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理解与应.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832619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221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理解与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1页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理解与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理解与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理解与应.ppt(2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的理解与应用 一一 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二 修订的基本原则修订的基本原则 三三 基本规定的理解与强制性条文基本规定的理解与强制性条文四四 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 五五 地基计算地基计算 六六 山区地基山区地基 七七 软弱地基软弱地基 八八 基础基础 九九 基坑工程基坑工程 十十 检验与监测检验与监测 十一十一 规范体系及配套使用条件规范体系及配套使用条件一一 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 根据建设部根据建设部97建标字建标字108号文,建筑地基号文,建筑地

2、基基础设计规范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进行全面修订。参加修进行全面修订。参加修订工作的单位为: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订工作的单位为: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建设部建筑学、重庆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综合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广西建筑综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合设计研究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陕西省建

3、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建筑科设计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建筑科研设计院、福建省建筑学研究院、湖北省建筑科研设计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建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筑科学研究院。1998 年年1月,由于修订工作需要,月,由于修订工作需要,增加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增加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两单位参加修订工作。修订组成员共司两单位参加修订工作。修订组成员共27人。人。修订工作三年以来,共召开修订组全体会议修订工作三年以来,共召开修订组全体会议6次,大型研讨会次,大型研讨会2次,

4、专题研讨会次,专题研讨会9次,与相关次,与相关规范标准协调会四次。修订组对所有重要的修订规范标准协调会四次。修订组对所有重要的修订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反复讨论,并与相关标准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反复讨论,并与相关标准规范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规范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1998年底,提出了年底,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初稿,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初稿,1999年底提出年底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讨论稿,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讨论稿,2000年年6月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月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132个单位(其中设计个单位(其

5、中设计院院62个,科研单位个,科研单位40个,高等院校个,高等院校26个,施工企个,施工企业业4个)广泛征求意见,共征集到个)广泛征求意见,共征集到43个单位和个个单位和个人对规范修订的意见和建议人对规范修订的意见和建议441条。条。2001年年2月月19日至日至21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修订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部标准定修订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部标准定额司主持,由额司主持,由18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审查组认真听取规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审查组认真听取规范修订组工作汇报后,对规范逐章逐节逐条进行了讨论和范修订组工作汇报后,对规范逐章逐节逐

6、条进行了讨论和审查,一致肯定了规范修订工作,认为审查,一致肯定了规范修订工作,认为3年来修订组通过年来修订组通过广泛调查、分析研究,在完善规范内容,努力与国际标准广泛调查、分析研究,在完善规范内容,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修订后的建接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修订后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突出了地基基础变形控制设计的原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突出了地基基础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增订的基础工程、岩石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增订的基础工程、岩石边坡、复合地基、筏形基础等内容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边坡、复合地基、筏形基础等内容能满足工程实践

7、的需要,增订的质量检验与施工监测内容,为信息法施工优化设计增订的质量检验与施工监测内容,为信息法施工优化设计创造了条件;增订的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计算、回弹变形创造了条件;增订的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计算、回弹变形计算、桩基沉降计算等内容,完善充实了原规范内容,使计算、桩基沉降计算等内容,完善充实了原规范内容,使地基基础设计更加合理、便于操作。修订内容反映了我国地基基础设计更加合理、便于操作。修订内容反映了我国地基基础设计的水平和技术先进性,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先地基基础设计的水平和技术先进性,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标准规范的接轨,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进标准规范的接轨,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二二

8、 修订的基本原则修订的基本原则本次规范修订遵循以下原则:本次规范修订遵循以下原则:1 参参考考国国际际上上地地基基基基础础设设计计标标准准规规范范的的现现状状和和发发展展趋趋势势,遵遵循循国国际际惯惯例例,逐逐步步与与先先进进国国际际标标准规范接轨。准规范接轨。2 反反映映近近十十年年来来地地基基基基础础领领域域科科研研方方面面成成熟熟的的成成果果,反反映映原原规规范范实实施施以以来来设设计计和和工工程程实实践践的的成功经验。成功经验。3 补补充充原原设设计计规规范范的的空空缺缺,完完善善充充实实原原设设计计规规范中的部分内容。范中的部分内容。4 强强调调按按变变形形控控制制设设计计地地基基基

