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学区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8831498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学区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学区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学区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学区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

2、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AO2BN2CCO2D空气2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3将等质量且形状大小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质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B甲可能是镁,乙可能是铝

3、C反应结束时,甲一定无剩余,乙可能有剩余D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小于乙4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制取Mg(OH)2:将Ba(OH)2溶液和MgSO4溶液混合后过滤B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铁丝生锈替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C分离Ca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加适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和HCl气体,可先通入足量的浓H2SO4,后通入NaOH溶液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给固体粉末药品加热:粉末状药品应堆放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加装固体药品: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到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坚立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把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

4、,手握在试管夹的短柄上D加快烧杯中固体溶解速率,将烧杯放在有石棉网的铁架台上加热或或直接振荡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只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B点燃氢气后观察到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有水雾生成C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金黄色固体表面变黑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的铜生成7下图为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表示原子,则x的值为9B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D表示粒子呈电中性8善于归纳和总结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He、NO2、SO2是有害气体B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C塑料、纤维、橡胶是天然材料D钙、铁、锌、

5、硒是人体微量元素9二氧化氮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如下反应:3NO2+H2O=2HNO3+X,X的化学式为AN2O BNO CN2O2 DN2O510环境、健康与能源是人类现今亟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焚烧废弃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B将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C化石燃料是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应大力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D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保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下图是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t2C时,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搅拌,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溶

6、质质量分数为_。(3) N点表示t3C时A物质的_ (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下图是M、N两点代表的溶液相互转化的途径路线图(“”表示转化方向),其中,采取“先将M点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再升高温度至N点对应的温度”这一措施来实现MN转化的途径路线图是_(填序号)。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精确到0.1%)。28.2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g。四、简

7、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用铝丝、洁净的铜丝、稀盐酸、AgNO3溶液,验证Al、CuAg的活动性顺序。(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_(H)_;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_;(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除(1)中实验外,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14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碘酸钾(KIO3)图为“云鹤牌”精制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碘酸钾中钾、

8、碘、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已知成人每天约需0.15m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若1000g碘盐中含20mg碘,则成人每天需食用这种碘盐_g_mg碘酸钾中含20mg的碘;用单质碘(I2)与氯酸钾(KClO3)发生反应可制得碘酸钾,同时生成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属于_反应(填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兴趣小组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方案l: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

9、生反应。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_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II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丙同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猜想(l):Na2SO4;猜想(2):Na2SO4和_。现实验室提供以下试剂:氧化铁粉末、铜片、氯化钡溶

10、液、氯化钠溶液以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猜想(2)成立16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粉末反应后装置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军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同学们提出查阅资料,寻求真理一氧化碳还原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时间有关,产物可能是、FeO、Fe几种物质的性质物质性质FeFeO颜色黑色红色黑色黑色能否被磁铁吸引能不能不能能已知反应:溶液呈棕黄色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 若撤出装置中点燃的酒精灯可能造成的后果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包装袋充气一方面是防止食品破碎,另一

11、方面是要防止食品因缓慢氧化而变质,当然不能有氧气,由于空气中所含的氧气比纯氧少,所以最不适宜充入的是氧气。故选:A。2、C【解析】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C。3、D【解析】A、从图象中不难看出,金属甲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快,即金属甲的金属活动性强,金属甲比乙活泼,选项正确,不

12、符合题意;B、根据反应方程式,54:6=18:2,即等质量的金属,镁产生的气体比铝少,且镁比铝活泼,镁产生的气体速率比铝快,故甲、乙两种金属可能分别为镁、铝,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乙产生的氢气更多,所以消耗的盐酸更多,而两实验盐酸的量相同,故与甲反应的盐酸一定剩余,甲已经完全反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量与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和金属的化合价有关,由于金属的化合价不确定,不能比较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13、。4、B【解析】A、Ba(OH)2溶液和Mg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得到的是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生锈能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和水分,能消耗氧气,能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C、氯化铜能与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充分反应后过滤,不能分离出氯化铜,故选项说法错误。D、先通入足量的浓H2SO4,能除去水蒸气;后通入NaOH溶液,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但又引入了水蒸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5、B【解析】A、给固体

14、粉末药品加热:粉末状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符合题意;B、加装固体药品: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到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坚立,符合题意;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把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手握在试管夹的长柄上,拇指按在短柄上,不符合题意;D、加快烧杯中固体溶解速率,将烧杯放在有石棉网的铁架台上加热或者用玻璃棒搅拌,不符合题意。故选B。6、A【解析】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空气中加热铁丝,铁丝只发生红热现象,故A正确;B、点燃氢气后,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有水雾生成,故B不正确;C、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生成氧化铜,会观察到红色固体表面变黑,故C不

