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重点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朔州市重点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2个碳酸根离子B:氯气中含有2个氯原子C: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2实验室提纯粗盐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粗盐称量B粗盐溶解C浊液过滤D蒸发结晶3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
2、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B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黑色D软水中无泡沫,硬水中有大量泡沫AABBCCDD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A2NH4+中的“2”表示两个铵根离子B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C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Fe2O3+4H
3、Cl2FeCl2+3H2OD由乙醇的化学式C2H5OH可知,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ANaOH、Ca(OH)2、HCl、K2CO3BNaCl、BaCl2、CuSO4、NaOHCBa(OH)2、NaCl、Na2SO4、Na2CO3DAgNO3、HCl、Na2CO3、CaCl27下列事实或做法解释正确的是()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着火点、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的氧分子更多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
4、巾捂住鼻子防止二氧化碳分子进入呼吸道使人窒息8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A是化合反应B有单质生成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9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1个铷原子中有37个质子B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D铷的氧化物化学式为Rb2O10今年315晚会上揭露,很多“土鸡蛋”其实就是普通鸡蛋,之所以蛋黄颜色更红,是因为添加了名为斑蝥黄(C40H52O2)的食品添加剂。下列对斑蝥黄的叙述,正确的是A斑蝥黄属于有机物B斑
5、蝥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2C斑黄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每个斑蝥黄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在30时,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_的方法提纯乙(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物质是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小华利用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测定黄铜合金(Cu-Zn合金)样品的组成(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将30 mL
6、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10 g黄铜样品的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连续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101010生成氢气的质量/g0.080.080.04(1)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g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氢气_g(2)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在烛芯的棉线中加入细镁条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已知镁条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焰心的温度。请从燃烧条件角度回答:(1)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原因是_。(2)吹灭蜡烛后,镁条开始燃烧,并重新引燃蜡烛。引燃蜡烛时,镁条所起的作用是_。14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由
7、该实验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编号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2加入2mL NaOH浓溶液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3先加入2mL浓硫
8、酸再通入约4mL 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4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5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 CO2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解释与结论】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1的目的是_。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填编号)。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反思与评价】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定量分析】小陆同学取了实验室存放较久的1
9、克镁条和20克稀硫酸(足量)放入一支质量为30克的试管中,看到产生较多气泡,等没有气泡后精确称量,得到试管和内容物总质量为50.92克,小陆同学认为此反应产生的全部为氢气。试帮小陆同学计算这1 克镁条中还含有多少镁?_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操作和称量准确的情况下,实际含有的镁要小于计算结果。请你分析可以有原因_16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装置及反应原理探究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说明CO能还原CuO的现象为_上述整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不考虑CO2和H2O的反应)产物成分探究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
10、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Cu2O+H2SO4Cu SO4+Cu+H2O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猜想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Cu假设二:红色固体只含Cu2O假设三:_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假设,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数据处理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的成分,甲、乙两同不分别称取各自实验后的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使其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如表,请完善表中内容实验人员红色固体(g)剩余红色固体(g)实验结论甲7.23.2
11、_乙4.082.48_ 交流与反思只要假设合理,方法正确,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就能得出结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A.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个碳酸根离子,选项正确;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表示一个氯气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选项错误;C. 元素化合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化合价的数值,正负号在左,数字在右。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
12、,:表示一个锰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选项错误;D.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表示 2个氮原子,选项错误。故选A。2、B【解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进行分析。【详解】A、粗盐称量应该“左物右码”,不符合题意; B、粗盐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速度,符合题意; C、浊液过滤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否则液体洒出,不符合题意; D、蒸发结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以免液体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解析】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 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
13、气的体积。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正确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 C.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正确;D. 软水中泡沫多,硬水中泡沫少,错误。故选D。4、C【解析】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的二氧化锰作为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正确;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正确;C.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4、用来检验氧气,正确。故选C。5、C【解析】A、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2NH4+中的“2”表示两个铵根离子,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1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不符合题意;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D、乙醇由乙醇分子组成,每个乙醇分子含6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
