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姑苏区五校联考2022年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姑苏区五校联考2022年中考冲刺卷化学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某菜农使用的化肥其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对该化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碳铵是一种复合肥料B保存时应注意防潮C含氮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D不能与草木灰等
2、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不随意倾倒填埋B使用新能源,减少燃烧煤、石油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避免污染水体D使用易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3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处理B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C开发风能替代化石燃料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变化是物理变化C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生产白糖D可燃冰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一样,都是甲烷,均属于新能源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
3、或方法ACO2CO点燃BCaOCaCO3高温煅烧C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DFeCl2溶液CuCl2加入适量镁粉,过滤AABBCCDD6下列有关营养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B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剩余部分可以转化为脂肪C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D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够转化为葡萄糖7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变化与守恒: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B模型与推理: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C宏观与微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
4、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8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BR是KNO3C中清液是饱和溶液D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9推理是一种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则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金属活动顺序位于H 前面的金属单质能和酸反应能置换出氢气,则位于H 后面的金属不能和酸反应D催化剂在化学
5、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分子未分裂10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酸雨的酸碱度D蒸发操作中,当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 微粒(选填序号)ABC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工业上常采用次氯酸钠
6、(NaClO)氧化法生产,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NaClO+2Fe(NO3) 3+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次氯酸钠(NaClO) 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 (填最简比);现要制得830kg含杂质20%的高铁酸钠,至少需要次氯酸钠的质量是多少_?(列式计算)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各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图A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B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图A的曲线变化,回
7、答下列问题: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_性溶液滴加到_性溶液中。 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阳离子为_ (填符号)。 当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_(填符号)。 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中的阴离子为_(填符号),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_色。 (结论)从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看,有些离子参与了反应,有些离子只是旁观者,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_。14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用铜作导线,利用了它的延展性和_性;要比较Mn和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Mn片、Cu片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观察到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表面_,依据上述实验事实可知Mn的活
8、动性比Cu强;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和滤渣,请分析所得滤渣的成分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1)实验一:小雨设计了如左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并得到广口瓶中的溶液X。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过量_,有气泡产生。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
9、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X中溶质一定有_。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5)实验从CO2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温度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16碱式碳酸镁高温能分解,可用于镁盐制备,制药工业等。其组成一般以xMgCO3yMg(OH)2zH2O表示。研究其分解产物取样高温灼
10、烧,检测到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固体,由此推断生成物中肯定不含金属镁及单质碳,理由是。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碳酸镁、氢氧化镁。操作现象结论取适量生成物置于试管中,。生成物中不含碳酸镁。取适量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热水,滴入酚酞试液,观察到现象。生成物中不含氢氧化镁。(3)用酚酞试液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镁不能用冷水代替热水是因为。综合上述实验推断碱式碳酸镁的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测定碱式碳酸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按下图一进行实验。量气管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是因为,若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则测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实验中共消耗稀硫酸
11、20mL,根据所测数据求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为1.32g,则进入量气管的气体体积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实验条件下CO2密度为1.97g/L)确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设计如上图二装置,并按下述步骤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36.4g样品置于试管中,称量装置B的质量为192g。步骤2:加热装置A直至样品完全反应。步骤3:用止水夹夹紧装置A和装置B间胶皮管,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步骤4:称量装置B的质量为199.2g。装置B中物质为,装置C的作用为。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方法:当观察到装置B中,则样品已完全反应。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有人说“加热碱式碳酸镁最后阶段固体
12、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二氧化碳”是真的吗?另取一定量碱式碳酸镁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测出样品的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0至t1过程中固体质量保持不变的原因是。分析图像数据判定该说法是(填“真的”或“假的”),判定理由是。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A、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从说明中可以看出碳铵是氮肥,故错误;B、碳铵易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因此保存时应注意防潮,故正确;C、含氮量是指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故正确;D、碳铵含铵根离子,与碱性物质混合后,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故正确。故选:A。2、C【解析
13、】A、垃圾分类回收,不随意倾倒填埋,可以防止水土污染,符合绿色发展主题,故A正确;B、使用新能源,减少燃烧煤、石油,可以防止污染,符合绿色发展主题,故B正确;C、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农药,故C不正确;D、使用易降解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D正确。故选C。3、B【解析】A、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正确;B、过量使用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不利用环境保护,错误;C、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替代化石燃料,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正确;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治理水体的污染,正确。故选B。4、C【解析】A、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导致温室
14、效应,二氧化硫及含氮化合物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故可以利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白糖,符合题意;D、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不是新能源,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Na2CO3和NaOH溶液
15、均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FeCl2溶液和CuCl2均能与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6、D【解析】试题分析:人体中没有消耗纤维素的酶,不能消化纤维素,D错误。故选D。考点:化学与人体健康7、D【解析】A、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
16、含有碳元素,正确;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水中溶有氧气,正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正确;D、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能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还要必须满足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错误;故选:D。【点睛】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D【解析】烧杯中有100g水,其中溶解了60gR溶质,在 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60g,故R是KNO3。A. t2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7.5%,正确;B.
