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精选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8835191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精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第七章 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精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精选PPT.ppt(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 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第1页,本讲稿共92页7 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7.1 概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为寻找地下水源而开展的各项工作统称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或水源勘察。依据: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水利行业标准地下水资源勘察标准水源勘察前,应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包括: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资料综合性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地质普查或矿产勘察报告中水文地质资料第2页,本讲稿共92页7 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采利用和保护提出具体建议提出取水构筑物选择与布置的技术经济方案根据不同用水要求,对地下水进行水量与水质的全面评价查明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选择与圈定供水水源地7.1.1供水水文地质

2、勘察的任务第3页,本讲稿共92页7.1概述7.1.2 勘察工作的内容和程序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需水量的大小、不同勘察阶段、勘察区已进行工作的程度和拟选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工作程序:接受勘察任务确定工作方案编制勘察纲要野外作业资料整理提交报告检查验收质量评定第4页,本讲稿共92页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是人们从开发利用观点出发、对地下水赋存规律的认识过程,必须由浅入深分阶段进行。另一方面,勘察阶段划分又必须与规划、设计阶段相适应。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划分为地下水普查、详查、勘探和开采四个阶段,不同勘察阶段工作的成果应满足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

3、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不够、相关资料缺乏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可根据需要开展地下水调查工作7.1概述7.1.3 勘察阶段的划分第5页,本讲稿共92页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阶段的任务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普查阶段)普查阶段:概略评价区域或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推断的可能富水地段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级的精度要求,为设计前期的城镇规划、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或厂址选择提供依据。7.1概述7.1.3勘察阶段的划分第6页,本讲稿共92页2)勘探阶段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探明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源

4、地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7.1概述7.1.3勘察阶段的划分第7页,本讲稿共92页3)开采阶段查明水源地扩大开采的可能性,或研究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不良环境工程地质现象等发生的原因。在开采动态或专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验证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级精度的要求,为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为水源地的改扩建设计提供依据。7.1概述7.1.3勘察阶段的划分第8页,本讲稿共92页勘察阶段除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外,尚可根据需水量、现有资料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简化与合并。勘察阶段简化与合并后提出的允许开采量应满足其中高阶段精度的要求 勘察阶段简化与合并的条件勘察阶段简化与合并的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需水量不大

5、研究程度较高具有可比拟的相似水源地 7.1概述7.1.3勘察阶段的划分第9页,本讲稿共92页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地下水可开采量):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方案,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现象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7.1概述7.1.4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及其保证率要求第10页,本讲稿共92页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可划分为A、B、C、D四级,各级的精度宜按下列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动态观测时间的长短计算所引用的原始数据和参数的精度计算方法和公式的合理性补

6、给的保证程度 7.1概述7.1.4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及其保证率要求第11页,本讲稿共92页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精度要求级:估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级:初步计算允许开采量,提出合理的采用值级:确定允许开采量级:对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系统的、多年的均衡计算和评价 7.1概述7.1.4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及其保证率要求第12页,本讲稿共92页 供水保证率:预期供水量在多年供水中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年数出现的概率。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降水,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降水存在有每3-4年为一小周期(指丰、平、枯),每10-12年为一中周期,每35年左右为一大周期。其相应频率为75、90、97。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与地表水一样

7、,一般要求达到90-97的保证率 7.1概述7.1.4允许开采量的精度及其保证率要求第13页,本讲稿共92页7.2.1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和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通过野外的实际观测与调查,了解岩性、构造、地貌以及水文、气象与地下水的关系,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揭示地下水的形成、分布与富集规律,初步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可能性作出初步评价,为进一步布置勘探工作提供依据7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7.2水文地质测绘第14页,本讲稿共92页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1)查明勘探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基本特征,2)确定各时代地层的岩石含水性质,地下水类型,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选择供水目的

8、层,判明供水目的层与其它含水层间的关系;3)阐明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地下水动态一般特征,4)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与区内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开采条件5)初步阐明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情况。7.2水文地质测绘7.2.1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和任务第15页,本讲稿共92页 基本工作方法,主要是通过野外填图来完成。比比例例尺尺:水文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当只有地形图而无地质图或地质图的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普查阶段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宜为1:10万-1:5万,详查阶段宜为1:5万-1:2.5万,勘探阶段

