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大庆市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大庆市重点中学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选项物质除杂选用的试剂和操作ACO2(CO)通入氧气,点燃BNaOH固体(Na2CO3固体)加入过量盐酸,蒸发CCu(NO3)2溶液AgNO3溶液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DNaNO3溶液(NaOH溶液)加入适量CuSO4溶液,过滤AABBCCD
2、D2每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引导人们从细微之处践行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环保主题的是()A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B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滴灌技术C焚烧落叶,减少垃圾的运输量D共享单车出行3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盐:纯碱、小苏打、硫酸铝B非金属元素:Mg、Hg、Si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D合成材料:塑料、羊毛、合金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B酒精挥发C矿石粉碎D铁丝弯曲5向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有气体生成B溶液中有氯化铜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D溶液质量
3、一定减小6柠檬酸(化学式:C6H8O7)是一种酸味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柠檬酸由三个元素组成的B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7.5%C柠檬酸的摩尔质量为192gD柠檬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7某同学演示酸碱中和反应并利用反应后的溶液制得Na2SO4固体(不考虑酚酞影响纯度)。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甲:溶解B乙:稀释C丙:中和D丁:蒸发8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 +2SO2+O2=2CaSO4+2CO2。则X的化学式是ACaOBCaCO3CCa(OH)2DNa2CO39苹果中富含苹果酸,苹果酸的化学式
4、为C4H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含有12个原子B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1.4%C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D苹果酸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4:4:410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在食品加工中,加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使食品既保鲜又美观B食用铁强化酱油,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C抵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有利于长沙市创建文明城市D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长沙市“两型”社会的建设11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B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C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D实验结
5、束后所得到的氯化钠固体还是混合物12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C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13江南大学发明的“一种具有排镉功能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荣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奖金奖。已知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为112,下列有关镉的说法正确的是A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B镉是非金属元素C镉原子的中子数为48D镉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214化学方程式可读作A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B2个镁加1个氧气等于2个氯化镁C镁和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氧化镁D镁加氧气点燃等于氧化镁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烟B磷燃烧产生大
6、量的白烟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中,溶液变成蓝色D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填空:结构示意图中,x=_,y=_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填序号)A、B、C、D中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_(填序号)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化学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引起管道变形成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已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等物质。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通到学收卡司题,请你通过思
7、考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问题:生活中将硬水软化,可采用的方法是_。你认为下列可以除去水垢的物质是_。A 食盐B 食醋C 纯碱D 小苏打根据上图实验流程将探究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无明显现象,欲用化学方法证明CO2和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从NaCI溶液、CaCl2溶液酚酞试液三种试剂中选用一种试剂进行实验,简述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取步骤II所得到的Na2CO3溶液,向其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钡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和所得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加氯化钡溶液至A点时,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_(写化学式)。当滴入10%的氯化钡溶液180
8、g (即B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沉淀的质量_(计算结果精确至0.01g)。18(8分)生活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在自来水厂取水口处设有拦污栅,此处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若自来水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法转变为软水;在软水中加入糖块,一会儿糖“消失”了,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此现象:_。通电分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变为_能;图1是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方框内应是_(填图2中字母)。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填字母)。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的间隔。厨房垃圾有:菜叶废纸香蕉皮易拉罐塑料饮料瓶,其中可回收利用的有_(填序号)。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
9、(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现象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 = Na2SiO3+H2O。硅酸钠(Na2SiO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 = 2NaCl+H2SiO3(白色);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SiO3+BaCl2 = 2NaCl+B
10、aSiO3(白色)。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猜想1:硅酸钠; 猜想2:硅酸钠和碳酸钠; 猜想3: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评价第1组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猜想_不成立。第2组第一步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第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第二步向第一步实验后的上层清液中_大家一致认为:猜想II成立。(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石灰水代替氯化钡溶液,理由是_。经过分析,第2组实验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物质有_。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
11、存的原因是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其试剂瓶塞应该用_(填字母)。A 玻璃塞 B 软木塞 C 橡胶塞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Na2CO3固体和NaOH固体均能与过量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过量的铜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NaOH溶液能与适量CuSO4溶液
12、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C【解析】A、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可以有效的减少“白色污染”,而且可以避免土壤污染。A做法正确;B、农田灌溉使用喷灌和滴灌的技术,可以节约水资源。B做法正确;C、焚烧落叶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既会污染大气,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C做法错误;D、骑行共享单车,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D做法正确。故选C。3、A【解析】A.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
13、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纯碱(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小苏打(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硫酸铝是由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B、Mg是镁元素,从名称分析是属于金属元素,Hg是汞元素,是属于金属元素,Si是硅元素,从名称分析是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组成复杂,物质种类较多的混合物,冰水共存物是由水和冰组成的物质,冰与水本质相同,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D、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羊毛是天然纤维,合金是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14、故选A。4、A【解析】A、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铁丝弯曲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5、A【解析】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详解】A、过量的铁粉会和盐酸反应,一定有气体生成,故A正确;B、过量的铁粉会将氯化铜
15、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溶液中不再有氯化铜,故B不正确;C、滤出的固体不仅会有反应生成的铜,也会有过量的铁,不可能是纯净物,故C不正确;D、盐酸与铁反应,每溶解56份质量的铁,就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氯化铜与铁反应,每溶解56份质量的铁,就会析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减小。但该混合液中不确定盐酸和氯化铜的质量,因此无法判断溶液质量的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6、B【解析】A、柠檬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错误;B、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37.5%,正确;C、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8+167=192,故柠檬酸的摩尔质量是192g/
