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829937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6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教学设计-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元设计单元名称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1.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新课标为导向,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以人类的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为主题展开教学。在具体教学中,以时空观念为框架,梳理出印欧人早期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路线和区域;以史料实证为手段,分析印欧人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本课采取问题式教学,通过系统的问题链,将知识建构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本单元为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文化认同的第六课,第七课和第八课。新课标对第三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

2、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本课介绍了古代社会公元前的印欧人大迁徙和公元后的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基本概况,重点突出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形成文明程度更高、异彩纷呈的新的区域文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 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 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2.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把历史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高二学生,他们对历史学习有兴趣,自学能力强。经过高一的历史学习,观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本课时间跨度大,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涉及的民族、地区多,知识

3、信息量大,这部分内容对没有充分的涉猎和阅读的高中学生来说相对较远,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在研读史料中理解主干知识,感悟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本课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而且是有志于参加历史学科等级考试的学生,因此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能力都有比较高的水平;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同时,经过对必修下册的学习,学生对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来良好的基础。3. 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1、 通过地图的演示使学生知道印欧人的迁徙及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历程,初步掌握人口迁徙是

4、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从而强化学生的时空认识,锻炼学生能够利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2、通过对不同时空框架下的人口迁徙及对区域文化的影响进行比较,认识在民族迁徙中的暴力征战导致各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区域文化也随之发生重构。3、通过地图、史料的分析理解,总结概括古代人类的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4、理解古代人类的迁徙使不同区域的文化在迁徙中相互渗透、在调适中彼此交融的认同过程,从而树立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1、通过史料解读,认识游牧民族迁徙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培养学生辨析和运用史料的能

5、力;2、通过学习游牧民族迁徙的基本过程,分析游牧民族迁徙对区域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与运用唯物史观解释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近代以来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人口族权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冲突,交融和认同。4.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1设计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及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2设计思路:将本节课放在本模块和本单元当中进行综合考虑。本模块的主题是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的要求是:从人类历史上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不同方式切入,展现不同文明、不同人群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理解文化交流与传播在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本单元的主题是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本单元在课标中的内

6、容要求是“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由此可以理解为本单元是以人口的迁徙作为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进行切入,而本课则是从近代殖民活动所带来的人口跨地域转移所引起的文化传播与文化认同。在此基础上,结合高二学生需要达到的学科素养水平,首先确立教学目标,进而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达成目标,培育素养。3搜集素材,创设情境,通过问题进行驱动。教学目标确立之后,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力图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来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来自于新情境和新问题,因此创设教

7、学活动的情境和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及搜集整理史料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是主要的工作。在设计中,始终紧扣教学目标来进行。4坚持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教学目标的制订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教学评价先于教学设计,应衡量出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学设计始终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教学目标是本节课的灵魂。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七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移动授课时间:课型:课时:1. 教学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概括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并理解其特点;通过反思历史,感受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在血与泪、矛盾与冲突中的交融。2) 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并说明大洋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及表现;感受人口迁徙过

8、程中带来的文化重构与新的文化认同。3)结合史料,说明华工为美洲及大洋洲开发作出的贡献;通过视频,理解华人的在传播民族文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2. 学习重点难点:本课的重、难点:人口跨地域转移带来的文化重构与文化认同。“人口跨地域转移带来的文化重构与文化认同”,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课包括三目,分别是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三目分别讲述了美洲、大洋洲在殖民扩张中的人口迁移,以及华工为建设美洲和大洋洲,离开本土进行的迁移。而人口的迁移带来了不同的文化的相互交融,带来文化的重构与文化的认同。因此,人口的转移和

9、迁徙促进了不同地域人群的联系与互动。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和载体。通过学习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进而认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重构。3. 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课型、课时、教具新授课 45分钟 粉笔、黑板、多媒体4. 学习活动设计:(一)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教师:带着四个“为什么”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希望在学完本课之后,同学们能有明确的答案。环节一:(一) 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有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引导到历史课堂中来,达到了“收心、激趣和点题”的效果。

10、教师活动:教师解读课题。概念解析:什么是殖民?殖民是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掠夺原当地人民的利益。随着侵略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他们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文化冲突,在文化调适和重构的过程中,最终在各殖民地达到了对本国文化认同。教师过渡,我们进入第一目: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呈现第一目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呈现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殖民扩张活动。(一)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1、变化原因教师:请同学们结合以下史料进行分析(呈现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1.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总结梳理):(1)屠杀、奴役及传染病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大量死亡。(2)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

11、不足,殖民者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3)很多欧洲人远涉重洋,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2.【合作探究】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分布区域及特点:教师过渡:那么美洲的人口结构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族群。【概念解析:族群】族群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教师过渡:美洲在殖民者入侵之前主要族群是哪类人?学生:印第安人。教师过渡:(大屏幕出示)由于印第安人数量锐减,非洲黑人数量激增,欧洲白人数量增加,美洲的族群发生了变化。(1)人口结构的变化:教师过渡:他们的分布区域也不相同。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分布区域。(2)分布区域:(大屏幕显示)(