15、正确;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的铜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D不正确。故选A。7、D【解析】A、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中,核外电子数为9,则核电荷数也为9,则x=9。A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该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结合图示可知,、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是是阴离子,是原子。B正确;C、同种元素的微粒,则质子数相等。、的质子数均为17,则、属于同种元素。C正确;D、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该微粒属于阴离子,不呈现电中性。D错误。故选D。8、B【解

16、析】A、He为惰性气体,不是有害气体,选项A错误;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选项B正确;C、塑料是合成材料,不是天然材料,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不全是天然材料,选项C错误;D、钙为人体常量元素,选项D错误。故选B。9、B【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3N、7O、2H,反应后(X除外),有2H、2N、6O,则X中有N、O,故选B。10、B【解析】A. 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的气体和颗粒物污染环境,选项错误;B. 将燃料脱硫以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选项正确;C.大力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会生成较多的颗粒物,会加重空气的污染,增剧能源危机,选项错误;D.甲

17、醛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保鲜,选项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增大 20% 不饱和 丙 【解析】(1)A物质溶解度曲线是上升型,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在t2C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搅拌,15gA不能完全溶解后,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t3C时, N点在曲线下方,表示t3C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4)先将M点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说明温度不变,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M点移动到曲线下方,然后再升高温度至N点对应的温度,即水平移动到N点。这一措施来实现MN转化的途径路线

18、图是丙。【点睛】在溶解度曲线中,一定温度时,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恰好饱和,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不饱和,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溶质剩余。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90:11:40 63.8% 18g 【解析】(1)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512):22:(516)=90:11:40;(2)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8%; (3)28.2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8.2g=18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 Al Cu(或铝铜) 置换反应 除去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其影响反应(或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或除去铝表面的氧化物等,合理均可) 将铜丝浸入硝

19、酸银溶液中(只要用不超出所给四种试剂,就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即可给分)【解析】(1)把打磨过的铝丝和洁净的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铝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由此判断出Al和Cu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Al(H)Cu;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由于铝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所以铝丝使用前需用砂纸打磨的原因是:除去铝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其影响反应;(2)通过上述实验还为比较出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

20、4、(1)214; 39; 127; 48; 59.3%(2)7.5g (3)33.7mg (4)I2+2KClO3=Cl2+2KIO3;置换【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碘酸钾相对分子质量=39+127+163=214;利用各元素的质量比为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计算碘酸钾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39:127:(163)=39:127:48;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知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9.3%;(2)1000 g碘盐中约含20 mg碘,设x克碘盐中约含0.15mg碘,则 x=0.1

21、5mg,解得 x=7.5g;(3)含20mg碘元素的碘酸钾的质量=20mg100%33.7mg;(4)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碘和氯酸钾反应生成碘酸钾和氯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2KClO3=Cl2+2KIO3,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信息中物质的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学生应注重与所学知识的结合来解答,本题还注重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可让学生认识生活

22、中的化学知识,加强学习兴趣的引导。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红 等于或小于 H2SO4 取少量甲同学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氧化铁粉末,振荡,观察现象 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解析】I方案l: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酸性溶液、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

23、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但是稀释不改变酸碱性,即稀释时溶液的pH会变小,但不会减小至等于7或小于7,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等于或小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II 提出猜想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生成的硫酸钠 猜想(l):刚好完全反应,只有Na2SO4;猜想(2):硫酸过量,溶质为Na2SO4和H2SO4;设计实验 证明溶质为Na2SO4和H2SO4,实质是证明溶液中有酸,所用试剂必须只有硫酸反应,同时有明显现象,现实验室提供以下试剂:氧化铁粉末、铜片、氯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以及必要的实验仪器,其中氯化

24、钡与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反应,且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用于验证硫酸;氯化钠、铜片和硫酸不反应,也不能用于验证硫酸;氧化铁与硫酸反应且现象明显,与硫酸钠不反应,可用来验证有硫酸,方案是:取少量甲同学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氧化铁粉末,振荡,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则证明硫酸过量。16、FeO Fe和 Fe 检验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 污染环境 【解析】试题分析: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细后,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粉末中不可能含有Fe2O3和FeO;黑色固体粉末的成分有三种情况:猜想:全部为Fe猜想:全部为Fe3O4猜想:Fe和Fe3O4;黑色粉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全部溶解,观察现象: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铁,因为铁能够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溶液呈棕黄色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上述猜想正确;溶液呈棕黄色,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Fe3O4;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若撤出装置中点燃的酒精灯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考点:鉴别物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基本概念和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