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发生变化B一滴水中含有1.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C等体积的空
2、气比水更容易压缩气体分子比固体分子大D等质量的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B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泥水中的泥沙C通过过滤操作可以把硝酸钾从它的水溶液中分离出来D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3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4下列
3、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山融化B钢铁生锈C酸雨侵蚀D煤的干馏5下面有关气体的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用甲装置来制取氧气B乙装置可用来制取、检验二氧化碳C收集氢气可用丙装置D丁装置可用来收集氧气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盐酸硫酸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B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CNaNO3NaCl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DCaOCa(OH)2加过量水,过滤AABBCCDD7下列符号不属于酸根的是()AOH-BCO32-CNO3-DSO42-8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橡胶都是人工合成材料B棉花、羊毛是天然
4、纤维C涤纶、锦纶是合成纤维D商场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9今年“两会”上省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下不利于污染防治的是( )A持续推进清洁燃料的使用,减少煤炭作为燃料的使用量B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整治,降低废气、废渣的排放C实施城镇垃圾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减少对水源的污染D及时对垃圾场上废弃塑料露天焚烧,减少白色污染10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用活性炭微防毒面具B我国古代的书法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C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D探究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AABBCC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 g分别加入100 g水
5、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1)甲、乙都属于_(填“难溶”“微溶”或“易溶”)物质。(2)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填“”或“=”)乙。(3)m的取值范围_。(4)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A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B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瓶标签部分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了测
6、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1)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g。(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某班同学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甲方认为“利大于弊”,理由是:大部分塑料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酸或碱反应;乙方认为“弊大于利”,理由是: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等。你愿意加入_方(填“甲”或“乙”),并说出你的一条辩论理由_(与上面所列理由不同)。14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
7、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g20406080140160生成沉淀的质量/g001.072.145.355.35(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领先行列。提出问题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哪里来的呢?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是一种氧气再生剂,这种固体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实验验证研究性学习小
8、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1) 从 A、 B 两种装置中选择_作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2)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 C 的作用是_。(3)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装置 E 中可盛入过量_。(4)取出装置 F 中装有气体仪器后,检验得到气体的方法_。反思与评价宇宙飞船中用超氧化钾获得氧气的优点有_。16碱石灰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和CO1。(提出问题)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CaCl1溶液呈中性。(进行猜想)久置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
9、aOH、Ca(OH)1、Na1CO3、Ca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样品中可能含有Ca(OH)1、Na1CO3的原因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实验过程)某实验小组对久置碱石灰的成分进行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你用所学知识分析并填空。操作现象结论(1)取一定量碱石灰样品于小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形成悬浊液(1)将(1)所得混合物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含有_将所得溶液分为三等份(3)第一份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1无明显现象滤液中一定不含_、_滤液中一定含_(4)第二份滤液中滴入足量澄清石灰水有沉淀产生(5)第三份滤液中滴入过量的CaCl1溶液,静置后,在上层
10、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不变色(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得出结论:该碱石灰样品的组成为_(填化学式)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而造成体积变大,故正确;B一滴水中含有1.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故正确;C等体积的空气比水更容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比固体分子间隔大,故错误;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等质量的糖在热水中比在
11、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D【解析】A. 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B. 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错误;C. 通过过滤操作可以把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硝酸钾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法分离,错误;D.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水,是纯净物,正确。故选D。3、D【解析】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确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
12、确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正确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因为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和氧气的进一步反应,不是因为铝的性质比铁稳定,不正确故选D4、A【解析】A、冰山融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故正确;B、 钢铁生锈有新的物质铁锈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错误;C、 酸雨侵蚀是酸与建筑物等发生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故错误;D、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因为会生成其他物质如焦炭等,故错误。故选A。5、C【解析】A、气的制取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气体的方法,属于“固体和固体加热”的类型,所以甲中的装置可以,正确;B、二氧