12、3)特点:形成新的族群主要居民是混血民族不同人种分布区域不同教师过渡: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我们以美洲的墨西哥为例。出示墨西哥三文化广场图片。教师过渡:这中间经历了激烈的冲突和碰撞。然后展示广场上的碑文:“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教师过渡:我们来看一段史料:学生活动:【史料1】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掠夺方式为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屠杀和奴役他们,导致印第安人数锐减。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武力胁迫当地土著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同时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

13、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史料2】欧洲殖民者为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从非洲贩运黑人到美洲种植园充当奴隶,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史料3】17、18世纪,成千上万的欧洲人向美洲进发,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土地,期待在这个未经开发的新世界里,有一个更好的生活。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及概括表述能力;通过图片史料直观感受历史,增强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有哪些人种?(二)【反思历史】感悟文化认同【史料2】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

14、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设计意图:情感渗透,感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同时通过史料实证让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丰富、更全面的解释。教师过渡:近代欧洲的殖民扩张同样使大洋洲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动。我们进入第二目:活动意图:引导学生准确认识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环节二: 第二目: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出示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大洋洲洲人口结构变化及原因2

15、、【合作探究】文化重构及认同教师活动:教师过渡:1807年3月25日,英国议会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禁止英国船只从非洲往美洲运送奴隶。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教师过渡:那劳动力从哪里来呢?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规定:“两国人民可随时自由往来、游历、贸易或久居” 。这一规定为美国在中国扩大招募华工提供了合法根据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目: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出示第3目学习目标)【概念解析:华工】华工:也被称为 “猪仔”,泛指于晚清时,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以至苦力,如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远至古巴和秘鲁等国家,进行艰苦的劳动工作。1、华

16、工出现的背景:(1)英国议会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出示华工的相关图片)教师过渡: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华工为美洲及大洋洲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华工的贡献:让学生结合所提供的史料叙述华工为开发美洲及大洋洲所做的贡献。具体方式:【角色扮演】百家讲坛之我的讲坛播出时间:2018年12月14日讲座名称:谈近代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的贡献主讲嘉宾:威海一中高二3班某同学3、回归现实,感悟华人的贡献。教师过渡:当今华人遍布世界各地,也为传统文化献出了一份力。(播放视频及平语近人)设计意图:回归现实,感悟当今华人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学

17、生活动:【史料1】欧美殖民统治建立后,改变了大洋洲居民的民族构成,现在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主要是英国移民;大洋洲的土著人(棕色人种),有的已经灭绝,如马里亚纳群岛的查莫罗人、塔斯马尼亚人。土著居民的幸存者,多被驱逐,赶至荒芜地区。【史料2】西方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文明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史料的能力,同时提升其历史解释素养。附:补充史料【史料1】最初来美的华人主要从事采矿业。他们受雇于白人已经放弃的、产量很低的矿井

18、,工资只有白人的一半。由于他们的到来,从1861年到1865年,加州的黄金产量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二,加利福尼亚州经济得到很大振兴。【史料2】南北战争后,美国先后建成五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其中最为艰巨的是联合太平洋铁路,为了减少成本,决定招募华工。全部工程百分之九十由华工来承担。华工在及其险恶的条件下施工,在崇山峻岭中凿开路基,打通隧道,冒着生命危险,站在竹筐里,悬空在山壁上钻洞爆破,一不留神便会粉身碎骨。一节节铁轨,在华工的尸骨上筑成。横贯大陆铁路的建成使美国大陆东西南北连成一片,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史料3】美国的农场主和种植园主募来在筑路、采矿结束后失业的华人

19、为他们垦荒务农,帮助他们开发农业。华工们个个熟悉农活,组成垦荒队,边开垦边种植,垦出了五百多万亩地,修了水库,播种了大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还有棉花、黄麻等经济作物,结出了丰硕之果。【史料4】华人从事经商之初,因语言不通影响营业,就从学习标示商品价目的英语单词入手,积极学习英语,同时还向老顾客传授一些汉语单词,这或许可谓中美间最早的低级商业性文化交流。【史料5】华工在制造业、轻工业、服务业方面所干出的成绩也是很大的。他们依靠在祖国所学的的技术,造出了麻袋、绳索、蜡烛、服装等生产生活用品,给美国人在生活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史料6】19世纪中叶,大量亚洲劳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

20、,中国、印度等国的劳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通过整理和解读史料,论证观点,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同时,通过百家讲坛的展示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5. 作业设计:A层:分析题:分析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B层:背诵知识点6. 板书设计:殖民扩张人口迁移外来文化碰撞融合(文化重构)现代文化(文化认同)本土文化组长审批签字(一课时一批):7.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优点:不足:改进措施:三级审核:(一课题一审)一级审核(学科组长):二级审核(教研室/教务处主任):三级审核(校长/教学副校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