng zi)录的录的0.5%0.5%拌种。还可用含有杀菌剂的拌种。还可用含
12、有杀菌剂的35%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用种子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用种子(zhng zi)(zhng zi)重量的重量的1.5%1.5%剂量拌种。剂量拌种。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zuw)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菌量。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菌量。适期播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控制在适期播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并要早中耕,深中耕,以起到厘米,并要早中耕,深中耕,以起到防寒增温,增强大豆生长势提高抗病力的作用防寒增温,增强大豆生长势提高抗病力的作用改善田间土壤通气条件,及时排除积水,创造疏松平整的耕层,避免田间积水,改善田间土壤通气条件,及时排除积水
13、,创造疏松平整的耕层,避免田间积水,采取垄作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提高免疫力。采取垄作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提高免疫力。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进行叶面喷肥,适时进行中耕培土以利于侧生根形成。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进行叶面喷肥,适时进行中耕培土以利于侧生根形成。第九页,共五十六页。大豆(ddu)褐斑病发病症状:发病症状:真叶真叶病斑棕褐色,轮纹上散生病斑棕褐色,轮纹上散生(sn shn)(sn shn)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直径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直径l l5mm5mm,严重时,严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致叶片变黄脱落。病斑愈合成大斑块
14、,致叶片变黄脱落。茎茎和和叶柄叶柄染病染病 生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的病斑。生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的病斑。病荚病荚染病染病 上上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第十页,共五十六页。防治(fngzh)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2)实行)实行3年以上轮作。年以上轮作。(3)发病)发病(fbng)初期喷洒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倍液、隔10天左右防治天左右防治1次,防治次,防治1次或次或2次。次。
15、第十一页,共五十六页。大豆(ddu)菌核病第十二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菌核病菌核病危害部位危害部位 大豆菌核病主要浸染茎秆,8月上旬开始发病 发病症状发病症状 浸染初期(chq)茎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第十三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菌核菌核第十四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菌核菌核第十五页,共五十六页。发生(fshng)规律菌核病菌 最易侵染的植物是向日葵和十字花科植物,其次是大豆。病菌(bngjn)的菌核可在土壤、病残体和混杂在种子间越冬。在大豆开
16、花期形成子囊孢子侵染衰老叶片和瘦弱的茎及凋萎的花,被侵染的叶、花和茎上的菌丝与健康部位接触进一步感染,扩大危害。田间菌核数量是该病发生严重的最重要因子,其次是环境因素。在大豆开花期土表温度高、空气湿度大、降雨量大有利于发病。第十六页,共五十六页。防治(fngzh)方法n1、在防治上,轮作、清选、在防治上,轮作、清选(qnxun)种子、深翻、中耕培土、排出田间积水、合理密植、氮种子、深翻、中耕培土、排出田间积水、合理密植、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等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磷钾肥配合施用等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n2、在初花期喷、在初花期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农利灵
17、可湿性粉剂1.21.5kg/ha。710天后再喷天后再喷1次。或次。或40%核菌净核菌净1000倍液或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倍液喷雾。n防治关键防治关键:因大豆菌核病多发生在植株中下部,且发生时期多为大豆封垄后,因:因大豆菌核病多发生在植株中下部,且发生时期多为大豆封垄后,因此在防治时必须使用背负式喷雾器此在防治时必须使用背负式喷雾器第十七页,共五十六页。大豆(ddu)胞囊线虫病 根系染病根系染病根系染病根系染病 被寄生主根一侧鼓包被寄生主根一侧鼓包被寄生主根一侧鼓包被寄生主根一侧鼓包(bo)(bo)(bo)(bo)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或破裂,露出