9、基础础的的重重要要性性,提提出相关勘察、设计、检验的方法和措施。出相关勘察、设计、检验的方法和措施。1参考国际上地基基础设计标准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参考国际上地基基础设计标准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遵循国际惯例,逐步与先进国际标准规范接轨。遵循国际惯例,逐步与先进国际标准规范接轨。我国我国89规范体系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规范体系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于地基基础设计,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方法。对于地基基础设计,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都存在,此次规范修订明确了两种极限状态的极限状态都存在,此次规范修订明确了两种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荷载组合条件。地基基础设

10、计两种极限状态使用范围和荷载组合条件。地基基础设计两种极限状态大致可按下表区分:大致可按下表区分:规范修订组对国际上各国地基基础设规范修订组对国际上各国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制定情况进行了调研。既使采用计规范的制定情况进行了调研。既使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较早国家(例如欧洲、概率极限状态设计较早国家(例如欧洲、美国等),对于基础设计采用不同分项安美国等),对于基础设计采用不同分项安全系数(例如欧洲规范对永久荷载采用全系数(例如欧洲规范对永久荷载采用1.35,对可变荷载采用,对可变荷载采用1.5;美国规范对永;美国规范对永久荷载采用久荷载采用1.4,对可变荷载采用,对可变荷载采用1.7的分项的分项安全

11、系数等),但对于地基设计永久荷载安全系数等),但对于地基设计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均采用分项系数均采用1.0。本次规范修订对地基。本次规范修订对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抗力值作如下规定:与相应抗力值作如下规定:(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

12、征值。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3)计算挡土墙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计算挡土墙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荷载分项系数均为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荷载分项系数均为1.0。(4)在在确确定定基基础础或或桩桩

13、台台高高度度、支支挡挡结结构构截截面面、计计算算基基础础或或支支挡挡结结构构内内力力、确确定定配配筋筋和和验验算算材材料料强强度度时时,上上部部结结构构传传来来的的荷荷载载效效应应组组合合和和相相应应的的基基底底反反力力,应应按按承承载载能能力力极极限限状状态态下下荷荷载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当当需需要要验验算算基基础础裂裂缝缝宽宽度度时时,应应按按正正常常使使用用极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5)基基础础设设计计安安全全等等级级、结结构构设设计计使使用用年年限限、结结构构重重要要性性系系数数应应按按有有关关规

14、规范范的的规规定定采采用用,但但结构重要性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0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0。规范组经过大量工程试算工作,确定对于基规范组经过大量工程试算工作,确定对于基础设计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可采用础设计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可采用简化规则,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简化规则,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可按下式确可按下式确定:定:S=1.35SkR式中式中 R结构构件拉力的设计值,按有关建结构构件拉力的设计值,按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S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即分项安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即分项安全系数为系数为1.0的荷载组合值)。的荷载组合值)。2反映近

15、十年来地基基础领域科研方面成熟的成果,反反映近十年来地基基础领域科研方面成熟的成果,反映原规范实施以来设计和工程实践的成功经验。映原规范实施以来设计和工程实践的成功经验。89规范实施以来,随着我国建筑业和住宅产业的发展,规范实施以来,随着我国建筑业和住宅产业的发展,我国地基基础工程也遇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超大、超我国地基基础工程也遇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超大、超深基坑,多塔楼大底盘整板基础,主裙楼一体结构基础、深基坑,多塔楼大底盘整板基础,主裙楼一体结构基础、地下车库、地铁车站建设等,对这些工程的设计积累了地下车库、地铁车站建设等,对这些工程的设计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些设计问题急待规范。此次规范修

