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2022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2022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A FeCl3和HCl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B一定质量红磷在盛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C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加入稀H2SO4D等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2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酸,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酸的是()A食醋中的醋酸B汽水中的
2、碳酸C胃液中的盐酸D蓄电池中的硫酸3下列化肥是复合肥料的是()AKH2PO4BK2SO4CCa3(PO4)2DCO(NH2)24下列资源的利用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风力发电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C海水晒盐D铁矿石冶炼生铁5下图分别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Al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l属于非金属元素BS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gCSi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DAl在参与化学反应时易得到电子62019年1月21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今年第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大气污染防治。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监测项目的是A臭氧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7将甲、乙、丙、
3、丁四种物质加入一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4x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 :4C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 :58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观察颜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9中华美食食材来源广泛,以下食材里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海带B竹笋C豆腐D萝卜10下列装置或操作肯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
4、探究燃烧的条件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金属随处可见,研究金属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属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 (填字母序号)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甲车间做了如下实验:金属B是_操作a的名称是_;步骤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乙车间为回收金属,在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含有阳离子是_ (填化学符号)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化学兴越小组为了
5、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石灰石样品粉碎后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_g。(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写出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碘单质(I2)而泛黄变质。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碘化钾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6、是_。14某碳酸钾固体样品,可能含有硫酸钾、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钾、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了确定杂质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然后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过滤。沉淀A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放出气体。往步骤所得的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B,过滤。回答下列问题:白色沉淀B是_,步骤中放出的气体是_。杂质中一定含有_,一定没有_。最终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查阅资料得知:Na2CO3溶液和澄清的
7、石灰水都呈碱性(pH7),CaCl2溶液呈中性(pH7)。甲实验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_色,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溶液恰好呈无色为止。乙实验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由此分析可知:废液中除碳酸钙、氯化钠、水和指示剂外,一定还含有_。依据上述实验过程,你认为引起废液呈碱性的物质组成共有_种可能。如果将乙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CaCl2溶液,同样进行实验(1)(2)(3)的操作,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的现象_(填“可能”或“不可能”)出现。16在学习了盐的性质后,同学们分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8、进行探究。(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一种固体、一种液体和一种气态的氧化物;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探究环节甲组的探究乙的探究(提出问题)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后产物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碳酸氢钠构成中含有氢离子,溶液显酸性猜想二:碳酸氢钠构成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溶液显碱性猜想一: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猜想二:氢氧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验证)(1)小红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8。小明认为小红的操作有误,请你简述错误所在及对检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是否有影响?_(2)小明取少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入酚酞溶液,溶液_,证明猜想二正确(1)取少量干燥后的碳酸氢钠
9、粉末按图进行操作:观察到试管A的试管口有无色流体,试管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待完全反应后,取冷却后的白色粉末溶于水,滴入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_,猜想一成立(反思交流)乙组的实验(1)中取干燥后的碳酸氢钠粉末的意图是_。(拓展迁移)请你设计一种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简易方案: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A、氢氧化钠滴入到盐酸与氯化铁的溶液中时会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铁反应,故一开始氯化铁的质量不变后减小至0,故正确;B、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装置内的气压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小于开始状态,故正确;C、Ba(O
10、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加,错误。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质量增加,故正确。故选C。2、A【解析】A、食醋中的醋酸,其化学式是CH3COOH,属于有机酸;B、汽水中的碳酸,其化学式是H2CO3,,属于无机酸;C、胃液中的盐酸,其化学式是HCl,属于无机酸;D、蓄电池中的硫酸,其化学式是H2SO4, 属于无机酸。点睛醋酸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机酸。3、A【解析】复合肥是含有氮磷钾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据此分析。【详解】A、磷酸二氢钾,同时含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A正确;B、硫酸钾,只含
11、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误;C、磷酸钙,只含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误;D、尿素,只含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误。故选A【点睛】尿素是含氮量较高的一种氮肥,可达46.7%。4、D【解析】A、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铁矿石冶炼生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的生成。物理变化只是在形态、性质等方面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有新的物质生
12、成。5、C【解析】由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Al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Al的元素名称是铝,属于金属元素,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S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g”是质量的单位,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Si是14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参与化学反应时易失去电子,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图和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图可知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元素种类、相对原子质量等信