9、宜为1:1万或更大7.2水文地质测绘7.2.2水文地质测绘的方法第16页,本讲稿共92页工工作作范范围围:取决于工程的要求及水文地质条件。一般应包括所研究含水层的补给区在内的完整水文地质单元。野野外外工工作作方方法法:主要通过对观测点和联结各点的观测线的测绘进行。A合理地布置观测路线 B正确地选择观测点 C对观测点进行描述、测量和编录 D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最终完成水文地质测绘工作7.2水文地质测绘7.2.2水文地质测绘的方法第17页,本讲稿共92页7.2水文地质测绘7.2.2水文地质测绘的方法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沿河

10、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沿含水层带走向第18页,本讲稿共92页7.2水文地质测绘7.2.2水文地质测绘的方法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第19页,本讲稿共92页水文地质测绘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按GB50027-2001执行7.2水文地质测绘7.2.2水文地质测绘的方法第20页,本讲稿共92页整个水文地质测绘应划分为;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室内整理3个阶段,有序地进行。各阶

11、段的中心工作分别是:设计、野外编录和成果编制。这一工作方法与思路也适用于整个水文地质勘察。7.2水文地质测绘7.2.2水文地质测绘的方法第21页,本讲稿共92页遥感技术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7.2水文地质测绘7.2.3水文地质测绘中的遥感技术第22页,本讲稿共92页遥感技术的特点: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7.2水文地质测绘7

12、.2.3水文地质测绘中的遥感技术第23页,本讲稿共92页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可利用现有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判释与填图,减少野外工作量和提高图件的精度1)多波段卫星象片和普通航片的应用卫星象片和黑白航片主要适用于中小比例尺水文地质测绘)中、远红外扫描成象的应用中、远红外扫描成象适用于比例尺较大的水文地质测绘7.2水文地质测绘7.2.3水文地质测绘中的遥感技术第24页,本讲稿共92页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检验判释标志检验判释结果检验外推结果补充室内判释难以获得的资料遥感影像填图的野外工作量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应符合GB50027-2001的规定7.2水文地质测绘7.2.3水文

13、地质测绘中的遥感技术第25页,本讲稿共92页同位素: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自然界中,各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定同位素技术的作用:判别地下水的成因、补排关系、越流问题测定地下水的年龄确定岩溶通道的分布与连通,测定地下水的流速,估算入渗补给率,测定水文地质参数7.2水文地质测绘7.2.4水文地质测绘中的同位素技术第26页,本讲稿共92页1)地貌调查2)地层调查3)地质构造调查4)泉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泉的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泉的流量、水质、水温、气体成分和沉淀物泉的动态变化、利用情况,若有供水意义时应设观测站进行动态观测7.2水文地质测绘7.2.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第27页,本讲稿共

14、92页5)水井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井的类型、深度、井壁结构、井周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7.2水文地质测绘7.2.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第28页,本讲稿共92页6)地表水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地表水的流量、水位、水质、水温、含砂量及动态变化,地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污水排放等)与地下水(包括暗河和泉)的补排关系利用现状及其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河床或湖底的岩性和淤塞情况,以及岸边的稳定性7.2水文地质测绘7.2.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第29页,本讲稿共92页7)水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水质简易分析水质专门

15、分析划分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了解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途径范围深度和危害程度7.2水文地质测绘7.2.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第30页,本讲稿共92页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是以文字报告和图件表示的。基本图件应包括:实际资料图、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地下水水化学图及综合水文地质图等。7.2水文地质测绘7.2.6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第31页,本讲稿共92页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即用物理学的原理研究地质学问题的方法。它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

16、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电法法勘勘探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依据工作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井中物探等。7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7.3水文地质物探第32页,本讲稿共92页物探的优点:效率高、成本低、速度快物探的缺点:探测精度受到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干扰,成果具有多解性,使用范围有局限性,探测成果需要经过钻探验证。在综合水文地质勘察中,一般应遵循在水文地质测绘基础上,先物探后钻探的勘探程序。水水源源勘勘察察中中应应用用最最广广泛泛的的物物探探方方法法是是电阻率法电阻率法7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7.3水文地质物探第33页,本讲稿共92页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