16、订考虑一些经验,有些设计问题急待规范。此次规范修订考虑这些因素,把一些成熟的经验写入规范。本次修订增加这些因素,把一些成熟的经验写入规范。本次修订增加基坑工程一章,提出基坑工程设计一般规定,设计计算、基坑工程一章,提出基坑工程设计一般规定,设计计算、地下连续墙及逆作法施工的设计原则;增加高层建筑筏地下连续墙及逆作法施工的设计原则;增加高层建筑筏形基础设计内容;增加复合地基处理设计内容;增加检形基础设计内容;增加复合地基处理设计内容;增加检验与监测一章,提出地基基础设计质量检验与施工监测验与监测一章,提出地基基础设计质量检验与施工监测的基本内容。的基本内容。3 3补充原设计规范的空缺,完善充实原

17、设计规范的内容。补充原设计规范的空缺,完善充实原设计规范的内容。(1 1)关于岩石的分类)关于岩石的分类 岩石的工程性质极为多样,差别很大,进行工程分类岩石的工程性质极为多样,差别很大,进行工程分类十分必要。十分必要。8989规范首先进行坚固性分类,再进行风化分类。规范首先进行坚固性分类,再进行风化分类。按坚固性分为按坚固性分为“硬质岩硬质岩”和和“软质岩软质岩”,列举了代表性岩,列举了代表性岩石名称,以新鲜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石名称,以新鲜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0MPa30MPa为分界标准。为分界标准。问题在于,新鲜的未风化的岩块在现场很难取得,难以执问题在于,新鲜的未风化的岩块在现场很

18、难取得,难以执行。另外,只分行。另外,只分“硬质硬质”和和“软质软质”,也显得粗了些,而,也显得粗了些,而对工程最重要的是软岩和极软岩。对工程最重要的是软岩和极软岩。岩石的分类可以分为地质分类和工程分类。地质分类岩石的分类可以分为地质分类和工程分类。地质分类主要根据其地质成因,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主要根据其地质成因,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可以用地质名称加风化程度表达,如强风化花岗岩、微风可以用地质名称加风化程度表达,如强风化花岗岩、微风化砂岩等。这对于工程的勘察设计确是十分必要的。工程化砂岩等。这对于工程的勘察设计确是十分必要的。工程分类主要根据岩体的工程性状,使工程师建立起

19、明确的工分类主要根据岩体的工程性状,使工程师建立起明确的工程特性概念。地质分类是一种基本分类,工程分类应在地程特性概念。地质分类是一种基本分类,工程分类应在地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为了较好地概括其工程性质,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为了较好地概括其工程性质,便于进行工程评价。便于进行工程评价。为此,本次修订除了规定应确定地质名称和风化程度为此,本次修订除了规定应确定地质名称和风化程度外,增加了外,增加了“岩块的坚硬程度岩块的坚硬程度”和和“岩体的完整程度岩体的完整程度”的的划分,并分别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对于划分,并分别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对于可以取样试验的岩石

20、,应尽量采用定量的方法,对于难以可以取样试验的岩石,应尽量采用定量的方法,对于难以取样的破碎和极破碎岩石,可用附录取样的破碎和极破碎岩石,可用附录A A的定性方法,可操作的定性方法,可操作性较强。岩石的坚硬程度直接和地基的强度和变形性质有性较强。岩石的坚硬程度直接和地基的强度和变形性质有关,其重要性是无疑的。岩体的完整程度反映了它的裂隙关,其重要性是无疑的。岩体的完整程度反映了它的裂隙性,而裂隙性是岩体十分重要的特性,破碎岩石的强度和性,而裂隙性是岩体十分重要的特性,破碎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完整岩石大大削弱,尤其对边坡和基坑工程更为稳定性较完整岩石大大削弱,尤其对边坡和基坑工程更为突出。突出。

21、本次修订将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各分五本次修订将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各分五级。划分出极软岩十分重要,因为这类岩石不仅极软,而级。划分出极软岩十分重要,因为这类岩石不仅极软,而且常有特殊的工程性质,例如某些泥岩具有很高的膨胀性;且常有特殊的工程性质,例如某些泥岩具有很高的膨胀性;泥质砂岩、全风化花岗岩等有很强的软化性(饱和单轴抗泥质砂岩、全风化花岗岩等有很强的软化性(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可等于零);有的第三纪砂岩遇水崩解,有流砂性压强度可等于零);有的第三纪砂岩遇水崩解,有流砂性质。划分出极破碎岩体也很重要,有时开挖时很硬,暴露质。划分出极破碎岩体也很重要,有时开挖时很硬,暴露后逐

