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元设计单元名称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1.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新课标为导向,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以人类的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为主题展开教学。在具体教学中,以时空观念为框架,梳理出印欧人早期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路线和区域;以史料实证为手段,分析印欧人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本课采取问题式教学,通过系统的问题链,将知识建构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本单元为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文化认同的第六课,第七课和第八课。新课标对第三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
2、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本课介绍了古代社会公元前的印欧人大迁徙和公元后的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基本概况,重点突出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形成文明程度更高、异彩纷呈的新的区域文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 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 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2.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把历史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高二学生,他们对历史学习有兴趣,自学能力强。经过高一的历史学习,观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本课时间跨度大,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涉及的民族、地区多,知识
3、信息量大,这部分内容对没有充分的涉猎和阅读的高中学生来说相对较远,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在研读史料中理解主干知识,感悟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本课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而且是有志于参加历史学科等级考试的学生,因此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能力都有比较高的水平;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同时,经过对必修下册的学习,学生对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来良好的基础。3. 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1、 通过地图的演示使学生知道印欧人的迁徙及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历程,初步掌握人口迁徙是
4、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从而强化学生的时空认识,锻炼学生能够利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2、通过对不同时空框架下的人口迁徙及对区域文化的影响进行比较,认识在民族迁徙中的暴力征战导致各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区域文化也随之发生重构。3、通过地图、史料的分析理解,总结概括古代人类的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4、理解古代人类的迁徙使不同区域的文化在迁徙中相互渗透、在调适中彼此交融的认同过程,从而树立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1、通过史料解读,认识游牧民族迁徙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培养学生辨析和运用史料的能
5、力;2、通过学习游牧民族迁徙的基本过程,分析游牧民族迁徙对区域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与运用唯物史观解释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近代以来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人口族权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冲突,交融和认同。4.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1设计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及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2设计思路:将本节课放在本模块和本单元当中进行综合考虑。本模块的主题是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的要求是:从人类历史上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不同方式切入,展现不同文明、不同人群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理解文化交流与传播在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本单元的主题是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本单元在课标中的内
6、容要求是“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由此可以理解为本单元是以人口的迁徙作为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进行切入,而本课则是从近代殖民活动所带来的人口跨地域转移所引起的文化传播与文化认同。在此基础上,结合高二学生需要达到的学科素养水平,首先确立教学目标,进而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达成目标,培育素养。3搜集素材,创设情境,通过问题进行驱动。教学目标确立之后,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力图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来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来自于新情境和新问题,因此创设教