17、种物质导电性能的参数,它表示电流通过1m长、1m2截面积的物质时所受的电阻 岩石的电阻率与矿物成分、空隙多少、湿度和富水程度、温度等因素有关7.3水文地质物探7.3.1电阻率法的原理第34页,本讲稿共92页采用物探方法,可探测下列内容1)覆盖层的厚度、隐伏的古河床和掩埋的冲洪积扇的位置2)断层、裂隙带、岩脉等的产状和位置,含水层的宽度和厚度3)地质剖面4)地下水的水位、流向和渗透速度5)地下水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咸水、淡水的分布范围6)暗河的位置和隐伏岩溶的分布7)多年冻土层下限的埋藏深度等7.3水文地质物探7.3.2电阻率法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第35页,本讲稿共92页采用物探方法时,被探测体应

18、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与相邻介质对同一物性参数有明显的差异2)有一定的规模3)所引起的异常值在干扰情况下尚有足够的显示成果:对物探的实测资料,应结合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具有相应水文地质解释的物探成果7.3水文地质物探7.3.水文地质物探的应用条件第36页,本讲稿共92页7.4.1水文地质钻探的要求 水文地质钻探的技术要求,按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执行。1)钻孔口径:勘探抽水井的过滤器骨架管的内直径,松散地层中,一般应大于200mm,基岩地层中应大于100mm,抽水试验观测孔过滤器骨架管的外径,不宜小于75mm。对于探采结合的生产井,应按供水井的要求决定其钻探口径,一般采用的过滤器口

19、径比勘探抽水井大,在中细砂层常用300mm,在砂砾卵石层中用350-400mm。7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7.4水文地质钻探第37页,本讲稿共92页2)钻孔深度:勘探孔的深度,宜钻穿有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带或含水构造带3)钻进冲洗液要求4)孔斜要求:孔身100在米深度内其孔斜度不大于1.505)简易水文地质观测6)止水要求7)取样要求8)洗井要求7.4水文地质钻探7.4.1水文地质钻探的要求第38页,本讲稿共92页勘探孔的布置,宜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勘探孔的布置,应能查明勘察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的资料。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勘探孔的布置

20、应满足查明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的要求。7.4水文地质钻探7.4.2水文地质钻探孔的原则第39页,本讲稿共92页基本原则(6大原则):1)在布孔之前应尽量收集和研究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当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以便为布置钻孔提供地质依据。2)钻孔的布置应遵循以线为主、点线结合原则、达到全面控制水文地质条件的目的。7.4水文地质钻探7.4.2水文地质钻探孔的原则第40页,本讲稿共92页基本原则:3)每一个钻孔的布置应有明确的目的与作用,并尽可能做到一孔多用,探采结合4)勘探线和钻孔的数量,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满足不同勘察阶段对水文地质

21、条件的控制与资源评价精度的要求7.4水文地质钻探7.4.2水文地质钻探孔的原则第41页,本讲稿共92页基本原则:5)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及时进行综合研究、验证设计的合理性,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改设计,包括勘探线与勘探孔的布置及数量。6)在野外确定钻孔具体位置时,应在不影响取得全部资料的前提下,尽量考虑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施工条件7.4水文地质钻探7.4.2水文地质钻探孔的原则第42页,本讲稿共92页抽水试验的主要目的: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为资源评价与取水构筑物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利用抽水试验对勘察区局部或整体渗流场的人工激发,达到揭示水文地质条件的目的。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22、GB502967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7.5抽水试验第43页,本讲稿共92页7.5.1.1抽水试验的主要任务 1)测定含水层的钻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的关系。确定单位降深涌水量与最大涌水量。2)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系数、弹性储水系数3)确定影响半径的大小,降落漏斗的形状及其扩展情况4)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7.5抽水试验7.5.1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类型第44页,本讲稿共92页7.5.1.2抽水孔的布置抽水孔的布置,应根据勘察阶段、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素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详查阶段,在可能富水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勘探阶

