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的汇通观与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锡纯的汇通观与用.ppt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页/共41页生平与著作生平与著作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与张山雷、张生甫并称为“三张”,为医界公认的名医。创办立达中医院设立中西医汇通医社创办国医函授学校 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 第2页/共41页学术特点倡导中西汇通衷中参西思想实验派医学大师济世活人不计私利 第3页/共41页学术理论衷中参西用药心得论大气论中风第4页/共41页一、一、衷中参西衷中参西1.历史渊源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易经、老子等亦颇有研究。对中医理论思想,无不本之于内经、本草经及张仲景之学。对于疾病的治疗主张以中医为主体,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因而在对疾病的认识上接受不少西医思想。第5页/共41页一方面他接受
2、中医学传统理论,又有长期的医疗实践,从而使他坚定了中医学的信心。这是他衷中的主要基础,另一方面西医传入中国,对于思维敏捷的张氏来说,无疑产生了融合新知的想法,这就是他参西思想产生的条件。第6页/共41页他在比较中西医两个体系存在差别时指出:“西医所长在实验,中医所长在气化”。注重以下方法:1.直接观察法 2.实践验证 3.类比法 4.批判继承、总结提高第7页/共41页二、用药心得二、用药心得1、药性的研究石膏、山萸肉、赭石、山药2、善用食疗3、注重配伍4、创制方剂第8页/共41页石膏虽为石药,但性平和,性微寒而非大寒,其煎汤若清水,服后寒凉之性随汗外达,毫无浆汁留中,故决不伤胃,气轻而能外达皮
3、毛,质重可深入脏腑而逐热下行,故称为“清阳明实热之圣药,无论外感内伤用之皆效”,但必用生石膏。服用方法:1.多煎徐服;2.细末嚼咽法;3.凉水冲服法。第9页/共41页萸肉味酸性温,得木气最厚,收敛之中兼具条畅之性,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既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又可通利九窍,流通血脉.凡肝气不能条达之胁痛、腰痛、肝风内萌,服之皆可奏效,故称为“补肝之妙药”。引用地磁场的概念,是保护元气的收敛药,适用于元气不足与元气将脱。第10页/共41页赭石色红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燥结,对冲气、胃气上逆的各种呕呃、喘咳、吐衄均有良效,药性平和,虽降逆气而不伤正
4、气,通燥结而毫不开破,临床皆生用,不必煅。第11页/共41页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是滋补药中的无上之品,性平和,宜生用煮汁饮之,不可炒用。第12页/共41页三、论大气三、论大气 1大气学说的来源:灵枢五色篇所说:“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2.胸中大气的实质和内涵:大气是搏聚于胸中、包举于肺外的大量阳气,它源于元气,受水谷精微的滋养,其主要功能是充满胸中,以司肺之呼吸之气并对全身产生重要影响。第13页/共41页3.大气的功能:主司呼吸张缩,以行呼吸。维持心脉搏动,推动气血运行。撑持全身,主持机体功能活动,供应能量,调节寒温。第14页/共
5、41页4.大气下陷的病因胸中大气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大气自上焦下陷于中、下二焦。外感、内伤、饮食不节等皆可导致大气下陷。5.大气下陷的病理气虚而下陷第15页/共41页6.大气下陷的证候大气病变主要是虚而陷,病情可分为二类:()急者可引起猝死;()缓者可见呼吸不利,换气不足,而致全身出现一系列衰弱的表现。第16页/共41页7.大气下陷证的鉴别诊断(1)大气下陷证与寒饮结胸证两证具有胸中气短之证,脉象亦多沉迟微弱。寒饮结胸,甚畏寒凉,恒觉胸中满闷,似觉有物压之。大气下陷,不畏寒凉,常觉上气不接下气,胸部并无压迫感。第17页/共41页(2)大气下陷证与喘证两者皆见喘息,但一实一虚,喘证多气逆作喘,用
6、降气药有效;中气下陷证,似喘非喘,用降气药立危。喘证,必然肩息,脉象多数或有浮滑之象;大气下陷,必不肩息,脉象微弱而迟。第18页/共41页(3)大气下陷与中气下陷证大气与中气是不同的概念。大气为诸气纲领,中气必在大气统摄之下,大气下陷,中气失去统摄,亦可下陷,中气一陷,大气失其养料,亦可虚而下陷,故两者常互为因果。大气下陷比中气下陷更为严重,两者可互见,也可各自独立存在。第19页/共41页8.大气下陷证的治疗创制升陷汤(黄芪18g、知母g、柴胡.g、桔梗.g、升麻g)配培元固脱法:可在升陷汤中加入人参或西洋参,山药,山萸肉,五味子,龙骨等,以培气敛气固脱。配温阳法:回阳升陷汤,可在升陷汤中加入
7、人参、附子、肉桂等。配解郁活血法:创制理郁升陷汤(黄芪、知母、当归身、桂枝尖、柴胡、乳香、没药)。配滋阴清胃法:可于升陷汤内加石膏、玄参、花粉、麦冬、太子参。第20页/共41页第21页/共41页第22页/共41页升陷汤的临床应用研究只要符合劳倦内伤,大气下陷之病机,具有呼吸因难,上下之气若不相接,胸膺堵闷,少腹坠胀,脉沉迟微弱等病症,即可考虑使用。升陷汤加减可治疗胃下垂,脱肛,阴挺,劳淋,喘息,自汗,胸痹,脏躁,久泄,产后虚赢等病证,而且用于抢救因大气下陷所致的休克,晕厥,甚则昏迷,高原性低血压,一氧化碳中毒等危重病例,并取得成功。从而,为抢救一些危重病症和治疗某些心,肺,脑,血液,内分泌等系