7、学活动的情境和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及搜集整理史料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是主要的工作。在设计中,始终紧扣教学目标来进行。4坚持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教学目标的制订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教学评价先于教学设计,应衡量出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学设计始终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教学目标是本节课的灵魂。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六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授课时间:课型:课时:1. 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地图,在时空定位中,引导学生认识古印欧人和欧亚游牧民迁徙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左图右史的历史学习方法。2.通过史料解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认识人类迁徙是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培
8、养学生多维立体地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3.理解游牧民族迁徙对于区域文化产生的影响。2.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通过史料解读,认识游牧民族迁徙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培养学生辨析和运用史料的能力;2、通过学习游牧民族迁徙的基本过程,分析游牧民族迁徙对区域文明产生的影响。学习难点:理解与运用唯物史观解释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3. 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课型、课时、教具新授课 45分钟 粉笔、黑板、多媒体4. 学习活动设计:(一)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观察上图并结合教材,分析公元前3500年以来印欧人迁徙有哪些方向?对哪些地
9、区的文明产生了影响?环节一:(一)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观察上图并结合教材,分析公元前3500年以来印欧人迁徙有哪些方向?对哪些地区的文明产生了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向西:迁徙到了巴尔干半岛,逐步扩散到今天的西欧、北欧和北美,影响了古希腊地区等西方文明。2、向南:来到了小亚细亚半岛,也就是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半岛。影响赫梯帝国及其文明。3、向东南西亚:迁徙到伊朗高原,对波斯帝国及其文明产生了影响。4、向东南亚:他们到了阿富汗高原以后,继续翻越兴都库山和喜马拉雅山,来到了南亚的古印度平原。对古印度及其文明产生了影响。概念解析:【古印欧人】古印欧人,一种认为他们来自高加索地区,另一
10、种则认为来自近东地区。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的原始民族,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繁衍壮大的印欧人开始分裂为多个部落,并开始向外迁徙。古印欧迁徙路线大致可以分为向南、向西和向东三大分支,又从三大分支里面分出数个小的分支,向世界各地迁徙。推动着世界区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二)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一)迁徙概况 1、古希腊文明 【教师提问】: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述古印欧人是如何迁徙到巴尔干半岛的?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在印欧人没有涉足于希腊地区时,在克里特岛诞生了米诺斯文明。公元前2000年东欧平原的古印欧人(有亚该亚人、多利安
11、人、爱奥尼亚人和伊奥里亚人)沿着黑海北岸西进,他们渡过了多瑙河,穿越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开始影响爱琴文明。印欧人的到来,古希腊陷入了文明的黑暗时期,至公元前9世纪末期,希腊城邦开始兴起,其中著名的有雅典和斯巴达等,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甚至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这些古印欧部族在巴尔干半岛创造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影响着后续古罗马文明的发展,被认为是西方欧美文明之母。他们随后又被统称为古希腊人,成为今天欧洲人的主体。2、赫梯帝国及其文明【教师提问】: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述古印欧人是如何迁徙到西亚的?对西亚地区的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
12、:古印欧人向四面八方迁徙,其中往南迁徙一支造就了赫梯文明。赫梯人是古印欧人迁往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的众多部落之一,在前20世纪兴起于小亚细亚。大约公元前1650年,赫梯的统治者哈图西里一世建立赫梯古王国,并开始对周边部族和国家进行征服。随后的统治者穆尔西里一世对两河流域进行征服,在公元前1595年攻占并毁坏了巴比伦城。公元前14世纪,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在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王国被亚述帝国所吞并。 赫梯人是西亚乃至全球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也是世界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民族,赫梯的铁兵器曾使埃及等国震惊。赫梯人打击敌人
13、最有效的武器是战车,在战场上,他们驱赶披着铁甲的马拉战车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使敌人闻风丧胆。 3、波斯帝国及其文明【教师提问】: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述古印欧人是如何迁徙到伊朗高原的?对伊朗高原地区的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由中亚迁到伊朗高原。雅利安人分成两个主要族群,即波斯人和米底人,他们与土著原住民埃兰人通婚。在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人成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统治者,他们结合伊朗高原的各个部族,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进行改革及对外扩张,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
14、次入侵希腊。 波斯帝国吸收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文化,因而文化繁盛。波斯帝国所用文字是经过改造的楔形文字,把它逐渐变成了先进的字母文字,官方语言为古波斯语,信奉琐罗亚斯德教,俗称拜火教。 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和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为征服希腊城邦,发动了波希战争,最终失败,消耗了波斯帝国综合国力,帝国从此衰落。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三世所败,波斯帝国灭亡。 4、古印度文明 【教师提问】: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述古印欧人是如何迁徙到印度河流域的?对古印度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古印欧人的分支-印度雅利安人,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越过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