23、段,在含水层(带)富水性较好和拟建取水构筑物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抽水孔占勘探孔(不包括观测孔)总数的百分比应按规范执行7.5抽水试验7.5.1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类型第45页,本讲稿共92页7.5.1.3抽水试验类型基本类型: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试验性开采抽水完整井抽水与非完整井抽水稳定流抽水与非稳定流抽水用于多层含水层的分层抽水厚层含水层中的分段抽水用于揭露区域性含水层或蓄水构造的区域性大型抽水试验7.5抽水试验7.5.1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类型第46页,本讲稿共92页7.5.1.3抽水试验类型1)单孔抽水试验只在一个孔内抽水,做一至三次水位下降,可求得钻孔的出水量与水位下降的关系,以

24、及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等。7.5抽水试验7.5.1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类型第47页,本讲稿共92页2)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孔内抽水,抽水孔周围布置一个或若干个观测孔。多孔抽水除测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外,还可了解影响范围、下降漏斗形态与变化,确定合理的井距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7.5.1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类型7.5.1.3抽水试验类型第48页,本讲稿共92页2)多孔抽水试验抽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计算公式的要求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以抽水孔为原点,宜布置1-2条观测线只有1条观测线时,宜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2条观测线时,其中一条宜平行地下水流向布置每条观测线上的观测孔宜为3个

25、7.5.1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类型7.5.1.3抽水试验类型第49页,本讲稿共92页2)多孔抽水试验抽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计算公式的要求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距抽水孔近的第一个观测孔应避开三维流的影响,其距离不宜小于含水层的厚度,最远的观测孔距第一个观测孔的距离不宜太远,并应保证各观测孔内有一定水位下降值各观测孔的过滤器长度宜相等,并安置在同一含水层和同一深度7.5.1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类型7.5.1.3抽水试验类型第50页,本讲稿共92页2)多孔抽水试验7.5.1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类型7.5.1.3抽水试验类型第51页,本讲稿共92页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井孔中同时

26、抽水,用来了解区域水位下降与总开采量的关系,进而评价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及确定合理的开采方案7.5.1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类型7.5.1.3抽水试验类型第52页,本讲稿共92页3)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群孔抽水试验宜符合下列要求:当一个抽水孔抽水时,对另一个最近的抽水孔产生的水位下降值,不宜小于20cm抽水孔的水位下降次数,应根据试验目的而定当抽水孔附近有地表水或地下水露头时,应同步观测其水位、水质和水温7.5.1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类型7.5.1.3抽水试验类型第53页,本讲稿共92页4)试验性开采抽水只有在下列条件下才进行:勘察区为深层承压水,补给量不易查清、评价地下水开采量有困难;进行的勘察工作量较少,

27、又缺乏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资料、因而对开采过程中的允许开采量还不能作出准确评价时,可通过开采性抽水试验,取水文地质参数,确定抽水井的实际出水量,作为评价允许开采量的依据。7.5.1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类型7.5.1.3抽水试验类型第54页,本讲稿共92页4)试验性开采抽水开采性抽水试验宜符合下列要求:宜在枯水期进行总出水量宜等于或接近需水量(宜大于需水量的80%)下降漏斗的水位能稳定时,则稳定延续期不宜少于1个月下降漏斗的水位不能稳定时,则抽水时间宜延续至下一个补给期7.5.1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类型7.5.1.3抽水试验类型第55页,本讲稿共92页7.5.2.1稳定流抽水试验概念:在抽水过程中要求出水

28、量和动水位同时相对稳定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抽水试验1)抽水试验层次及试验段的确定:一般要选择富水性最好的层或段作抽水试验。多含水层地区应做分层抽水试验,只有在含水层很薄或不易分层的情况下,才可做几个层在一起的混合抽水试验。但在水质差别较大的沿海或岛屿地区,无论如何亦得进行分层或分段抽水试验。7.5抽水试验7.5.2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第56页,本讲稿共92页2)抽水试验时水位下降的次数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宜进行3次,其中最大下降值可接近孔内的设计动水位,其余2次下降值宜分别为最大下降值的1/3和2/3,各次下降的水泵吸水管口的安装深度应相同7.5.2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7.5.2.1稳定流抽水试验第

