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市级名校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8831247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市级名校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市级名校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市级名校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市级名校中考化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牛奶富含蛋白质B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为防止水产品变质,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后出售D大米主要含淀粉,属于糖类2如图所示,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连接上电表,一段时间之后,关于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锌极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铜表面增厚C电流表读数不为零,显示出电路中铜极到锌极

2、的电流D这个装置可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汞B氯化钠C氧气D金刚石4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A氨水B铝粉C生石灰D硝酸铵5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材架空,其目的是()A方便添加木材 B升高木材的温度C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D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碱溶液的pH 大于 7,pH 大于 7 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7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

3、,正确的是( )A向试管内加锌粒B倾倒液体药品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D用橡胶塞塞住试管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CO(CO2)适量O2点燃BNaCl溶液(Na2CO3)适量CaCl2溶液过滤CKNO3溶液(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DFeCl2溶液(CuCl2)足量镁粉过滤AABBCCDD9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质量比为3:2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

4、2倍10属于氧化物的是A液氧B水C臭氧D碳酸1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氢气燃烧生成水原子种类发生改变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结构不同C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12如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目的A检验溶液是否是碱溶液

5、B验证氢气操作现象溶液变蓝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雾结论该溶液为碱溶液该气体为氢气目的C研究溶解吸放热D除去H2中HCl气体操作 现象红墨水液面左端下降右端上升瓶中长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结论NaOH固体溶解放热获得纯净的氢气AABBCCDD14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X和Y的粒子个数比为1:1BZ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约为78%C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 2DW是分子构成的物质15用滤纸做成的无色小花喷洒某无色溶液后放在烧杯口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A石蕊试液和浓盐酸B酚酞溶液和小苏打溶液C石蕊试液和溶液硫酸D酚酞

6、溶液和浓氨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在实验室里可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方法一:将5g NaOH固体放入_mL的水(水的密度按1g/mL计算)中溶解;方法二:将25%的NaOH溶液与适量的水混匀。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10%(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根据下图所示的回答问题。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填孔穴序号)_。再向孔穴4中滴加氢

7、氧化钠溶液,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将试管和的现象相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丙实验是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M烧杯中的物质应是_。丙实验电子秤上的量筒中盛有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电子秤示数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是_。18(8分).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_。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用装置组合为_(选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C或B,C装置的优点是_,用此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室常用甲酸(HCOOH)溶液滴加到浓硫酸中制CO气体,可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选填序号)。该反应中浓硫酸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8、式_。.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疑惑。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Cu(OH) 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蓝绿色固体可能是:Cu(OH)2;Cux(OH)yClz晶体;_。猜想的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 _不正

9、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选填“甲”或“乙”)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表。加热前100400100g280g360g(得出结论)猜想成立,且碱式氯化铜中XY:Z = _。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_改进(选填序号)。a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在空气中

10、很容易变质。(1)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进行以下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建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由此判断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你认为小建的结论是否成立?_(选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_。小齐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说明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为进一步探究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小思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a.取适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_b.向滤液中滴加适量_溶液溶液变红(2)实

11、验室用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8. 25%的稀盐酸与足量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请计算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A、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A正确;B、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B正确;C、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C错误;D、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故D正确;故选C2、A【解析】A、在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锌失去电子,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铜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生成红色的铜单质,故锌应不断溶解,铜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符合题意;B、在原电池中,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铜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生成红色的铜单质,铜表面增厚,不符合

12、题意;C、在原电池中,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而电流从铜片流向锌片,所以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不符合题意;D、该装置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详解】A、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选项B不符合题意;C、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C符合题意;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做此类题需要掌握初中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金属、稀有气体和非金属固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常见气体、水是

13、由分子构成的,氯化钠、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4、A【解析】A、氨水易挥发,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符合题意;B、铝粉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质量增加,故不合题意;C、生石灰吸空气中水蒸气质量增加,故不合题意;D、硝酸铵在空气中质量一般不变,故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是考查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在露置空气中,自身质量的变化情况,由该题我们也联想到在化学实验室一些药品的保存一定要注意正确保存,否则会发生变化或者变质,带来不便。5、D【解析】A、将木材架空是为了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错误;B、将木材架空不能升高木柴的温度,错误;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错误;D、

14、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正确。故选D。6、C【解析】A、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虽然没有金属阳离子,但是属于盐,故A错误;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B错误;C、碱溶液的pH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C正确;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放光放热,不属于燃烧,该D错误。故选:C。7、D【解析】A、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

15、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A错误;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B错误;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D、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D正确;故选D。8、B【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Na2CO3溶液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

16、有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K2SO4溶液能与过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Ba(NO3)2,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FeCl2溶液和CuCl2溶液均能与足量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9、D【解析】由图可知,甲反应后,质量增加,甲属于生成物,乙反应后,质量减少,乙是反应物,丁反应后,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