8、统多种疑难病症开拓了新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第23页/共41页王x x,七天前因流产行刮宫术,术中出血甚多,用西药止血无效,势如崩而进入高热神昏,经西药抢救,亦无起色,乃请中医会诊。诊见:张口喘息、呼吸浅促,不能接续,伴见烦躁不安,面色晄白,时出冷汗,二目上视,四肢厥冷,体温398C,心率l42次分,血压50702030mmHg,舌红无津,脉微细数,急投升陷汤加味:黄芪30克、知母12克、升麻12克、柴胡12克、桔梗10克、红参6克、附片l0克、山萸肉30克、枣仁15克、五花龙骨30克、银花30克煎成300毫升,一次灌服药后20分钟,患者喘势大减,汗渐止,神态平静,脉来有力,诸症渐安。(摘自顾维
9、超对张锡纯胸中大气学说初探)第24页/共41页四、论中风四、论中风1.注重非风说“外受之风为真中风,内生之风为类中风”,真中风系“风自经络袭入”,即“风寒袭入”所致的“周身关节皆疼”的历节风;或破伤风后“受风拙掣”的破伤风,或“伤后房事不戒”之抽风一类“外风”。第25页/共41页类中风即内风,是绝无风邪为患的。他认为:“内风的病因病理基础为肝火亢旺,肺失清肃,胃气、冲气不能顺降,肾阴虚损,不能维系真阳,胃失摄纳,造成脏腑之气化上升太过”。“脑贫血”证:根据内经“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的记载,认为或因人之色欲过度,或气之上升过少可致“脑中之血过少”,不能荣养脑髓,加之胸中宗气不足,不能鼓动血脉上
10、输四布,脑髓神经失去濡养,从而出现类中。第26页/共41页.强调虚实辨证实证的临床表现是:“脉弦有力,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如醉,甚或眩晕。甚则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或肢体萎废,或成偏枯。”第27页/共41页虚证的临床表现是:“头重眩晕,精神昏愦,或面黄唇白,或呼吸短气,或心中怔忡”,剧者“猝然昏仆,肢体颓废或偏枯,其脉象微弱,或至数兼迟”。虚实鉴别要点是:头目眩晕作痛,心中烦热,目胀目赤,脉弦有力,可诊为实证;面黄唇白,气短神昏,心中怔忡,脉微弱迟,可诊为虚证。第28页/共41页 实证实证
11、以清火平肝,引血下行为主,必要时佐以补肾敛阴。清火平肝可使敛暴之阳气得潜藏,肝风得熄;引血下行,可遏制并走于上的气血上冲,又制肝阳之敛张,佐以补肾敛阴,使肾阴充盈,肾阴肾阳相维系,免于肾阳脱而上奔。临床切忌祛风发表之品。第29页/共41页虚证虚证以补养气血,通经络为主,必要时加载血上行之品,大气既充,可助血上行,又可上达脑中,使血随之上升,气旺血生,脑髓得以濡润。第30页/共41页、临床分类及治疗方剂:脑充血证(刘河间从火所论之中风)镇肝熄风汤怀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生龟板15克,生白芍15克,玄参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6克,生麦芽6克,茵陈6克,生甘草45克。
12、加强了肃肺、平肝的作用,方中加入玄参、麦冬以清肺气,使清肃之气得以下行,加龟板以协白芍、龙牡增强镇肝熄风之力,川楝子引肝气下达,并抑肝亢之性,生麦芽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茵陈泻肝热,解肝郁,使以甘草清和。第31页/共41页脑贫血证(李杲从“气虚邪凑”所论中风)加味补血汤重用黄茂,取黄芪大补元气,升提胸中大气,使气上达于脑,或配以当归、芍药、乳、没以流通血脉,或配以萸肉、枸杞,补益肝肾,滋补化源,若昏扑偏瘫较重者,可酌加麝香、冰片以醒神益智。应用指征应以脉虚而无力,或兼有面色淡白,舌质淡体胖者。、脑充血的征兆第32页/共41页、中风预防有征兆时就应治疗,创制建瓴汤生山药30克,生牡蛎18克,生地
13、18克,怀牛膝30克,生赭石24克,生龙骨18克,生白芍12克,柏子仁12克组成。全方以牛膝引血下行,为治标之主药而复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白芍,以镇肝熄风,赭石平胃降冲,山药培补肝肾之阴,佐以生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柏子仁条达肝气。第33页/共41页.几个主要症状的应急处理第34页/共41页第35页/共41页第36页/共41页结语结语 张锡纯在学术上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自创多首方剂,丰富了药物药性的认识与运用,是中医界著名的医学家,对后世影响巨大。第37页/共41页第一期至第三期,自创新方,于1918年出版,共八卷。第四期,药效体验,1924年出版,分五卷。第五期,在各杂志的医论稿及医论通信,1928年出版,分八卷。第六期,临床验案,1937年出版,分八卷。第七期,伤寒温病讲稿,1934年出版,分四卷第八期,遗稿,1957年出版。第38页/共41页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方论共八卷,载方189首,其中自制方166首。源于实践;效法经方;把握病机为准;选择药物注意配伍。第39页/共41页第40页/共4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1页/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