29、57页,本讲稿共92页3)抽水试验的稳定标准,应符合在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内,抽水孔出水量和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且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宜符合下列要求: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8h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16h基岩含水层带为24h7.5.2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7.5.2.1稳定流抽水试验第58页,本讲稿共92页4)抽水试验中的测量要求自然水位的取得必须是在抽水试验之前,当连续观测三次数字相同或4h内水位相差不超过2cm时,才可认为是自然水位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的第5、10、15、20、25、30min各测一次以后每隔30或60

30、min测一次水温气温观测的时间宜每隔2-4h同步测量一次7.5.2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7.5.2.1稳定流抽水试验第59页,本讲稿共92页1)抽水孔的出水量应保持常量2)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应按水位下降与时间(s(或h2)lgt)关系曲线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s(或h2)lgt关系曲线有拐点时,则延续时间宜至拐点后的线段趋于水平:s(或h2)lgt关系曲线没有拐点时,则延续时间宜根据试验目的确定7.5.2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7.5.2.2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第60页,本讲稿共92页3)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第1、2、3、4、6、8、10、15、20、25、30、40、5

31、0、60、80、100、120min各观测一次,以后可每隔30min观测一次7.5.2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7.5.2.2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第61页,本讲稿共92页地下水动态:指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量及水质(化学成分和气体成分)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随时间而有规律的变化1)研究地下水动态的目的:掌握地下水动态的变化规律和预测其变化方向7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7.6地下水动态观测第62页,本讲稿共92页2)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有气候、气象、水文、地质、土壤以及生物等人为因素有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等)、地下水开采、人工回灌、人为污染等7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7.6地下

32、水动态观测第63页,本讲稿共92页3)地下水动态观测线、孔的布置,应能控制勘察区或水源地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动态。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观测孔、线的布置宜分别符合规范要求4)地下水动态观测的内容包括测定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泉的涌水量、采取水样测定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在地下水集中开采地区还应观测固定井的流量变化。7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7.6地下水动态观测第64页,本讲稿共92页5)地下水动态观测应在勘察期间尽早进行。观测的持续时间,详查阶段不宜少于一个枯水季节,勘探阶段不宜少于一个水文年,开采阶段应进行长期观测。6)地下水动态观测期间,应系统掌握有关的气象和水文资料7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7.6地下

33、水动态观测第65页,本讲稿共92页7.7.1地下水资源分类地下水资源分类 地下水资源: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地下水资源: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称。地下水资源评价:在水质有保证的前提下地下水资源评价:在水质有保证的前提下对地下水作出的定量判断对地下水作出的定量判断地下水资源分类方法很多,有的将地下水地下水资源分类方法很多,有的将地下水资源分为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有的分为补给资源分为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有的分为补给量、储存量和消耗量等量、储存量和消耗量等7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7.7地下水资源评价第66页,本讲稿共92页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分类7.7地下水资源评价7.7.1地下水

34、资源分类地下水资源排泄开采量储存量补给量弹性储存量容积储存量固定储存量天然调节储存量永久储存量人工调节储存量人工开采量天然排泄量开采排泄量实际排泄量允许排泄量天然补给量开采补给量第67页,本讲稿共92页2)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的分类允允许许开开采采资资源源:指具有现实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即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的环境地质问题并符合现行规定的前提下,从水文地质单元或水源地范围内能够取得的地下水资源。7.7地下水资源评价7.7.1地下水资源分类第68页,本讲稿共92页2

35、)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的分类尚尚难难利利用用的的资资源源:是具有潜在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指在当的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在一个地区开采地下水,将在技术、经济、环境或法规方面出现难以克服的问题和限制,目前难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7.7地下水资源评价7.7.1地下水资源分类第69页,本讲稿共92页7.7.2.1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内容1)地下水水量评价应根据地下水资源形成的持征和需水量的要求,确定开采利用处下水的方案及允许开采量,并且要论证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保证程度。2)地下水水质评价要按照不同用水户的水质要求,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评价,并且要论证当地下水开采利用之后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7.7地下水资