18、白色亮晶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微如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微如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微如面粉粒的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破根皮,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破根皮,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破根皮,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次生上传根病加重根液外渗,致次生上传根病加重根液外渗,致次生上传根病加重根液外渗,致次生上传根病加重或造成根腐或造成根腐或造成根腐或造成根腐。第十八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病胞囊线虫病:n大豆孢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萎病,俗称大豆孢囊线虫病又称大豆根线虫病、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火龙秧子”。n危害部位:大豆孢囊
19、线虫病主要危害根部,在大豆整个危害部位:大豆孢囊线虫病主要危害根部,在大豆整个(zhngg)生育期均可发生。生育期均可发生。n发病特征:大豆根部受害,根部表现根系不发达,根瘤减少,须根增多。被害大豆发病特征:大豆根部受害,根部表现根系不发达,根瘤减少,须根增多。被害大豆地上部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结荚减少甚至不结荚,使大豆产量显地上部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结荚减少甚至不结荚,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象被火烧一样。著降低。发病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全株枯死,象被火烧一样。第十九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胞囊线虫病胞囊线虫病发生规律发
20、生规律大豆胞囊线虫以胞囊在大豆胞囊线虫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8年年以上,最多可达以上,最多可达11年。大豆胞年。大豆胞囊线虫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囊线虫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7-28,10以下以下(yxi)不能发育。不能发育。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孢囊线虫主要通过田间耕作,农作:孢囊线虫主要通过田间耕作,农作物残枝、粪肥及风雨、农机具和带种子传物残枝、粪肥及风雨、农机具和带种子传播,越冬播,越冬(yudng)孢囊对低温、干旱抵孢囊对低温、干旱抵抗能力强,在土中可存活抗能力强,在土中可存活10年之久。孢囊年之久。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土壤内线虫数线虫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
21、土壤内线虫数量有关。土壤温度高、土壤湿度适中、通量有关。土壤温度高、土壤湿度适中、通气良好以及砂质土壤及偏碱土壤有利于线气良好以及砂质土壤及偏碱土壤有利于线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则发病重。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则发病重。第二十页,共五十六页。防治(fngzh)方法实行实行(shxng)轮作,防止重迎茬。轮作,防止重迎茬。选种选种(xunzhng)抗病品种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抗病品种是孢囊线虫重发生区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方法。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叶面喷肥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叶面喷肥对增强植株抗病对增强植株抗病也有明显效果。也有明显效果。药剂
22、防治措施:一是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二是用药剂防治措施:一是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二是用35%的乙基硫酸磷或的乙基硫酸磷或35%的甲的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用种子量的拌种。或用种子量的2%的大豆根保剂拌种。的大豆根保剂拌种。田间防治:苗期喷硼钼微肥或大豆黄萎叶喷剂。田间防治:苗期喷硼钼微肥或大豆黄萎叶喷剂。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六页。大豆(ddu)猝倒病和立枯病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六页。大豆(ddu)立枯病n大豆立枯病俗称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死棵”、“猝倒猝倒”、“黑根病黑根病”,为真菌病害。病害严重年份,为真菌病害。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轻病田死株率在5%5%