22、渐崩解。片岩各向异性特别显著,作为边坡极易失稳。后逐渐崩解。片岩各向异性特别显著,作为边坡极易失稳。(2)关于地基的冻胀性)关于地基的冻胀性 土的冻胀性分类基本上与土的冻胀性分类基本上与GBJ789中的一致,仅对下列中的一致,仅对下列几个地方进行了修改。几个地方进行了修改。1)增加了特强冻胀土一档,因原分类表中当冻胀率增加了特强冻胀土一档,因原分类表中当冻胀率大于大于6时为强冻胀,在实际的冻胀性地基土中时为强冻胀,在实际的冻胀性地基土中不小不小于于20的并不少见,由不冻胀到强冻胀划分的很密,的并不少见,由不冻胀到强冻胀划分的很密,而强冻胀之后再不细分,显得太粗,有些在冻胀的过而强冻胀之后再不细

23、分,显得太粗,有些在冻胀的过程中出现的力学指标如土的冻胀应力,切向冻胀力等,程中出现的力学指标如土的冻胀应力,切向冻胀力等,变化范围太大。因此,本规范作相应改动,增加了变化范围太大。因此,本规范作相应改动,增加了大大于于12特强冻胀土一档。特强冻胀土一档。2 2)在粗颗粒土中的细粒土含量(填充土),超过某一)在粗颗粒土中的细粒土含量(填充土),超过某一定的数值时如定的数值时如 40 40,其冻胀性可按所填充之物的冻胀,其冻胀性可按所填充之物的冻胀性考虑。性考虑。当高塑性粘土如塑性指数当高塑性粘土如塑性指数p p不小于不小于2222时,土的渗时,土的渗透性下降,影响其冻胀性的大小,所以考虑冻胀性

24、下透性下降,影响其冻胀性的大小,所以考虑冻胀性下降一级。当土层中的粘粒(粒径小于降一级。当土层中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0.005mm)含量大)含量大于于 60 60,可看成为不透水的土,此时的地基土为不冻,可看成为不透水的土,此时的地基土为不冻胀土。胀土。3 3)冻结深度与冻层厚度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对不冻胀)冻结深度与冻层厚度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对不冻胀土二者相同,但对冻胀土,尤其强冻胀以上的土,二土二者相同,但对冻胀土,尤其强冻胀以上的土,二者相差颇大。计算冻层厚度时,自然地面是随冻胀量者相差颇大。计算冻层厚度时,自然地面是随冻胀量的加大而逐渐上抬的,设计基础埋深时所需的冻深值的加大而

25、逐渐上抬的,设计基础埋深时所需的冻深值是自冻前原自然地面算起的,它等于冻层厚度减去冻是自冻前原自然地面算起的,它等于冻层厚度减去冻胀量,特此强调引起注意。胀量,特此强调引起注意。(3 3)增加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和回弹变形)增加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和回弹变形计算内容计算内容 本次修订对于存在下卧硬层时,地基本次修订对于存在下卧硬层时,地基变形计算可以计算至硬层岩面:变形计算可以计算至硬层岩面: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zn可可取至基岩表面;当存在较厚的坚硬粘性土取至基岩表面;当存在较厚的坚硬粘性土层,其孔隙比小于层,其孔隙比小于0.5、压缩模量大于、压缩模量大于50M

26、Pa,存在较厚的密实砂卵石层,其压,存在较厚的密实砂卵石层,其压缩模量大于缩模量大于80MPa时,时,zn可取至该层土表可取至该层土表面。面。由于下卧硬层的存在,土中应力分布不同由于下卧硬层的存在,土中应力分布不同于于BusinesqBusinesq解的分布,可参考叶戈罗夫给出的应解的分布,可参考叶戈罗夫给出的应力解计算(见表力解计算(见表1 1)在带状基础下非压缩性地基上土层中的最大在带状基础下非压缩性地基上土层中的最大压应力数值压应力数值(以对以对p的小数比表示的小数比表示)表表1 1 应该指出高层建筑由于基础埋置较深,地基应该指出高层建筑由于基础埋置较深,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往往在总沉降中