36、源评价7.7.2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内容与原则第70页,本讲稿共92页3)开采技术条件评价要计算在整个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的过程中,地下水位的最大下降值是否满足开采区内各点最大的水位下降允许值。4)环境效益的评价 要阐明在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之后,由于区域地下水下降而引起的生态平衡的变化以及地面沉降等5)防护措施的评述提出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时是否需要特殊的防护措施7.7.2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内容与原则7.7.2.1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内容第71页,本讲稿共92页1)运用地下水与大气水、地表水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水量评价2)充分发挥储存量的调节作用3)采用合理的开采方式4)水质、水量统一评价7.7.2地下水资源

37、的评价内容与原则7.7.2.2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原则第72页,本讲稿共92页1)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应具备下列资料勘察区含水层的岩性、结构、厚度、分布规律、水力性质、富水性以及有关参数含水层的边界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文、气象资料和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初步拟定的取水构筑物类型和布置方案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和今后的开采规划7.7地下水资源评价7.7.3地下水水量评价第73页,本讲稿共92页2)地下水水量评价的方法,应根据需水量、勘察阶段和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宜选择几种适合于勘察区特点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比较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3)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时,应根据需水量要求,结合勘察区的水

38、文地质条件,计算地下水的补补给量和允许开采量,必要时给量和允许开采量,必要时应计算储存量储存量7.7地下水资源评价7.7.3地下水水量评价第74页,本讲稿共92页4)进行地下水的水量评价时,宜按下列步骤步骤进行根据初步估算的地下水水量和拟定的开采方案,计算取水构筑物的开采能力和区域动水位确定开采条件下能够取得的补给量,包括补给量的增量、蒸发与溢出的减量根据需水量和水源地类型(常年的、季节性或非稳定型的),论证在整个开采期内的开采和补给的平衡确定允许开采量7.7地下水资源评价7.7.3地下水水量评价第75页,本讲稿共92页5)计算和评价地下水水量时,计算时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补给量充足、水文地

39、质单元具有多年调蓄能力时,可采用“多年平均”作为计算时段补给量不充足、水文地质单元调蓄能力不大时,可采用需水保证率年份作为计算时段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可采用连续枯水年组或设计枯水年组作为计算时段7.7地下水资源评价7.7.3地下水水量评价第76页,本讲稿共92页1)地下水水质评价应在查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卫生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与开采的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其他含水层,以及能影响该层水质的地表水均应进行综合评价2)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评价,应按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执行,在有地方病的地区,应根据当地环境保护和卫生部门等有关单位提出的水质特殊要求进行7.7地下水资源评

40、价7.7.4地下水水质评价第77页,本讲稿共92页3)生产用水的水质评价,应按生产或设计提出的水质要求和现行的有关生产用水标准进行评价4)地下水质变化复杂地区,应分区分层进行评价5)在地下水受污染地区,应查明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与污染源有关的有害成分进行评价,并提出改善水质和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的建议和措施6)评价地下水水质时,应预测地下水开采后水质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卫生防护措施7.7地下水资源评价7.7.4地下水水质评价第78页,本讲稿共92页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包括:文字报告、各种水文地质图件以及各种原始资料(水文地质钻探资料、抽水试验资料、水质分析资料等),是给水水源设计的重要依

41、据。7.8.1文字报告的内容由于勘察的具体目的、任务及勘察区条件的不同,勘察报告书内容、要求亦会有所差别。依据规范,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由下列几部分组成7水文地质勘察与管理7.8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第79页,本讲稿共92页序言说明任务的来源及要求简要评述勘察区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的程度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规划概述勘察工作的进程以及完成的工作量7.8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7.8.1文字报告的内容第80页,本讲稿共92页1)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概述勘察区的地形和地貌条件简述气象和水文特征叙述地层和主要地质构造的分布及特征本部分应侧重叙述与地下水的形成、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与地下水污染有关的内容7.

