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0课端午粽说课稿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0课端午粽说课稿一等奖.docx(9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0课端午粽说课稿一等奖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0课端午粽说课稿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您有所帮助。 1、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0课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说目标 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 3在
2、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四、说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
3、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 2.教师解释课题端午粽是两个词,端午和粽子。解释二者的关系: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与春节、
4、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子等节日活动。 (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 1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3还词入文,再分节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解释盼着一词表现了外婆渴望我们回去的心情。 3.教师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的?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吗? 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带有一股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和我
5、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 教师讲解: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颜色描写的词语,更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粽子的样子。 4.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学生回答: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幸福和喜悦。 5.教师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讲解: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
6、的新时代。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6.教师设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 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全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带着幸福喜悦的心情。 8.学生以开火车的方
7、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在本环节,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培养。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读通的情况下再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端午节传动节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7个生字。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 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 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 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我一笔一画的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下留意我国的
8、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在日记里写一写。 3.课下搜集关于屈原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交流交流。 五、说板书 教师设计的板书,重点介绍端午节、粽子、屈原的关系。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吃粽子。 六、说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有点难度,教师指导学生抑扬顿挫的方式朗读长句子,这样对于学生的朗读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2、一年级下册16课一分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分钟是一年级下册
9、第七单元的第2篇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而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文又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很容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二、说学情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
10、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合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其中,我认为知道元元为什么迟到,了解上学过程中发生什么事,是本节课的重点,体会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每一分钟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本课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
11、,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基于本课题的特点,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读悟结合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力争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流
12、程 现在,我将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为了让一分钟这个课题深入人心,在课堂开始采用现场感知法,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能坚持一分钟,最后让同学谈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感知一分钟是多长,同时引入本课课题。 第一环节: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2、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识字。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共同讨论。 3、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4、教师指导写字。观察字形,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临写。 多个游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巩固本课生字。 1、一分钟组词。让学生听从教师指令,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进行组词比赛,看谁组的词多。
13、2、一分钟找朋友。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用偏旁和字组成新字,看谁组得多。 3、一分钟猜谜。教师把生字编成谜语。如:门里有市场(闹),每人都用心(悔),过去一寸来一尺(迟),人戴鸭舌帽(欠)以组为单位让学生猜谜,看哪组猜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巩固生字识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时间意义。 第二环节:读悟课文,动画复述,把握大意。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段目标而言,他们可以自己阅读一些简单的课文了。所以,循序渐进的初读,不仅层层递进,也有利于让学生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所以在课文的第二环节,采用多种悟读方式。 1、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4、。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指名朗读,指导读好有关句子。注意朗读的节奏及语音、语调。同时,教师引导复述课文。动画复述按顺序出示课文的几个镜头:睡觉、过马路、等公交车、走路、迟到进课堂、后悔,请同学们边看边读有关的课文段落,然后进行复述。 设计意图:故事复述的引导,一是可以内化课文的语言与情感,二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三是复习课文主要内容,为重点问题精读感悟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通读全文,感知质疑。 我会请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读课文,讨论解决下面问题: 1、从课文的结尾我们读到元元非常后悔,元元后悔什么? 2、元元迟到20分钟,是因为元元贪睡20分钟吗? 3、元元
15、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 通过分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分钟时间的珍贵。 第四环节:精读品味,升华情感。 (1)品读第1自然段 丁零零,闹钟响了。啊,元元该起床了,还得上学去呢。可是课文里的元元 事故怎么做的呢?指生读第一段。闹钟响时,元元在干什么?想什么? (2)品读第2-4自然段 引导抓住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来体会元元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叹息和心情。并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再抓住好一会儿、才、跑、眼看、车子开了来体会元元又一次的叹息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并指导朗读,读出更多的叹息、焦急、后悔、自责的语气。 抓住等呀等、一直来体会元元的焦
16、急心情。 (3)品读第5、6自然段 引导抓住红着脸、低着头非常后悔这些词。引导学生想象,元元此刻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元元,你会对自己说句什么话? (4)梳理全文 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走进教室才后悔的?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元元非常后悔。出示课文中描写元元非常后悔的句子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说话练习。 设计目的:精读品味,抓住关键词使学生更深刻感受元元的心情。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联系实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为此做一下引导:20分钟等于半节课,在半节课中,同学们可以学到多少知识呢?让学生自由回答自己在半节课中学到的知识。 迟到20分钟就等于错过对这些知识的学
17、习,而耽搁的20分钟是由一分钟引起的,可见一分钟重不重要呀?通过这一反问,让学生在此感悟一分钟的重要性,懂得每一分钟都有很大的用处,进一步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我们应该加强时间观念。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跟元元类似的经历。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 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课件出示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希望大家珍惜每一分钟,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布置作业续编故事元元的明天。 小结: 本次说课,在内容上以第二课时为重点,在学法上要求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教法上只做引导,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部编版小学语文下册一年级11课彩虹说课稿 一、理论依据 语文课
