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铁锈B氢氧化镁C液氧D过氧化氢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AAl(NO3)3 BCaCO3CAl2(SO4)3DFe(NO3)33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试验操作AH2、CH4气体鉴别点燃
2、, 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B与NaOH中和后盐酸是否有剩余检验滴加 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CKNO3 (CuSO4)溶液除杂加过量的 Ba(OH)2溶液,过滤、洗涤DBa(NO3)2、NaNO3溶液分离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AABBCCDD4室温时,向盛有18.6g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14.2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下列判不正确的是()A生成CO2为4.4gB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为9.2g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D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5下列有关物质的鉴
3、别、检验、分离,除杂等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B鉴别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取样,分别加入BaCl2溶液C除去KCl固体中的KClO3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充分反应D分离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适量稀盐酸,过滤AABBCCDD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氢气是清洁能源B滥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C钢和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D水和无机盐都是重要的营养物质7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连线前后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防止空气污染B节能减排,“低碳”出行防止形成
4、酸雨C有偿使用塑料袋防止白色污染D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防止土壤、水体污染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 Mg2+、 CO32-BH+、 Cu2+、 NO3-CNH4+、 Fe3+、 SO42-DK+、 Ba2+、 Cl-9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物质类别是()A氧化物B酸C碱D单质10将O2、C、CO、CuO、Na2CO3、稀硫酸六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4个B5个C6个D7个11 “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裂B轮胎变瘪C燃油燃烧D座椅摇晃12若用实验证明FeC
5、l3溶液显黄色不是由Cl-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观察KCl溶液的颜色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1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反应前质量/g501123反应后质量/g24528x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B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物质W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D物质W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14如图是某化学
6、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原子数量可能改变B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C该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D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15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D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生活处处皆化学。请回答下面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都需要了解一定的化学知识。大米、番茄和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每100g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表:蛋白质/g脂
7、肪/g糖类/g矿物质/g维生素C/mg钙磷钾大米6.70.97871360.05番茄0.60.328370.411牛奶3.13.56120900.11(1)上表中的钙、磷、铁指的是_(填字母)。A 原子 B 单质 C 元素(2)人体若缺少元素_(填元素符号),则可能易患佝偻病。(3)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_(填字母)。A 糖类 B 油脂 C 蛋白质(4)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_(填“酸性”或“碱性”)。(5)新鲜牛奶的pH约为7,储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_(填“变大”
8、或“变小”)(6)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潍坊的传统民俗,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瘦肉、食盐等,其中含蛋白质最丰富的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铁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下图1为某小儿硫酸亚铁糖浆。适当服用该糖浆可治疗_(选填序号)。A佝偻病 B侏儒症 C贫血症图中不涉及到的材料是_(选填序号)。A无机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食品保鲜“双吸剂”含铁粉、食盐等,上图2为其原理探究实验:滴入食盐水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铁粉上出现红色固体,气球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食盐水的作用是_。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将废铁屑加入滴有洗涤剂的热水中,
9、充分搅拌以除去油污,这利用了洗涤剂的_作用。取干燥后的过量铁屑溶于一定量的稀H2SO4(水浴加热控制在5080),搅拌、静置、过滤、洗涤,检验铁粉已洗净的方法是_。向上述所得滤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蒸发浓缩、_、过滤等操作得到浅蓝绿色晶体。常见含铁元素的浅蓝绿色晶体有: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硫酸亚铁铵晶体FeSO4(NH4)2SO46H2O。取一定量晶体样品,溶于适量水,加入足量的_溶液,微热,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成_色,说明该晶体是硫酸亚铁铵晶体。硫酸亚铁铵晶体的热分解实验兴趣小组称取此晶体样品39.2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10、。硫酸亚铁铵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92)在100完全失去结晶水,剩余物在500完全分解为铁的某氧化物、SO2、SO3、NH3和H2O。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NH3、SO3和H2O。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停止加热后继续通N2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和_。控制不同的温度对A中固体加热,测得装置B和C中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温度/室温100500B装置/g200.00x228.00C装置/g100.00100.00103.20表格中x =_。最终生成SO3的质量为_g,铁的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18(8分)过氧化镁(Mg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处理被地下水污染的土壤,还
11、可以用于配制牙膏,对牙齿有漂白和防过敏的作用。过氧化镁的性质过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粉末。化学性质不够稳定,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镁;也不溶于水,但在水中会逐渐分解放出氧气。过氧化镁易溶于稀盐酸,发生反应:MgO22HCl=MgCl2H2O2,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过氧化镁的制备煅烧:煅烧Mg2(OH)2CO3得到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检测煅烧过程碱式碳酸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写出具体的操作和现象)。转化:向所得固体中加双氧水充分搅拌,发生反应MgOH2O2MgO2H2O分离:得到产品。测定:在生产过程中,过氧化镁中常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镁