42、8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7.8.1文字报告的内容第81页,本讲稿共92页2)水文地质条件叙述含水层(带)的空间分布及其水文地质特征阐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叙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污染现状及其变化规律说明拟采含水层带与相邻含水介质及其他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状况7.8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7.8.1文字报告的内容第82页,本讲稿共92页3)勘察工作结合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的需要,论述本次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布置,提出本次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并评述其质量和精度。4)地下水资源评价论述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的依据,正确计算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论述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和数学模型的建立7.8供水水文

43、地质勘察报告7.8.1文字报告的内容第83页,本讲稿共92页水量计算:计算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和储存量以及开采条件下的补给增量,根据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的原则,提出相应勘察阶段允许开采量,论证其保证程度,并预测其可能的变化趋势水质评价:根据任务要求,说明水质可用性,结合环境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水质有无遭受污染的可能性,提出保护和改善地下水水质措施预测地下水开采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7.8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7.8.1文字报告的内容第84页,本讲稿共92页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的主要附件有:1)勘察工程平面布置图2)水文地质图及其剖面图3)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等值线图4)勘探孔柱状图及抽水

44、试验综合图5)水文气象资料图表6)井泉调查表7)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8)颗粒分析成果统计表9)地下水动态观测图表7.8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7.8.2主要附件第85页,本讲稿共92页7.8.3.1文字报告1)对前言部分 首先应核对一下勘察的目的、任务是否与设计任务相吻合,勘察范围是否能满足设计所涉及的地区。勘察所完成的工作量是否合乎规定要求,能否查明勘察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7.8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7.8.3勘察报告的阅读和分析第86页,本讲稿共92页2)对地质条件部分 在这部分的阅读和研究中,应当把重点放在地形、地貌、地层及地质构造等对地下水形成的影响上,而不单纯地深入到某些地质问题中。3)

45、对水质、水量的评价以及结论部分 应从下列几方面来分析研究:地下水资源评价时所选用的公式是否正确,计算中所采用的水文地质参数是否准确,主要参数是否是用实际测量和试验方法取得的。7.8.3勘察报告的阅读和分析7.8.3.1文字报告第87页,本讲稿共92页 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是否真正查明真正查明。有些勘察资料中虽已计算出勘察区的可能开采水量,但对补给源却没查明,或补给源没有充分保证,这种资料的利用应持慎重态度。有无考虑地下水开采后所出现的新的水动力平衡新的水动力平衡问题。一般勘察报告的结论往往是根据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作出的,尚未考虑设计施工投产后形成的水力条件的变化。7.8.3勘察报告的阅读和分析7.

46、8.3.1文字报告第88页,本讲稿共92页综合水文地质图的阅读方法:首先,熟悉各种图例(花纹、线条、符号)所表示的具体内容其次,是在图面上逐个地弄清单项水文地质要素的分布规律与埋藏条件最后,综合分析各水文地质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7.8.3勘察报告的阅读和分析7.8.3.2综合水文地质图第89页,本讲稿共92页1)勘探资料当分析物探资料时,应将其结果与钻探、抽水资料对比,看物探工作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钻探资料的分析,首先看钻井的布置能否查明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钻井的距离能否满足设计井群的要求。钻井深度是否已经凿穿所需要查明的含水层,钻井的口径能否满足抽水试验的要求,还应检查在钻探过程中是否对各

47、个含水层分别进行了水位测定、水质分析和含水层颗粒分析。7.8.3勘察报告的阅读和分析7.8.3.3其它资料第90页,本讲稿共92页2)抽水资料:首先考虑抽水钻井的数目占整个钻探孔的比例,另外还得看抽水水位下降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于稳定流抽水应注意抽水试验是否真正稳定,稳定后的延续时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最后应分析抽水井的结构是否合理,特别是过滤器选择是否正确,计算所选用的公式是否准确等等。7.8.3勘察报告的阅读和分析7.8.3.3其它资料第91页,本讲稿共92页3)地下水动态资料:主要看观测资料是否真正反映了地下水随季节变化和人工开采后的变化规律,观测时间是否满足了设计和规范的要求。7.8.3勘察报告的阅读和分析7.8.3.3其它资料第92页,本讲稿共9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