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重点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8832070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重点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重点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重点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教育集团—重点达标名校2022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2、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某小组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则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观点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滴入到盐酸中B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C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Dc点时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2铁酸锌(ZnFe2O4)可用于循环分解水制取氢气。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A0B+2C+3D+63锂(Li)的元素信息图和氯(C1)元素的结构示意如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L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BLi、Cl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LiCl2CCl-的结构:x=8,质子数=17DLi与O2反应生成氧化锂:4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石蜡熔化C食物腐败D石油分馏515%的H1O1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1实验室欲利用15%的H1O1溶液制取O1,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ABCD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四种物质中只有丙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D若有17 g 物质甲参加反应,生成物丁的质量为18g7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乙酸中碳元素的

4、质量分数为60%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8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9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并验证其化学性质的操作示意图,其中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固体药品C收集D验证性质10下列离子组能在pH = 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Cu2+、SO42-、Cl-BK+、Na+、NO3-、C1-CCO32-、OH-、Na+、C1-DFe2+、C1-、Na+、 SO4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5、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0时,A物质的溶解度_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_物质有剩余(填“A”或“B”)。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_(填序号)。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加入A物质。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为测定实验室硫酸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小刚同学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将硫酸废液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天平示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废液中其它成分不与锌发生反应)请计算:生产氢气的质量;_该废液中硫酸的

6、质量分数。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请根据有关化学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_金属铝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的原因:_;在蒸发食盐水的过程中,要使用到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的目的是:_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时,将甲、乙各分别放到盛有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填“”或“”)。(2)向烧杯的溶液中继续加入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3)将曲线对应物质的饱和溶液变

7、为时的饱和溶液,需蒸发掉水_(保留一位小数)。(4)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甲乙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后知道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是否变质,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猜想: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猜想: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猜想: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猜想:原溶液的溶质是Na

8、HCO3。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g3610921.59.6常温下稀溶液的pH713119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_。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入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下: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 _。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_。实验完成后,经过同学们讨论,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 _,且已变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 _ (填序号)。A Ba(OH)2 溶液 B BaCl2溶液 C

9、 Ca(OH)2 溶液16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稀硫酸学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试管中_,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中没有剩余固体,小明同学将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结果如图乙所示,溶液仍为蓝色,固体呈红色。该化学兴趣小组对图乙烧杯内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溶液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剩余固体中肯定含有_,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小明同学对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作出了猜想:猜想:硫酸锌、硫酸铜、硫酸;猜想:硫酸锌、硫酸铜;猜想:硫酸铜、硫酸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小明同学取烧杯中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不断加入

10、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生成,一段时间后才出现沉淀,从而得出猜想I正确,他判断的理由是_。为了回收剩余溶液中的硫酸锌,应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然后过滤、蒸发即可。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A、由图像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A错误;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B错误;C、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故C正确;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

11、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D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C【解析】解: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2x+(-2)4=0,则x=+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故选:C。3、C【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Li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显+1价。Cl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显-1价。Li、Cl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LiCl。B错误;C、氯离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则2+8+x=18,解得x=8。C正确;D、Li与O2反应生成

12、氧化锂,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Li+O2=2Li2O。D错误。故选C。4、C【解析】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食物腐败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D、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选:C。【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5、D【解析】A、长颈漏斗不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因此不能控制反应速率,错误;B、B中分液漏斗中应该盛放过氧化氢溶液,错误;C、从长颈漏斗加入的应该是过氧化氢溶液,不能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加入,否则不能控制反应速率,

13、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中加入,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而控制反应速率,能使生成氧气的速率平稳,正确。故选D。6、C【解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为:4NH3+5O24NO+6H2O。A. NO、H2O都属于氧化物,错误;B. 由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错误;C. 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正确;D. 设若有17 g NH3参加反应,生成物H2O的质量为x4NH3+5O24NO+6H2O417 61817 g x=,解得x=27g,错误。故选C。 7、C【解析】A、乙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4、故A正确;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162=60,故B正确;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故C错误;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故D正确。故选C8、D【解析】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故选D9、D【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不符合题意;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