12、杂质(其他杂质不考虑)。以下是某小组进行过氧化镁样品纯度检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已知:a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bMgOCMgCO实验前称取产品及二氧化锰共12g,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盐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对锥形瓶中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2g。样品完全反应后继续缓慢通N2的目的是_;装置B的作用_(填字母代号)a除去气体中水蒸气 b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6g,该产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为_%(计算结果精确:到0.1)经讨论,该小组又设计了下列3种方案,分别取5.0g产品进行实验,能
13、确定MgO2质量分数的是_(填序号)。a加热,使MgO2完全分解,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b与足量炭粉在高温下充分反应,测出生成Mg的质量c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测出Mg(OH)2质量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小娟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化学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娟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猜 想)该溶液没有变质;该溶液全部变质;该溶液部分变质。(进行实验)小娟和同学们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问题讨论)(1)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
14、式_。由此现象可得出:猜想_(填序号)错误。(2)结合操作和,若“现象X”是溶液不变色,则猜想_(填序号)正确;若“现象X”是_,则猜想正确。(拓展应用)(1)小娟和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_。(2)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常加入适量_(填“BaCl2”或“Ba(OH)2”) 溶液除去。并写出除杂质碳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A、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氧化物必须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B、氢氧化镁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碱,故B错误;C、液氧有一种元素,也含氧
15、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D、过氧化氢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点睛】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2、A【解析】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非金属元素是氮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三者组成的化合物是Al(NO3)3 。故选A.考点:化学式3、D【解析】A、氢气、甲烷燃烧均能生成水,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不能鉴别氢气和甲烷,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用AgNO3溶液检验,盐酸是否剩余,不符合题意;C、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铜反
16、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虽然除去了硫酸铜,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不符合题意;D、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过滤,洗涤,再向滤渣和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二氧化碳和水,过量的碳酸钠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能达到分离的目的,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4、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x10.6gz
17、11.7g则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8.6g10.6g8g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为10.6g+8g9.2g生成氯化钠的总质量为a。消耗的HCl的总质量为b则根据钠元素守恒和氯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 a23.4gb14.6g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4.6%而非7.3%故选D。5、A【解析】A、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A正确;B、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没有除去,对于氯化钾也是杂质,故
18、C错误;D、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没有将铁分离出来,故D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6、C【解析】A、氢气燃烧后只能产生水,没有任务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滥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影响生态环境;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钢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水和无机盐都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9、;故选:C。7、B【解析】A、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防止空气污染,选项A正确;B、节能减排,“低碳”出行,防止形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碳不会形成酸雨,选项B错误;C、有偿使用塑料袋,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防止白色污染,选项C正确;D、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能防止土壤、水体污染,选项D正确。故选B。8、D【解析】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氢氧根离子,离子结合生成生成沉淀、气体、水时不共存;A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B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C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D K+、 Ba2+、 Cl-和氢离子间不会
20、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共存;故选D9、D【解析】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物、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水属于氧化物,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酸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碱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碱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盐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不可能生成单质,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0、C【解析】试题分析: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氧
21、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6个,选项C正确。考点:考查碳、氧气、一氧化碳、酸、盐的化学性质的知识。11、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 玻璃破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轮胎变瘪,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 燃油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 座椅摇晃,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C。12、D【解析】A、氯化钾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钾离子、氯
22、离子、水分子,可以与氯化铁溶液中的离子分析比较,得出显色的是铁离子,故A正确,B、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将铁离子转化成了沉淀,只有氯离子和水分子留下来了,得出显色的是铁离子,故B正确,C、加入硝酸银后将氯离子转化为沉淀,但溶液的黄色未消失,可以得出显色的不是氯离子而是铁离子,故C正确,D、加水后改变了氯化铁溶液的浓度,而对离子不会造成消除,故D错误。故选:D13、C【解析】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x的值应为50g+1g+1g+23g-2g-45g-28g=0;B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所以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44g