15、来到印度河流域,开始对古印度的征服。他们遇到了当地土著达罗毗荼人的顽强抵抗,经过约6个世纪的漫长斗争,国土扩展到了北抵喜马拉雅山,南达文底亚山,东西濒临大洋的整个北印度。 相对落后的雅利安人的入侵,导致印度上古文明的中断,进而将印度社会导向种姓制度的渊薮。游牧的雅利安人带给印度的文化基因包括乐观主义、现世主义的人生观,尚武精神,自然崇拜基础上的人与神、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等。 游牧的雅利安人与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土著之间的互动持续了数百年,贯穿整个前吠陀时期,直到吠陀经典编定的公元前 10 世纪,以雅利安人逐渐转向定居农业而完成两大文明的互动整合。(二)迁徙原因 【教师提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6、,从内外因两个角度,分析古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在公元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溃内因和外因在决定事态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首先是内部的虚弱。铜和青铜既昂贵又稀少,因而不能广泛地用来制造武器也使农民得不到金属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率。 欧亚大陆边缘地区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对周围的游牧部落来说,有如一块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磁铁。丰富的农作物、堆满谷物的仓粮、城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奢侈品。 马的驯养和较迟出现的冶铁技术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发明,他们使游牧民获得新的作战能力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游牧民的军事才能主要主要就建立在骑马作战这一基础上;直至西方
17、火器占据优势之后,诸文明中心才从游牧民频频入侵的威胁中解脱出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第73-75页 二、亚欧游牧民的迁徙【教师提问】: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基本情况如何?(一)迁徙概况 1、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 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梳理概括匈奴人兴起于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秦末汉初,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击退匈奴。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西汉。公元前36年,西汉诛灭北匈奴郅支单于。东汉时匈奴
18、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公元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并迫其西迁。公元4世纪,匈奴人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刘渊在并州离石起兵立汉国,后称帝,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匈奴在中国北方衰落后,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匈奴与鲜卑不断混血通婚,后代称为铁弗人。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建立慕容氏诸燕、西秦等国家。386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 公元前176年左右,月氏被匈奴击破并西,大月氏部族一分为五,迁往东部山区,设五部翕侯统治,贵霜是其中一部。公元1世纪中
19、叶贵霜部翕侯丘就却统一五部,定都为高附(今阿富汗的喀布尔),建立贵霜帝国。学生活动:探究性学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迁徙:公元前2000年东欧平原的古印欧人沿着黑海北岸西进,渡过多瑙河,穿越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影响:A.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逐渐衰落,古希腊进入黑暗时代;B.公元前9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兴起,进入爱琴文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迁徙:古印欧人往南迁徙到安纳托利亚,即小亚细亚,并逐渐向四周征服。影响:对西亚周边进行征服,产生了赫梯文明。其中冶铁技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迁徙: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由中亚迁到伊朗高原。影响:与
20、土著融合,建立波斯国家,对外征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迁徙:古印欧人的分支-印度雅利安人,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越过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来到印度河流域,开始对古印度的征服。影响:A.导致印度上古文明的中断; B.与古印度文明融合,进入吠陀时代。印度种姓制度进一步发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外因: 农业文明的衰落 农业文明优越的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 2、内因: 马的驯养并应用到作战上; 冶铁技术的发明提高了游牧民的战斗力; 游牧民好战的天性以及忧患意识。 【教师提问】: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古印欧人迁徙对区域文化产生了怎样
21、的影响?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 吴于廑 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文化传播学派认为,人类重要文化现象和重大发明首先在条件最适宜的地方产生,然后通过民族迁徙和辐射扩散,为其他地区的人类所接受和模仿。我们不同意文化传播学派主张的人类文明一源论,但承认文化传播在人类文明横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侯传文:游牧文明与东方三大文化圈 为什么雅利安人能发展起一个与他们西面的亲戚如此根本不同的文明。简单而似乎可能的解释是,印度安人印度化了虽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被征服,且受到鄙视,但由于他们
22、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这样和平共处和胡同婚姻达数世纪以后,其必然结果是文化融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1、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 2、整体上推动了区域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3、促进不同区域间技术等的传播与交流;4、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汉时期匈奴人骚扰中国北方; 匈奴人建立汉赵政权(304-329) ;鲜卑