15、,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起来不符合题意;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长导管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不符合题意;D、做铁在O2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可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部,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可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部。10、B【解析】pH=2的无色溶液,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H+,利用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来分析大量共存。【详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铜离子溶液显蓝色,故A不正确;B、该组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且均为无色,故B正

16、确;C、H+、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OH-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共存,故C不正确;D、该组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亚铁离子存在的溶液显浅绿色,故D不正确。故选B。【点睛】铜离子存在的溶液显蓝色,亚铁离子存在的溶液显浅绿色,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30(2)(3)B(4)【解析】(1)根据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30(2)由于在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答案为(3)由于在40时,A的溶解

17、度大于30g,B的溶解度小于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A大于30g,而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B小于3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的A大于15g,50g水中最多溶解的B小于15g,故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A会全部溶解而B不会全部溶解,故答案为B(4)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因此若将它的不饱和溶液在溶剂不变的情况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故答案为【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0.2g;(2)9.8%【解

18、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310.2g310.0g=0.2g设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Zn+H2SO4=ZnSO4+H2 98 2 100.0gx 0.2g x=9.8%答:(1)生产氢气的质量为 0.2g;(2)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9.8%。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解析】(1)给试管中

19、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3)蒸发实验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为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故答案为(1)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3)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在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于药品的取用、蒸发等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要熟记在心。14、 甲物质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

20、增大 27.8 ab 【解析】(1)时,将甲、乙各分别放在盛有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甲物质全部溶解,乙物质有剩余,因为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2)固体甲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因此固体全部溶解,温度恢复到原温度后,溶解度减小,固体甲析出;(3)曲线为固体甲,时,的饱和溶液含有水,固体甲;时,甲的溶解度为,蒸发水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要想溶液仍为饱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则,解得;(4)a、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时,甲物质会析出晶体,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b、甲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变小,所以两溶液质量

21、甲乙,故b正确;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小于乙,所以降温后,两溶液中溶剂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d、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当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时,甲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一部分,则两溶液溶质质量无法比较,故d错误。故选ab。【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点的纵坐标表示每100g溶剂中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决定于溶质的多少。而点的高低代表溶质的多少。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氯化钠 Na2CO3+CaCl22NaCl+CaCO3 碳酸钠、氢氧化

22、钠 氢氧化钠 AC 【解析】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详解】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因此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氯化钠,这是因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生成白色沉淀A过程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实验可以判断: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碳酸钠、氢氧

23、化钠。实验完成后,经过同学们讨论,最终得到的结论:愿瓶中的溶质是 氢氧化钠,且已变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这是因为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AC。【点睛】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16、有气泡冒出,固体逐渐溶解 铜 Zn+CuSO4ZnSO4+Cu 锌和稀硫酸或硫酸铜反应都生成硫酸锌 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 锌 【解析】观察现象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碳酸镁和氢气,二者的反应现象是:有气泡冒出,固体逐渐溶解;实

24、验分因为反应后溶液仍然是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剩余固体中肯定含有铜,锌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猜想假设根据反应后现象可知,溶液中溶质可能有:硫酸锌、硫酸铜、硫酸或硫酸锌、硫酸铜;锌和稀硫酸或硫酸铜反应都生成硫酸锌,所以猜想是错误的;实验验证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才和硫酸铜、硫酸锌反应生成沉淀;拓展应用为了回收剩余溶液中的硫酸锌,应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反应掉硫酸和硫酸铜,然后过滤、蒸发即可。故答案为观察现象有气泡冒出,固体逐渐溶解;实验分析铜 Zn+CuSO4ZnSO4+Cu;猜想假设锌和稀硫酸或硫酸铜反应都生成硫酸锌;实验验证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拓展应用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