27、占重要地位,甚回弹再压缩变形往往在总沉降中占重要地位,甚至某些高层建筑设置至某些高层建筑设置34层(甚至更多层)地下层(甚至更多层)地下室时,总荷载有可能等于或小于该深度的自重压室时,总荷载有可能等于或小于该深度的自重压力,这时高层建筑地基沉降变形将仅由地基回弹力,这时高层建筑地基沉降变形将仅由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决定。规范公式再压缩变形决定。规范公式(5.3.9)中,中,Eci应按应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试验进行试验确定,计算时应按回弹曲线上相应的压力段计算。确定,计算时应按回弹曲线上相应的压力段计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沉降计算经验系数c应按地区经验采

28、用,根据工应按地区经验采用,根据工程实测资料统计程实测资料统计c小于或接近小于或接近1.0。(4 4)增加岩石边坡支护设计内容)增加岩石边坡支护设计内容 由于公路、铁路及开山造地工程,岩石由于公路、铁路及开山造地工程,岩石边坡的问题也暴露了许多,本次修订增加边坡的问题也暴露了许多,本次修订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写入了关于岩石锚了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写入了关于岩石锚杆设计、岩石锚杆挡墙及整体稳定边坡的杆设计、岩石锚杆挡墙及整体稳定边坡的构造处理措施等。构造处理措施等。4 4强调按变形控制设计地基基础的重要性,提强调按变形控制设计地基基础的重要性,提出相关勘察、设计、检验的方法和措施。出相关勘察、

29、设计、检验的方法和措施。建筑物要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要求,必须控建筑物要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要求,必须控制其变形,最大沉降量不能超过沉降允许值,差制其变形,最大沉降量不能超过沉降允许值,差异沉降和倾斜值不能超过允许值。已有的大量地异沉降和倾斜值不能超过允许值。已有的大量地基事故分析,绝大多数事故皆由地基变形过大而基事故分析,绝大多数事故皆由地基变形过大而不均匀造成,故在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按变形控制不均匀造成,故在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方法。设计的原则方法。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用下地基变形对

30、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1)所所有有建建筑筑物物的的地地基基计计算算均均应应满满足足承承载载力力计计算算的的有有关规定;关规定;(2 2)设设计计等等级级甲甲级级、乙乙级级的的建建筑筑物物,均均应应按按地地基基变变形形设计;设计;(3 3)表表所所列列范范围围内内设设计计等等级级丙丙级级的的建建筑筑物物可可不不作作变变形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1 1)地地基基承承载载力力特特征征值值小小于于130kPa130kPa,且且体体型型复复杂杂的的建筑;建筑;2 2)在在基基础础上上及及其其

31、附附近近有有地地面面堆堆载载或或相相邻邻基基础础荷荷载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4 4)相邻建筑如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相邻建筑如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5 5)地地基基内内有有厚厚度度较较大大或或厚厚薄薄不不均均的的填填土土,其其自自重重固结未完成时。固结未完成时。地基基础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我国工程界地基基础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我国工程界早有共识,作了大量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工作,这早有共识,作了大量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工作,这些成果在本次修订工

32、作在规范条文中已有体现,些成果在本次修订工作在规范条文中已有体现,与地基和土的变形有关的例如考虑结构与地基和土的变形有关的例如考虑结构地基地基相互作用的设计、挡土墙土压力、天然地基承载相互作用的设计、挡土墙土压力、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为减少沉降设置桩基等,这些成果写力基本满足为减少沉降设置桩基等,这些成果写入规范为地基基础设计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入规范为地基基础设计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后我国岩土工程界的科研、设计、施工工用。今后我国岩土工程界的科研、设计、施工工作,仍要通过工程检验、监测积累经验,提高按作,仍要通过工程检验、监测积累经验,提高按变形控制设计的水平。变形控制设计的水平