13、息,注意在描述相对原子质量时,单位通常不写,不能与质量单位混淆;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核电荷数等信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得失电子情况,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6、C【解析】空气检测项目为: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物质,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C。7、B【解析】反应后甲的质量增加8g,是生成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减小28g,是反应物;反应后丁的质量增加20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即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详解】A、
14、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g:28g=2:7,故符合题意;C、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不符合题意;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28:20=7:5,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此类问题时,关键是要弄清楚反应物和生成物是谁,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又是多少,利用表格提供的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变多的物质是做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变少的物质是做反应物,再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生成的物质质量,然后解决问题。8、D
15、【解析】鉴别不同物质时,所选择的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适当,现象明显,操作尽量要简便。燃着的木条在三瓶气体中会有不同的现象,虽然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但是会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熄灭,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高;三种气体都不会与水发生明显现象;三种气体都是无味的,所以通过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详解】A、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气味,用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故此项错误;C、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不同,方
16、法简单,故此项正确。故选D【点睛】鉴别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选择适当的用品,通过明显的现象鉴别出来。9、C【解析】A、海带中富含维生素、碘元素,不符合题意;B、竹笋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C、豆腐中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D、萝卜中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解析】A、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B、如果用的药品相互反应生成的是沉淀和水,可以用烧杯等敞口容器;如果用的药品生成的是气体、或有气体加入或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就必须用密闭的容器,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C、白磷和红磷作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缺一不
17、可,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烧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木条进入集气瓶内部,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C;(2)铜;过滤;置换;(3)、【解析】试题分析:(1)不锈钢做餐具利用了合金的抗腐蚀性、金箔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项链是利用了金属光泽;(2)铁被磁铁吸引,故A是铁,另外两种金属是铜和镁;向铜和镁中加入稀硫酸,则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故是置换反应;铜不溶解,过滤得到的B是铜,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镁;
18、将硫酸镁溶液蒸发得到硫酸镁固体;(3)锌排在铜之前,故锌可以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反应后溶液显蓝色,说明硝酸铜剩余,故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铜、硝酸亚铁、硝酸镁,则阳离子是铜离子、亚铁离子、镁离子;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铁的性质;金属的活动性;置换反应;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熟记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铁能被磁铁吸引;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而排在氢之后的金属和酸不反应,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9.9 90% 【解析】(1)由质
19、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5.1g= 9.9g;(2)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则: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答:(1)产生 CO2的总质量为9.9g;(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Ca(OH)2+ CO2 =CaCO3 + H2O 4KI+2CO2+O2=2K2CO3+2I2 【解析】(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2)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观
20、察到固体泛黄,说明碘化钾变质生成了碘单质(I2)。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碘化钾变质生成了碳酸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碘化钾变质发生的反应是碘化钾和二氧化碳、氧气反应生成碳酸钾和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I+2CO2+O22K2CO3+2I2。14、氯化银 二氧化碳气体 硫酸钾 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钙 K+、Ba2+、H+ 【解析】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杂质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碳酸钙,然后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过滤,沉淀A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放出气体,所以杂质中一定含有硫酸钾,往步骤所得的滤液中加
21、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B,步骤中加入的过量氯化钡,所以步骤所得的滤液中含有氯离子,杂质中可能含有氯化钾,氯化钙和碳酸钾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共存,所以杂质中一定不含:氯化钙。【详解】(1)通过推导可知,白色沉淀B是氯化银,步骤中放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2)通过推导可知,杂质中一定含有硫酸钾,一定没有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钙;(3)步中的氯化钡是过量的,所以最后含有钡离子,加入了稀硝酸,最后含有氢离子,碳酸钾和氯化钡会生成氯化钾,进入滤液中,所以最后含有钾离子,所以最终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K+、Ba2+、H+。故答案为(1)氯化银,二氧化碳气体;(2)硫酸钾,碳酸钙、硫酸铜
22、、氯化钙;(3)K+、Ba2+、H+。【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结合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红 Ca(OH)2+Na2CO3=CaCO3+2NaOH 氢氧化钠 3 可能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2)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3)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由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若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则废液中呈碱性的物
23、质是氢氧化钠;若碳酸钠有剩余,则废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是氢氧化钙有剩余,则废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故有3种可能组合;(4)改成氯化钙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碳酸钠有剩余,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同样废液可能呈浑浊并显红色的现象。16、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有误差但不影响结论(只要答不能用水润湿pH试纸,无影响即可给分) 变红 Ca(OH)2+CO2=CaCO3+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 排除对检验有水生成的干扰 加热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物 【解析】实验验证甲组探究:(1)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得的碳酸氢钠
24、溶液的pH会偏小,但是碱性溶液无论怎么稀释,它仍是碱性溶液,pH永远大于7,因此,湿润的pH试纸不会影响对于酸碱性的检测,故填写: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有误差但不影响结论;(2) 猜想二正确,说明溶液显碱性,因此,当碳酸氢钠溶液,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故填写:变红;乙组探究:(1)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和水,故填写:Ca(OH)2+CO2=CaCO3+H2O;(2)猜想一成立,说明白色粉末为碳酸钠,溶于水,滴入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因此,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写:有白色沉淀生成;反思交流该实验猜想中生成物有水,实验(1)中取干燥后的碳酸氢钠粉末可以避免对生成物水的检测干扰,故填写:排除对检验有水生成的干扰;拓展迁移由资料可知,碳酸钠受热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以对两者进行加热,加热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气体,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粉末为碳酸氢钠,故填写:加热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