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市级名校中考化学猜题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市级名校中考化学猜题卷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2能在pH为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AK2SO4、NaNO3、NH4ClBKC
2、l、Na2SO4、Na2CO3CCaCl2、Na2CO3、AgNO3DFeCl3、Na2SO4、NaCl3化学学习让我们有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健康B认识物质俗名锌为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不购买、不食用三无或过期产品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熟石灰:氢氧化钙纯碱:碳酸钠干冰:二 氧化碳(固体)C 安全与自救D 化学与资源在通风不畅的环境用煤取暖易导致CO2中毒若误服重金属盐,易引起中毒,可迅速服用鲜牛奶解毒火灾发生后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大量使用 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塑料、 合成纤维和合金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AABB
3、CCDD4环境、健康与能源是人类现今亟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焚烧废弃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B将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C化石燃料是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应大力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D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保鲜5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X8 时,该微粒是阳离子B氯原子的核外共有 3 个电子层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5.45g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失去电子6下列符号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的是()AO2B2OC2O2D2O27某溶液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Cl。为了化验其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置于试管,滴加稀HCl溶液,有气泡
4、产生,继续滴加至不产生气泡为止。再向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继续滴加至产生沉淀为止。再向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下列对该溶液成分的判断错误的是A肯定含有Na2CO3B肯定含有Na2SO4C肯定含有NaClD可能含有NaCl8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已知NO、NO2和Na2CO3能反应,则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有ANaNO2、O2BN2O3、Na2OCNaNO2、CO2DNa2O、CO29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生活用洗涤剂去除油污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用NaOH作食品干燥剂B化学中常见的“三”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内三种常
5、见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C化学与材料纯金属、合金都是金属材料塑料、橡胶、纤维都是合成材料汉白玉、大理石等建筑材料都是以CaCO3为主要成分D化学反应与能量CaO遇水放热反应干电池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吸热反应AABBCCDD10在N2O,NO、N2O3、N2O5、NO2五种物质中,当它们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时,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Al:l:l:l:1B1:2:3:5:4C1:2:1:4:5D5:4:3:1: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 “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1)“低碳出行”中“低
6、碳”指的是较低的_气体排放;(2)如图所示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选填一个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3)采用钛合金车架的“共享单车”质量轻便,承重强度高。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_;(4)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5)扫描二维码可以租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请回答:醋酸中碳、氢两种
7、元素的质量比_g醋酸中含6.4g氧元素。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电池工作时,H2与O2反应生成水,同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请写出电池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液pH将如何变化?如何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14如图是某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1)取10mL该盐酸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g。(2)经测定,配制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7.3%,询问老师后得知该盐酸曾敞口放置过一段时间,请分析偏小的原因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8、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为_,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_。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加入盐酸体积V/mL2468101214161820混合溶液温度 T/15.219.622.026.028.226.725.724.723.722.9(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_。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
9、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_。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丁同学向一定量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写出OA段与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若A点横坐标为100,B点横坐标为150,则B点纵坐标为_。16实验室有一瓶敞放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这瓶固体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请
10、你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猜想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猜想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猜想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_的混合物(填化学式);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甲同学认为这瓶固体含有NaOH,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向(1)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同学们认为猜想_是正确的丙同学认为实验时也可以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你认为丙同学的说法(填“正确”或“不正确”)_丁同学
11、认为CaCl2溶液也可以改为Ca(OH)2溶液,你认为丁同学的说法(填“正确”或“不正确”)_,理由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正确;B、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错误;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错误;D、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错误。故选A。【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B【解析】A、pH为11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氧根,氢氧根会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K2SO4、NaNO3、NH4Cl不能在pH为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不
12、符合题意;B、KCl、Na2SO4、Na2CO3在pH为11的溶液中无沉淀、水、气体生成,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C、氯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钙溶液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D、氯化铁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FeCl3、Na2SO4、NaCl不能在pH为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离子共存无沉淀、气体、水生成。3、B【解析】A、锌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购买、不食用三无或过期产品;甲醛有毒,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故不全正确;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碳酸钠俗称纯碱;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故正确;
13、C、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煤燃烧不充分,会生成有毒的CO气体,所以在通风不畅的室内,用煤取暖易造成煤气中毒;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若误服重金属盐,易引起中毒,可迅速服用鲜牛奶解毒;火灾发生后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故不全正确;D、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提高农业产量;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故不全正确。故选:B。4、B【解析】A. 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的气体和颗粒物污染环境,选项错误;B. 将燃料脱硫以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选项正确;C.大力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会生成较多的颗粒物,会加重空气的