23、10%10%,重病田死株,重病田死株率达率达30%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造成绝产。n发病时期发病时期: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n发病症状发病症状: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ixio)(ixio),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第
24、二十三页,共五十六页。大豆(ddu)立枯病发病条件发病条件1 1、连作发病重、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因病菌轮作发病轻。因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增加了菌量。在土壤中连年积累增加了菌量。2 2、种子质量差发病重。凡发霉变质的、种子质量差发病重。凡发霉变质的种子一定发病重,立枯病的病原可种子一定发病重,立枯病的病原可由种子传播,并与种子发芽势降低、由种子传播,并与种子发芽势降低、抗病性衰抗病性衰 退有关。退有关。3 3、播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期长发、播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期长发(ch(ch n f)n f)病愈重。病愈重。4 4、用病残株沤肥未经腐熟,能传、用病残株沤肥未经腐熟,能传播病害发病重
25、。地下害虫多、播病害发病重。地下害虫多、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长势差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的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或药剂拌种。用、选用抗病品种或药剂拌种。用50的的多菌灵拌种多菌灵拌种2、实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实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轮作。年轮作。3、合理密植,选用排水良好干燥地、合理密植,选用排水良好干燥地块种植大豆,防止地表湿度过大,块种植大豆,防止地表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雨后及时排水。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药剂防治:发病初期(chq)开始喷洒下开始喷洒下列药剂:列药剂: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剂200倍液;倍液;69%
26、安克锰锌可湿性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粉剂1000倍液隔倍液隔10天左右天左右1次,连次,连续防治续防治2-3次,并做到喷匀喷足。次,并做到喷匀喷足。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猝倒病猝倒病 发病时期发病时期 该病多发生在种子发芽期和苗期。发病规律发病规律 大豆猝倒病以菌丝体、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发病症状发病症状 靠近地表的幼茎上初现水渍状病斑,后幼茎变细腐软,呈黑褐色,导致幼苗迅速折倒死亡,严重时可引起根部(n b)发生腐烂,使病株矮化。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六页。综合(zngh)防治n n1 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n n2 2、加强排
27、水排涝、加强排水排涝(p(p i li l o)o),降低土壤湿度,避免在低,降低土壤湿度,避免在低洼地种植大豆,减轻发病。洼地种植大豆,减轻发病。n n3 3、实行轮作和施用腐熟有机肥。、实行轮作和施用腐熟有机肥。n n4 4、播种前拌种或者苗期灌根的方法,采用、播种前拌种或者苗期灌根的方法,采用35%35%瑞毒霉瑞毒霉拌种剂拌种剂0.30.3拌大豆种子拌大豆种子100100;n n5 5、苗期灌根时可选用、苗期灌根时可选用40%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400倍液、倍液、25%25%甲霜灵甲霜灵800800倍液。倍液。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六页。大豆(ddu)根结线虫病 主要
28、为害大豆根尖。豆根受线虫刺激,形成节状瘤,病瘤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有的小如米粒,有的形成“根结团”,表面粗糙,瘤内有线虫。病株矮小(ixio),叶片黄化,严重时植株萎蔫枯死,田间成片黄黄绿绿,参差不齐。防治参见大豆胞囊线虫病。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n发病规律发病规律土传病害,连作地土传病害,连作地发病重,偏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发病重,偏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壤有利于线是发育,砂壤土或壤有利于线是发育,砂壤土或瘠土壤发病重。瘠土壤发病重。n发病特征发病特征发病为土传线虫病发病为土传线虫病害,主要危害根部,受害植株害,主要危害根部,受害植株表现好黄化表现好黄化(hun
