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pptx(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部分:胚胎学绪论 Part One:Part One:Embryological IntroductionEmbryological Introduction 第1页/共64页一、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意义(一)定义:胚胎学(embryology)(embryology)是研究从受精 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 科学。第2页/共64页(二)研究内容:1 1、包括:(1 1)生殖细胞的发生;(2 2)受精受精卵形成;(3 3)胚胎发育;(4 4)胚胎与母体关系;(5 5)先天性畸形的形成、原因及诊断、预防等。人体胚胎学(human embryology)(human embryolo
2、gy):是研究人体胚胎的发育过程。第3页/共64页2、分期:人体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为 3838周(266(266天),分为两个时期:(1 1)胚胎期:包括: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受精受精卵形成;卵裂和胚泡形成;植入;胚层的形成和分化;胚外结构的初步形成。胚体外形的建立8 8周末初具人形。第4页/共64页(2)胎儿期:从第9 9周至出生,发育的结果为胎或 胎儿(fetus)(fetus)。包括:组织、器管、系统的发育及功能的初 步建立。研究生命全过程的科学称人体发育学,又称发育生物学。第5页/共64页3、胚胎学的分支学科:1.1.描述胚胎学(descriptive embryology)(des
3、criptive embryology):2.2.比较胚胎学(comparative embryology)(comparative embryology):3.3.实验胚胎学(experimental embryology)(experimental embryology)4.4.化学胚胎学(chemical embryology)(chemical embryology):5.5.分子胚胎学(molecular embryology)(molecular embryology):6.6.畸 形 学(teratology)(teratology):7.7.生殖工程学(reproductive
4、 engineering)(reproductive engineering):第6页/共64页(三)意义:1、理论意义:能帮助人们用科学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生命个体的发生和发育。2、实践意义:(1)能更深地理解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遗传学等学科中的某些内容。(2)产科医生只有掌握胚胎学知识,才能对孕妇进行正确的妊娠跟踪和保健指导,才能对先天性畸形进行预防、检测和治疗等。第7页/共64页二、胚胎学发展简史与现代胚胎学三、学习胚胎学的一些注意事项:(一)胚胎发育的动态性。要注意时间 观念,常用:天、周、月。(二)胚内、胚外发育的同时性。(三)胚胎学中的图片、图谱和模型中 的颜色:1、红色中胚层
5、2、黄色内胚层 3、兰色外胚层第8页/共64页第二部分:人胚早期发生 Development ofDevelopment of Early Human Embryo Early Human Embryo 第9页/共64页 人胚早期发生是指从受精卵形成 到第8周末的胚胎的发生、发育过程。此期胚胎变化、发育快,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以后胎儿的正常发育起决定性作用,故又称人胚发生总论。第10页/共64页一、生殖细胞和受精 (一)生殖细胞(germ cell)(germ cell)又称配子(gamete)(gamete)。包括精子和卵子,均为单倍体细 胞(23(23条染色体)。1.1.精子的发生
6、、成熟:2.2.卵细胞的成熟:第11页/共64页第12页/共64页 (二)受精(fertilization)(fertilization)1 1、定义:指成熟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 受精卵的过程。2 2、地点:一般在输卵管壶腹部。第13页/共64页第14页/共64页 3、过程:顶体反应:精卵结合透明带反应:单精受精两性原核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2 2次成熟分裂 成熟卵细胞 第2 2极体 细胞核雌原 精子核雄原核两性原核融合,受精卵形成,受精完成。第15页/共64页第16页/共64页第17页/共64页 4 4、条件:受精必备条件。卵母细胞为处于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的次级卵母细胞;精子必须发育正常和
7、有足够的数量;精子必须获能;精子和卵子必须在限定时间内相遇;两性生殖管道必须通畅。第18页/共64页 5、意义:启动细胞不断分裂。恢复了细胞的二倍体核型,来自双亲的遗传物状进行随机 组合。遗传性变异。决定了个体的遗传性别。第19页/共64页 6、体外受精及“试管婴儿”:(in vitro fertilization(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test tube and test tube baby)baby)第20页/共64页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指将取出卵细胞和精子在母体外受精并发育到早期胚胎阶段;然后移植入母体子宫内,任其继续发育直到诞生;国际上把这种形式的体外