14、污染,增剧能源危机,选项错误;D.甲醛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保鲜,选项错误,故选B。5、B【解析】A、当X=8时,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微粒是阴离子,故错误;B、有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故正确;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5.45,单位是“1”不是“g”,故错误;D、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错误。故选:B。6、A【解析】A、O2宏观上表示氧气,微观上表示1个氧分子等,既具有微观意义,又具有宏观意义,故选项正确。B、2O微观上表示2个氧原子,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故选项
15、错误。C、2O2微观上表示2个氧分子,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故选项错误。D、2O2微观上表示2个氧离子,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在化学符号前面添加数字,此时的化学符号只有微观含义,不能再表示其宏观含义;离子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7、D【解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气泡不在产生为止,再向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一含硫酸钠,继续滴加至产生
16、沉淀为止。再向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不能证明一定含有氯化钠,因为步骤中的氯化钡中的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因该是可能含有氯化钠。故选:D。【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8、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的元素有N、O、C、Na四种元素,反应后也一定有N、O、C、Na四种元素,故选C。【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变。9、D【解析】A、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正确;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正确;不能用NaOH作食品干燥剂,错误,
17、不完全正确;B、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正确;质子、中子是原子核内的粒子,没有电子,错误;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正确,不完全正确;C、纯金属、合金都是金属材料,正确;塑料是合成材料,橡胶和纤维可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错误;汉白玉、大理石等建筑材料都是以CaCO3为主要成分,正确,不完全正确;D、CaO遇水会放热反应,正确;干电池中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正确;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正确,完全正确;故选:D。10、B【解析】所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即含有氮原子的个数相等,可将NO、NO2、N2O3、N2O5、N2O五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变形为,变形后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
18、比为 1:2:3:5:4,即物质物质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5:4,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二氧化碳(CO2)(2)或;或(3)10(4)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5)8:1【解析】(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故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钢丝网篓或者钛合金车架,故填或;有机合成材料指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手柄套或者橡胶轮胎,故填或;(3)根据质子数=电子数可知,22=2+5+x+2,则x=10;(4)“夏天易爆胎”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5)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9、2):(13)=8:1。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6:1 12 【解析】(1)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212:4=6:1;(2)设质量为x的醋酸中含6.4g氧元素。 x=6.4g,x=12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2H2+O22H2O(2)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3)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电池工作时,H2与O2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2)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
20、2H2O,由于水的增多,使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碱性减弱,pH减小;(3)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点睛】电池工作时,H2与O2反应生成水,反应的条件不是点燃,所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注明条件是点燃。14、47. 2 盐酸具有挥发性。 【解析】(1)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mL1.18g/ mL36.5%=(10mL1.18g/ mL +x)7.3% x=47.2g。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47. 2。(2)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过一段时间,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小于7.3%
21、。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HCl+NaOHNaCl+H2O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溶液溶液升高;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故后逐渐下降 不合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先加稀盐酸至没有气泡产生,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2.2g 【解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试管内压强减小,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试管内液面上升,也可能
22、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4)由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表可知,混合溶液温度先逐渐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后逐渐下降,是因为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5)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放热,故说法不合理;(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没有产生气泡,说明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混合液是没有反应的碳酸钠和生成的氯化钠的混合物,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
23、响变化不大,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先加稀盐酸至没有气泡产生,对混合液进行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7)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AC段发生的是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8)向一定量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若A点横坐标为100,B点横坐标为150,说明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盐酸为50g,氯化氢的质量为50g3.65%10.6g。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4、 x=2.2g【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16、2NaOH+CO2Na2CO3+H2ONa2CO3Na2CO3Na2CO3溶液也呈碱性2正确不正确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实验结果【解析】查阅资料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提出猜想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如果全变质,固体成分就是碳酸钠,如果部分变质,固体成分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2CO3
25、;Na2CO3;实验与结论(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所以即使全部变质也是这个结果,故答案为:Na2CO3溶液也呈碱性;(2)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碳酸钠存在,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不存在氢氧化钠,所以猜想2成立,故答案为:2;问题讨论(1)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再加无色酚酞试液,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说明没有变质,猜想1成立;如果有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说明部分变质,即猜想3成立;如果有白色沉淀,溶液不变红,说明猜想2成立;所以这样做可以验证,故答案为:正确;(2)如果CaCl2溶液也改为Ca(OH)2溶液,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即使全部变质,也会出现的结果是酚酞变红,所以会影响实验结果,故答案为:Na2CO3与Ca(O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