29、hu),矮小,矮小,下部叶片似焦灼状,引起早期下部叶片似焦灼状,引起早期脱落,根瘤内有线结虫。被害脱落,根瘤内有线结虫。被害植株生长迟缓、茎叶短小而枯植株生长迟缓、茎叶短小而枯黄,花期推迟,荚少而小,子黄,花期推迟,荚少而小,子粒不饱满,严重时不结荚,甚粒不饱满,严重时不结荚,甚至全株枯死。至全株枯死。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六页。综合防治(fngzh)措施:1.1.选播抗病品种。选播抗病品种。2.2.控制传染源,发病地块根茎要清除烧毁,使用过的农具控制传染源,发病地块根茎要清除烧毁,使用过的农具(n(n ngjngj)要要清除干净后再到无病地使用。清除干净后再到无病地使用。3.3.增施有机肥,要多
30、施马粪、绿肥等有机肥料,促进大豆生长健增施有机肥,要多施马粪、绿肥等有机肥料,促进大豆生长健壮,增强壮,增强(zngqi(zngqi ng)ng)抗病能力。抗病能力。4.4.药剂防治:亩施药剂防治:亩施3%3%呋喃丹颗粒剂呋喃丹颗粒剂4-54-5公斤,播种时随开沟施入,预防效果较好。公斤,播种时随开沟施入,预防效果较好。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六页。大豆细菌大豆细菌(xjn)斑点病斑点病危害部位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幼苗、叶柄、茎、荚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幼苗、叶柄、茎、荚和子粒。和子粒。发生规律发生规律 大豆细菌斑点病是大豆主要病害之一,全大豆细菌斑点病是大豆主要病害之一,全生育期均可发
31、生,病情发展快,发生严生育期均可发生,病情发展快,发生严重。一般从开花期开始发病,至鼓粒期重。一般从开花期开始发病,至鼓粒期是发病盛期(是发病盛期(7 7月中旬田间植株发病率月中旬田间植株发病率15153030,出现一个高峰期;,出现一个高峰期;9 9月下旬以月下旬以后,随着气温降低,后期后,随着气温降低,后期(huq)(huq)发病重,发病重,发病田块达发病田块达5050以上。)以上。)第三十页,共五十六页。n茎和叶柄茎和叶柄(ybng)上病斑呈褐色至黑色上病斑呈褐色至黑色的水渍状长条斑。的水渍状长条斑。n荚上病斑与叶部相似,初呈水渍状红褐荚上病斑与叶部相似,初呈水渍状红褐色小点,后变为暗褐
32、色。色小点,后变为暗褐色。n种子上病斑不规则,褐色,常覆一种子上病斑不规则,褐色,常覆一层菌脓。层菌脓。发病症状发病症状 子叶上病斑半圆或近圆形,子叶上病斑半圆或近圆形,褐色至黑色,周围为水渍状;真叶初为褐色至黑色,周围为水渍状;真叶初为褐绿色小点,半透明水渍状,后扩大并褐绿色小点,半透明水渍状,后扩大并转为黄褐色,角斑状不规则形,直径转为黄褐色,角斑状不规则形,直径3 34mm4mm,中心渐干枯,暗褐色或黑色,中心渐干枯,暗褐色或黑色,边缘有一黄色晕圈,天气潮湿,病斑背边缘有一黄色晕圈,天气潮湿,病斑背面面(bimin)(bimin)溢出白色菌脓,干燥后为溢出白色菌脓,干燥后为膜状,有时病斑
33、汇膜状,有时病斑汇 合为枯死大斑,中合为枯死大斑,中央破落。央破落。大豆大豆(ddu)细菌斑点病细菌斑点病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六页。发病发病(fbng)原因原因1 1气候气候(q(q h h u)u)条件适宜。适宜大豆细菌斑点病的发生温度为条件适宜。适宜大豆细菌斑点病的发生温度为2525,最高温,最高温度为度为3737,最低温度为,最低温度为33,致死温度为,致死温度为471Omin471Omin。2 2采用不合理的耕作栽培技术措施、给病害流行创造了条件。如大面积种植采用不合理的耕作栽培技术措施、给病害流行创造了条件。如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品种和私自单一作物品种和私自(sz(sz)引入高度感病品种
34、、不合理轮作制、种植引入高度感病品种、不合理轮作制、种植过密等,造成病害流行。过密等,造成病害流行。3 3缺乏规范化的防治措施,尤在喷药质量上表现突出,错过了最佳防缺乏规范化的防治措施,尤在喷药质量上表现突出,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因此防治效果差,致使大豆细菌斑点病在局部地块发生较治时期,因此防治效果差,致使大豆细菌斑点病在局部地块发生较重的流行。重的流行。4 4所选用药剂质量难于保证,目前农药种类繁多,假冒伪劣所选用药剂质量难于保证,目前农药种类繁多,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出现,如假的农用硫酸链霉素等。产品时有出现,如假的农用硫酸链霉素等。大豆细菌斑点病大豆细菌斑点病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六页。大豆细菌
35、大豆细菌(xjn)斑点病斑点病1选用选用(xunyng)抗病品种。抗病品种。2实行实行3年以上年以上(yshng)轮作,合理密植,每公顷保苗轮作,合理密植,每公顷保苗2530万株。万株。3及时培土,排出田间积水。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控制或及时培土,排出田间积水。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控制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减轻病害的发生。4大豆收割后及时进行深翻,清除田间寄生残体。大豆收割后及时进行深翻,清除田间寄生残体。5在大豆初花期,喷洒在大豆初花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每隔倍液,