17、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10-4)=(6-4)+(8-4),说明x=3,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详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C、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的丁质量比:(10-4):(8-4)=3:2,不符合题意;D、生成甲、丁的质量比为:(6-4):(8-4)=1:2,由于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未知,故无法得出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

18、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10、B【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详解】A、液氧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A不正确;B、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臭氧属于单质,不是氧化物,故C不正确;D、碳酸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B。11、D【解析】A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发生改变,故错误;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错误;C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

19、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错误;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说明分子间有空隙且空隙能改变,故正确。故选:D。【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12、D【解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以及注意事项来考虑,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1【详解】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A正确。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正

20、确;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C正确;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约为4:31=1:8,不是8:1,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电解水的实现现象和结论,属于实验性简答题,难度比较小,要求同学们都知识掌握牢固,准确。13、C【解析】A、检验溶液是否是碱溶液,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说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故A错误;B、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生成了水,只能说明该气体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证明该气体就是氢气,故B错误;C、红墨水液面左端下降右端上升,说明瓶内的气压增大,说明NaOH固体溶解放热,故C正确;D、氯化氢溶于水

21、形成盐酸,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装置后得到了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C。【点睛】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加入试剂除杂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主要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4、D【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NO)和Y(NH3)的粒子个数比为6:4=3:2,故错误;BZ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

22、的78%,故错误;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06):(174)=45:173:2,故错误;DW是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正确。故选:D。15、D【解析】A、石蕊溶液呈紫色,题干中无色小花喷洒上喷洒无色溶液,不符合题意;B、酚酞为无色溶液,小苏打溶液是碳酸氢钠溶液,不具有挥发性,小花不会变红,不符合题意;C、石蕊溶液呈紫色,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小花不会变红,不符合题意;D、酚酞为无色溶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小花会变红,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45 大于 烧杯、玻璃棒 【解析】,。【详解】(1)溶质质量溶

23、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水的体积为。(2)若该同学用量筒取水时俯视液面进行读数,读数比实际偏大,则会导致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小于所量的值,即所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溶剂的质量偏少,故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即大于10%。(3)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的作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 1、4、6 2NaOH+H2S04=Na2SO4 +2H2O 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浓硫酸 示数变大,因为浓硫

24、酸具有吸水性(或浓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浓硫酸的性质和稀释。难度不大,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1)稀盐酸、稀硫酸、白醋都是显酸性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1、4、6;孔穴4中的溶液是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H2S04=Na2SO4 +2H2O;(2)试管中碘能溶解于汽油,形成紫色溶液,试管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将试管和的现象相比较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同;(3)稀释浓硫酸的正确

25、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注入盛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M烧杯中的物质应是浓硫酸;丙实验电子秤上的量筒中盛有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或浓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电子秤的示数变大。18、 分液漏斗 AE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2H2O2 2H2O+O2 BD HCOOH H2O+CO Cux(OH)yClz与Cu(OH)2的混合物 CuCl2 +2NaOH=Cu(OH)2 +2 NaCl 甲 XY:Z= 23:1 a b(少写、多写、错写不给分)【解析】.(1)仪器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26、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要收集干燥的氧气,需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AE;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活塞的开关,来控制装置中的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与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适合于装置C或B制氧气的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3)用甲酸溶液滴加到浓硫酸中制CO气体,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浓硫酸,因此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由于一氧化碳有毒不用排空气法,所以用D装置收集,甲酸(HCOOH)溶液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水和CO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27、HCOOH H2O+CO;. 【猜测】蓝绿色固体可能是:Cu(OH)2;Cux(OH)yClz晶体;Cu(OH)2、Cux(OH)yClz;猜想的理由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实验】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铜,则猜想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甲装置,先通过浓硫酸时,通过质量变化可以检验是否生成水,后通过硝酸银时,然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氯化氢气体;【延伸】(1)解:氢氧化铜受热分解得到的氧化铜

28、质量为wCu(OH)2CuO+ H2O 80 18 w 2.80g-1.00g w=8.00g则碱式氯化铜分解所得氧化铜质量为24.00g-8.00g=16.00g,所以铜元素的质量为16.00g 100%=12.80g设与硝酸银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nHCl+AgNO3 =AgCl+HNO336.5 143.5n 14.35g n=3.65g,所以碱式氯化铜中氯元素的质量为3.65g 100%=3.55g则碱式氯化铜分解所得水的质量为3.60g-2.80g=1.80g,所以碱式氯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80g 100%+(16.00g-12.80g)=4.80g所以碱式氯化铜中XY:Z = =2

29、3:1;(2)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实验中可以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这样可以保证氢氧化钠足量;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可以保证氢氧化钠足量。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 不成立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 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5.5g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小建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由此判断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小建的结论不成立,理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30、;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水。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说明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a. 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而氢氧化钠不反应,取适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如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证明有碳酸钠且除掉碳酸钠(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还有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2)实验室用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8. 25%的稀盐酸与足量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设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 x=5.5g,则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5.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