8、发生叫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由此诞生的婴儿常规的叫做“试管婴儿”。第21页/共64页二、受精后第一周的变化:(一)卵裂(cleavage):1、定义: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实质为有丝分裂。分裂成的子细胞称卵裂球。第22页/共64页二、受精后第一周的变化:(一)卵裂(cleavage):2、特点:(1)不均等分裂:时间、大小(2)无生长期分裂:结果: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减小。第23页/共64页3、桑椹胚:受精后第3天,由1216个卵裂球构成的实心胚,外形象桑椹,称桑椹胚。第24页/共64页(二)胚泡(blastocyst):1、时间:受精后第4天形成;2、组成:(1)滋养层:单层细胞构成,与吸收营养有关
9、。(2)胚泡腔:内含液体(3)内细胞群:胚泡腔一侧的一群细胞,是胚体的原基第25页/共64页受精卵在发生上述变化的同时,并 沿着输卵管向着子宫腔方向运动。到 第4天,胚泡也进入子宫腔,继续运 动,到5-6天,极端滋养层外的透明带消失,暴露的极端滋养层细胞与子宫内膜的上皮相接,植入开始。第26页/共64页(三)植入(implantation)(implantation):1 1、定义:胚泡埋入子宫内膜(功能层)的 过程称植入,又称着床(imbed)(imbed)。2 2、时间及部位:时间:开始:受精后第5 56 6天,完成:受精后第11111212天。部位:通常子宫底、体的后壁。异常植入:子宫以
10、外的植入,称宫外孕。植入在宫颈,将形成前置胎盘。第27页/共64页植入过程:第28页/共64页3.3.条件:(1)(1)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与胚泡发育同步 (植入时,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2)(2)输卵管畅通,胚泡有正常的运行速 度。透明带按时消失。(3)(3)子宫腔无异物、无炎症。第29页/共64页4 4、植入后母体变化蜕膜形成(1)(1)定义:植入后的子宫内膜称蜕膜,前蜕膜细胞称蜕膜细胞。(2)(2)分部:根据胚泡与蜕膜的位置关系 分三部:基蜕膜:胚深面,参与胎盘的构成;包蜕膜:胚的宫腔侧;壁蜕膜:远离胚泡的蜕膜。第30页/共64页基蜕膜包蜕膜壁蜕膜第31页/共64页5、植入后胚泡的变化:
11、(1)滋养层分化为: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2)内细胞群分化为:内、外胚层。第32页/共64页三、受精后第二周的变化:(一)胚内变化内、外胚层形成 1、内胚层(endoderm)的形成:第2周初,胚泡植入过程中,靠近 胚泡腔的内细胞群细胞分化为一 层立方形的细胞,称内胚层。第33页/共64页第34页/共64页2、外胚层(ectoderm)的形成:第2周初,内胚层形成的同时,其余的内细胞群细胞分化为一层柱状的细胞,称外胚层。内、外胚层紧密相贴,形成一个圆盘状结构,称胚盘胚盘(embryonic(embryonic disc)disc),它是胚体发育的原基。第35页/共64页(二)胚外变化 1
12、1、卵黄囊的形成:2 2、羊膜囊的形成:3 3、胚外中胚层的形成、演变:演变:体壁中胚层 脏壁中胚层 胚外体腔 体蒂第36页/共64页第37页/共64页第38页/共64页第39页/共64页四、受精后第三周的变化(一)胚内变化中胚层形成:1、原条、原结、原凹的形成:第3周初,外胚层正中线尾侧,细胞增生,形成一细胞隆起,称原条;原条头端膨大,称原结;原结中央有一浅凹,称原凹。第40页/共64页2、中胚层(mesoderm)形成:第3周,原条形成后,原条细胞向下、向两侧、向前后生长、迁移,在内、外 胚层之间形成一层新的细胞层,称胚内 中胚层,简称中胚层。第41页/共64页第42页/共64页3、脊索形
13、成:原结细胞向下、向前生长、迁移,在内、外胚层间形成一条细胞条索,称脊索早期胚胎的支架,并能诱导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第43页/共64页(二)胚外变化:1、尿囊的形成:2、绒毛膜的形成:第44页/共64页绒毛膜的形成第45页/共64页五、受精后第48周胚体变化(一)柱形胚体的建立:1、原因:胚体各部生长速度不一 外胚层内胚层 头 端尾 端 中 央边 缘 2、结果:头褶、尾褶、侧褶 柱形胚体建立。第46页/共64页(二)各胚层的分化:1、外胚层的分化皮肤表皮和神经系统(1 1)神经系统的形成:脊索形成后,诱导其背侧中线的外胚层增厚 形成神经板神经沟、神经褶 神经管 神经嵴 脑和脊髓 神经节和周围神
14、经(2 2)其余外胚层分化为皮肤表皮及附属器等。第47页/共64页第48页/共64页第49页/共64页2、中胚层的分化:中胚层发育快,在脊索两侧,由内 自外依次分化为三部分:轴旁中胚层:体节,皮肤真皮、骨骼肌、中轴骨骼。侧中胚层:胚内体腔,体壁、脏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位于二者之间,分化为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第50页/共64页3、内胚层的分化:内胚层卷褶形成原始消化管,分化为消化管道、呼吸管道的上皮(包括腺体)。第51页/共64页第52页/共64页第53页/共64页第54页/共64页第55页/共64页第56页/共64页第57页/共64页第58页/共64页第59页/共64页第60页/共64页第61页/共64页第62页/共64页第63页/共64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4页/共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