33、。8513 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结合地区经验,并满足下列条件:应结合地区经验,并满足下列条件:1 桩身强度应按桩顶荷载设计值验算;桩身强度应按桩顶荷载设计值验算;2 桩、土荷载分配应按上部结构与地基桩、土荷载分配应按上部结构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确定;共同作用分析确定;3 桩端进入较好的土层,桩端平面处土桩端进入较好的土层,桩端平面处土层应满足下卧层承载力设计要求;层应满足下卧层承载力设计要求;4 桩距可采用桩距可采用4d6d(d为桩身直径)。为桩身直径)。三三 基本规定理解基本规定理解与强制性条文与强制性条文3 30 03 3 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

34、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1 1)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2 2)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理力学性质;3 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筑材料的腐蚀性;4 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在抗震设

35、防区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5 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6 6)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l l)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

36、下设施的影响: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2 2)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3 3)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2 2 地基评价宜采用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触探、并结地基评价宜采用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触探、并结合其它原位测试方法进行。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载荷试合其它原位测试方法进行。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载荷试验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设计等级为乙验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应提

37、供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设计级的建筑物应提供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触探及必要的钻探和土工试验资料。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触探及必要的钻探和土工试验资料。3 3 建筑物地基均应进行施工验槽。如地基条件与原勘察报建筑物地基均应进行施工验槽。如地基条件与原勘察报告不符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告不符时,应进行施工勘察。3.0.4 3.0.4 地地基基基基础础设设计计时时,所所采采用用的的荷荷载载效效应应最最不不利利组组合合与与相相应应的的抗抗力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限值应按下列规定:1 1 按按地地基基承承载载力力确确定定基基础础底底面面积积及及

38、埋埋深深或或按按单单桩桩承承载载力力确确定定桩桩数数时时,传传至至基基础础或或承承台台底底面面上上的的荷荷载载效效应应应应按按正正常常使使用用极极限限状状态态下下荷荷载载效效应应的的标标准准组组合合。相相应应的的抗抗力力应应采采用用地地基基承承载载力力特特征征值值或或单单桩桩承承载载力力特特征值。征值。2 2 计计算算地地基基变变形形时时,传传至至基基础础底底面面上上的的荷荷载载效效应应应应按按正正常常使使用用极极限限状状态态下下荷荷载载效效应应的的准准永永久久组组合合,不不应应计计入入风风荷荷载载和和地地震震作作用用。相相应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3 3 计计算

39、算挡挡土土墙墙土土压压力力、地地基基或或斜斜坡坡稳稳定定及及滑滑坡坡推推力力时时,荷荷载载效效应应应应按按承承载载能能力力极极限限状状态态下下荷荷载载效效应应的的基基本本组组合合,但但其其分分项项系系数数均均为为1.01.0。4 4 在在确确定定基基础础或或桩桩台台高高度度、支支挡挡结结构构截截面面、计计算算基基础础或或支支挡挡结结构构内内力力、确确定定配配筋筋和和验验算算材材料料强强度度时时,上上部部结结构构传传来来的的荷荷载载效效应应组组合合和和相相应应的的基基底底反反力力,应应按按承承载载能能力力极极限限状状态态下下荷荷载载效效应应的的基基本本组组合合,采采用用相应的分项系数。相应的分项

40、系数。当当需需要要验验算算基基础础裂裂缝缝宽宽度度时时,应应按按正正常常使使用用极极限限状状态态荷荷载载效效应应标标准准组合。组合。5 5 基基础础设设计计安安全全等等级级、结结构构设设计计使使用用年年限限、结结构构重重要要性性系系数数应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0 0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01.0。3.0.2 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

41、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3 3 表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表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l l)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

42、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4 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5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时。4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5 5 基坑工程应进行