17、 R是KNO3,正确;C. 中有100g水,溶解了60g的KNO3,恰好是饱和溶液,中有没有溶解的固体物质,是饱和溶液,正确;D. 因为不知道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所以无法确定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故无法比较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的概念。9、B【解析】A、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盐(如:碳酸钠)溶液也会显碱性,故选项A不正确;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则有单质参加的反应,它的化合价一定改变,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B正确;C、金属活动顺序位于H 前面的金属单质
18、能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有的位于H 后面的金属也能和酸反应,但不是置换出氢气,故选项C不正确;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分子可能发生分裂有重新构成原来的分子,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B。10、D【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而不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错误;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
19、溶液,使酸雨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错误;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C (2)化合 (3)2H2+O22H2O【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填入一个C微粒后正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答案为C(2)该反应中,从分子种类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3)从分子的结构分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符合该反应类型故答案为2H2+O22H2O(合理的化学方程式均给分)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
20、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正确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决的前提是读懂反应前后物质结构的相关变化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 7:8 447kg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1)在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1+x+(2)=0,解得x=+1;(2)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6:(164)=7:8;(3)设:次氯酸钠的质量为x,3NaClO+2Fe(
21、NO3)3+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223.5 332x 830kg80% x= 447Kg答:至少需要次氯酸钠的质量是447k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碱 酸 H+和Na+ Na+和Cl- Cl-和OH- 蓝 H+ 和OH- 【解析】分析图A可知刚开始溶液的pH=2,为酸性,之后pH逐渐增大;图B可知Na+和Cl-并未参与反应【详解】由分析图A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因此是为将碱性溶液加入酸性溶液中。在加入ag氢氧化钠溶液时,此时溶液仍为酸性,所以溶液中阳离子有H+,但已经加入了NaOH,所以溶液中还有Na+pH
22、=7时,H+和OH-在溶液中均已不存在,此时溶液中只含Na+和Cl-当加入bg氢氧化钠溶液时pH7,显碱性石蕊试液遇碱变蓝,则溶液中一定有OH-,但是最开始的溶液中有Cl-,而Cl-没有消失,因此此时溶液中有Cl-和OH-分析B图,发现Na+和Cl-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而H+ 和OH-在反应后消失,变成了H2O,因此参与反应的离子是H+ 和OH-。故答案为碱;酸;H+和Na+;Na+和Cl-;Cl-和OH-;蓝;H+ 和OH-14、导电 没有明显现象 一定没有锌、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解析】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先后进行分析。【详解】(1)用铜作导线,利
23、用了它的延展性和导电性;(2)将Mn片、Cu片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观察到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表面没有明显现象,依据上述实验事实可知Mn的活动性比Cu强;(3)硝酸银和锌粉反应生成银,滤液显蓝色说明有硝酸铜存在,锌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所得滤渣的成分是一定没有锌、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瓶子变瘪 稀盐酸 氢氧化钠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解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详解】实验探究(1)实验一:小雨设计了如左图所示的实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
24、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子里面压强变小,故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子变瘪,并得到广口瓶中的溶液X。(2)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红色,证明溶液X中溶质一定有氢氧化钠。(4)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放热。【点睛】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碳酸钠和
25、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16、.(1)金属镁及单质碳不是白色。(2)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 没有变成红色。(3)氢氧化镁在冷水中不溶(或热水中能溶解部分氢氧化镁),氧化镁。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偏大。 690mL, 9.9%。 .(1)浓硫酸,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被装置B吸收,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2)计算过程略(2分),计算结果(1分):3MgCO3Mg(OH)23H2O .温度未达到碱式碳酸镁分解的最低温度。假的,若加热3.64g碱式碳酸镁温度从t3至t4段固体减少质量为3.6485.2% 3.6448.9% = 1.32g与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或若加热3.64g碱式碳酸镁温
26、度从t5至t6段固体减少质量为3.6448.9% 3.6444.0% =0.18g与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相等)。【解析】(1)镁银白色,碳黑色,故肯定不含金属镁及单质碳。(2)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酚酞遇氢氧化镁溶液变红。(3)氢氧化镁在热水中部分溶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盐酸具有挥发性,测得结果会偏高。图一装置测二氧化碳的量,由密度公式和关系式可算出。图二测水的量199.2g192g7.2g,结合题中信息,可得3MgCO3Mg(OH)23H2O。若加热3.64g碱式碳酸镁温度从t3至t4段固体减少质量为3.6485.2% 3.6448.9% = 1.32g与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或若加热3.64g碱式碳酸镁温度从t5至t6段固体减少质量为3.6448.9% 3.6444.0%=0.18g与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