36、每隔710d喷一次,共喷喷一次,共喷23次。次。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ddu)羞萎病羞萎病症状识别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茎。叶片染病 沿脉产生褐色细条沿脉产生褐色细条(x tiao)(x tiao)斑,后变为黑褐色。叶柄斑,后变为黑褐色。叶柄染病染病 从上向下变为黑褐色,有的从上向下变为黑褐色,有的一侧纵裂或凹陷,致叶柄扭曲或叶一侧纵裂或凹陷,致叶柄扭曲或叶片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黑,造成片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黑,造成叶片凋萎。茎部染病叶片凋萎。茎部染病 主要发生在主要发生在新梢。豆荚染病新梢。豆荚染病 从边缘或荚梗处从边缘或荚梗处
37、褐变,扭曲畸形,结实少或病粒瘦褐变,扭曲畸形,结实少或病粒瘦小变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颗小变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颗粒。粒。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ddu)羞萎病羞萎病 症状识别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 沿脉产生褐沿脉产生褐色细条斑,后变为黑褐色。叶柄染病色细条斑,后变为黑褐色。叶柄染病 从上向下变为黑褐色,有从上向下变为黑褐色,有的一侧纵裂或凹陷,致叶柄扭曲或叶片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的一侧纵裂或凹陷,致叶柄扭曲或叶片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黑,造成叶片凋萎。茎部染病黑,造成叶片凋萎。茎部染病 主要发生在新梢。豆荚染病主要发生
38、在新梢。豆荚染病 从从边缘或荚梗处褐变,扭曲畸形,结实少或病粒瘦小边缘或荚梗处褐变,扭曲畸形,结实少或病粒瘦小(sh(sh uxio)uxio)变变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颗粒。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颗粒。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ddu)羞萎病羞萎病发病发病发病发病(fbng)(fbng)原因原因原因原因n种植密度大、通风种植密度大、通风(tng fng)(tng fng)透光不好,发病重,透光不好,发病重,地下害虫、线虫多易发病。地下害虫、线虫多易发病。n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
39、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n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用易感病种子易发病。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用易感病种子易发病。n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易发病;n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六页。大豆大豆(ddu)(ddu)羞萎病羞萎病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和非本科作物轮作和非本科作物轮作(l(l
40、nzunzu),水旱轮作,水旱轮作(l(l nzunzu)最好。最好。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达到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达到“冬壮、早发、早熟冬壮、早发、早熟”,增强植株抗病力。,增强植株抗病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种子处理:种子处理:2.5%2.5%适乐时种衣
41、剂按药种比适乐时种衣剂按药种比1 1:8080拌种在发病初期拌种在发病初期(chq)(chq)喷施喷施 45%45%使百克水乳剂使百克水乳剂250250毫升毫升+43%+43%好力克好力克5050毫升毫升/公顷公顷3636甲基硫菌灵悬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浮剂600600倍液倍液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六页。第二节大豆虫害主要种类(zhngli)及防治地下害虫地下害虫红蜘蛛红蜘蛛蚜虫蚜虫(ychng)豆天蛾豆天蛾造桥虫造桥虫食心虫食心虫豆荚豆荚(duji)螟螟小卷叶蛾小卷叶蛾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六页。地下害虫地下害虫蝼蛄(lug)蛴螬(q co)金针虫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六页。红蜘蛛红蜘蛛第四十页,共五十六页