23、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4g =32g;27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 =24g;生成物中氧元素的总质量为56g大于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48g,所以物质W只含碳和氢、氧三种元素;选C14、B【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O CO+H2。【详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故A错误;B、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C错误;D、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分别是+1价和-2价,反应后分别是0价和-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
24、了变化,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睛】此类题目一般解法为: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15、D【解析】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选项错误;B. 用酒精清洗内壁有碘的试管,因为碘能溶于酒精,选项错误;C. 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既不是溶解作用,也不是乳化作用,选项错误;D. 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C Ca A 9:1:12 酸性 变小 瘦肉 【解析】(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表中的
25、钙、磷、铁指的是元素;故填:C;(2)人体若缺少钙元素,则可能易患佝偻病,故填:Ca;(3)大米中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故填:A;(4)番茄中富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为C6H8O6,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向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酸性;故填:9:1:12;酸性;(5)新鲜牛奶的pH约为7,接近中性,储存了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说明显酸性,所以pH会变小;故填:变小;(6)糯米富含的营养物质是糖类,瘦肉富含的营养元素是蛋白质,食盐富含的营养元素是无机盐,故填:瘦肉;【点睛】人体如果缺乏某些营养素时容易患
26、病,因此要均衡地摄取各种食物,以保证对各种营养素的均衡吸收,促进人体健康发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C C 变大 加快铁生锈 乳化 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加BaCl2溶液,无现象 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或结晶) NaOH溶液 红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使生成的气体被相应装置完全吸收 210.8 12 Fe2O3 【解析】(一) (1)适当服用硫酸亚铁糖浆可治疗贫血症; (2)图中涉及到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铝盖属于金属材料,玻璃为无机非金属材料,没有涉及到复合材料; (1)滴入食盐水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由于铁生锈,铁粉上出现红色固体,因氧气减少,压强变小,气球变
27、大;(2)食盐水的作用是加速铁的锈蚀;(二) (1)将废铁屑加入滴有洗涤剂的热水中,充分搅拌以除去油污,这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2)取干燥后的过量铁屑溶于一定量的稀H2SO4(水浴加热控制在5080),搅拌、静置、过滤、洗涤,检验铁粉已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加BaCl2溶液,没有沉淀生成;(3)向上述所得滤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得到浅蓝绿色晶体;查阅资料(4)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和水。氨气和水结合生成氨水,呈碱性。取一定量晶体样品,溶于适量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成红
28、色,说明该晶体是硫酸亚铁铵晶体;(三) (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停止加热后继续通N2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和使生成的气体被相应装置完全吸收;由关系式可知39.2g的晶体分解的结晶水的质量为10.8g,所以表格中x = 210.8; 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NH3、SO3和H2O,故C装置只吸收二氧化硫,最终生成SO2的质量为3.2g;由化学式可计算39.2g的晶体中硫元素的质量为6.4g,3.2g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为1.6g,故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为4.8g,最终生成SO3的质量为4.8g(3280100%)=12g;39.2g的晶体中铁元
29、素的质量为5.6g,反应后剩余固体总质量为:39.2g-28g-3.2g=8g,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g8g100%=80%,所以为氧化铁。18、Mg2(OH)2CO32MgO+H2O+CO2 取少量煅烧后的固体,滴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说明碱式碳酸镁完全反应 使产生的氧气充分被吸收 ab 56% abc 【解析】(1)煅烧:煅烧Mg2(OH)2CO3得到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二氧化碳,所以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OH)2CO3 2MgO+H2O+CO2Mg2(OH)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没有气体
30、生成,所以检测煅烧过程碱式碳酸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取少量煅烧后的固体,滴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说明碱式碳酸镁完全反应;故填:Mg2(OH)2CO32MgO+H2O+CO2;取少量煅烧后的固体,滴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说明碱式碳酸镁完全反应;(4)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所以所得滤渣的质量即为二氧化锰的质量,为2g,则样品的质量为:12g2g10g。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氧气,部分氧气存在于装置内,所以样品完全反应后继续缓慢通N2的目的是使产生的氧气充分被吸收;故填:使产生的氧气充分被吸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还可能根据产生气泡的
31、速率来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故填:ab;C装置中铜网增重1.6g,这就是与铜反应的氧气质量,由化学方程式:MgO2+2HClMgCl2+H2O2,2H2O22H2O+O2,2Cu+O22CuO可知: x5.6g该产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为 故填:56%;a因为MgO2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O2,所以加热,使MgO2完全分解,测出剩余固体(即氧化镁)的质量,可进一步可计算出样品中MgO2质量分数,正确;b因为MgO2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O2,而MgO+CMg+CO,所以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根据固体镁的质量可以
32、计算出MgO2的质量,可进一步可计算出样品中MgO2质量分数,正确;c因为过氧化镁易溶于稀盐酸,发生反应:MgO2+2HClMgCl2+H2O2,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由MgO2MgCl2Mg(OH)2之间的质量关系可知,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测出Mg(OH)2质量,可进一步可计算出样品中MgO2质量分数,正确;故填:abc。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Na2CO3 + BaC12 = BaCO3 + 2NaCl 溶液变红 密封保存 Ba(OH)2 Ba(OH)2 +
33、Na2CO3= BaCO3 + 2NaOH 【解析】问题讨论(1)氢氧化钠置露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 CO3 + BaC12 = Ba CO3 + 2Na Cl。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故猜想1是错误的。(2)若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根,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为碳酸钠,故猜想2正确。如酚酞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有氢氧根,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故猜想3正确;拓展应用(1)由分析可知,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2)氢氧化钠中混有碳酸钠应加入氢氧化钡除去碳酸钠,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即除去了碳酸钠,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Ba(OH)2 + Na2 CO3= Ba CO3 + 2Na 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