16、mol,错误;D、柠檬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7)=9:1:14,错误。故选B。7、B【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选项A正确;B、图中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玻璃棒加入浓硫酸中,操作错误,应该是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选项B错误;C、图中可见,该实验是将稀硫酸用滴管慢慢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选项C正确;D、蒸发操作在蒸发皿中进行,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D正确。故选B。8、B【解析】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
17、以求出所得物质的化学式【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a,2;S,2;C,2;O,12;已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S,2;O,6;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a,C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和3,故X的化学式为CaCO3,故选B。9、B【解析】A、根据苹果酸的化学式为C4H4O4可知,应该为1个苹果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故错误;B、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故正确;C、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4+164=116,故错误;D、苹果酸中C、H、O三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4:4;故错误。故选B10、A【解
18、析】试题分析:A、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害,所以在食品加工中不能加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故A错误;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铁强化酱油可以补充铁元素,防止患贫血,故B正确;C、塑料难于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所以抵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有利于长沙市创建文明城市,故C正确;D、废电池任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长沙市“两型”社会的建设,故D正确故选A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不但可以指导人
19、的生产、生活,而且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特别是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食品安全知识,能源、环保知识,燃烧、灭火及生产安全知识,材料分类及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等知识更是重中之重11、B【解析】A、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目的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故A正确;B、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应使用玻璃棒,故B错误;C、蒸发操作结束后,应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以防止烫坏实验台,故C正确;D、粗盐提纯只是除去了不溶性杂质,还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如氯化镁等),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氯化钠固体还是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B。12、C【解析】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故A正确;B、钛合金制造人
20、造骨,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故B正确;C、氢氧化钠属于强碱,不可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D、熟石灰价格便宜,改良酸性土壤,故D正确。点睛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13、A【解析】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所以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由所学知识可知,镉是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镉原子的中子数为48,112-48=64。选A14、C【解析】A. 镁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选项错误;B.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微粒个数比,每2个镁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氯化镁分子,选项错误;C. 镁
21、和氧气点燃后反应生成氧化镁,选项正确;D. 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15、B【解析】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产生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铁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二氧化碳的性质
22、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6 8 C ABC 【解析】(1)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所以:x=6,y=8(2)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且只有一层,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选C(3)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故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ABC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煮沸 B 将适量氯化钙溶液加入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NaCl 9.85g 【解析】(1)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2)根据酸的性质来分析;(3)
23、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要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只要证明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即可;(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利用化学方程式结合图象中的数据来分析解答。【详解】(1)生活中将硬水软化,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故填:煮沸;(2)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盐、纯碱和小苏打均不与其反应,而食醋能与之反应,所以用食醋除水垢;故填:B;(3)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要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只要证明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即可。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O2和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NaCl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不
24、反应,故不选;由于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都显红色;故不选)。故答案为CaCl2溶液,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证明CO2和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4)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白色沉淀,加氯化钡溶液至A点时,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氯化钡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钠;故填:NaCl;由图象可知,当滴入10%的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104g时,氯化钡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到B点时,滴加的氯化钡溶液已经过量,与碳酸钠恰好反应的氯化钡溶液质量为104g,此时氯化钡的质量为10%104g=
25、10.4g。设生成的碳酸钡的质量为xx=9.85g18、过滤;煮沸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化学B。AB。【解析】(1)在自来水厂取水口处设有拦污栅,此处相当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过滤,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2)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糖块”消失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3)点解水的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水是化学变化,是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4)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物理变化,分子的质量和种类不变,改变的是物质的状态和分子之间的间隔;(5)废纸、易拉罐、塑料属于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
26、.0分)19、1 滴加酚酞 酚酞溶液不变色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硅酸钡(BaSiO3 ) 碳酸钡(BaCO3 ) 2NaOH+CO2=Na2CO3+H2O C 【解析】实验探究:根据“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 = 2NaCl+H2SiO3(白色)”可知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有沉淀生成,但没有气体的生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猜想1不成立;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评价第1组向样品溶
27、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猜想1不成立。第2组第一步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第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第二步向第一步实验后的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大家一致认为:猜想II成立。反思交流:(1)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石灰水代替氯化钡溶液,理由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2)猜想II成立,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SiO3+BaCl2 = 2NaCl+BaSiO3(白色),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CO3+BaCl2 = 2NaCl+BaCO3。第2组实验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物质有硅酸钡(BaSiO3 )碳酸钡(BaCO3 );(3)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根据上述探究可知,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硅反应,故不能用玻璃塞;氢氧化钠还能溶解木材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盛放氢氧化钠的玻璃试剂瓶不宜选用软木塞,可用橡胶塞,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