18、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中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明确了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借助课文插图。这一教学方法的提出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插图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能力,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同时,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课时我致力于根据文本结构特点,在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体验情感,发展语言,力争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一首古诗静夜思以及夜色端午粽彩虹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好长句子。彩虹
19、作为本组课文的最后一课,不仅要体现语文要素训练的巩固过程,还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课文以小姑娘的想象内容构成,不仅奇特且充满了趣味,易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本课插图能准确表达文字信息,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因帮助家人而高兴的心情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两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和插图对话,鼓励学生观察、推论、想象,从而畅谈自己的读书收获。同时,教师应巧妙地根据文本的结构特点,在空白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表达,带领他们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体验情感,练习表达。 本课2、3、4自然段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用问句串联起来的,是练习读好问句的好材料。每段的第2句话
20、都是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语言特点非常突出。且课文表达生动,趣味性强,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练习。 三、学情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优势与劣势。学生喜欢阅读充满童趣和新奇想象的作品,所以容易与小姑娘产生情感共鸣,这为学生体会课文情感,交流自己阅读感受提供了依据。经过之前的学习,特别是本单元前2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进行了读好长句的训练、具备根据图画阅读的意识,班中接近半数的孩子有表达自己想象的愿望。 以上学生的能力还只是初具雏形,需要通过更多的语言实践逐步提高。对于关心家人这一核心内涵的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教学环节和活动,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展开想象并表达是我班学生的软肋。
21、 基于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4点: 1.复习巩固学过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高、兴2个生字。 2.理解并积累荡来荡去式的词语。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由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4.通过图文对照想象补白等方法感知纯真的想象世界和我对家人的关心。其中,3.4两条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流程 我将本课时教学流程划分为复习引入、阅读理解、指导书写3大板块 (一)复习导入整体阅读,圈画信息,聚焦情境 (二)阅读理解图文对照,理解内容,感受关心展开想象,练习表达,深化主题 (三)指导书写五、教学过程: 下面就阅读理解这一板块做重点说明
22、。 1.整体阅读,圈画信息,聚焦情境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提取信息能力是需要着重进行培养的。在进入深度阅读之前,教师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他们找一找看到彩虹,我都想到了谁的什么?当学生完成阅读全文提取信息这一任务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质疑:为什么我会想到这些呢?于是目光聚焦到每个具体场景的描写中。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感受关心 理解课文词句的内容,既是学生有感情地读好长句的基础,更是他们感受人文主题的基础。本课插图不仅准确表达了文字信息,而且能帮助学生感受人物情绪。因此,第2、3、4自然段的学习,我都围绕插图开展教学环节设计。 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师请学生自读后看插图说
23、说我正在用爸爸的水壶做什么?哪句话告诉你这个内容了?学生通过图文对照,注意力直指本段的反问式长句。这样做学生首先理解了句子结尾处虽然是问号,却表达了肯定的意思,我用爸爸的水壶下雨。其次自然过渡到,我为什么要用爸爸的水壶下雨呢?学生从文中自主找出本段最后一句,并推论出不想让爸爸去浇田的理由。此时,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读本自然段的第2、3句。烈日炎炎,爸爸已经累得汗流满面,如果?该吃午饭了,爸爸还有一大片田地没浇,如果?这时,学生的朗读不仅带着理解,更是带有感情的。教师顺势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我对家人的关心。我这样做,爸爸高兴吗?为什么?我高兴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本段学习的起点是插
24、图,结尾处再回归插图,学生看到图中的我嘴角上翘、面带微笑,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帮助了爸爸,所以我很高兴。此时,再读第2自然段,孩子们的表情也变得愉悦起来了。 有了第二自然段学习的基础,第三自然段在学生通读后,我引导他们发现编者没有为本段安排插图。于是,我以请你配插图为本段的学习抓手。我为学生提供了3幅不同状态的小姑娘图片,首先要求他们听老师读读这个自然段,根据课文选一选哪幅图能准确表达本段内容。学生们不仅能根据课文内容选对插图,并能说明原因,达到了理解反问长句的目的。其次我追问学生不选择第1幅图的原因,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好反问长句。最后追问不选择第2幅图的原因,目的是让学生再次
25、体会关心家人,心情愉悦的主题,有情感共鸣地读好本段。 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除了像以上2个自然段一样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读懂我为哥哥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以外,我侧重于让学生看着插图第一次展开想象说说图中的我闭着眼睛,面带微笑,在想什么?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把握他们对关心家人,心情愉悦这一人文主题的感受程度。 3.展开想象,练习表达,深化主题 教材中的人文主题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最终也该回归到他们的真实生活中去。孩子们是不是真的受到了关心家人,心情愉悦的熏陶,还需要通过他们外显的表达。同时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是学生积累和发展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因此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我引导学生第二次展开
26、想象:是啊,在家里,关心亲爱的爸爸妈妈,关心家人是一件高兴的事。你能想到家人常做的一件事或者他们有什么愿望吗?邀请多个学生表达后,再请他们模仿课文的形式说说自己如何关心家人。 课堂上有的孩子说:爸爸,你的台灯呢?如果我举着它,走到彩虹桥上再打开,不就更亮了吗?你高兴吗?有的说:姐姐,你最喜欢的发卡呢?如果我把它拿到彩虹上,不就变成蝴蝶了吗?你带着它,高兴吗?虽然孩子们的表达不是那么规范,却充满了童真童趣和对家人的爱。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情感目标的达成,实现了语文课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4、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
27、0课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说目标 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 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
28、义情感。 三、说教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四、说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29、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 2.教师解释课题端午粽是两个词,端午和粽子。解释二者的关系: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子等节日活动。 (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 1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
30、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3还词入文,再分节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解释盼着一词表现了外婆渴望我们回去的心情。 3.教师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的?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吗? 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带有一股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 教师讲解: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颜色描写的词语,更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粽子的样子。 4.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学生回答:有红
31、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幸福和喜悦。 5.教师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讲解: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
32、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6.教师设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 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全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带着幸福喜悦的心情。 8.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在本环节,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培养。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读通的情况下再有感情的
33、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端午节传动节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7个生字。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 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 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 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我一笔一画的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下留意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在日记里写一写。 3.课下搜集关于屈原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交流交流。 五、说板书 教师设计的板书,重点介绍端午节、粽子、屈原的关系。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吃粽子
34、。 六、说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有点难度,教师指导学生抑扬顿挫的方式朗读长句子,这样对于学生的朗读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5、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说课稿 一、说教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
35、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1.学习目标 a.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b.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c.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个同学们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d.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古诗和写字 3.教具准备 4.课时划分: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1.