42、。蚜虫蚜虫(ychng)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六页。豆天蛾豆天蛾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六页。造桥虫造桥虫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六页。食心虫食心虫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六页。豆荚豆荚(duji)螟螟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六页。小卷叶蛾小卷叶蛾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六页。第三节夏大豆高产第三节夏大豆高产(ochn)栽培七要栽培七要点点一、选择(xunz)良种二、抢时早播三、播深适宜四、合理密植五、科学施肥六、病虫害防治七、及时收获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六页。一、选择(xunz)良种n目前很多农民种植夏大豆,不是选用自留种、陈种子,就是盲目引种外地种子。自留种一般品种老化、混杂(hnz)严重,陈种子发芽率极低,外地高产品种不一
43、定适宜本地区栽培。选用这些种子不仅不能获得高产,而且还有减产甚至绝收的危险。因此,在种植夏大豆时,应选用通过我省审定的高产、优质、综合抗性优良的大豆品种,生育期95105天。适宜我市种植的品种有许豆3号、豫豆22号、豫豆29号、中黄13、中黄19、郑92116等。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六页。二、适期播种(bzhng)n抢时早播是大豆夺取(duq)高产的关键技术。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我市夏大豆的适播期,而且播种越早产量越高。研究证明,自6月上旬起,每晚播1天,平均每亩减产1.5千克左右;自6月下旬起,每晚播1天,平均每亩减产22.5千克。因此,要千方百计的推广大豆早播,力争15日前播种结束。播种量一
44、般每亩4-6千克。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六页。三、播深适宜(shy)n播种过浅,出苗快,容易受干旱影响;播种过深,出苗慢,不利于形成壮苗(zhunmio)。应根据土壤质地和墒情确定夏大豆播种深度。土壤质地疏松、墒情较好的地块,播深以34厘米为宜;土壤质地黏重、墒情较差的地块,播深以56厘米为宜。播深超过7厘米,不仅出苗慢,而且苗势弱。第五十页,共五十六页。四、合理密植n对于夏大豆的种植密度,一些农民认为越稀越好,而另一些农民则认为越密越好。夏大豆稀植时,茎秆粗壮,长势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较多,粒大,千粒重增加,子粒外观品质佳,但种植密度过小,群体较小,总体产量肯定不高。当然也不是越密越好,密度过
45、大,株间光照差,导致植株徒长,容易诱发病害、倒伏。因此,应合理密植,我省夏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在每亩1.2万株左右。确定(qudng)种植密度时还应按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进行。第五十一页,共五十六页。五、科学(kxu)施肥n大豆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整个生育期需从土壤中吸收的氮肥相对较少,但其所需磷、钾元素(yuns)必须从土壤中吸取。第五十二页,共五十六页。n轻施苗肥。夏大豆苗期气温高,生长快,要适当(shdng)控制氮肥用量防止高脚苗。苗肥以磷、钾肥为主。一般亩施磷肥5千克、钾肥4千克。n结荚鼓粒期根外追肥。n追施花肥。此时夏大豆生长已进入花期,这时是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快时期
46、,也是特别需要肥料时期,所以要使夏大豆高产(ochn),施好花肥是关键之一。一般可亩施二铵20千克。第五十三页,共五十六页。六、病虫害防治(fngzh)n(一)虫害防治(fngzh):大豆幼苗期、分枝期注意防治(fngzh)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等;花荚期、鼓粒期要注意防治(fngzh)豆天蛾、造桥虫、食心虫、豆荚螟的危害。用10%吡虫啉防治(fngzh)蚜虫、红蜘蛛等;用菊脂类农药防治(fngzh)豆天蛾、造桥虫、食心虫、豆荚螟等。n(二)病害防治:大豆霜霉病、灰斑病、根腐病、褐斑病、菌核病、线虫病、斑点病。第五十四页,共五十六页。七、及时(jsh)收获n裂荚的品种,可适当提前收获,其它品种
47、不宜(by)过早或过迟收获,收获过早,干物质积累还没有完成,会降低百粒重,或出现青瘪粒,影响品质;收获过晚,易引起炸荚造成损失。大豆收回后,摊场晒两天,或先垛几天到荚皮焦脆,打场脱粒。种子扬净后,要摊凉风干至含水量13%以下才可入库贮藏。第五十五页,共五十六页。内容(nirng)总结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不同病菌引起的病害症状不同,但共同点是根部腐烂。在大豆子叶期病菌可以侵入幼根,病菌靠土壤、种子(zhng zi)和流水传播。大豆胞囊线虫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7-28,10以下不能发育。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我市夏大豆的适播期,而且播种越早产量越高。一般亩施磷肥5千克、钾肥4千克。种子(zhng zi)扬净后,要摊凉风干至含水量13%以下才可入库贮藏第五十六页,共五十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