13、化碳的制取用碳酸盐和酸反应,属于“固体和液体不用加热”的类型,二氧化碳的检验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所以乙中的装置可以,正确;C、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的收集是用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气法,丙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的,所以丙中的装置可以,正确;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丁中的装置不可以,错误;故选:D。6、B【解析】A、硫酸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
14、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NaCl能与过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7、A【解析】常见的酸根有碳酸根离子(CO32-),硝酸根离子(
15、NO3-),硫酸根离子(SO42-),氢氧根(OH-)不是酸根离子;故选:A。8、A【解析】A、橡胶材料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故A错误;B、棉花、羊毛是天然纤维,故B正确;C、涤纶、锦纶是合成纤维,属合成材料,故C正确;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D正确故选A9、D【解析】A.推进清洁燃料的使用,减少煤炭作为燃料的使用量,可以降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的排放,故正确。B.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整治,降低废气、废渣的排放,可以降低废气、废渣对空气、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故正确。C.实施城镇垃圾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可以降低垃圾、污水对水源地水质的污染,故正确。D.对垃圾
16、场上废弃塑料露天焚烧,会放出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故错误。故选:D。10、B【解析】A、防毒面具防毒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我国古代的书法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故正确;C、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D、氯化钠溶液导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B。【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易溶 2gm40g B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物
17、质的额溶解度都大于10g,甲、乙都属于易溶物质。故填:易溶;(2)40,甲物质的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故答案为:;(3)通过图1、图2对比可知,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70g,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甲物质有晶体析出,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m的取值范围是:2gm40g;故填:2gm40g;(4)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A、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故正确;B、由于在40时,等质量
18、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的质量不同,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剩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同,故错误;C、若再降温到20时,由于溶解度相同,都是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正确。;D、若再降温到20时,由于乙析出的乙多,溶液的质量:甲乙,故正确;故选:B。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3.2 5% 【解析】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生氧气的质量=136.0g+0.5g-133.3g=3.2g;(2)设:参加反应的H2O2的质量为xx=6.8g所用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所用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甲
19、价格低廉、透光、防水等(或乙 易造成环境污染等) 【解析】加入甲方,理由是塑料价格低廉、透光、防水等;加入乙方,理由是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点睛】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注意不能重复题目中的理由,且要与观点对应。14、6%【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数据可知: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达到40g以前,都是氢氧化钠与滤液中的盐酸在反应,40g以后才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当生成沉淀的质量达到5.35g时,滤液中的物质已经不再发生反应,说明此时反应已经停止,故可以根据5.35g的数据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次时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为:140-40=100g。解:设与氯化铁反应的NaOH溶质的质量为x。F
20、eCl3+3NaOH = Fe(OH)3+3NaCl 120 107x5.35g120 /x= 107 / 5.35gx=6g NaOH% = 6g / (140g 40g)100%= 6% 答:略。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点评:分析题中数据,找到合适的数据带入计算是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的步骤,设、写、找、列、解、答。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A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NaOH溶液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容器中 超氧化钾(KO2)可以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消耗二氧化碳同时又生成氧气,而且反应速率快 【解析】(1)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制取
21、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故装置 C 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3)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装置 E 中可盛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将未反应的二氧化碳除去;(4)装置F中得到的气体为氧气,氧气检验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容器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反思与评价:用超氧化钾获得氧气的优点有:超氧化钾(KO2)可以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消耗二氧化碳同时又生成氧气,而且反应速率快。16、 碳酸钙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碳酸钠 CaC
22、O3、Na1CO3 【解析】样品中可能含有Ca(OH)1的原因是氧化钙和空气中的水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能含有Na1CO3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取一定量碱石灰样品于小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CaCO3,因为将所得溶液分为三等份,第一份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1,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不含Ca(OH)1,因为如有氢氧化钙,滤液会变浑浊,第二份滤液中滴入足量澄清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滤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因为,第三份滤液中滴入过量的CaCl1溶液,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不变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得出结论:该碱石灰样品的组成为CaCO3、Na1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