36、正确引导,激发学生良好的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课文在时间上跨度大,而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即使在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后,感情仍很淡漠,运用了多媒体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作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资源为载体,创设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
37、,如互动探索和课外拓展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仅靠一本教课书是不可能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只有利用现代媒体做帮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他们的潜能。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思等几个环节中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1.观察交流、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静夜,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在上新课前一晚,布置学生去观察夜晚的天空,然后上课时把自己观察到夜空的内容和感受,说给同学听,大家互相交流下。交流后引入新课:静夜思。 课题引入后,给学生解释下课题,让学生思考一下,诗人是在什么时候思念,又思念些什么? 2
38、.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我设计这一环节,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去发现这课的生字,并在这环节中,要求学生利用拼音帮助自己读准每个字,尤其是一些后鼻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欣赏完课文后,把整首古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把字的音读准,并在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指名朗读,评议,注意读准后鼻音,如:静,床,光,望,乡,明,霜,上等。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生字的字音。请音读的准的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读后,给学生一、两分钟的时间读记生字。然后再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字的方法,如:夜亠,认识亠。故古攵,认识攵。 床广木,认识广等等。 交流后,为了学生对
39、生字的掌握,把远程教育资源切换到识字的画面,把生字逐个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复习生字。先让学生自己读和组词,读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看他念的对不对,再在生字前显示出正确的拼读音节,全班一起念一遍,读的不准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个别学生的读音。如:先在屏幕上出现静字,先让学生拼读,再显示静的读音jng和词组寂静,夜y和夜晚,黑夜等,以供学生学习。 3.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为了让学生能跨越这道悠远的时间长河,去体会这首古诗,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在生字复习后,让学生自读古诗,互相交流,都读懂了哪些词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等。学生表演后,在自由
40、练习朗诵,练习背诵。在背诵是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如:学生个别背,全班背和分组背等。在背诵时,如有不记得的地方,可以引背前两个字,再让学生接的背,完成整首古诗的背诵。还是不会背的同学,要求他们回家后要多朗诵,记住课文。 4.趣味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学生能掌握并正确书写本课所要求会写的7个简单的汉字的笔画顺序。把这课的远程教育资源切到写字画面,先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认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写要注意汉字的高度,不要超出田字格。先让学生看一边生字的书写笔画顺序,再把自己的右手举高,跟着远程教育资源在空中书写,练个一、两边后,让学生拿出本子书写生字。学生在书写是要随时提
41、醒他们要注意坐姿与执笔的姿势要正确。 6、语文一年级下册第5课小公鸡和小鸭子说课稿 小公鸡和小鸭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一篇十分有趣的小童话。篇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虽有点长,但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课文除了有识字写字的任务以外,还通过角色对话,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读中想象,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不仅懂得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还能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从而受到启发,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作为学案设计,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围绕伙伴这个主题,编排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三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童话,后一篇是儿童诗。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把生活中常见的伙伴之间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和朗朗上口的诗歌语言加以展现。道理不在直接告诉,而是在朗读和感受中细细体味。小公鸡和小鸭子在本单元中诗词积累和运用是一个重点。如引导学生体会加上描述动作请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这需要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避免进行理性分析。本单元课文的朗读也是一个重点,要读好角色的对话,读出儿童诗的情趣,读好人物对话,具
43、体就落实在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中。课文第三段以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构成段落,所以要让孩子根据情境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儿化音,读准儿化音。 2. 了解不的变调。 3. 了解偷偷地、飞快地这两
44、个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并分角色表演小公鸡和小鸭子。 (三)情感目标:理解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点: 1. 知道儿化音,读准儿化音。 2. 了解不的变调。 3. 了解偷偷地、飞快地这两个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并分角色表演小公鸡和小鸭子。 五、说教学难点: 理解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六、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七、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的学习方式,读、思、演结合,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