15、,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6、C【解析】试题分析: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K2CO3溶液;与K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OH)2;与碳酸钾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B、CuSO4溶液是蓝色的,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C、
16、Ba(OH)2溶液与Na2SO4、Na2CO3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2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Na2CO3溶液;与Na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AgNO3、CaCl2;再将稀盐酸分别滴加至AgNO3、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银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钙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C。考点:酸、碱、盐的鉴别7、C【解析】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铬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生锈;故选项错误;B、着火点、众人拾柴火焰高,
17、可燃物越多,越易燃烧,但着火点温度不变;故选项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在氧气中硫接触到的氧分子更多;故选项正确;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防止有毒气体分子和烟尘进入呼吸道使人窒息;故选项错误;故选:C。8、A【解析】A、据图可知,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故A正确;B、该反应生成的是化合物,没有单质生成,反应后的单质是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故B错误;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C错误;D、据图可知,由白色圆圈构成的分子反应后有剩余,故只有两个分子参加了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D错误;故选A9、B【解析】A由铷元素的汉字
18、名称可知,它属于金属元素,由其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为37,即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故正确;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故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故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故正确;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b2O,故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10、A【解析】A、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故斑
19、蝥黄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B、斑蝥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521):(162)=120:13:8,不符合题意;C、斑蝥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3:8,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D、斑蝥黄由斑蝥黄分子构成,1个斑蝥黄分子由40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饱和 蒸发结晶 丙 【解析】(1)在30时,甲的溶解度为45g,那么该温度下,50克水中最多溶解22.5g甲,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
20、是饱和溶液,故填:饱和。(2)根据溶解度曲线,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则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填:蒸发结晶。(3)降温过程中,只有丙的溶解度变大,则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填:丙。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0.2g 35% 【解析】根据题中表格提供的数据分析,第一次、第二次实验中加入10 mL稀盐酸都生成0.08g氢气,而第三次实验加入10 mL稀盐酸,只生成氢气0.04g,可见第三次实验中稀盐酸有剩余,黄铜中的锌完全反应。可以根据三次实验中生成的氢气总质量求出黄铜中锌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最后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详解】(1)根据上表数据分
21、析,小华总共收集到氢气的质量=0.08g+0.08g+0.04g=0.2g;(2)解:设黄铜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解得x=6.5g黄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镁条不能和氧气接触 升高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 【解析】(1)蜡烛燃烧时消耗了焰心周围的氧气,镁条不能和氧气接触,不符合燃烧的条件,故填镁条不能和氧气接触;(2)引燃蜡烛时,镁条的作用是升高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故填升高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点睛】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升高了镁条的温度,蜡烛熄灭后热的镁条达到着火点(3840)和氧气接触开始燃烧,镁条燃烧放出热量又使蜡
22、烛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蜡烛开始燃烧,所以引燃蜡烛时,镁条的作用是升高温度达到蜡烛的着火点。14、氧气(O2或空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4P+5O22P2O5 【解析】可燃物要燃烧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本实验中铜片能传热,利用这一性质给白磷和红磷加热达到着火点的白磷嫩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为:4P+5O2 2P2O5。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2NaOH+CO2=Na2CO3+H2O验证氧气与镁条变黑的关系氧气,氮气2,5镁与氧气,水,二氧化碳接触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稀盐酸和石灰水0.96克氢气中混有二氧化碳,水蒸汽等【解析】(1)实验1
23、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2NaOH+CO2=Na2CO3+H2O。(2)实验1的目的是验证只有氧气,没有二氧化碳和水时镁条是否会变黑。(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氧气,氮气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2,5,两者比较其它条件相同,只有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且有二氧化碳的变黑,没有二氧化碳的不变黑,故证明镁条与二氧化碳有关。(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镁与氧气,水,二氧化碳接触。(6).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不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猜想与假设时,可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 (7). 验证碳酸盐的方法是:将样品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如
24、果生成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样品中有碳酸盐。 (8).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克+20+30克-50.92克=0.08g,设1 克镁条中还含有镁的质量为x,Mg + H2SO4 = MgSO4 + H224 2x 0.08g24/x=2/0.08g x=0.96克 (9). 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加入酸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氢气中混有二氧化碳,水蒸汽等,实际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08g,镁的质量小于0.96g。点睛:实验探究过程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即对照的一组实验,只有研究因素不同,其它所有影响因素都要相同
25、。16、干燥一氧化碳 C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红色固体含有Cu2O和Cu Cu2O和Cu 假设二成立 假设三成立 【解析】(1)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干燥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说明CO能还原CuO的现象为:C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2)猜想假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可能只有一种物质,也可能是假设三:红色固体含有Cu2O和C
26、u;实验结论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所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u2O和Cu;数据处理设参加反应的氧化亚铜质量为xCu2O+H2SO4CuSO4+Cu+H2O 固体减少144 80x 4g,解得x=7.2g,所以红色固体全部是氧化亚铜,假设二成立;设参加反应的氧化亚铜质量为yCu2O+H2SO4CuSO4+Cu+H2O 固体减少144 80y 1.6g,解得y=2.88g。所以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质量是2.88g、铜的质量是2g,假设三成立。考点:考查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