43、稳定性验算;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6 6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3 30 05 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S Sk k应用下应用下式表示:式表示:S Sk kS SGkGk+S SQ1kQ1k+c2c2S SQ2kQ2k+cncnS SQnkQnk (3.0.5-1)(3.0.5-1)式中式中 S SGk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 Gk 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S SQ Qi ik

44、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 Qi ik 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cici可变荷载可变荷载Q Qi i的组合值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的组合值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范GB 50009GB 50009的规定取值。的规定取值。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值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值S Sk k应用下式表示:应用下式表示:S Sk kS SGkGk+q1q1S SQ1kQ1k+q2q2S SQ2kQ2k+qnqnS SQnk Qnk (3.0.5-2)(3.0.5-2)式中式中 qiqi准永久值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准永久值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GB 500095

45、0009的规定取值。的规定取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设计值S S,应用下式表达:,应用下式表达:S S G GS SGkGk+Q1Q1S SQ1kQ1k+Q2Q2c2c2S SQ2kQ2k+QnQncncnS SQnk Qnk (3.0.5-3)(3.0.5-3)式中式中 G 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GB 5000950009的规定取值;的规定取值;QiQi第第i 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

46、载规范范GB 50009GB 50009的规定取值。的规定取值。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也可采用简化规则也可采用简化规则,荷载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组合的设计值S S按下式确定:按下式确定:S S 1.351.35S Sk kR R (3.0.5-4)(3.0.5-4)式中式中 R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按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按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规定确定;Sk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四四 地基岩土的分类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及工程特性指标412 岩石应为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岩石

47、应为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作为建筑物地基,除应确定岩石的地质名裂隙的岩体。作为建筑物地基,除应确定岩石的地质名称外,尚应按条划分其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称外,尚应按条划分其坚硬程度和完整程度。5.5.2.2.6 6 岩岩石石地地基基承承载载力力特特征征值值,可可按按本本规规范范附附录录H H岩岩基基载载荷荷试试验验方方法法确确定定。对对完完整整、较较完完整整和和较较破破碎碎的的岩岩石石地地基基承承载载力力特特征征值值,可可根根据据室室内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按下式汁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按下式汁算:f fa a=r rf frk rk (5.2.6)(5.2.6)式中式中 f f

48、a a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kPa);f frkrk岩岩石石饱饱和和单单轴轴抗抗压压强强度度标标准准值值(kPakPa),可可按按本本规规范范附附录录J J确确定;定;r r折折减减系系数数。根根据据岩岩体体完完整整程程度度以以及及结结构构面面的的间间距距、宽宽度度、产产状状和和组组合合,由由地地区区经经验验确确定定。无无经经验验时时,对对完完整整岩岩体体可可取取0.50.5;对对较较完完整岩体可取整岩体可取0.20.20.50.5;对较破碎岩体可取;对较破碎岩体可取0.10.10.20.2。注注:1 1上述折减系数值未考虑施工因素及建筑物使用后风化作用的继续;上

49、述折减系数值未考虑施工因素及建筑物使用后风化作用的继续;2 2对对于于粘粘土土质质岩岩,在在确确保保施施工工期期及及使使用用期期不不致致遭遭水水浸浸泡泡时时,也也可可采采用用天然湿度的试样,不进行饱和处理。天然湿度的试样,不进行饱和处理。对对破破碎碎、极极破破碎碎的的岩岩石石地地基基承承载载力力特特征征值值,可可根根据据地地区区经经验验取取值值,无无地区经验时,可根据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区经验时,可根据平板载荷试验确定。4111 粉土为介于砂土与粘性土之间粉土为介于砂土与粘性土之间,塑性指数塑性指数Ip10且且粒径大于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的

50、土。4112 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或等于 1.5的粘性土。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的粘性土。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但大于或等于1.0的粘性土或粉土为淤泥质土。的粘性土或粉土为淤泥质土。4113 红红粘粘土土为为碳碳酸酸盐盐岩岩系系的的岩岩石石经经红红土土化化作作用用形形成成的的高高塑塑性性粘粘土土。其其液液限限一一般般大大于于50。红红粘粘土土经经再再搬搬运运后后仍仍保留其基本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