23、人、氐人、羌人等少数民族迁徙至中国内陆 ;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影响至印度北部。 活动意图:迁徙的原因:受地理环境因素、经济原因、政治压迫与政治局势、统治者对外扩张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在不断迁徙中谋生存,求发展。对文化的影响: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认识:人口的迁徙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接触,尊重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是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环节二: 游牧民族迁徙对于区域文化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教师活动:2、阿拉伯人的迁徙材料:阿拉伯人的民族来源可以上溯到远古的闪米特人部落,他们认为自己是以实
24、玛利的后代。7世纪初,伊斯兰教兴起于阿拉伯半岛中西部,成为团结沙漠游牧部落(贝都因人)和绿洲城镇居民的宗教力量。各阿拉伯部落在伊斯兰教旗帜下完成统一后迅速向外扩张。经过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战争,穆罕默德及其继承人开始率领阿拉伯骑兵对四周进行征服,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基本打下了现代的阿拉伯世界疆域以及土耳其、西班牙、中亚和意大利、印度、外高加索的一部分。 8世纪中叶建立起东自印度河,西至大西洋,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把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带到阿拉伯帝国各个角落,取代了当地语言和宗教,同时吸收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形成以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为中心的阿拉伯文化,在文学、医学、史学、数学、
25、天文、建筑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对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阿拉伯人与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经内陆走丝绸之路,不仅控制了中亚,还得到了造纸术。经海路到广州、泉州、扬州等地经商,并有一些阿拉伯人留居中国。在巴格达还设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 3、日耳曼人的迁徙 材料:居住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地带的日耳曼人是一个古老的欧洲民族,由若干部落组成。4世纪末,匈奴人对日耳曼人领地的入侵使日耳曼人潮水般向西罗马帝国境内涌来,形成了一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运动,它绵延二百余年,规模宏大,波及大半个欧洲和北非广大地区。 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419年在高卢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439年,奥得河畔的汪达尔人,建立以迦太
26、基城为中心的汪达尔王国。5世纪中叶,勃艮第人进入萨伏伊,建立以里昂为中心的勃艮第王国。大致同时,盎格鲁、萨克森等渡进入不列颠,建立许多小王国。476年,奥多亚克废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建奥多亚克王国,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486年,法兰克人大败罗马军队,在高卢北部建立法兰克王国。493年,东哥特人从潘诺尼亚进入意大利,建立东哥特王国。568年,伦巴德人从潘诺尼亚侵入意大利,建立伦巴德王国,日耳曼人大迁徙终结。 日耳曼人大迁徙加速了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也促进日耳曼人氏族制度的瓦解。原西罗马帝国领土上建立的日耳曼人王国里,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互相影响,但主要在罗马生产力的影响下,终于形成一种新的生
27、产关系即封建制,进入封建社会。 据前苏联史学家古米廖夫考证,在公元据2世纪下半期到三世纪,大草原上发生了特大旱灾,这次大旱灾绵延了一个世纪,把旺盛的草原变成了沙漠。 吴兴勇:匈奴与世界民族大迁徙 他们宁愿在战争中因负伤而受到荣誉,而不愿从事耕种,以待收获。他们认为用流汗来取得用流血所能得到的东西是愚笨的、懦弱的。 叶洵灶:略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迁徙原因 1、气候的变迁,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 2、周边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提供了可乘之机 3、游牧民族好战的天性 4、匈奴人的西进推动其他民族的迁徙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2、阿拉伯人的迁徙 阿拉伯人先后征服西亚
28、、北非,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3、日耳曼人的迁徙 日耳曼人侵扰西欧,建立众多政权,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 【教师提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公元前2世纪以来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有哪些?材料:自公元3世纪起,由于罗马帝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危机,加上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遂使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 刘爱兰:4-6世纪西欧和中国游牧民族的迁徙及融合【教师提问】:结合所学,分析公元前2世纪以来,亚欧游牧民族迁徙对区域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迁徙影响 1、改变了欧亚大陆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崛起; 2、推动了区域文化的
29、交流、融合与碰撞; 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活动意图说明:改变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5. 作业设计:A层:【思考】在古代,除游牧民族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进行迁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古代农耕民族迁徙的原因有哪些?对移入地产生哪些影响?B层:背诵知识点6. 板书设计:组长审批签字(一课时一批):7.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优点:不足:改进措施:三级审核:(一课题一审)一级审核(学科组长):二级审核(教研室/教务处主任):三级审核(校长/教学副校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